《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告诉人们,要想真正启动农村市场,必须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要深化调研、生产出更合适农村需要的产品,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农民自觉消费。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范文一: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内容提要:农村市场难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消费需求缺乏。本文就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五大因素进行了扼要分析,并就相应的制约因素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农民消费行为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关键词:农民消费,农民收入,消费支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市场需求缺乏。而需求缺乏的主
2、要原因是人口诸多的农村消费尚未启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是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消费额的40%。启动和扩大农村市场已成为当前一大热门话题,现就对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发展现状进行扼要分析。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1.农民消费额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偏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扩大。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占市场总份额的比重偏低,而且还呈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5年,农村居民的消费额不及城镇居民消费额的三分之一,城乡消费水平比照值从2.9增长到3.7(农村居民=1),在没有剔除掉城乡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消费额增长速度仍然缓慢。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
3、系数偏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格尔系数固然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1世纪初突破了0.5,但是与城镇居民36.7%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的纯收入不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下,用于非食品消费的支出就愈加少。因此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得到调整,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刻不容缓。二、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强收入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农民的收入主要;于农
4、产品的出售和劳务输出,渠道比拟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产的收入有所增加。但近几年,农产品的市场遭到极大的冲击,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逐步放慢。本来农民的农业收入就承当着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如洪灾、旱灾、虫灾等。在2003年SARS期间,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工大量返乡,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收入约421元,减少了0.33%,而城镇的收入影响明显要小些。二是市场风险。由于中国农民大多是小户经营,这样他们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判定,忽视价格信号。加上WTO对中国农产品的冲击,使得农民单纯的依靠农产品输出的收入养家糊口很难。农民的劳务输出也是一大难
5、题。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对生产要素的要求被提高,而进城务工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民更是遭到众多因素的限制,难度更大。且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指数一直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而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1.6。 (二)农民消费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1,基础环境差。近几年来,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尽管在不断改善,但大部分地区较为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成为制约农村市场开拓与发展的又一重要障碍。很多地区供水、供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等问题仍没有解决,抑制了农民对家用电器、农用机械等的消费。2.市场环境弱。农村商业
6、网点少,布局分散而且规模小,再加上通讯设施落后,农民的消费余地不大。而且农民得不到充分的信息,存在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使得农民本来特别有限的购买力还要大打折扣,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构造的优化和消费质量的提高。3.金融环境差。农村滞后的社会信誉体系建设和偏颇的信贷政策成为影响农村消费扩张的体制性障碍。重生产、轻消费的信贷政策,使生产力扩张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差过大,加上农村贷款难,生产挤消费的现象特别普遍。由于农产品市场不景气,农民生产经营贷不到款,只好把大量的现金用于生产和扩大投资,造成消费现金紧缺,抑制了消费。 (三)农民消费
7、构造不合理固然农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医疗保健、交统统讯、文教娱乐的支出比重在增加,消费构造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形式,消费构造水平仍较低,消费构造不合理。主要表现:一是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构造仍侧重于物质,生存资料的支出比重大大高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支出比重。2005年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除食品、寓居高于城镇居民外,其它各类消费支出都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消费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农民消费观念保守农村居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本身缺乏相应的商品和消费知识,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消费行为上显得比城市居民慎重。我国传统文化崇
8、尚节省,提倡量人为出的慎重消费,强调储蓄,这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传统的消费观念及其对人们消费行为产生的消极作用,降低了农村居民对激活消费经济政策措施反响的灵敏度,弱化了经济政策措施的作用,使消费无法对生产产生刺激和导向作用。 (五)商品供应构造失衡我国生产厂商一直忽视市场细分化的特点,产品多考虑城市需求,很少专门研究农村市场,不是根据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开发产品,而是在产品功能、花色、外型等方面的创新与产品档次的提高上多以迎合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为主。三、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购买力1.调整和优化农业构造;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需要调整农业产业构造。首先调整农、
9、林、牧、渔业构造,提高其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其发展必然会在人们消费构造升级的经过中增加农民非粮产业收益的比重;其次调整好种植业的内部构造,加快农产品品种技术更新,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型,增加农民收入。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十分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进人农业开发领域,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业,激活农民的投资行为,想方设法拓宽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允许民间投资,建立投资保险
10、公司,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3.重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乡镇企业生产效益不佳,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要重组乡镇企业的资产,推进乡镇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鼓励向政府支持的方向转型,由一般加工工业向涉农加工下业转型,有效的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力口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的收人。4.切实减少农民的负担。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关系到农民亲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规范各级政府行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精神,杜绝以资代
11、劳、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人为抬高收入水平、变相多收取费用以加重农民负担等现象。大力精简乡镇机构,消减充裕人员,控制乡镇财政支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实际购买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制改革,使农村税费征收制度化、法制化、公开化。 (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改进农村基础环境。首先,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为商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其次,降低过高的电费、费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实现城乡同价,让家用电器进入农户,改
12、善其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民的需求。最后,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2.完善农村市场环境。第一,加强市场管理。对于农村消费品市场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对农村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第二,加大执法力度。制定针对农村消费品消费市场的法规与措施,拓展打击假冒伪劣的地域,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第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曝光损害农民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第四,将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最后,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尽快与国际市场联合,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顺畅的渠道。3.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
13、开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因而,在保证原来的生产资料信贷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向农民提供生活资料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使农民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第一,加快信贷消费的立法工作,建立范围较大直至全国性的个人信誉体系,建立对个人资信状况、信誉等级的专业评估机构,为普及信贷消费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制度基础。第二,银行要与和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等机构严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快速的一条龙服务。第三,放宽贷款的条件,增加贷款品种,将更多的消费项目列入消费信贷的业务范围。 (三)优化农民消费构造生产企业要转变观念,深化农村市场调查、认真研究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特点、消费习惯、消费构造,根据
14、农村即期需求和潜在需求调整产品的品种构造,加快适宜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在农村市场的适销率。生产质量可靠、功能单一、包装简单的商品。提高服务的质量,健全和完善法制,把打假气力延伸到农村,改善农民的消费构造。 (四)加强舆论宣传攻势首先要进行教育导向。加强农民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坚持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恰当地安排日常消费和非常规消费,切实将农民消费引导到科学、合理、健康的轨道,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质量和生活水平。其次是舆论导向。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引导农民的消费。最后施行政策导向。调整消费政策,使其面向普通老百姓,通过制定新的消费政策,改变传统消费习惯,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15、 (五)调整产业构造需要引导企业生产适应农村居民需求的产品。企业应该针对农村市场商业网点少、产品品种少且质量差、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状况,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企业能够通过在农村地区办分店、联营、开连锁店等方式,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余地,把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延伸到农村。这样不但能够扩大企业本人品牌的知名度,又能够占领市场份额;不但能够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且能够消化企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范文二:城镇化中的农村市场消费特点摘要:我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的城乡统筹改革运动,城镇化不仅促进了我国城乡二元构造的调整,还在客观上改变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
16、,大规模的农民开场转型。2l世纪成功的企业或许是那些迅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企业面对转型期的农村市场和转型农民任重而道远。关键词:城镇化;转型农民;农村市场;消费特点我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的城乡统筹改革的城镇化运动。目前我国共设有660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城镇化率近10多年由20%增至40%,2006年达43.9%。我国城镇化率大体上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走过了英、美等国百年以上的历程,而且至今增长势头不减。估计2020年将到达50%55%,2050年可能到达60%70%。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运动,大规模的农民开场转型,转型农民新词汇也跃然纸上。我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2.1亿多个农村家庭,
17、分别占全国总人口和家庭总量的77%、67.6%。农村消费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奉献为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6年的43.02%。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市场潜力宏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农村。营销在中国曾被看作是21世纪全球营销的一个重大主题,营销在农村或许就是这个主题下的一个富有挑战的子课题。一、农村居民购买力加强城镇化不仅促进了我国城乡二元构造的调整,还在客观上改变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农民不只是从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身份转变,而是在心理、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及购买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城镇化使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外出城镇打工。城镇化通过
1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转移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就业空间和致富的手段,使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能够依靠城市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城镇化使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直接拉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因而提高,实际购买力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百万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走出去长了见识的农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高了,消费构造发生了改变;城镇化使农村构成相对集中的市场,极大地激活农民的消费欲望,带动了农村市场需求的扩大。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1834元增长到2006年的2829元,年均增加249元,农民在购买各类服务及非食
19、品类商品方面的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对工业品的消费热情大大高于城市居民,正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牵引力。二、转型农民人情消费开支增大城镇化的种花与农村的种地固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绝不仅仅是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市民后的传统的农业技能再也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改变。随着农村小家独院的消失,农民进入一种城镇社区的群居生活,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逐步改变,由过去传统的生活需要的自给自足,转变为完全购买式消费的当代生活方式;逢年过节,外出打工的回家、扎堆儿结婚,好不热闹;一些地方的农民坐着购物班车往来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时髦节日商品的疯狂采购,农民推着小车逛超市的情景四处可见。受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的我国农民,以勤劳节约出名
20、,自奉甚俭。然而今天转型农民向城里人看齐,既保持了传统的婚丧嫁娶、修房造屋和迷信活动的偏好,也开场注重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联络,社交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从过去提着水果、点心或补品走亲访友到如今捧着鲜花、提着红酒,甚至有的升学、生子送电脑,礼品拿得十分重。有的地方,人情消费开支占到了一个农户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三、增收后的农民消费档次越来越高城镇化使农民开场进入了开放的当代化环境,接受比拟先进、时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城市文明的洗礼和当代文明的熏陶,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市场竞争意识及进取思想等都发生深入的变化。农民消费档次提高、需求多样性显著,2005年上半年,江苏农民在家庭设备、医
21、疗保健、交统统讯、文化教育娱乐等享用型消费上的支出增长了21.8%,享用型消费比吃、穿、住等基本生存型消费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苏果超市,在苏北、南京开设了一千多家分店,其中,60%以上门店设在县城及县下面农村,2004年苏果营业收入达130多亿元。农村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既有时髦的液晶彩电、节能空调和冰箱,也有摆满菜蔬的大厨房。转型农民紧跟城市消费潮流和时髦,选择进城市、进大店购买高档品牌商品的逆流购买现象在农村特别普遍。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变,农民开场转变了由长期的自然经济和弱质农业培育的相对保守陈旧、传统节省的消费观念,对享受、奢侈品方面的消费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从过去追求产品
22、外在的功能性特点和使用价值,如价廉实惠、结实耐用、使用方便等,转变为注重产品内在的附加价值和无形的精神享受,对产品款式、档次、色彩、品牌包装、产品组合等的选择和评价都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此外,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属高收入群体,追求的往往是产品的个性、身份地位的知足和工业产品的新技术成果的享用等高层次上。四、转型农民消费越发理性,重口碑、喜品牌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差异很大,但拿钱返乡的农民工消费者,有了一定眼界和经济实力,不但看重产品的实用性,也更喜欢高端品牌。农村居民对品牌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不仅看重品牌产品,还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真理,并不完全相信广告,转型农民的消费越来越
23、理性,你卖的不是我想买的,为品牌放弃价格的例子很多。2020年初,在商务部的家电下乡中有长虹、TCL、康佳、熊猫、万事达等品牌,而独得农民消费者芳心的仅有海尔、长虹等少数几个品牌。海尔市场定位高端、售后服务好;长虹定位低端,针对本土农民,有乡土情节。这些都在农民心理着实地定位了,质量过硬,品牌号召力是获得农民消费者高度信任的主要因素。同样,一些中标的所谓的新产品,价格虽低,但并没有赢来商家想象中的消费热潮,仅在外观进行改造、功能上没有升级的产品,很难得到农民的信任,一些城里的过机会型,被以为是农民机型而遭冷落。农民从众心理很强,做购买决策时,首先了解其别人的使用情况,普遍参考朋友、熟人的意见和
24、产品评价。注重品牌和政府宣传,前面提到的家电下乡,其中很多中标品牌由于被以为是国家派来的品牌而被接受。转型农民之间的消费求同和攀比心理也相当突出,不少人不是根据本人的主观需要来决定本人的购买行为,而是强烈参照别人的消费行为来决定本人的消费行为。他们注重个人消费在社会关系成员中的反响,看到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甚至连购买地点和形式都仿效。一些农村开场兴起了贷款消费的热潮,向信誉社借款建房子、买车子或携一家老小到沿海城市潇洒走一回的超前消费、享受生活的现象缺乏为奇。农村居民购买行为呈现多样化,电视、网络购物也成为时髦,直接介入的互动式体验营销特别受欢迎。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或许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
25、市场的企业。城镇化加强了农民实际购买力,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但从农村居民心理彻底转化为城镇居民心理,从集市到城镇的超市、卖场及购物中心,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企业应深化农村市场调查研究,把握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众多因素,及时洞察和把握转型农民新的需求特点及农村市场营销的新问题,并针对转型时期农村市场的变化特点,扩大营销视野,从产品到价格,从渠道到促销为转型农民量身定做。怎样进一步讨论城镇化转型中的农村市场营销问题对策,制定知足转型农民物质和精神需求营销组合策略和创新途径,是致力于农村市场的工商企业面临的营销新课题。注释:重庆时报N,2005-09-26毕秋丽,论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中
26、的企业创新J,商场当代化,2007(2):160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网站EB/OL,:/WWW,gov,on/test/2005-07/27/content_17541,htm农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三农工作述评之二EB/OL,新华网邓华宁,增收让农民敢花钱农民消费成江苏经济牵引力EB/OL,2005-08-12,新华网:南京产品遇冷?下乡家电没看准农民需求N,中国经营报,2020-02-26参考文献: 1马海,浅析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对策J,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2) 2曾斌求,当前农村市场为什么启而不动J,消费经济,1999(1) 3任真礼,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J,江苏论坛,2007(2) 4熊吕茂,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1) 5孙言雅,拓展农村市场营销策略J,农业经济,2007(3) 6高铁生,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0一2003)M,北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农村消费市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