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申报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申报指南.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赛迪顾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申报指南.精品文档.循环经济政策性融资研究系列之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申报指南关于组织2012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示范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根据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现将2012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有关示范申请要求具体通知如下:一、示范内容及要求(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集中推广重点区1.为进一步突出重点,放大政策效应,2012年将在资源丰
2、富、建筑应用条件优越、地方能力建设体系完善、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启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集中推广重点区示范。对地方上报的集中推广工作方案,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予以联合批复,确认重点推广区域内新增示范市县及已批复市县的新增推广任务,并分期分批逐年启动,拨付相应的补贴资金。2.对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已出台太阳能强制推广政策的省份,可制订太阳能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提出太阳能新型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被动式太阳能房、农村中小学太阳能采暖、学校及医院集中太阳能热水供应等工程方案及推广面积,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对太阳能综合利用工作方案予以审核批复,并拨付相应补助资金。(二)
3、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1.为确保示范效果,2012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将优先在具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基础、相关能力建设体系相对完善的市县中安排,申请示范的市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应已具备一定规模,其中城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不小于150万平方米,县不小于25万平方米。对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的审批,将向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倾斜,并适当放宽已有推广面积标准要求。2.申请示范的市县应按照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
4、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6号)的要求编写申请材料,并填写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表(见附件1),通过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上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每个省(区、市)上报示范市不超过2个,县不超过4个。3.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各地申请上报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入围市县,并组织对入围市县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已有推广面积、相关能力建设情况等,最终确定中央财政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三)已批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新增推广面积1.为进一步挖掘应用潜力,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前期示范效果好,推广面积基本完成的示范市县将继续给予支持,追加可再生能源建筑
5、应用示范面积。申请2012年追加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的示范市县,2010年前(含2010年)批准的示范市县应全部完成示范推广任务,2011年批准的示范市县完成任务量应超过70%。2.申请追加推广面积指标的示范市县应编制实施方案(见附件2),提出申请追加的推广面积指标,其中示范市不应小于150万平方米,示范县不应小于30万平方米,并按财办建201138号文件要求上报实施情况核查表及实施项目进度表。3.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对申请追加推广面积指标的示范市县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前期示范任务完成情况及相关能力建设情况等,从而确定支持对象。(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镇)1.为进
6、一步整合政策资源,鼓励在绿色生态城、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中,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推广面积目标,实施集中连片推广。2.申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镇)应满足财办建201138号文件要求,编制完成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两年内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推广面积不低于200万平方米,示范镇不低于12万平方米。3.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确定的绿色重点小城市享受相应补贴政策,应及时编制实施方案,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4.申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镇)应编制实施方案(见附件3),并通过省级财政、
7、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上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每个省(区、市)上报的示范区镇均不超过2个。5.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各地申请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入围的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镇),并组织对入围区(镇)的已有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基础及成效进行实地核查,最终确定支持对象。(五)征集重大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各省(区、市)应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项目予以调查、统计,对单个项目推广应用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并填写重大推广应用示范项目统计表(详见附件4),各省(区、市)应对重大项目给予积极支持,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也将通过现有资金政策渠道予以适当支持。(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关
8、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申请,比照财办建201138号文件执行,并进一步提高技术门槛要求,鼓励重大技术创新研发。二、申请程序1.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各类项目申请进行汇总,于2012年2月1日前将申请文件报送至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相关申请材料(一式两份并附电子版)报送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资金申请将本着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对条件成熟的项目,实行动态申报,不断补充完善项目库。2.联系人及电话: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综合处 王志雄 010-68552521;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胥小
9、龙 010-58934548;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 郭梁雨 010-88082216附件:1.已建成投入运行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表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新增推广应用面积实施方案编制大纲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镇)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4.省(区、市) 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大推广示范项目统计表财政部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目 录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8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定义和发展意义8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定义及分类8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意义10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
10、分析111、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现状112、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发展现状14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存在的问题181、产业技术支撑不够182、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完善18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发广度和深度不足184、与建筑同步设计和施工的能力有待提升19第二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试点的意义及政策解读20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试点的意义201、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202、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3、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改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客观需求204、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依托21二、可
11、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试点相关政策解读21三、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组织2012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示范工作的通知要点解读231、申报试点覆盖广,政策持续时间长232、两部委联合推进,资金支持力度强243、鼓励优势带动,加大推广力度244、鼓励新技术应用创新,强调整体效益24第三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申报概况27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申报必要性27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崛起272、提升城市形象,塑造低碳型生态城市273、争取专项资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284、达成考核目标,满足城市节能减排规范性要求285、紧密部委合作,优化城市政府资源配置30二、可再生
12、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申报获批情况分析301、获批情况分析30三、获批市县的实施经验分析341、北京市:建设重点示范项目,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342、上海市: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353、德州市:利用自身地热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37第四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申报流程和要点38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申报主体38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申报条件381、具备完善的再生资源建设规划382、具备政府牵头的领导或协调机制383、具备完善的政策和资金保障政策38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申报流程391、申报流程概况392、申报流程详述39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
13、申报难点411、实施方案编制难度高412、实施方案编制紧密结合实际41第五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编制43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编制思路43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施方案内容和建议43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概况43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筑概况44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实施目标444、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实施计划455、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计划456、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467、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46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编制建议51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定义和发展意义1
14、、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定义及分类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向来是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稳定增长,社会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目前经济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保证能源稳定供给、供需平衡对我国而言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费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能源总消耗量的比重相当大,我国的建筑市场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份额,每年全国增加的建筑面积高达约20亿m2,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耗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25%左右。在建筑领域中,从建材生产、建筑物建造到最终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所
15、消耗的能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能耗十分巨大。针对目前全世界能源紧张的局面,充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条势在必行之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对解决巨大的建筑能耗问题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图1 中国能源使用结构图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节能建筑的必然趋势,以可再生能源为重要抓手、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快速发展、成果显著,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生态城等建设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图2 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2009年7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
16、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其中,通知中的“可再生能源”为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制冷、热水供应和供电照明等。表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分类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类型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供热制冷、光电转换、照明利用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地表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图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类型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2、可再生
17、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意义(1)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等,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对替代常规能源,促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2)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太阳能年辐照总量超过4200MJ/m2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大国之一。在地表水、浅层地
18、下水、土壤中可采集的低温能源十分丰富,利用潜力巨大。太阳能和浅层地能都属于低品位能源、热值不高,按照分级用能原则,这些能源最能满足建筑生活用能的需要。因此,大力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解决建筑用能最经济合理的选择。(3)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满足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用能效率的现实要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群众生活改善,在夏热冬暖的南方地区和夏热冬冷的过渡地区,夏季空调电耗急剧攀升,原本不属于暖区域的城镇也开始建设供热系统,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地改用煤、天然气、电等商品能源,建筑用能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依靠可再生能源解
19、决建筑新增用能需求,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居住质量的要求,而且也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分析1、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现状在建筑领域实施节能措施在我国起步较晚,最初仅在个别城市和建筑进行试点示范,不过由于建筑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领域的耗能引起了国家的重视,目前形成了较为完整法律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两部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及由国务院颁布的两项条例即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俗称“两法两条例”。图4 建筑节能发展的重要转折“两法两条例”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以“两法两条例”为主线的建筑节能
20、法律框架体系(如上图),使我国建筑节能在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下不断的向更高的节能标准迈进,也使我国建筑节能领域有了明确的制度框架体系。另外“十一五”期间,明确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并在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逐步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推广制度。我国制定实施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包括:国家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以推动节能技术的进步;国家对节能项目的贷款利率予以优惠或贴息鼓励;以及其他一些在节能方面的免税政策等等。表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政策、法规和标
21、准规范类别规范名称规范内容发布时间法律法规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地位: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审批和全额收购制度;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2009-12-30节约能源法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2007-10-28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
22、阳能利用系统2008-8-1政策规章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9月发布,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2007-9-5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3月18日发布,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2008-3-18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项目实行政府定价;生物质发电项目实行政府定价2006-1-4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明确给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审
23、批和管理方式,是继鼓励国内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之后,给企业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实施标准2006-1-5政策文件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13号)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2006-8-2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459号)财政部和建设部联合组织专家,从项目库中选取一定比例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并对项目示范增投资提出审核意见2006-10-20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460号)为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
24、的分配、使用和管理2006-9-4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财建200738号)保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用好、管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专项资金2007-2-13建设部“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目录为推进“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引导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发展,加强对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技术支撑2007-4-10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2011年11月29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通知中指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
25、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并明确了“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目标,提出要切实提高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并提出“十二五”时期,两部门将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积极拓展应用领域。通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目标,提出了任务,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指明了方向。2、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建筑中节约能源;第二个阶段,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减少热量损失;第三个阶段,提
26、高建筑中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现阶段我国建筑节能实际处于发达国家的第一个阶段,即在建筑中节约能源。目前我国在建筑领域的节能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以下方面:表3 建筑节能重点工作序号建筑节能重点研究工作1墙体节能政策方面的研究,即研究如何改善墙体结构和墙体的保温材料,以便在建筑中节约能源,减少能量损失;2对建筑水、暖、电及燃气利用方面实施计量收费体制改革的研究;3在建筑节能领域实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我国探索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中在建筑领域,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地热能利用;生物质利用,这三方
27、面是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应用所普遍推广的三大技术应用领域。我国目前在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具体情况如下:(1)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我国地域广阔拥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具体分布情况如表4。表4 中国太阳能分布表地区类型年日照时数(h/a)年辐射总量(MJ/m2a)等量热量所需标准燃煤(kg)包括的主要地区备注一类3200-33006680-8400225-285kg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二类3000-32005852-6680200-225kg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新疆南部较丰富地区三类2
28、200-30005016-5852170-200kg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中等地区四类1400-20004180-5016140-170kg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较差地区五类1000-14003344-4180115-140kg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最差地区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2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近四分之三以上的国土面积全年接受太阳能辐射的总量度大于4200MJ/m2,三分之二以上国土面积的地区年日照时间大于2000小时,多数地区太阳能应用具有极大地发展潜力。
29、目前太阳能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光热及光电利用。光热利用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较为成熟且普及面较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该市场目前在我国极具规模、并且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但是另一个具有更大意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供热综合系统,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光伏发电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很短,虽然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所下降,但从电能的稳定输出、发电方式的性价比等方面而言,我国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总体来说,在太阳能应用方面不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发展程度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将太阳能应用到建筑节能领域我国甚至才刚进入
30、摸索阶段,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方式主要集中在“光热”这一单一方面,而将太阳能更多的与建筑结合形成一体化利用显得尤为落后。因此,我国若想提高太阳能应用的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仍需进一步研究。(2) 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中国地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就目前已勘查可利用地热资源而论,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丰富,已探明可利用地热能达2204.45MW,占全国勘查探明可利用地热能总量的51.05%;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探明可利用地热能达745.33MW和685.75MW,占全国可利用地热能总量的17.25%和15.89%;再次为华东地区,占9.92%;而以东北、西北
31、地区最少,已探明可利用地热能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2.53%和3.34%。表5 全国各地区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量比较表地区热田数(个)可开采水量(m3/d)热能(MW)相当标准燃煤(X104t)所占百分比华北56447734745.3380.0917.25%东北4374390109.2511.762.53%华东182304642427.8146.059.92%中南165696295687.7573.7915.89%西南2187014822204.5237.0851.06%西北74245619144.3715.533.34%合计73824701624319464.3100.00%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
32、整理 2012,12地热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大规模开发利用却是近三十多年的事,目前全国每年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热水资源约为68.45亿立方米,相当于3284.8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至2005年年底,我国每年非电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约为4.45亿立方米,居于世界第一位,并且这个数据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所需建筑在不断增长而且总量不小,地热能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利用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地源热泵技术的进步是带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地源热泵类似于普通的空调制冷装置和热泵系统,只是以地表浅层地热资源取代空气源作
33、热源来为建筑物提供其所需能量。地源热泵系统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引起关注,原因是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领域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如下:能量消耗较低;所提供的生活用水所需费用较低;可以改善建筑外观,使外观更加清爽;环境影响较低;维护费用较低;运行灵活;耐用性强;不受天气影响,全年满足温度要求;可分区供热或制冷。综上原因,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是一项有利于环境清洁造福人民生活的新技术。但是我国目前所掌握的热泵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我国目前还未对各地区岩土地质材料的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及统计分析工作。图5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图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2012,1
34、2(3) 生物质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年产生物质资源约50亿吨,现阶段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主要是生物质废弃物,如禽畜的粪便、农作物的秸秆等。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6亿吨以上,禽畜粪便干物质总资源的年产量达1.4亿吨左右,其中可用于发展沼气工程的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干物质年产量约4千万吨。另外为了大规模的利用农村的农作物资源,我国目前在农村修建了不少的沼气池,而且还利用新技术将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及工业废水也作为沼气生成的资源物质,到2010年底年已达到年产沼气约190亿立方米水平,为几千万农村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我国非常重视生物质能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政府公布的规
35、划和发展中从“七五”开始已经连续在五个“四年计划”中将研发与应用生物质能技术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气化发电技术和设备的开发,而且已经进入了试点示范阶段。推广秸秆气化发电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先进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将传统的简单燃烧秸秆的利用方式转变为新型的综合利用,这对促进我国广大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存在的问题1、产业技术支撑不够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和热泵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太阳能光热产业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
36、产能力,但产业集中度较低,前二十强企业集中度约45%,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不强;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由于太阳能光伏生产与国内需求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加之整个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热泵产业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通过代理国外产品或者主要以国外的原配件来进行产品组装,企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机组的生产能力,包括压缩机等大量依靠进口,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非常低。2、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目前,若干有关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方面,特别是光伏与建筑结合的标准以及并网建筑光伏的相关技术标准仍比较欠缺。此外,国内现有
37、的3个光伏产品性能的检测机构,尚未获得国家认监委的授权,我国还未开展国际通用的对于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认证工作,没有国家级光伏产品检测机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和未进行产品和建筑应用系统认证,不利于规范国内的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对地源热泵行业来说,标准规范出台相对缓慢,从事热泵工程的生产、设计、安装与施工队伍良莠不齐,技术应用水平低,一些工程应用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发广度和深度不足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主要还是以“点”的形式集中在城市,在广大城镇及农村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当前国家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大部分分布在城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
38、006年和2007年北京、天津、山西、新疆等地农村商品能源的比例均已超过90%,统计数据说明,有必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农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开发应用技术路线单一,大部分为简单应用。如太阳能热利用主要局限于提供生活热水,而被动式太阳能房、太阳能采暖制冷等深度利用非常有限;浅层地能有待于向海水源、污水源等多元化、复合型方向发展;应用前景广阔的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沼气、风光互补等技术刚刚起步。4、与建筑同步设计和施工的能力有待提升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规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建筑工程同
39、时投入使用。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和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关注较少,部分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对建筑一体化的认识停留在概念上,没有投入实质性的努力,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的适用性和系统性设计能力亟待提高。另外,对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最理想的是集成设计、集成制造、集成安装,这要求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光伏与建筑的结合,要考虑光伏组件的力学性能、建筑的美学要求、建筑结构与光伏组件电学性能的配合等。而目前,我国建筑光伏集成设计能力较弱、经验积累较少,约80%采用支架式安装形式,没有在设计阶段就把光伏系统考虑进去,有待加速开发标准化设计,提高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能力。第二
40、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试点的意义及政策解读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试点的意义1、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源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源短缺、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又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同时过去多年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完全改变,使得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从这一国情出发,在全国范围
41、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试点的建设,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利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电、供热、供暖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比率,可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2、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但是,要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继续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依然是重要工作。通过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太阳能LED灯照明应用、生物质能清洁高效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城市
42、产业结构,带动地方就业水平提升,有力推进地方城镇化进程。通过区域技术联盟、产学研结合等方式,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力。3、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改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客观需求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还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据统计,201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17.7%、天然气占4.5%、煤炭占70.4%、水电占6%,再生能源占比非常小。这种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必然带来大量的CO2排放,2010年我国CO2排放量约为2000年的2.3倍,成为世界上CO2排放量前列的国家;并且,化石能源为非可再
43、生资源,从人类长期发展来看,它们终将走向枯竭。可再生能源建筑试点的建设将以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现代能源利用体系为目标,加快太阳光伏系统技术、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以及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与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有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迅速有效的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大大有利于我国改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4、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依托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来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
44、举措;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试点相关政策解读我国太阳能、浅层地能等资源十分丰富,在建筑中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传
45、统能源消耗、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然而,我国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量占建筑用能比重在2%左右,这与我国丰富的资源禀赋相比、与快速增长的建筑用能需求相比、与调整用能结构的迫切要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出台了一些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建设的政策文件(见表6)。表6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相关政策发布时间政策名称发布单位相关内容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安排资金支持
4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2005年11月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对国家鼓励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和装备及其技术指标进行了简要说明,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和财税鼓励政策奠定了基础。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行政管理体制、项目管理和发电上网等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规范。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国家发改委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分地区制定标杆电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2007年1月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2007年7月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监会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电网企业应当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未能全额上网的情况、原因、改进措施等报电力监管机构,电力监管机构应当监督电网企业落实改进措施。2007年8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力争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