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安全性评价word.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8479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安全性评价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药物安全性评价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安全性评价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安全性评价word.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药物安全性评价word.精品文档.药物安全性评价绪论一、药物安全性评价概述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一)新药研发程序1探索和筛选:应用常规的药理学方法检测化合物的药理学活性,超过活性标准即可认为有活性;通过早期毒性筛选尽量排除可能有问题的化合物,从而增加测试化合物的数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和扩大给药剂量的范围。2非临床研究:

2、实施符合GLP标准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评价及药代毒代动力学研究。3临床研究:期:证明人类对该药物的耐受性并确定其在人体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期:确定药物的量效关系。期:临床药效学试验(全面、多中心、大量患者参与)期、期、 期临床试验应符合GCP标准。4申请新药注册: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5新药上市: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并进行符合GCP标准的期临床试验(二)安评的起源最早提出药物安全性评价是缘于20世纪全世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药物中毒事件。 1磺胺酏剂事件(30年代,美国)a.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Wotkins)为使小儿服用方便,用二甘醇代

3、替酒精做溶媒,配制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b.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c.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2有机锡中毒事件(50年代,法国)a.烷基锡化合物可引起多起中毒。b.1954年在法国用于治疗皮肤化脓很有效的Stallion药物,这种药物中含有作为不纯物的10%三乙基锡碘化合物,有1000人服用这种药物,有约100人死亡。c.其中毒事件的原因物质就是三乙基锡。3“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60年代,

4、德国)a.1957年10月,反应停正式投放市场,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b.1960年,有医生发现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与沙利度胺的销售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之后的毒理学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c.1961年11月,撤回联邦德国市场上所有反应停,不久其他国家也停止了反应停的销售,期间由于沙利度胺有万余名畸形胎儿出生。4氯碘喹啉事件(70年代,日本)a.氯碘喹啉是一种有机碘化合物,作为治疗阿米巴痢疾及预防旅行者腹泻的常备药,并认为本品极少被肠道吸收和毒性最小。b.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一些“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患者,其症状表现为

5、腹痛腹泻,继有双足麻木、刺痛、寒冷、无力,进而发展为瘫痪(约占5)。c.1969年发展到顶峰,一个月竟有300例新病人发生。d.日本禁用此药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发生率急剧降低。5我国也发现了许多药物中毒事件 :野金针菇致白内障;双黄连注射液致死;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强痛定和二氢挨托啡的药物依赖;“龙胆泻肝丸”事件;和西药一样,中药的毒性也不可低估,同样引起了中药研发、生产和使用者的再度忧虑。因此,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用药者开始更多地留意“药理”、“毒理”等名词。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是新药研发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三)安评的概念、研究内容药物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动物试验和对

6、人群的观察,阐明药物的毒性及潜在危害,以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危害作用,保护人类健康。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内容包括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安全性评价及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目的1支持人临床试验,指导各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受试人群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方案、监测药物安全性和功效的指标选择)。 2最大化药物开发的利益/风险比值。3发现任何潜在未知毒性及靶器官。(五)动物实验结果到人类应用的局限性或不确定性1局限性人与实验动物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不同。动物不能述说主观感觉的毒性效应(疼痛、疲乏、头晕、眼花、耳鸣等);动物实验能观察动物的体征,而不能

7、发现动物的症状。2不确定性药物在高剂量的毒性反应和低剂量的毒性反应规律可能不一致。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所用的实验动物数量有限,从少量的动物实验的结果向大量人群用药的外推,存在不确定性。受试对象健康指数不同,对药物反应的易感性不同。(实验动物均为实验室培育,选用成年健康动物,反应单一;而人群为不同人种、种族,包括老年体弱、患病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二、法规、规范、指导原则(一)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二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三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四 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五

8、 药品再注册申报资料项目(二)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B 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标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GB 19423-2001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饲料国家强制性标准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国家强制性标准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国家强制性标准 实验动物管理地方法规(三)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 化学药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指导原则专栏)国内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国外参考指导原则三、优良实验室工作规范(一)GLP的概念、目的及意义GLP是英文Good L

9、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操作, 或良好实验室规范或标准实验室规范。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 。目的: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药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提高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即毒理学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意义:推动GLP进程,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和误差,提高药品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人民用药安全。因此,安全性评价研究对于决定药品能否进入临床研究、预测其临床研究的风险程度和最终评价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

10、高我省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证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从医药产品的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增强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上求发展。在创新药物的技术环节中,安全性评价为其共性技术,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尚无一家通过国家GLP认证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这已成为制约我省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瓶颈。没有这个技术平台,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是很难实现的。(二)主要任务 承担全省乃至全国或国外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辅料、化学品、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安全性评价。 药物、毒物和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新药的特殊毒性试验。 研究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系。 繁育和生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等实验动

11、物。安全性评价机构是新药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拥有能够达到GLP标准的新药安全评价机构,使具有新药研究基本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有1702家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其中300余家从事或拟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但是,全国只有少数省市的相关单位或机构通过了国家GLP认证,这标志着上述少数省市在新药研究中将自成体系,已形成绝对优势。而我省虽然在药学、药效学及临床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无论在人员、设备及基地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到目前为止,我省尚无一家通过国家GLP认证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因此,建立或组建能够达到国家GLP认证条件的“黑龙江省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已刻不容缓。(三)各国GLP的发

12、展1972年,新西兰最早进行了GLP立法。1973年,丹麦提出国家实验理事会法案。1976年,美国开始试行GLP 。1975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了美国二家最大的新药安全性评价实验室的资料,发现有很多问题。随后又对好几个实验室进行了检查,其问题相似。检查结果震惊了国会和政府部门。1979年6月20日,美国起草的GLP正式生效。198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EPA)发布了有关农药的GLP标准。1981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了GLP原则。在美国的带动下,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先后实施GLP。日本(1982年)、英国(1982年)、法国(1983年)、瑞典(1985)、西班牙(1

13、985年)、意大利(1988年)、比利时(1988年)、荷兰(1986年)、韩国(1986年)以及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及瑞士等。GLP逐渐成为了国际上通行的确保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的规范。(四)各国GLP管辖产品的范围美国:FDA:食品添加剂、色素添加剂、人用药物和兽药、人用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电子产品。 EPA:有毒物质、杀虫剂。 OECD:化学品(工业化学品、药物、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农药等)。英国:化学品瑞士:化学品瑞典:药品日本:药品、农药、动物用药品、食品添加剂(五)我国GLP的发展概况历史1985年以前,我国新药申报要求有毒理学实验资料。我国从1991年起开始起草GLP。19

14、93年7月正式颁布了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12月11日,原国家科委发布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于1994年1月1日生效。现状1998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1998年10月起重新修订GLP,并于1999年10月14日发布。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SFDA发布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2006年11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宣布:为进一步推进药物非临床研究实施GLP,从源头上提高药物研究水平,保证药物研究质量,经研究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规定种类的新药非临床安

15、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经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认证、符合GLP要求的实验室进行,否则,其药品注册申请将不予受理。至此,在中国制药行业,一条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药品安全链:GLP GCP GMP GSP真正完整地串联起来。而GLP的强制推行,也从源头上为长期以来政府全力推进保证群众安全有效用药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六)GLP的主要内容1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GLP要求的组织系统1)机构负责人:在各个试验开始之前,分别任命“专题负责人”和设立“质量保证部门”;还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审查“试验方案”。试验开始后,要对整个试验负起监督责任,保证试验不出大的差错和不偏离最初制定的方案。试验即将

16、完成时,要审查批准总结报告。机构负责人还要对人员的业务分工、培训教育、健康安全管理等有足够的重视。2)专题负责人:试验开始之前,要负责起草和制定实验方案,报请机构负责人批准;向具体从事实验的工作人员详细说明实验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试验开始后,要指导、监督整个试验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来进行;要经常确认实验数据是否做到了正确的记录、分类、整理和保存。在试验即将结束时,要作出总结报告。试验结束后,将实验方案、原始资料、应保存的标本、各种有关记录文件和总结报告等送资料档案室保存。3)质量保证部门: 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1对研究工作的监督:在检查之前,QAU都应该有一个检查计划,其中应列出研究的各个

17、阶段和进行检查的频率。对实验操作的现场检查,确保研究活动遵守研究方案、标准操作过程,并确保对活动的细节做了足够的文件记录。对原始数据、档案的检查。2对委托试验室工作质量评价的监督3配合上级监督部门完成GLP的检查工作4)实验工作人员:应在专题负责人的指导下,遵照实验方案的要求,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经常确认作业程序,减少偶然误差;应对试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充分的记录,将试验中发生的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情况及时向专题负责人报告。2软件系统1)SOP的特点:SOP要回答六个问题(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查什么,怎么查,谁来查“QA”)SOP是机构各部门活动的基本书面文件SOP的保密性SOP是机

18、构接受上级GLP检查或认证,以及自我质量审计的基本依据SOP应成为机构各部门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GLP的培训内容之一GLP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SOP实施各SOP时,应根据实情设计,并制定必要的记录2)SOP的作用统一实验标准,使各个实验室相同试验的操作方法、管理手续等各项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明确各个不同部门及不同层次人员的职责。保证各种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符合GLP标准,使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仪器的使用保养等制度化,确保各项技术保障达到GLP的要求。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可靠性。3)SOP制定的范围按照我国GLP的规定,SOP应包括如下方面:1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接收、标

19、识、保存、处理、配制、领用以及取样分析等;2动物房和实验室的准备及环境因素的调控;3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正、使用和管理;4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5实验动物的运输、检疫、编号及饲养管理;6实验动物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操作;7各种实验样品的采集、各种指标的检查和测定等操作技术;8濒死或已死亡动物的检查处理;9动物的尸检以及组织病毒学的检查;10实验标本的采集、编号及检验;11各种实验数据的处理;12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13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14质量保证部门的工作规程;15SOP的编辑和管理;16有必要制定SOP的其他工作等。4)SOP的制定程序SOP的制订一般遵循如下程序:1.

20、由专题负责人或有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起草;2. 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核并签字确认;3. 经机构负责人书面批准后生效执行。在SOP制订后必须遵循。如需任何修改,要再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核,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更新。5)SOP实施SOP一经生效必须严格执行。因此在制订并生效后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所有新调人或更换工作岗位的人员也必须经有关SOP的培训才能上岗。SOP的放置地点要方便有关人员随时查阅参考。在研究中出现任何偏离行为都要经SD和QAU的批准,并在原始资料中记录。SOP的制订、修改、生效日期、分发及销毁情况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3研究工作的实施1步:实验开始之前,应由机构负责人制定主计划表,其中列出机构进

21、行的非临床研究的内容及日期。机构负责人制定主计划表后,通知QAU,让其做好安排人员执行质量保证的准备2步:在实验开始之前,专题负责人必须按GLP中规定的内容制定实验方案。1. 进行文献检索2. 进行小规模的预备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作决定。3. 决定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以及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完成实验方案的大体轮廓。4. 根据现有的人员和设备,考虑怎样具体地实施实验方案。3步:如果原有的SOP没有包括某些进行此项试验所必须的内容,专题负责人要建议补充制定。修改补充的SOP必须经QAU审查、签字确认,机构负责人批准方有效。4步:实验实施前,专题负责人要向具体从事实验的工作人员详细说明实验方案和SOP的

22、内容。实验开始后,专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实施过程。对各个部分的实验操作加以确认,检查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事实的准确性。QAU对实验的具体实施负有重要的监督责任。5步:实验即将完成时,专题负责人要考虑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制作实验的总结报告。其中必须包括GLP中所要求的内容。做好的总结报告要接受QAU的审查和机构负责人批准。最后,机构负责人和QAU要在总结报告中签署意见。6步: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报告等按SOP的要求整理,交到资料档案室,并按SOP的要求编号归档。四、中药安全性评价(一)中药毒性和

23、不良反应的特点1毒性:两面性:1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和独特的临床疗效例:相思子毒素(治疗癌性腹水、白血病、肺癌、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直肠癌)、砒霜(治疗白血病、肝癌)、蜈蚣(治疗各种结合)、蜂毒(治疗风湿性疾病)、水蛭(治疗血栓性疾病)2临床很难驾驭和使用有毒中药,使用不当就会有中毒甚至致残、致死的危险毒性靶器官:肝、肾、肺、心、内分泌腺、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中毒类型:心脏毒、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细胞毒、生殖毒2不良反应概念:药品在按规定剂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有害的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的应用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反应。产生原因:药物自身毒性、使用不当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中

24、药:黄连、大黄、延胡索、泽泻、天麻、三七等。中成药:藿香正气、银黄口服液、牛黄解毒片等。中药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复方丹参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二)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特点1、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中药的毒副作用逐步受到重视,但中药的毒理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2、随着中药现代化,在疗效提高的同时,毒副作用亦明显增强。药物纯化、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3、复杂性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具有多成分、以复方配伍为主要应用方式的用药特点。不足之处:1中药毒理学研究不规范,尚未完全实行GLP标准。2中药成分复杂,毒理学研究较为困难尚未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药毒理

25、学研究的手段体系和规范。 3中药复方的毒理学研究一直未得到重视 ,目前按照化学药物的评价手段和指标,以某有毒物质的绝对含量作为复方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唯一指标,得出中药材有毒的结论,并以此推论含有毒中药材的复方有毒,这与传统中医药理论不符。中药药物安全性评价剂型、途径和剂量设计一、药物的剂型研究(一)剂型、途径和剂量研究的重要性制剂是药物的最终形式。各种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均离不开制剂。疗效最大化、毒副作用最小化,并在安全性评价中使毒副作用暴露达到最大化。(二)剂型的重要性剂型可改变药物的治疗作用。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通过改变药物剂型可降低或消除其毒副作用。特殊剂型具有靶向作用。剂型的不同可以

26、直接影响药效。(三)剂型设计的影响因素1、临床需要给药途径危重、急症、昏迷患者速效剂型和非经口给药途径缓效、长效丸剂、缓释制剂、胶囊剂局部用药栓剂、锭剂等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口服剂型不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注射、呼吸、皮肤、粘膜给药2、药物的理化性质一般特性硬度、密度、气味、流动性、可压性、吸湿性多晶型现象溶出度和溶出速率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度3、药物的稳定性热、光、氧、湿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温度、PH对药物溶液的影响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稳定性4、辅料的选择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贮存时间;控制和调节药物在机体内的释放,降低用药频率。(四)受试物剂型在安评中的重要性实

27、际研究中经常被忽略,应加以重视。同一药物在不同剂型中的毒性表现不同。同一药以不同制剂进入机体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不同,毒性反应也不同。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规定,要求选择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的样品。二、受试物给药途径的选择(一)局部效应:受试物在进入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最初部位或区域所产生的效应。(二)吸收与分布:1、经口和直肠途径脂溶性药物比水溶性药物容易被吸收。药物的吸收需要特殊转运系统的参与(糖、氨基酸、钙、钠)。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均能被吸收,但吸收度和吸收量上不同。体内消化液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从而影响体内动态

28、过程。药物在肠内稀释有利于更快吸收,但也能增加毒性,除非胃内容物能部分结合毒物加强有毒成分代谢。其他:年龄、性别、禁食情况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吸收。2、注射给药途径受试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影响经静脉能够给予多少药物的主要因素。肌内或皮下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而完全。(毛细血管壁细胞间隙较大,只要通过毛细血管壁即可被吸收)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给药吸收快。(血管在肌肉组织内分布较皮下组织丰富)休克患者应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受全身和给药部位的血流情况影响,休克患者全身循环衰竭,肌内注射给药不易被吸收)应考察药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性。(溶解性、毒性、温度、pH)应考察静脉注射药物的热原

29、和血液相容性。3、吸入给药途径肺的解剖学特点有利于吸收。(表面积、血流量、接近血液)气溶胶沉积。(鼻咽部、肺泡、气管支气管)气体的吸收程度与速度依赖于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氯仿全部被吸收;乙烯只有一少部分 被吸收)4、皮肤给药途径受试物的物理性质影响刺激性和药物吸收。(形状、大小、硬度)给药部位的封闭程度影响经皮吸收和对给药部位的刺激性。实验动物的年龄和敷用部位影响实验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背部中央的皮肤比侧面较厚,敏感性差。)实验动物的性别也能改变实验结果,不同性别的实验动物相同区域的皮肤厚度不同,对刺激的敏感性有差异。5、吸收速度 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30、皮内注射吸收程度 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三)代谢:吸收率决定处理外源物的酶系统,吸收形式决定主要代谢途径。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与受试物有关的因素与被试验者有关的因素分子大小身体体积的大小脂溶性膜的通透性、主动转运载体极性体液pH、各组织器官血流量及脂肪含量解离度竞争性结合物的参与与血浆蛋白质的亲和力血液中蛋白质含量,特别是白蛋白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儿童应用四环素,与钙络合沉积在骨和牙齿中)病理或影响稳态改变的任何其他因素(如心脏衰竭、肾脏衰竭、肝功能不全)三、给药剂量的设计(一)动物间的剂量换算不同种属动物间的剂量换算方法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 D未知=KD已知直接折算法 DB

31、=DAKB/KA (每只) dB=dAKB/KA (千克体重) DB=DARB/RA (W1/W2)2/3 (每只) dB=dARB/RA (W1/W2)1/3 (千克体重)同种动物间等效剂量的换算D1:D2=A1:A2=(W1:W2)2/3(二)剂量设计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暴露药物的毒性寻找毒性靶组织、靶器官寻找解毒方法及措施第二章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一般毒性试验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又称为化学毒物的基础毒性(basic toxicity)或一般毒性作用(general

32、toxic effects)。按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试验一般毒性研究的意义: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研究是毒理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又是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定的基础;对防治化学毒物所致急、慢性中毒意义重大;制订卫生标准以及管理毒理学的决策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 Acute Toxicity Effect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

33、效应等。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与常用参数1、目的:测试和求出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通常以LD50为最主要的参数,并根据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的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一反应(效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的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2、常用急性毒效应参数LD100 (绝对致死剂量)LD50 (半数致死剂量)*LD01或MLD(最小致死剂量)LD0或MTD(最大耐受剂量)limac (急性阈剂量)ED0 (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

34、,NOAEL )Zac (acute toxic effect zone , 急性毒作用带) Zac= LD50 / limac 最常用的是半数致死量,它是急性毒性评价中很重要的参数,是比较不同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重要基础。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受试物以及处理染毒方法剂量选择毒性作用观察观察时间和周期(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主要原则:尽量选择急性毒性与人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价格较低,易于获得的动物。1物种和品系:大鼠和小鼠最常用。一般选两种(啮、非啮齿类动物) 。2。年龄与体重: 刚成年,健康,未曾交配和受

35、孕动物。通常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豚鼠200250g 。3。性别: 各半或分别作。4。分组与数量: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定。5。预检:大、小鼠57天;狗、猴23周。6。禁食 :经口灌胃染毒需要禁食。可隔夜禁食或禁食4h以上。(二)受试物及处理检索与受试物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一次备齐全部实验用量。应以同一批号为宜。受试物成分和配方应稳定不变。急性毒性试验受试物配制的常用剂型为水溶液、混悬液、油溶液。 水溶性受试物的溶剂,通常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注射等胃肠道外染毒需用生理盐水,保持与体内渗透压一致。水不溶性受试物应溶于或悬浮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常

36、用0.5%羟甲基纤维素钠、10%阿拉伯乳胶、天然植物油(如玉米油、橄榄油)。受试物一般应临用新鲜配制。染毒体积:一般为动物体重的12,最多不超过3。染毒途径经口经皮滴眼直肠阴道吸入滴鼻染毒体积20ml/kg2ml/kg0.01ml/眼0.5ml/kg0.2ml(rat)1ml(rabbit)2mg/L0.1ml(猴、犬)(三)染毒方法染毒途径(exposure routes)的选择应考虑: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该受试物的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毒性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各种受试物毒性和评价程序的要求等。1. 经口(消化道)染毒(oral exposure)灌胃、

37、胶囊吞服、喂饲2. 经呼吸道染毒(inhalation)静式吸入染毒和动式吸入染毒3. 经皮肤染毒(dermal exposure)化学脱毛或机械脱毛 4. 经注射途径染毒(四)剂量选择1.剂量范围的确定:动物死亡率1100的剂量范围2.分组及剂量的确定窛氏法:68组为宜,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比值Lg-1(lg最大剂量lg最小剂量)/(组数1)霍恩氏法:4组,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 剂量:0.46410t,1.010t,2.1510t,4.6410t, 剂量: 0.31610t,1.010t,3.1610t,(五)毒性作用观察中毒体征和发生过程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体重病理检查(六)观察时间和周期急性毒

38、性实验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在实际工作中,对速杀型化学毒物可以仅计算24h的死亡率求其LD50。四、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一)评价指标:1、LD50优点:LD50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值,重现性较好,相对稳定。LD50反映受试动物群体中大多数动物感受的平均情况。从剂量死亡曲线看,LD50处于曲线上升中段,是死亡率相对剂量变化最敏感的部位。缺点:LD50为生物学参数,受动物种属、染毒途径、实际环境及操作者熟练程度影响,因而有波动性。2.剂量死亡曲线的斜率虽然LD50是评价毒物急性致死毒性的重要参数。但它只能说明某种毒物引起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不能反映毒物致死作用的中毒特征。当两种毒物LD50相等

39、时,要正确评价两种毒物的致死毒性的中毒特征,就需利用剂量死亡曲线的斜率。C、D的LD50相等,但剂量反应曲线斜率不同,在较低剂量水平时,C毒性大;在高剂量时,D毒性大。B在LD50剂量水平时,毒性比D低,但降低剂量,B物质毒性可能与D相近(交叉)。A物质毒性最低。3. 急性毒性分级(acute toxicity classification)利用毒物LD50大小,把毒物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评价毒物的急性毒性的强弱,比较毒物的急性毒性的大小。但各国际组织及不同国家制订的分级标准却不统一,不同的化学物也应用不同的分级标准。第二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 Subchronic Toxicity an

40、d Chronic Toxicity ) 一、亚慢性毒性作用(一)概念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是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较长期接触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所谓“较长期”是相对于急性、慢性毒性而言,并没有统一的、严格的时间界限,通常为16个月。(二)试验的目的1. 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提出安全限量参考值。2. 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3. 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可逆性。4. 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5. 为在其他试验(急

41、性、亚急性、其他动物物种的亚慢性试验等)中发现的或未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三)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的要点1.实验动物的选择(1)物种和品系考虑它对化学毒物的代谢过程、生理反应和生化特性基本上与人接近,而且在急性毒性试验中证明是对受试物敏感的物种和品系。一般要求选择两个动物种属。(2)性别、年龄和动物数性别:各半、特殊要求除外。大小:刚断乳之健康个体,大鼠68周,体重80100g。同组动物体重相差不应超过平均体重的10%,组间体重不超过5%。数量:小动物20只/组;大动物68组。(3)微生物学寄生虫等级和饲养环境

42、清洁级及以上等级的大小鼠。屏蔽环境内进行试验。2.染毒方式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量采用人群实际接触的途径和方式,并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一般以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染毒三种途径多见。染毒频率(dosing frequency)一般每日一次,连续给予。如实验期为3个月或超过3个月,也可每周6次。3.剂量选择和分组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加溶剂对照组。高剂量组:明显的毒性,不发生死亡或少量动 物的死亡(少于10%)中剂量组:轻微毒效应,约相当于LOAEL低剂量组:应无中毒反应,相当于NOAEL阴性对照:通常可根据两个数据来确定最高剂量,即以该化学物急性毒性的阈剂量(同一动物品系

43、和同样的染毒途径)或以该化学物的1/201/5 LD50作为最高染毒剂量。组距:310倍,最低不小于2倍4.观察指标*(1)一般性指标 外观体征、行为活动 动物体重表示体重变化的方式: a.试验组与对照组动物体重绝对增长重量比较 b.体重增长率(增重/原体重)100 c.生长曲线 饲料消耗量食物利用率*,即动物每食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g体重100g饲料)。比较染毒组与对照组动物的食物利用率,有助于了解化学物的毒性效应。(2)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指标 血液生化检查 尿检查(3)系统尸解和病理学检查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体比值)*:指某脏器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通常是每100

44、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表示为脏器质量(g)/体重(100g)。病理组织学检查(4)特异性指标特异性指标是指能反映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特征性指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实际上特异性指标就是生物学标志。二、慢性毒性作用(一)概念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实验动物或人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毒物引起的毒性效应。“长期”,一般是指2年。对大鼠相当于终生染毒。对兔相当于生命期的36%,对狗为20%,对猴为13%。(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 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长期接触化学物造成机体损害的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为制订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标准(MAC、

45、ADI)以及进行危险度评定提供毒理学依据。2. 观察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3. 观察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4. 为毒性机制研究和将毒性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三)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1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般要求选用两个种属的实验动物,即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数量要明显多于亚慢性试验,如大鼠4060只,狗810只。雌雄各半。应选择年龄较小的动物,一般选初断奶的大鼠或小鼠。2染毒途径与时限工业毒物:6个月或更长环境毒物:一年以上或2年如果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则实验动物染毒时间最好接近于动物的预期寿命,甚至终生染毒。3剂量及分组理想的剂量选择应能体现:一种毒性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最大无作用水平(NOAEL);最高剂量组能观察到某些毒作用所致变化。慢性毒性试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