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第6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第6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第6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精品文档.第6章 生产现场设备管理6.1 设备操作管理6.1.3 设备操作管理办法为加强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企业需制定设备操作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以下是工厂设备操作管理办法,供读者参考。设备操作管理办法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规范生产设备的操作管理工作,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2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工厂生产设备的操作管理工作。第3条 设备操作管理工作的责任分工如下。1设备管理部和生产部负责制定标准化操作相关文件。2各生产单位负
2、责人负责培训及监督操作人员日常的设备操作。3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操作和基本的保养工作。第2章 日常操作纪律第4条 操作人员要会操作设备、清楚设备的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要求,并在取得生产部签发的设备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第5条 非设备指定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该设备。第6条 操作人员严格按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和开展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各项设备运行记录。第7条 启动设备前,必须先按照规程进行检查,启动时必须先发出启动设备的警告信号,并观察上下工序和设备区域内是否有人或物件。第8条 在设备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须严格监视周围环境,注意
3、前后工序的衔接与配合,注意仪表指示变化。第9条 关键岗位实行两人操作确认制,即一人操作、一人在旁监护,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重大伤害。第10条 对于生产线或集体操作的设备,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开机前的联络方法和联络内容。第11条 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挪动安全保护装置。第12条 任何人不得改变设备结构。第3章 设备故障处理第13条 在设备启动和运转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设备是否存在异常的现象。第14条 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本班组操作人员可以处理的,须及时处理;处理不完的,交下一班或者及时通知检修部门处理。第15条 对设备的运行部位或运转区域内的检修,必须在停机后使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再进行。第
4、16条 操作人员应掌握常用故障排除方法,发现故障时立即设法排除,并做好记录,记录表如下所示。设备故障记录表设备编号设备名称使用部门日期故障时间修复时间故障原因或故障说明更换零件修理者第4章 附则第17条 本办法由设备管理部负责编制,解释权亦归设备管理部。第18条 本办法经领导审批通过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6.1.4 设备操作安全规定生产现场需加强设备操作安全管理工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操作证。凡新上岗的或尚未取得操作证的人员,必须在持有操作证的操作者指导下方可操作设备。以下是工厂设备操作安全规定,供读者参考。设备操作安全规定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规范工厂设备操作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
5、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防范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第2条 本规定适用于工厂各类设备操作的安全管理工作。第2章 人员操作纪律第3条 有关操作人员必须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有关职能部门应在设备的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第4条 作业前,必须对设备设施的传动和电器部位的安全防护装置、辅助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后才能操作。第5条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第6条 发现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出现故障,应立即解决。辅助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第7条 一旦发生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同相关部门进行处
6、理。第8条 操作后要认真擦拭、注油,保持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润滑、清洁状态。设备设施运转一定时间后,要主动进行保养。第3章 设备安全管理第9条 应制定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防火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并要认真贯彻执行。第10条 各种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使用和修理等操作,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第11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以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劳动保护的观点来确定技术方案,在可能的范围内力求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第12条 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气体或粉尘时,应尽量保证所使用设备的密封化和机械化。第13条 各种压力机械的施压部分或其他机械对人体会产生伤害的部分,都
7、要设有安全装置。具体要求有以下两点。1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电锯、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飞轮等危险部分,要设置安全装置。2要切实做到不因安全装置缺陷或失效而造成事故。第14条 高于地面2米以上的开闭装置、闸板和附属设备,应有宽度为0.6米以上的走台,走台上应围有高1米以上的坚固可靠的栏杆。第15条 电动机及动力传动装置中,人员可能接触的部分应围以坚固的金属栅栏或罩子。第16条 设备顶部走台、通道、楼梯及其他工作人员有坠落危险的场所,须设置坚固的围栅、扶栏或盖子。第17条 发现设备有严重故障并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逐级报告,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第18条 机械设备在扫除
8、、加油、检查、修理时,为防止他人启动而发生意外,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装置和明显标志。第19条 设备所使用的活门及其他计量仪器均应设置在照明充足的适宜地点,以便操作、观察和检修。第20条 设备所使用的活门及其他调整装置要便于操纵管理,反扣活门或经常关闭的活门和闸板应挂上明显的标志。第21条 被切断的与生产系统相连的管道应上好盲板,并挂上明显的标志。第22条 为防止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在操作时应注意检查以下事项。1可燃性气体管道、设备要达到防止泄漏的基本要求。2可燃性气体管道的厂房内应保证良好的换气,禁止随意动火。3不允许可燃性气体管道、设备产生负压。第23条 在设备试车前有关部门应对其进行检查,
9、确保设备及其安装符合设计规范,操作人员知道试车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然后由合格的操作人员在试车指挥者的现场指挥下进行试车。第24条 新安装的设备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空转,合格后方能带负荷试车。第4章 附则第25条 本规定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修改、废止时亦同。第26条 本规定由自颁布之日起执行。6.2 设备养护管理6.2.5 设备点检管理制度设备点检是指为提高、维持设备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借助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规定部位进行预防性周密检查,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点检是工厂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
10、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以下是工厂设备点检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设备点检管理制度第1章 总则第1条 目的为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第2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现场设备的点检保养管理工作。第2章 点检原则第3条 定点科学地分析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点,合理确定设备的维护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第4条 定标准按照设备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和检修经验,确定点检、检修的技术标准。第5条 定人按区域、按设备、按人
11、员素质明确专业点检员,即每一台设备都有一个专职点检员。第6条 定周期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第7条 定方法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的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第8条 定量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第3章 点检步骤第9条 点检人员要按“六定”原则和设备点检流程图对所辖区域设备进行巡检,并如实、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设备档案、检修记录和润滑记录,设备日常点检表如下所示。设备日常点检表编号: 日期: 年 月 日设备名称序号部位方法点检内容12331状态标识正常:;异常:;待修:;修好:经办人月终汇总分析意见第10条 点检人员要按规定上报
12、各种点检计划。第11条 点检人员要主动做好设备的改造、更新和技术改进工作。第12条 点检人员负责备品备件的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第13条 每周五和每月月底,负责设备点检的人员提交一份设备缺陷整改项目。第14条 点检人员应参加每天的早调会和早例会以及16:00的点检工作汇报会。第15条 点检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对讲机、手电筒和测温枪。第16条 点检人员负责对检修项目进行验收,具体问题与检修人员协商解决,必要时给予对方技术指导。第17条 如果工作中出现疑难问题,点检人员应及时上报车间和设备管理部区管员,请求技术支援。第18条 点检人员按照设备ABC分级,定期、分批、分点进行巡检。第4章
13、 附则第19条 本制度未涉及的内容,参照工厂已颁布制度执行。如与已颁布制度冲突,则以本制度为准。第20条 本制度经工厂总经理审批通过后生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6.2.6 设备保养管理规定为规范工厂生产设备的保养管理工作,保证生产设备的平稳运行,延长生产设备使用寿命,确保生产持续进行,企业需做好生产设备保养工作。以下是工厂设备保养管理规定,供读者参考。设备保养管理规定第1章 总则第1条 目的为使本工厂生产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特制定本规定。第2条 适用范围工厂内部所有有关生产机械、公用设备等的保养维护工作均依本规定办理。第3条 责任划分1生
14、产部维修单位(机械组及电机组)负责与生产业务有关的建筑设备、机械设备、储存设备、电气仪表设备及杂项设备等的维护工作。2使用部门负责所使用设备的保养工作,使用部门难以划分的设备,以管理部门为使用部门。第2章 设备资料管理第4条 设备基本资料的建立1新添置设备安装、试车完后,设备负责人应依照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建立设备原始登记表,并将有关说明书、图纸等资料归入设备保养维护档案。2设备如发生改变、更换等异动情形时,维修单位主管应依实际异动情形修正资料。第5条 设备保养维护档案设备保养维护档案应包括设备重要部位、安装及试车状况、备品备件明细、检查基准、润滑基准、检修记录、润滑记录、设备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方
15、案等内容。第6条 设备检查基准的订立1设备于安装试车完成后,维修单位主管应依据设备特性、维护保养说明、操作状况等资料,编制含设备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判定标准、处理方法、检查周期、检查人员等项目的“设备检查基准表”。2“设备检查基准表”订立完后,生产部经理召集使用单位负责人进行讨论,然后呈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第7条 设备润滑基准的订立1维修单位主管应依据设备资料、润滑说明、操作状况等订立各设备的“设备润滑基准表”,内容包括润滑部位、使用油脂、检视周期、换油基准、负责人员等。2“设备润滑基准表”订立完后,生产部经理召集使用单位负责人进行讨论,然后呈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第3章 设备检查、保养、
16、润滑第8条 设备检查、保养、润滑计划1年度计划。维修单位主管应于每年12月份,依“检查润滑基准”及设备运转状况,配合产销目标,拟订下年度定期检修计划一式四份,呈总经理核准后,一份自存,一份给生产部办公室保存,一份给使用单位保存,一份送总经理室备查。2月份计划。维修单位主管于每月25日前,依据年定期检修计划,并参照当月设备实际维修状况、产销目标、备品零件情况,拟定下月份的“设备 月份检查保养计划表”及“设备 月份润滑计划表”各一式四份,呈总经理核准后,一份自存,一份存生产部办公室,一份存使用单位,一份送总经理室备查。设备 月份检查保养计划表编号: 月份: 年 月序号设备名称/编号检查保养项目检查
17、频率负责人备注12审批: 审核: 拟制:设备 月份润滑计划表编号: 月份: 年 月序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润滑周期润滑时间润滑人完成情况12计划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日 期日 期日 期第9条 检查、保养、润滑作业实施1日常检查、保养、润滑。维修单位和设备使用单位应依据“检修基准”、“润滑基准”的规定内容执行日常保养、润滑作业。(1)每班检修润滑的项目,应纳入各级设备自主检查项目中逐项检视。(2)每日检修润滑的项目,由当日早班负责人员于上班时逐项检查。(3)每周检修润滑的项目,由使用单位主管指派专人于工作完成后逐项检查。(4)检查人员应填报并汇总设备保养检查表,由设备主管审核并呈送生产部经理批示,检查表
18、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生产部办公室存档管理。2定期停机检修。维修单位在定期停机检修前,应召集设备使用部门主管讨论停机检修的做法及人员配合方案。第4章 保养工作总结第10条 保养润滑进度总结1每月5日前,维修单位主管应立即依据上月实际保养润滑检修工作情形,填报月份定期保养计划月报表、月份润滑计划实施表一式两份,呈生产部经理批示后,一份存档,一份呈总经理室。2若有未依计划进度实施的项目,应说明原因,并拟定实施日期,经生产部经理核准后,安排在下月计划内实施。第11条 保养绩效统计每月5日前,维修单位主管应依据检修单、维修组工作日志、“月份定期保养(润滑)计划表”等资料填制“设备保养绩效统计表”一式
19、三联,呈生产部经理批示后,一联自存,一联交生产部办公室,一联交总经理室备查。第5章 附则第12条 本规定由设备管理部制定并负责解释。第13条 本规定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废止时亦同。6.2.8 设备养护评比方案以下是工厂生产现场设备养护评比方案,供读者参考。设备养护评比方案一、目的为激励工厂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保养设备的积极性,保证设备的长时间平稳运行,延长设备的折旧年限,特制定本方案。二、人员(一)组织人员1设备维护保养的评比活动由设备管理部负责组织,具体负责人员为设备维护主管。2设备维护主管应与工艺技术部及生产部相关人员组成此次评比的领导小组,负责设备维护保养评比工作。(二)参与人员凡是对
20、所属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超过三个月的设备操作人员均为此次活动的参与人员。三、评比周期设备维护保养评比的周期以季度为单位,工厂将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进行上个季度的设备维护保养评比。四、评比方式设备维护保养的评比方式分为车间内部评比与工厂内部评比两种,具体内容如下。(一)车间内部的设备保养评比1车间内部的设备保养评比的对象为车间内部各生产班组与设备操作人员。2车间内部评比小组由设备保养专员与车间主任及车间工艺员组成,负责车间内部设备评比的具体工作。(二)工厂内部的设备保养评比1工厂内部的设备保养评比的对象为各生产车间。2工厂内部评比小组由设备维护主管、生产部经理及工艺技术部主管组成,负责工厂内部设备评
21、比的具体工作。五、检查评比内容(一)车间内部设备保养评比内容车间内部设备保养评比的内容主要是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二)工厂内部设备保养评比内容工厂内部设备保养评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车间与设备有关的管理工作,如设备台账、报表、维护记录、交接班记录、操作证的管理等。2车间内设备三级保养的开展情况,各种设备保养计划的完成情况及保养记录。3设备的完好率及设备抽查合格率。4设备事故发生情况。六、检查评比指标设备维护保养的评比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产品产量、质量达到规定的指标。2设备符合完好设备的所有标准。3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认真执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及一级保养。4严格
22、执行设备的其他养护要求,如设备的点检、润滑、防腐等。5评比期内的设备事故与故障次数。七、检查评比奖励(一)车间内部设备保养的评比奖励1工厂将授予车间内部设备保养评比前三名员工“优秀设备养护员工”的荣誉称号。2工厂将奖励车间内部设备保养评比前三名员工每人人民币 元。3车间内部设备保养评比前三名的员工将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加五分。(二)工厂内部设备保养评比奖励1工厂将授予工厂内部设备保养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生产车间“优秀设备养护车间”的荣誉称号。2工厂将发放人民币 元作为“优秀设备养护车间”的奖金。3年终绩效考核时,获得“优秀设备养护车间”称号的车间管理人员加五分,普通员工加两分。6.3 设备故障管理6
23、.3.2 设备故障处理办法企业生产设备故障处理办法应包括设备故障的现场处理及上报、设备故障的分析、设备抢修、设备故障处理情况汇报以及奖惩措施等内容。以下是工厂设备故障处理办法,供读者参考。设备故障处理办法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规范生产现场设备故障处理工作,通过分析问题和追查责任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特制定本办法。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现场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第3条 处理设备故障时,应本着以下三项原则。1原因分析清楚。2事故责任明确。3防范措施到位。第2章 设备故障的现场处理及上报第4条 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一些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大设备故障
24、,要采取紧急措施,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报告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不得隐瞒不报或破坏现场。第5条 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事故后,要及时开展调查分析工作。班组长和操作人员在参加故障分析会时,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事故发生的经过和采取措施的过程,不虚构、不隐瞒,以确保事故分析结果的真实性。第6条 对于一般故障,故障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和设备管理部门分析故障原因。第7条 如故障性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现场会共同分析,使大家都可以从中受到教育。第8条 对于重大及特大故障,工厂相关领导应组织设备、安全、工艺技术部门和故障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组织成
25、立故障调查组,吸收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第3章 设备故障的分析第9条 发生设备故障时,生产单位应及时组织故障分析工作,要保存分析的原始数据。第10条 任何人不可破坏发生故障的现场,不可移动或接触故障部位的表面,以免发生其他情况。第11条 设备管理单位要严格看管设备故障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和照相。第12条 如需拆卸发生故障的部件,要避免使零件产生新的伤痕或变形等。第13条 分析故障时,除注意发生故障部位外,还要详细了解周围环境,多走访有关人员,以便掌握真实情况。第14条 分析故障时不能凭主观臆测得出结论,要根据调查情况与测定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判断。第4章
26、 设备抢修第15条 在分析出故障原因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抢修,减少换件,以尽可能地减少修复费用。第16条 故障抢修需外车间协作加工的,必须优先安排,不得拖延修期;采购部门应优先供应检修故障用料,尽可能地减少生产设备的停修天数。第5章 设备故障处理情况汇报第17条 发生故障单位、设备故障的责任单位应在故障发生后三天内认真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报送设备管理部门。一般故障报告单由设备管理部门签署处理意见,重大及特大故障由主管副总批示后报上级主管部门。设备故障报告单单位设备名称编 号报告人故障时间 月 日 月 日损失工时 时 分 时 分,共 故障类别 原料不良 补助动力公用设施 电气故障 机器故障 操作不
27、当 其他 损失原料设备损坏有 无异常情形异常原因处理方法检讨建议总经理批示设备管理部意见工艺技术部意见第18条 经过分析、处理并将设备修复后,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并由车间设备管理员计算实际损失后填入设备故障报告损失栏内,报送设备管理部门。第19条 设备管理部门每季应统计上报设备故障发生情况。重大、特大故障应在季报表内附上故障概况与处理结果。第20条 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设备故障的各项记录,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及故障概况。2故障发生的前后经过及责任者。3设备损坏情况及发生原因、处理结果,重大、特大故障应附有现场照片。4发生故障的设备在修复前和修复后,均应测试
28、其主要精度、性能。第21条 有关设备故障的一切原始记录和资料均应存入设备档案。凡属设计、制造质量方面的故障,应将出现的问题反馈到原设计及制造单位。第6章 惩罚措施第22条 设备故障发生后,工作人员必须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对任何设备故障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故障责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制裁,并制定防范措施。第23条 生产单位应对发生设备故障后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集体和个人加重处罚,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第24条 生产单位应对设备和动能供应过程中发生的未遂故障也给予高度重视,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其原因和危害,从中吸
29、取教训,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第7章 附则第25条 本办法由设备管理部负责制定、修订与解释,生产部及各级生产单位需配合执行。第26条 本办法报总经理审批通过后,自颁发之日起生效实施。6.3.3 设备故障分析方案以下是工厂设备故障分析方案,供读者参考。设备故障分析方案一、背景说明设备故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加快设备故障分析人员分析故障原因的速度,提高设备故障分析工作的效率,特制定本方案。二、设备故障的分类设备故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故障发生的速度可分为渐进性故障与突发性故障。(1)渐进性故障是指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使设备的初始参数逐渐劣化、衰减而引起的故障,一般与设备零部
30、件的磨损、腐蚀、疲劳及老化有关。(2)突发性故障是指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和偶然的外界影响的共同作用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限度而突然发生的故障。2按故障发生的后果可分为功能性故障与参数性故障。(1)功能性故障是指设备不能继续完成自己规定功能的故障。(2)参数性故障是指设备的工作参数不能保持在允许范围内的故障。3按故障的损伤程度可分为允许故障与不允许故障。(1)允许故障是指考虑到设备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设备参数的渐进劣化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允许发生某些损伤但不引起严重后果的故障。(2)不允许故障是有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制造装配质量不合格或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故障。设备故障分析人
31、员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特点迅速判断出设备故障的类型,进而确定分析方法。三、设备故障分析办法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以下五种。1目视检查法。2无损检验法,包括透视检查、超声波检查、电性能检查、磁性检查及扩散检查。3破坏检验法,一般包括力学检查、金相检查、腐蚀检查、化学检查及表面分析检查。4模拟实验法。5设备故障树法。四、设备故障原因类型设备故障的原因类型如下表所示。设备故障原因类型表原因类型主要内容设计问题设备的设计、零部件的配合、材料的选择等不合理制造问题设备零部件的加工、铸锻、热处理、装配等存在问题安装问题设备的安装基础、垫铁、地脚螺栓、防震等存在问题操作保养问题设备不清洁、调整不当、未及时清洗
32、和换油、操作不当等超负荷使用问题加工件超规格或不符合要求、加工件超重、超负荷使用等润滑问题不及时润滑、油质不合格、油量不足或超量、油的品牌种类错误、加油点堵塞、自动润滑系统工作不正常等修理质量问题修理、调整、装配不合格,备件、配件不合格,局部改进不合格等自然磨损劣化设备的正常磨损、老化等自然灾害由雷击、洪水、暴雨、地震、塌方等引起的设备故障人为原因操作者马虎大意或操作技术不熟练或违规操作等造成的设备故障原因不明通过各种手段无法查知设备故障原因五、设备故障分析程序设备故障分析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1初期研究阶段,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调查及故障鉴定两个方面。(1)故障调查指故障分析人员对
33、与故障设备相关的人、机、环境、时间进行调查。具体包括故障现场调查资料、设备故障修理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点检记录、设备说明书、出厂检验数据等。(2)故障鉴定指故障分析人员鉴定设备的现有状态是设备异常、缺陷或设备故障,以便采取相应的分析、修理措施。2故障研究阶段,主要包括测定材料参数、估算载荷、故障分析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3结果分析阶段,主要指推导设备故障的类型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4得出结论阶段,主要指得出设备故障分析报告。6.4 模具与治具管理6.4.2 模具与治具管理制度模具是指用于机器加工的模型,治具是用来提高效率、简化操作的辅助工具。以下是工厂模具与治具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模具与治
34、具管理制度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规范模具、治具的制作、使用、保养、报废等管理工作,以保证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的模具、治具的管理工作。第2章 模具、治具制作或修理第3条 因生产需求而制作或修理模具、治具时,由模具、治具管理员(以下简称管理员)填写制作或修理申请,上报工程部主管审核,经理核准;核准后,由工程部负责与承接商接洽制作或修改事宜。第4条 新制、修理、外借的模具、治具及配件送到工厂后,首先由管理员核对其数量、品名、规格是否与相应申请单相符,检查各部位有无不良状况。第5条 新制、修理模具须由管理员进行试模,试模之产品由管理员初检,若不良再由工程部主
35、管审核确认,不合要求或有品质问题的,则将模具退回承制商修改。第3章 建立模具、治具档案第6条 模具管理员编制模具一览表及模具履历表,为每副模具建立完整的领还记录,模具编号依据制作厂商的编号制定,具体如下表所示。模具一览表编号:序号模具编号模具规格线槽数量模条规格数量备注模具履历表编号:模具编号制作日期制作厂商模具名称开模费用验收日期日期外借/修理负责人厂商备注第7条 工厂所有测试治具均由工程部制作和统一编号,并登录在治具一览表中,具体如下表所示。治具一览表编号:编号治具名称数量规格备注第4章 模具、治具的使用管理第8条 管理员根据生产所需发放模具、治具,同时将所发放模具、治具的规格及数量填写在
36、模具、治具日常领取与归还记录表中,模具、治具如有损伤由工程部负责维修。第9条 外借模具时,由管理员填写模具外借申请单(须注明借出、借进),经部门主管审查和经理核准后方可借出。模具的规格、数量须填写在模具借用与归还记录卡及模具履历表中。借进的模具也应记录在模具履历表中,注明借进、归还的时间、数量等,以便追踪管理,具体如下表所示。模具借用与归还记录卡序号模具名称规格数量单位供用日期归还日期1 年 月 日 年 月 日2 年 月 日 年 月 日3 年 月 日 年 月 日4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组 班 借用人签名: 第10条 在使用单位及外借厂商负责人归还模具时,管理员负责检查模具的状况,检查项目主
37、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尺寸与模具图是否相符。2配件数量及规格。3各部位配合是否良好。4模具及配件有无损伤。第5章 模具、治具的养护与报废第11条 模具、治具由管理员每周一、周四各保养一次,并记录于模具、治具日常保养记录表中。第12条 模具、治具的保养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模具、治具配件检查。2各部件功能检查。3外观清洁保养及检查。4加润滑油或防锈油。第13条 对于因损伤而无法修理的模具、治具,由管理员填写模具、治具报废申请单,经工程部主管确认和经理核准后予以报废。报废品由模具管理员统一放置并做好标识,由经理决定处理方法。第6章 附则第14条 本制度由工程部负责制定、修订、补充与解释。第1
38、5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执行。6.4.3 模具使用操作管理细则以下是工厂模具使用操作管理细则,供读者参考。模具使用操作管理细则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有效管理模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在保证品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细则。第2条 本细则适用于工厂生产单位开展生产活动所需模具的使用管理工作。第2章 日常操作规范第3条 在挂模前,要将机台与模具前后锁模板上的脏物擦干净后方可作业。第4条 在装模具时,应注意抽芯的位置。单面抽芯模具,一般取用抽芯块对后安全门方向装置模具;双面抽芯模具,一般取用抽芯块对前后安全门方向装置模具。第5条 调模过程中,一定要把机台锁模曲轴打直,模具不能倾斜
39、,以20%以下的速度和压力调模,直至不能调动时应立即松开调模键,按模具重量与体积大小上夹铁,把模具夹牢固,待模具夹牢后再打开模具适当的“调模进”调整模具。第6条 换模过程中需要接冷却水管时,应先把模具闭合,严禁碰撞抽芯滑块或不规范操作。第7条 调节机台顶针时,应把行程调至刚好能顶出产品为宜,不得顶出太长以防对模具造成损伤。第8条 对顶针需弹簧复位的模具一律要接微动开关或装置机械保护设置,以确保顶针能完全复位。在顶针在未完全复位的情况下,严禁闭模生产。第9条 调试产品时,应先用30%的压力与速度开始注射充模,再慢慢加大压力与速度把模充满。任何模具在进入正常生产前,必须调整好低压保护设定型。第10
40、条 操作时,要等模具达到一定的模温时再开冷却水。第11条 下模时,应先关掉冷却水,再生产35分钟,用干净布把模腔擦干净,涂上油或防锈剂,做好防护工作以免生锈。第12条 从机台上换下来的模具一律浇口朝上,摆放在机台旁的待检区或放置在液压车上由模管员放回模架。第13条 在未合模情况下,严禁把机台前进抵撞前模以免把前模撞松动或撞掉。第3章 异常情况处理第14条 操作过程中,作业人员要确保模具内无遗留物品后方可闭模,发现有异常时,要及时上报给当班管理人员。第15条 操作过程中发现粘模时,应把产品取出后才能合模生产,严禁模腔带遗料生产。第16条 粘模后,不得用铁器敲打模腔,应用专用铜棒撬出产品。具体做法
41、为:把铜棒紧贴模面,撬出产品(严禁以模具的分型面为支点来撬制品)。第17条 操作过程中,针点浇口或潜伏浇口堵塞时,严禁用金属器物直接敲打进料口(正确方法是把铁丝烧红后插入堵塞浇口,冷却后拔出,这样能粘出物料)。第18条 有流涎或拉丝时应先调整工艺,工艺无法克服的流涎或拉丝,应在闭模前用手摘除,否则不可闭模。第19条 模具上的销子、活动滑块及顶针要常擦油(锁模压力越大,加油越频繁,平常24小时加一次),以防止烧伤卡死。第20条 操作过程中,出现料头粘前模的情况时,严禁用钳子去夹料头,以防用力过大碰伤模腔(正确方法是把机台退出,用铜棒从浇口套处敲出料头)。第4章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保管第21条 不
42、用于生产的模具,按编号整齐摆放于模具架,模管人员应经常查看,以防止意外损坏(对三个月以上没有投入生产的模具,模管人员应定期进行保养)。第22条 模管人员在模具批量完成后应立即检验确认,正常则回库,异常则立即报修。如需外发修理,由模管人员填写设备外修单,经车间主任批准后方可外发修理,严禁无单发模。第23条 搬运模具时应特别小心,运输时须将模具放置平稳,到模架用升降车取放模具时,要先将车固定后方可进行升降作业,运输中须将叉板放到最低,以免模具坠落受损。第5章 事故责任及惩罚措施第24条 凡发现模具受到损伤的,当班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上报车间主管及模管人员,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责任。第25条 未主动上报模具故障而由模管人员或质检人员查校发现时,当班生产作业人员及带班管理人员共担其责。第26条 对明知故犯或逃避责任的处以重罚,严重者可做开除处理。第6章 附则第27条 本细则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制定、修订、补充与解释。第28条 本细则报总经理审定后,自颁发之日起生效实施。6.5 计量器具管理6.5.2 计量器具使用规程计量器具,是指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