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6053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试题答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试题答案.精品文档.一、选择: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蜡烛燃烧 . 水结成冰 . 铁矿石炼成铁 . 生石灰变熟石灰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空气 . 食盐水 . 氧化镁 . 石油3.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 . 氮气 . 水 . 铝 . 二氧化碳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氯酸钾 ( KClO3 ) . 五氧化二磷 ( P2O5 ) . 氧气 ( O2 ) . 氢氧化钙 Ca(OH)2 5.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 分子间

2、有空隙,原子间没有空隙 .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6.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二氧化硫 . 二氧化锰 . 液态氧 . 高锰酸钾8.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 ) . 中子数 . 核电荷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量9.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木炭 . 硫 . 红磷 . 铝10. 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

3、是( ) .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氧气不易溶于水 . 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11. 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装药品 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停止加热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 . . 12. 酒精灯的酒精洒到桌面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的原因是( ) . 降低温度 . 隔绝空气 . 既降低温度又隔绝空气 . 改变了酒精的着火点13.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的是( ) . NO2 . KNO3 .N2 . NO1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4、 ) . 氧化镁 (MgO2) . 氢氧化钙 (Ca(OH)2) . 氯化钠 (ClNa) . 氯化铁 (FeCl2)15. 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 反应都很剧烈 . 反应都需要加热 . 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 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16.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 试管 蒸发皿 量筒 集气瓶 燃烧匙 烧杯 . . . . 17. 氢气具有比同体积的空气轻的性质,所以可用于( ) . 充灌探空气球 . 做还原剂 . 做燃料 . 合成盐酸18. 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主要利用了氢气的( ) . 氧化性 . 可燃性 . 还原性 . 稳定性19. 下列化学

5、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2H2+O2 2H2O . Fe+H2SO4 = FeSO4+H2 . 2KMnO4 K2MnO4+MnO2+O2 . Na2CO3+2HCl=2NaCl+H2O+CO220. 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是因为( ) . 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21.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表示( ) .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 碳与氧气混合后生成二氧化碳 .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 在点燃条件下 12 份质量碳与 1

6、6 份质量氧气生成 28 份质量二氧化碳2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 欲停止加热,用嘴吹灭酒精灯 . 用镊子夹住锌粒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 将导管插入单孔橡皮塞时,先用水湿润导管口23.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 . 加热-通氢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 通氢气-加热-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 通氢气后立即点燃酒精灯加热 . 停止加热后立即停止通氢气24.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甲烷25. 工业酒精不能饮用,因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饮用后会使人眼睛失明,

7、甚至死亡.该物质是( ) . 乙酸 . 甲醇 . 乙醇 . 白酒26. 冬天用煤火取暖,如果不装烟囱或虽装烟囱而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是( )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它能跟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 它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O-16,Mg-24,S-32,C-12)27. 下列化学式量正确的是( ) . 2H2O 2+12+16=20 . Mg(OH)2 24+16+12=42 . 3SO2 3(32+162)=192 . CO2 12162=38428

8、. 某元素 R 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m 千克,某碳原子(核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为 1.99310 千克,则 R 元素的原子量是( ) . m 千克 . . .29. 在一定温度下,往 100 克硝酸钾的溶液中,加入 10 克硝酸钾晶体,则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 ) . 不变 . 变大 . 变小 . 无法确定(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Al-27,Fe-56,S-32,H-1,O-16)30. 今用一小块铝和一块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氢气恰好相等,则铝和铁的质量比为( ) . 1:1 . 3:2 . 27:28 . 9:28二、填空与判断:1. 判断: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9、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 判断: 氢氧化钠又叫苛性钠,这是因为它有强烈的挥发性. ( )3. 判断: 在 10 时 w 克某物质完全溶于水后,形成 v 毫升密度为 克厘米 的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在 10 时的溶解度是 ,此饱和溶液中该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 )4. 填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元素的名称叫( )。5. 填空: 在甲烷、纯碱、氢气、干冰、盐酸、熟石灰六种物质中,用于充灌探空气 球的是( ),可用于致冷剂的是(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的是( ),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6

10、. 填空: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RO2N+1 ,它的式量为 m . 则 R 的 化合价为( ), R 元素的原子量为( )。三、多项选择:1. 下列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 . 稀硫酸 . 稀氢氧化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硫酸钠溶液2.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 冰、干冰 . 煤气、沼气 . 石灰石、生石灰 . 乙醇、酒精3. 在CuCl2 和Mg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 铜 . 锌 . 镁和铜 . 锌和铜4.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 碳和一氧化碳 . 氢气和一

11、氧化碳 . 甲烷和氢气 . 甲烷和酒精5. 将足量氢气通过 a 克灼热固体氧化物 MO , MO 还原为 M 。当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重,得 M 质量为 b 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O 为还原剂. 生成水的质量是(a-b)克. M 的原子量是. M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四、实验题:1. 在氯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可用(一种)试剂除去碳酸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2. 在进行粗盐的提纯时,需要进行的主要基本操作是; 使用的主要仪器有。 答:(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Zn-65,H-1,Cl-35.5)五. 计算题:1. 用 32.5 克的锌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解

12、:(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Na-23,S-32,O-16,Ba-137,Cl-35.5)2. 已知Na2SO4 样品中混有少量 NaCl 杂质.今取该样品 7.5 克溶于水,然后逐滴加入BaCl2 溶液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经过滤、干燥后,得到沉淀物 11.65 克,求该样品中Na2SO4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Na-23,C-12,O-16,H-1,Cl-35.5)3. 20时,向 61.1 克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 73 克 10 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 2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2) 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参 考 答 案一、1

13、. B 2. C 3. A 4. B 5. D 6. B 7. C 8. B 9. C 10. D11. D 12. C 13. B 14. B 15. D 16. B 17. A 18. C 19. B 20. B21. C 22. D 23. B 24. D 25. B 26. D 27. C 28. C 29. D 30. D二、1. 对 2. 错 正确答案: 因为它有强烈的腐蚀性. 3. 对 4. ( 氯 ) 5. ( 氢气 ) ( 干冰 ) ( 盐酸 ) ( 熟石灰 ) 6. ( +(3n+2) ) ( m-33n-16 )三、1.BC 2. D 3. D 4. AD 5. CD四、

14、1. 答:稀盐酸 CaCO2+2HCl = CaCl2+H2O+CO2 2. 答: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烧杯、漏斗、蒸发皿、量筒、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五、1. 解: 设生成氢气质量为 #Ex# 克 Zn+2HCl=ZnCl2+H2 65 2 32.5 克 x =1克 答:(略). 2. 解: 设样品中含Na2SO4 的质量为 x 克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x 11.65 克 答:(略). 3. 解: 设 61.1 克饱和Na2CO3 溶液中含Na2CO3 的质量 为 x ,反应后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生成CO2 为 z 克 Na2CO

15、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克10 y z专题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考点透视1.理解元素涵义,能应用元素涵义解决有关问题,会判断对物质组成的叙述是否正确。2.对分子、原子的发现及对其涵义的理解;对物质的可分性、微观粒子的涵义和真实性的理解。3.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有关事物时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4.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的掌握。5.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识别和应用。6.根据化学式(题中给出的新情景的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判断化学式的正误。近几年各地中考,有关元素知识的试题规律性强,多以选择、

16、填空的形式出现,大多是围绕元素以及元素在壳中的含量等知识点来命题,以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灵活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对于分子、原子、离子,考定义、考区别、考判断是常考知识点。应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课外活动中或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也是常考知识点。比较热的考题是图示题,它具有简洁明了,情景新颖,易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等特点,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识图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关于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常考不衰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及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种类和性质等有关知识,给出原了、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17、“属于原子(或阳离子、阴离子)的是”;“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是”;“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该元素的名称是”。解题时主要利用粒子中质子、中子、电子的数目,分别与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的关系,以及核电荷数与元素本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解答。命题中,还时常出现诸如:C-14原子、C60分子、H3、H3+、O2+以及反质子、反中子等前沿科学中的粒子,意在使考生开阔视野,并对粒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从考题内容上看,跟原子结构结合在一起,作为概念题比较常见的命题有两种:给出典型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或关于电子层结构的文字叙述,要求写

18、出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给出一个多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其中某元素也可能用X或R替代),或者给出数个化学式,要求判断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综上所述,这部分的试题不仅能考察对概念的理解,还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随着教育和考试改革的深入,对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逐渐侧重于考察基本概念的形成、理解和应用方面。本专题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814分。考察的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个别较复杂的试题为简答题,也有些试题是与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结合在一起考察的。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图2-1重点讲解1.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物质的宏观组成从宏观上讲,物质(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定义:元素是具

19、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定义中的注意点: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的总称,只能论种类,不能讲个数。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成“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说的“同一类原子”所指的可以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存在状态或化合价不同的同类而不同种的原子,如N2、NO、HNO3、NH3中的氮原子,总称为氮元素。“同一类原子”所指也可以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原子与简单离子,如Fe、Fe2+、Fe3+总称为铁元素。“同一类原子”所指的还可以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原子,如C-12、C-13、C-14,其核内质子

20、数均为6而核内中子数分别为6、7、8,它们是三种不同的原子,但属于同一类原子,即都是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元素划分种类的依据: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依据。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它的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Ne和H2O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元素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游离态存在于单质中,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如O2中氧元素是处于游离态,H2O中氧元素处于化合态。元素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如K、Na、Ca属于金属元素,Cl、F、O属于非金属元素,Ar、Ne等为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用元素符号来表

21、示。如镁:Mg。(2)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A.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定义理解应注意的关键点:“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或其他性质。因为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其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的聚积体所体现的,单个的分子表现不出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也就是说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最小粒子”,这是针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原子构成分子,分子保持着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但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B.分子的基本性质:a.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是不断运

22、动的。如:蒸发、溶解等。c.分子间有间隔。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三态”变化。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原子A.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对定义的理解与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即生成物)的分子,这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主要是原子核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裂成更小的粒子,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位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并不等于说原子不可分。科学实验证明,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可分为质子和中子。B.原子的基本性质:a.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3、。b.原子是不断运动的。c.原子间有间隔。d.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原子团定义: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于集团叫做原子团。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3)、氢氧根(OH)、硫酸根(SO42)、铵根(NH4+)、碳酸根(CO32)、磷酸根(PO43)等。注:原子团并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如:2KClO32KCl +3O2离子A.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B.分类:阴离子和阳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OH。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NH4+。(3)几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表2-1 元素与原子比较表元素

24、原子区别用于宏观,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只讲种类,不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用于微观,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原子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适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只要核电荷数相同附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集体”。表2-2 原子与离子比较表表2-3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表分子原子区别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构成共价化合物和某些单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某些单质联系2.原

25、子结构(1)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每一个原子内只有一个原子核,它体积小,位于原子中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也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很小,所带电量数与质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呈中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一致同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比值,它的单位是一,符号为“1”(一般不写出)。由于电子的质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26、核上。以此推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一种碳原子”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称碳12)。表2-4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比较表类别质子中子电子电性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电量101相对质量111/1836对元素的作用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影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中的几个等量关系:A.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其核外电子可以看作是在能

27、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并有一定规律。电子层: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由里向外依次叫一、二、三、四、五、六、七层,也可依次称为K、L、M、N、O、P、Q层,其电子层能量由里向外依次增强。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2例如:原子结构示意图(Na) 离子结构示意图(Na+)(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除He)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不稳定结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没有达到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那样的结构。元素种类与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He是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

28、数4。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H、He、B除外)。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A.质子数是元素一切特征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元素种类。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则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活泼;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活泼;反之亦然。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达到了8个电子(He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一般化学性质稳定。C.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负化合价8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大小比较: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29、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中子数只影响原子的相对质量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合价(1)离子化合物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钾、氯化镁、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相互作用时,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转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转变成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离子化合物。典型金属(如钾、钠、钙等)与典型非金属(如氟、氯、氧等)或酸根、氢氧根常形成离子化合物。组成元素:一般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有例外,如(NH4)2SO4、NH4Cl等铵盐。离子化合物表示式化学式。(2)共价化

30、合物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共用电子对: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1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这个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叫共用电子对。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遇时,由于它们都不易失去电子,而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又相差不大,所以都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即没有发生电子的得、失,而是双方都提供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从而使相互作用的两个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组成元素:一般由不同种非金

31、属元素组成。共价化合物表示式化学式(也叫分子式)。(3)化合价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的确定。表2-5 元素化合价数值和正负确定比较表化合价的数值正价负价离子化合物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失去电子的原子为正价得到电子的原子为负价共价化合物一个原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离的原子为正价电子对偏向的原子为负价元素化合价符号:化合价用+1、+2、1、2、3表示,将其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价一般规律:A.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B.在化合物里,金属

32、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元素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C.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D.某些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由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失去电子(或提供电子)的个数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氮元素分别呈3价和+5价。E.原子团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根价。例如:在硫酸根离子SO42里,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代数和为:+6(2)42。技巧方法1.推理法推理法是指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思维方法。推理可分为顺推或逆推两种类型。一般地,顺推是指: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已

33、知得出结论;逆推是指:明确所求涉及所经途径利用题中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与所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例1某金属元素X的原子第三电子层电子数为3,某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2个电子,则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应为()(2004年天津市武清区模拟题)A.XY2 B.X2Y C.X2Y2 D.X2Y3思路分析:解本题的模式:要知化合物的化学式应知元素的化合价应知X、Y两原子得或失电子的可能性应知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根据题意可得:X的原子第三电子层电子数为3,易失电子显正价,所以X元素化合价为+3;Y原子的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2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6,最外

34、层有6个电子,易得电子显负价,所以Y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X、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答案:D。思维技巧:依据以上解题模式,逆推得出结果例2A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个质子。B元素的负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第二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元素的原子比C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其阳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试写出下列符号:A原子,B负一价阴离子,C原子, D离子,E原子。(2004年天津市津南区模拟题)思路分析:A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1,由此可知A为氢元素,则A原子就是氢原子。B负一价阴离子与氖原子核外电

35、子层结构相同,即为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则B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由此可知B为9号元素氟,则B负一价阴离子为氟离子(F)。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第二层且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由此可知C原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所以C为6号元素碳元素。D元素的原子比C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且其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由此可知D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为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所以D是核电荷数为11的钠元素,则D离子为钠离子(Na+)。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此可知E为氧元素,则E原子为氧原子。答案:H;F;C;Na+;O。思维技巧:该题的关键是通过己给的条

36、件先判断出A、B、C、D、E各是什么元素,然后再按问题的要求填空解答。2.直接判定法用正确的规律原则去对照题意,判定正误,选择正确答案或填写命题中某些关键字词的解题方法称为直接判定法。常见的可用直接判定法解答的题目有: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应用;有关化合价规则的应用。例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2003年重庆市中考题)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思路分析:观察此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13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且有3个电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最外层(第一层除外

37、)电子数少于4的一般是金属元素,且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阳离子,但应注意在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的核电荷数是不变的。答案:B。思维技巧:本题关键是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例4若将亚硝酸铺(NaNO2)误作食盐食用,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2003年贵州中考题)A.+2 B.+3 C.+4 D.+5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合价原则,即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通常显2价,然后可以求出N元素的化合价。答案:B。思维技巧:依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题。

38、考题解析例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mg/L):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2004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思路串讲元素的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质(游离态),如:金属单质钙、镁;非金属单质氟(F2)等。还有一种是化合态,如CaCl2、KF等。题目中所给几种元素都是比较活泼的元素,在饮用水中只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离子都是化合态,不可能是单质和分子,但离子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所以矿泉水、加碘食盐、药品、化肥等包装袋上用元素符号标出的含量都是指元素的含量或质量分数。标准答案D。例2甲醛(CH2O)是一种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面关于甲醛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04年重庆市中考题)A.甲醛是由碳和水两种物质组成B.甲醛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C.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