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AB卷.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1929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A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A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A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植物病理学AB卷.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普通植物病理学AB卷.精品文档.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的病征。 (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 ( )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 )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

2、物。 (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 ( )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 ( )15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 (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20植物线

3、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比较霜霉菌和白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及其寄生特点。2.简述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复杂性及其在病理学上意义。3.比较锈菌和黑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及其致病特点。4.将下列名词写在相应的题目后(不写不得分,写错一个扣0.2分)盘菌纲、柄锈菌属、核盘菌属、毛霉属、半子囊菌纲、疫霉属、丝孢纲、根霉菌属、外囊菌属、青霉属、冬孢菌纲、卵菌纲、薄壁菌门、霜霉属、核菌纲、炭疽菌属、白粉菌属、腔孢纲、腔菌纲、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TMV、黄单胞菌属、黑粉菌属、芽孢杆菌属、蛋白衣壳、子囊果、卵孢子、休眠孢子囊、鞭毛、无隔菌丝、锁状联合、次生菌丝、螺

4、原体、游动孢子、孢囊孢子、有隔菌丝、桶孔隔膜、葡萄孢属。(1) 担子菌亚门(2) 鞭毛菌亚门(3) 子囊菌亚门(4) 接合菌亚门(5) 半知菌亚门(6) 原核生物(7) 非细胞生物五、论述题(共14分)1结合植物细菌和病毒的相关性状,比较分析两者的病害特点。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病症和病状:病症是植物发病部位所长出的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状是植物体本身的形态变化。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真菌经过两性结合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的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准性生殖是真菌不经过两性结合和减数分裂而通过异核二倍体的有丝分裂和单倍体化实现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的特

5、殊繁殖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单倍体化或不均等分裂。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单分体病毒指整个遗传信息存在于一条核酸链上,包被在一种粒体中的病毒。多分体病毒是指含多组分基因组的病毒或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粒体上,当这些粒体共同存在时才能表现其生物学特性。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生理小种是指在病原物的种、变种或专化型下,对寄主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生物型群。专化型在病原物的种、变种下,对寄主不同科、属、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5.胞囊和泡囊:胞囊是腹部膨大、体壁增厚的内含卵的线虫雌虫的死亡虫体。泡囊是真菌孢子囊萌发时顶端产生的囊状结构,游动孢子进入其中或在其中产生后再释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

6、20分)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5( ) 16.( ) 17( ) 18( ) 19( ) 20( )三、填空题(每题2分 共20分)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温度、湿度、水份、光、风、营养失调、环境污染、农药、激素等,生物因素有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2原核生物界可分为 厚壁菌门、薄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四个门,植原体属于软壁菌门 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病。3菌丝体的类型有 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吸器、假根、附着胞、菌环、菌网

7、;菌组织的类型有 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菌组织体类型有 子座、菌核、菌索,其具有 休眠、繁殖的功能。4真菌有性生殖方式有 游动配子结合、配子囊配合、配子囊交配、授精作用、体细胞结合,有性孢子类型有 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5真菌的生长发育中,整个营养体都转变为繁殖体,这种类型叫 整体产果 ;单个菌株能够完成有性生殖的称为 同宗配合;需要两种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叫 转主寄生 。6按照国际命名法规,一种真菌只能有 1 种学名,学名用 拉丁文 书写,用 双名 命名,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 属名 、 种加词和 命名人。7真菌鞭毛的两种类型是 尾鞭 和 茸鞭 ,鞭毛结构为 9+2型

8、 ,鞭毛的 类型、数目、着生位置 是鞭毛菌亚门分类的主要依据。8病毒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性状,其繁殖的方式为复制,其侵入寄主的途径是微伤。9霜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 的卵菌 纲,其分属依据为孢囊梗及分枝状况;白粉菌属于子囊菌亚门 的核菌 纲,其分类依据为 闭囊壳内子囊数目及附属丝形态。10在担子菌中,把进核配的部位称为 原担子 或 下担子 ,把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为 后担子 或 上担子;担子有 有隔、无隔 两种类型。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霜霉菌、白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和寄生特点。霜霉菌的生活史类型为二倍体型。营养体为无隔发达的二倍体的菌丝体,无性繁殖在菌丝体分化的

9、发达的孢子囊梗上产生游动孢子囊和二倍体的游动孢子,可多次循环。有性繁殖为卵配生殖,在二倍体的营养菌丝体上孵化出藏卵器和雄器,在其中进行减数分裂分别产生卵胞和单倍体的细胞核后立即经接触交配形成二倍体的卵孢子,卵孢子萌发又发育为二倍体的营养体,进入新的生活史循环。专性寄生于寄主组织内。(4分)白粉菌的生活史类型为单倍体双核型。营养体为有隔发达的单倍体的菌丝体,无性繁殖在菌丝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粉孢子,可多次循环。有性繁殖在单倍体的菌丝体雄器和产囊体,经质配后雄器细胞核进入产囊体,产囊体产生双核体的产囊丝,在产囊丝顶端产生子囊母细胞,子囊母细胞发育为子囊,在子囊内经核配和减数分裂,又形成单倍体子囊

10、孢子,子囊孢子萌发又发育为单倍体的营养体,进入新的生活史循环。专性寄生于寄主体表。(4分)2.简述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复杂性及其在病理学上意义。症状的类型: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五大类型。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煤污状物、菌核、小黑粒、膜状、块状、伞状物和菌脓等。(2分)复杂性:同原异症、同症异原、因境环条件而异、潜伏侵染、复合侵染、带毒、隐症等,解释略。(3分)意义:症状是研究病害的出发点;症状是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椐;症状表现对研究病害流行具有一定的意义;症状类型与致病因子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解释略。(3分)3.简述锈菌和黑粉菌在形态、生活史及病

11、害方面的不同。锈菌和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的冬孢菌纲。锈菌锈菌冬孢子为菌丝顶端产生,担孢子一般四个,有小梗,担孢子释放时可以强力弹射,索状联合少见。锈菌生活史复杂,可以产生五中类型的孢子,有较长的、可以独立生活的单倍体阶段,有转主寄生现象。锈菌多为局部侵染,寄主范围广泛,主要危害植物叶和果实,产生铁锈状物。(4分)黑粉菌冬孢子为菌丝中间产生,担孢子数目不定,无小梗,担孢子成熟后也不能弹出,索状联合常见。黑粉菌生活史简单,只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单倍体阶段较短,不能独立生活。黑粉菌多为系统侵染,寄主为禾本科植物,主要从种子或幼苗侵入,危害植物穗部,产生黑色粉状物。(4分)4将下列名词写在相应的题目后

12、(不写不得分,写错一个扣0.2分)盘菌纲、柄锈菌属、核盘菌属、毛霉属、半子囊菌纲、疫霉属、丝孢纲、根霉菌属、外囊菌属、青霉属、冬孢菌纲、卵菌纲、薄壁菌门、霜霉属、核菌纲、炭疽菌属、白粉菌属、腔孢纲、腔菌纲、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TMV、黄单胞菌属、黑粉菌属、芽孢杆菌属、蛋白衣壳、子囊果、卵孢子、休眠孢子囊、鞭毛、无隔菌丝、锁状联合、次生菌丝、螺原体、游动孢子、孢囊孢子、有隔菌丝、桶孔隔膜、葡萄孢属。(1)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冬孢菌纲、黑粉菌属、锁状联合、次生菌丝、有隔菌丝、桶孔隔膜。(2)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卵菌纲、霜霉属、卵孢子、休眠孢子囊、鞭毛、无隔菌丝、游动孢子。(3)子囊菌亚

13、门:盘菌纲、核盘菌属、半子囊菌纲、外囊菌属、核菌纲、白粉菌属、腔菌纲、单孔隔膜、子囊果、有隔菌丝。(4)接合菌亚门:毛霉属、根霉菌属、无隔菌丝、孢囊孢子。(5)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青霉属、炭疽菌属、腔孢纲、有隔菌丝、葡萄孢属。(6)原核生物:薄壁菌门、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黄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鞭毛、螺原体。(7)非细胞生物:TMV、蛋白衣壳。五、论述题(共12分)1.结合植物病原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两者在病害方面的区别。植物病原细菌多数是单细胞生物,不能形成侵入结构,只能通过自然孔口、伤口侵入,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生,一般与寄主接触后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然

14、后再进一步获得营养,在细胞间、维管组织中扩展,所以,导致细菌病害的病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少数畸形等四种类型,病征是菌脓。初侵染来源病残体、土壤、繁殖材料等,病原细菌和植物组织混合一起,传播主要是雨水冲刷,农事操作、有些是昆虫。(6分)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的方式繁殖,其只能通过微伤口侵入,通过胞间连丝扩展,进行系统侵染;病毒专性寄生,寄主范围广,体外存活期短,离体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能长期存活,因此,它的来源都与活体有关,侵染来源一般来自活的组织: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田间病株、杂草等其他寄主、昆虫等生物介体;传播途径主要是机械传播、昆

15、虫、繁殖材料等;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专性寄生,侵入后多数不会使寄主死亡,改变寄主细胞代谢方向,多属于系统性,潜伏期较长,症状主要为变色、畸形、坏死,寄主细胞有内含体。(6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B卷)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2.病害传播实质是病原物的传播,因此病原物传播也就是病害传播。( )3.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反映的是其毒性或致病能力的相对强弱。( )4.交叉保护作用是一种诱发抗病性。 ( )5.植物病害的发病率越高,其病情指数越大。 ( )6.从发病部位分离出的病原物就是引起这种病害的致病菌。 ( )7.无论用何种方法防

16、治病害,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病原物。( )8.植物非侵染性病害都没有病征,但在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 )9.植物检疫的目的在于防止危险性病原物的传播。 ( )10水平抗性的最大优点是抗病性稳定和持久,不易丧失。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有 病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2植物的抗病性,从病程阶段表现形式上可分为 ,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 ,从寄主对病原物小种的专化性和流行学观点可分为 。3植物抗病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4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主要研究 ,空间动态主要研究 。5定向选择的结果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稳定化选择的结果则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垂直抗性品种对病原

17、物群体往往起着 选择作用,而水平抗性对病原物群体变化起 选择作用。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些因素与病原物的侵入有关。( )A植物体表的结构 B接种体的数量 C病原物的类型 D外界的环境条件 E植物表面的伤口2寄主和病原物相互识别的机制或方式有( )A共同抗原 B激发子 C抑制子 D植物外源凝集素 E水3关于植物抗病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遍存在 B相对而言 C协同进化 D可以遗传 E有一定的表达过程4植物病害侵染循环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A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B病原物的传播C侵染过程D初期染E再侵染5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 )A消耗营养B毒素的破坏作用C酶的降解作用D生

18、长调节素的作用E机械堵塞6影响病原物新小种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 )A病原物的变异性 B环境条件 C寄主的抗病性 D寄主的布局 E定向选择压力7关于单年流行病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病害年度间变化大 B再侵染频繁 C通过气流传播 D环境影响大 E主要防治策略是减少初期染来源8下列哪些属于植物主动或诱发的抗病因子( )A植物表皮气孔的多少 B植保素 C过敏性坏死反应 D侵填体E植物体内的水解酶9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的生理变化表现为( )A光合作用降低 B侵染初期呼吸作用增强 C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 D光合产物运输受阻 E所有酶活性减弱10合理应用抗病品种主要包括( )A应用多系品种 B应用多抗

19、品种 C应用水平抗性品种 D合理布局品种 E及时轮换品种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2简述柯赫氏法则的内容及应用。3简述植物病害的流行要素及预测依据。4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引申含义。六、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1试分析单年流行病害典型季节流行曲线的阶段划分、模型特点及其应用。2试述植物病害防治的策略、原理及其制定的依据。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寄生专化性:病原物对寄主的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2病情指数:将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发病程度。或普遍率与平均严重度之积。3诱导抗性:是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或受到化学因

20、子、物理因子处理后所产生的抗病性,也称为获得抗病性。4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既有初侵染,又有多次再侵染的病害。5系统侵染:病原物侵染后,可以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甚至可扩展至植株全身,最后一点侵入多点发病,或一点侵入而在距离侵染点较远处发病。6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面与植物病害防治有关的措施。7病害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期和严重程度,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8毒性:也称毒力或致病力,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9定向选择:由于垂直抗病品种的选择作用而使病原物某些毒性基因频率增大。10激发子:是指能诱导任何植物产生防御反

21、应的分子。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 2. ( ) 3. ( )4.( )5.( )6. ( ) 7. ( ) 8. ( ) 9. ( ) 10.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有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残体、肥料 。病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风、雨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人为因素 。2植物的抗病性,从病程阶段表现形式上可分为 抗接触(避病)、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耐病)、抗再侵染(诱发抗病性) ,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 免疫、抗病、感病、避病、耐病 ,从寄主对病原物小种的专化性和流行学观点可分为 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3植物抗病性发生变化

22、的原因有 植物本身情况、病原物变易、环境条件、农业措施 。4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主要研究 病害严重度与时间的关系 ,空间动态主要研究 病害传播(扩展)与分布格局 。5定向选择的结果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增大 ,稳定化选择的结果则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减小 。垂直抗性品种对病原物群体往往起着 定向 选择作用,而水平抗性对病原物群体变化起 稳定化 选择作用。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 B C D E 2.A B C D 3.A B C D E 4.A B C D E 5.A B C D E 6.A B C D E 7.A B C D 8.B C D 9.A B C D 10.A B C D E五

23、、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害的侵染过程就是指病原物从接触、侵入寄主,到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最终使寄主显示症状的发病过程。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它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分)侵入前期又名接触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开始接触,到病原物形成侵入结构,开始侵入植物为止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病原物处于植物体围或体表的复杂环境中,是侵染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侵入期是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是病害能否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的一个薄弱环节和有效防治时期。潜育期就是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

24、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此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关键时期。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从病害开始出现症状到出现典型症状为止的时期。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病部不断发展,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4分)2.简述柯赫氏法则的内容及应用。柯赫氏法则 (Kochs rule ),具体内容有四步: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该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该生物的纯培养,性状与原来记录的相同。经过以上四步,若前后结果相同,我们

25、就可确定所观察到的生物就是病原物。(4分)柯赫氏法则就是通过对某种生物致病性的测定来确定是否是病原物。其基本原理对任何病原都是适用的,只不过具体试验操作过程因病原不同而已。(2分)3简述植物病害的流行要素及预测依据。植物病害流行的强度和广度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3分)病害流行预测的依据或因子是病害的流行规律,也就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因素对病害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主导因素。诸因素中,一般说来,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

26、据。(3分)4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引申含义。这是Flor通过研究亚麻不同抗性品种和亚麻锈病菌不同小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内容为: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相应地有一控制致病性基因。这个学说引申含义为:在进化过程中,寄主和病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动态平衡和共存的;在寄主和病原物保持动态平衡的情况下,人工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是相对应的,是专化的。六、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1.试分析单年流行病害典型季节流行曲线的阶段划分、模型特点及其应用。单年流行病害最基本曲线为S型曲线。整个流行过程可划分为始发期

27、、盛发期和衰退期。始发期指从开始发现微量病情到病情普病率达5为止的一段时期,是菌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其特点为病情发展呈指数增长,病情增长慢。逻辑斯蒂期指病情从5到95的一段时期,是为害的关键时期。其特点为病情发展的自我抑制作用增强,病情增长快。衰退期指病情增长趋于停止,流行曲线趋于水平。(4分)流行模型为逻辑斯蒂模型,又称自我抑制生长方程,模型为xt/1-xtx0/1-x0ert,模型假定植物群体是一定的,式中x0代表初始病情,t表示经过的时间,xt代表t时后的病情,r代表表观侵染速率。只用于多循环病害。(2分)病害流行模型是很有用的,可应用于:病情预测;流行结构分析;防治策略制订;病菌来源判断

28、。(2分)2试述植物病害防治的策略、原理及其制定的依据。从病害流行学效应来看,各种病害防治策略不外乎是减少初始菌量(x0策略)、降低流行速度(r策略)或缩短流行时间(t策略)。(3分)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来看,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回避(avoidance),即避免病原物,在病原物无效、稀少或没有的时间或地区种植作物。杜绝(exclusion),即拒绝病原物,主要通过阻断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将病原物拒绝在作物栽培区之外。铲除(eradication),主要是消灭、减少或抑制病原物的来源。保护(protection),即保护寄主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在感病寄主和病原物之间介入毒物或其它有效障碍以

29、阻止病原物侵入。抵抗(resistance),即增强寄主抗病性,降低致病因素在寄主体内的效力。治疗(therapy),主要通过医治受侵植物以减轻病害危害程度。(5分)普通植物病理学一、 名词解释1、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2、 植物病害: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3、 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4、 病原生物:除植物自身以外的另

30、一种生物因素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5、 病害三角:需要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6、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7、 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只在侵染性病害中出现。8、 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9、 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10、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根据腐烂部位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及花腐等。11、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

31、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肿瘤或癌肿)、减生(矮化)和变态四种。12、矮化: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各器官受害程度和减少比例相仿。13、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14、接触期:指病原物的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和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15、滞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发现明显症状的时期。16、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32、17、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18、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19、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20、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1、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22、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的一种休眠体;内部是

33、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23、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24、有性生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25、准性生殖:指有些菌丝体是异核的菌物,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26、分生孢子盘: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抱结构,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口四周或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27、分生孢子器:是由菌

34、丝体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瓶形或不规则形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器壁,其内壁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也有的分生孢子直接从内壁细胞上产生。28、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广义概念指菌类中任何产生孢子的结构,通常指高等真菌中高度组织化的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29、生活史: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30、细菌:单细胞不含叶绿素和细胞壁无纤维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31、原核生物: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32、类病毒:指在寄主植物体内能够自我复制的、没有衣壳蛋白包被的、低分子量的环状单链RNA分子。33、花叶:叶片出现浓绿和淡绿相嵌的症状。3

35、4、黄化:多数植物在黑暗中生长时呈现黄色和其他变态特征的现象。35、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很多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36、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37、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38、初次侵染:由经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在寄主植物群体中引起的侵染。39、再次侵染:在田间已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

36、寄主植物,称作再次侵染。40、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缺陷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或由于生长在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环境中而直接引起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41、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经侵入,并在寄主体内定殖、扩展、进而为害至寄主表现症状的过程,又称病程。侵染过程分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42、局部侵染:病原菌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小范围内扩展,只能造成局部侵染病害即局部侵染。43、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向植物体内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44、寄生: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外,摄取其营养,供自己生长和繁殖,并使后者遭受损害的现象。

37、45、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46、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47、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能力。48、小种专化抗病性(垂直抗性):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49、小种非专化抗病性(水平抗性):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无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50、被动抗病性: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51、主动抗病性:受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52、病害的流行:病害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严重发生,

38、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53、单循环病害(单病层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多年流行病害”。54、多循环病害(多病层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二、 选择、判断1、

39、 有害生物(病原生物)指真菌、细菌、病毒、支原体、线虫、螨类、寄生藻类及寄生性种子。2、 植物病害分两大类,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参与,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3、 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七界):病毒界、细菌界、原生生物界、藻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4、 线虫的形态与结构:线虫细长呈线形,虫体有体壁和体腔,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等主要器官。5、 病原生物一般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有寄生性,二是有致病性。6、 寄生能力由强到弱为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兼性寄生物、专性腐生物。7、 病原生

40、物与寄主的关系有:共生、共栖、拮抗和寄生。8、 菌物的菌丝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9、 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为菌丝,组成菌物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高等真菌的菌丝是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为无隔菌丝。10、菌物的营养菌丝可以形成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徦根、菌套和菌网等变态结构。11、菌物的菌组织有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12、真菌的繁殖形成: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13、菌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无性孢子的形态、色泽、细胞数目、产生和排列方式。14、无性繁殖方式: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15、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16、有

41、性生殖一般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17、有性孢子类型: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18、真菌产子囊孢子的子实体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和子囊座。19、根肿菌门菌物:根肿菌属、粉痂菌属、多黏霉属;卵菌门菌物:水霉目、霜霉目和指梗霉目;壶菌门菌物:节壶菌属。20、白粉菌目真菌一般称为白粉菌,都是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引起植物的白粉病。21、病状: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病症:霉状物或丝状物;粉状物或锈状物;颗粒状物;垫状物或点状物;索状物;菌脓或流胶。22、原核生物都是以横向二分裂的方式繁殖,俗称“裂殖”,原核生物的生长适温为2630C。23、病毒的一般性

42、状:大部分病毒的粒体为球块、杆状或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球状等,寄生细菌的病毒有蝌蚪状和冠状等。24、病毒的化学组分和繁殖:(1)个体微小,可通过除菌滤器,大多数病毒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2)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DNA或RNA;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3)严格的活细胞(真核或原核细胞)内复制增殖(4)具有受体连结蛋白,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结,进而感染细胞。25、病毒复制增值过程:进入活细胞脱壳核酸复制基因表达(翻译蛋白)子代病毒粒体的装配扩散转移。26、病毒的理化特性: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反映体外稳定性和侵染能力;钝化温度:处理10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43、;体外存活期:在室温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沉降系数及相对分子质量;光谱吸收特性。27、病害循环组成:(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2)、病原物的越夏和越冬;(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2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场所有田间植株杂草、转主寄生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土壤病残体有机肥料动物。29、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气流传播雨水和流水传播生物介体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人为因素传播。30、病原物的致病因素:寄生能力、机械压力、代谢产物。31、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将植物抗病性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根据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不同,将抗病性分为被动抗病性和主动

44、抗病性。三、 简答、论述1、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病原生物的侵染。2、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产量;降低品质;产生有毒物质,使人畜中毒;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增加生产投入;环境污染。3、 侵染性病害的分类: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大豆菟丝子害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由原生动物侵染引起的原生动物病害,如白菜根肿病、叶子心腐病由叶螨或瘿螨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如葡萄毛毡病、小麦糜疯病等。4、 侵入期及侵入途径:侵入期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到建立寄生关系的一个阶段。侵入途径主要是从角质层或表皮的直接穿透侵入,也可以从气孔等自然孔口的侵入,或从自然和人为造成的伤口侵入。5、 真菌病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