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精品文档.附件1:课程简介普通生物学课程号:07110040 周学时:3-2 学分:4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内容简介: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是理科2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和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认识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预修要求:无选用教材或参考书: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附件2:教学大纲普通生物学课程号:07110040 周学时:3-2
2、学分:4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是理科2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包括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绪论 (0.5学时)1生命的基本特征 化学成分的同一
3、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繁殖和遗传,内稳态,应激性与运动,适应与进化2 生物学的发展和分支科学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生物的物质基础 (1.5学时)1 元素和小分子1.1 生命的必需元素1.2 水1.3 生物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单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2 生物大分子 多糖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酶反应的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核酸DNA的一、二、三级结构,RNA的结构第二章 原核生物界及病毒 (1学时)1 病毒1.1 病毒的结构1.2 病毒的增殖1.3 病毒与疾病2 原核生物界(细菌)2.1 细菌的形态结构2.2 细菌的繁殖2.3 细菌的类群2.4 细菌与人类的
4、关系2.5 蓝细菌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 2学时1 原生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最简单的真核生物,细胞结构较其它真核生物复杂,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2 原生动物(1学时,上课移入动物的类群部分)3 藻类植物3.1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3.2 藻类植物的类群 裸藻门,甲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第四章 菌物界 2学时1 菌物界的基本特征2 菌物界的类群2.1 粘菌门2.2 卵菌门2.3 真菌门 通性,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2.4 地衣2.5 菌物界的起源和亲缘关系第五章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5学时1 植物的一般特征与基本结构1.1 高等植物的界定标准1.2 植物细胞的
5、特有结构 细胞壁,质体,液泡1.3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六种组织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维管植物的三大组织系统2 植物的营养器官2.1 根 2.1.1 根系的类别和形态 2.1.2 根尖的分区 2.1.3 根的初生结构 2.1.4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2.1.5 根的生理功能2.2 茎 2.2.1 茎的形态 2.2.2 茎的初生结构 2.2.3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2.2.4 茎的生理功能2.3 叶 2.3.1 叶片的形态 2.3.2 叶片的结构 异面叶的结构,等面叶的结构 2.3.3 植物叶片的生理功能3 植物的营养3.1 水分的生理功能及代谢 3.1.1 水分的生理功能 3.1.2 植
6、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几种动力 渗透吸收,吸胀,代谢吸收,水通道蛋白 3.1.3 水势(Water potential) 定义,植物细胞水势的计算,对“水势”的简单理解 3.1.4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动力 3.1.5 蒸腾作用与叶片气孔开闭3.2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3.2.1 矿质元素的定义与生理功能 3.2.2 必需元素及其界定标准3.2 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转运 根毛区的吸收,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3.3 植物的光合作用 3.3.1 光合作用 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色素种类与功能,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光合磷酸化及电子传递链 3.3.2 光合作用产物的转化和运输4.植物的繁殖器官和发
7、育4.1 花 4.1.1 花的组成 4.1.2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4.1.3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4.1.4 开花、传粉与受精 双受精现象4.2 种子 4.2.1 种子的发育 4.2.2 种子的结构 4.2.3 种子的萌发4.3 果实的形成与结构4.4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5.植物的调控5.1 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5.2 植物激素 定义,种类及其功能5.3 植物的运动(自学)第六章 植物的类群 7学时1 苔藓植物门1.1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2 苔藓植物的类群 苔纲,角苔纲,藓纲1.3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1.4 苔藓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2 蕨类植物门2.1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2
8、蕨类植物的类群(按秦仁昌1978年的分类系统) 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蕨亚门,真蕨亚门2.3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2.4 蕨类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3 裸子植物门3.1 种子植物的特征3.2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3 裸子植物的类群 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紫杉纲),买麻藤纲(倪藤纲)3.4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3.5 裸子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4 被子植物门4.1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4.2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4.3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4.4 被子植物的主要类群(主要按柯朗奎斯特1981年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4.4.1 木兰植物纲或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亚纲,毛茛亚纲
9、,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 4.4.1 单子叶植物纲 鸭跖草亚纲,百合亚纲 7.4.5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被子植物起源的新证据,被子植物的祖先,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7.4.6 被子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第七章 动物的类群 6学时1 动物的系统发生简单介绍动物的门类2 动物的主要门类2.1 中生动物和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在此之前讲述第三章原生生物界的原生动物,一节课)2.2 刺胞动物门 2.2.1 重要特征 2.2.2 分类概述2.3 扁形动物门 2.3.1 重要特征 2.3.2 分类概述2.4 假体腔动物 2.4.1 重要特征
10、2.4.2 轮虫动物门 2.4.3 线虫动物门2.5 环节动物门 2.5.1 重要特征 2.5.2 分类概述2.6 软体动物门 2.6.1 重要特征 2.6.2 分类概述2.7 节肢动物门 2.7.1 重要特征 2.7.2 分类概述2.8 棘皮动物门 2.8.1 重要特征 2.8.2 主要种类2.9 脊索动物门 2.9.1 重要特征 2.9.2 分类概述2.10 脊椎动物亚门 2.10.1 重要特征 2.10.2 圆口纲 2.10.3 鱼纲 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4 两栖纲 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5 爬行纲 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6 鸟纲 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
11、7 哺乳纲 重要特征,分类概况第八章 动物的组织结构 1.5学时1 上皮组织 特征、形态、种类(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和假复层上皮)、功能2 结缔组织 特征、形态、种类(疏松结缔组织、软骨和骨)、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为例说明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3 肌肉组织 特征、形态、种类(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功能(以脊椎动物骨骼肌为例说明骨骼肌的结构特征与功能:肌原纤维及组成;超微结构;快、慢肌;滑行学说。(即课本22.2.2肌肉运动的内容)4 神经组织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课本22.8.1 神经元和神经细胞的内容在此介绍)5 动物的器官和系统第九章 动物的营养与消化 1.5学时1 食物与营养2 动物的摄食
12、方式 滤食、捕食、采食、吸食3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1 消化道的组成 主要内容包括组成(从口到肛门)、消化管的组织构造和运动3.2 消化腺的组成和消化液 唾液腺、胰腺、肝脏以及消化道粘膜的腺体(胃腺、小肠腺等)3.3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电解质3.4 肝脏的机能第十章 动物的循环、呼吸和排泄系统 3学时1 动物的循环系统 1学时1.1 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 重点介绍开管循环和闭管循环1.2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从鱼类到哺乳类)1.3 人的血液与心脏的结构 1.3.1人的血液成分、血型和血压 1.3.2心脏的结构 1.3.3心脏的机能(自动节律、心率;传导系统;心
1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心电图)2 动物的呼吸系统 1学时2.1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体表、鳃、气管2.2 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圆口类的鳃囊、鱼类的鳃、两栖类至哺乳类的肺2.3 哺乳动物的肺的结构与呼吸运动2.4 气体交换与呼吸色素 呼吸表面与气体交换;呼吸色素3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渗透压的调节 1学时3.1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 伸缩泡、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3.2 脊椎动物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肾脏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调节3.3 动物的渗透压的调节 3.3.1体液的渗透压 3.3.2渗透调节 海洋动物的渗透调节、淡水动物的渗透调节、陆生动物的渗透调节第十一章 动物的免疫系统和激素 3学时1 动物的免疫
14、系统 1学时1.1 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 1.1.1 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 1.2.2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1.2 非特异性免疫1.3特异性免疫1.4免疫器官(中枢和周围免疫器官)1.5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种类和表面蛋白质)1.6 免疫反应(应答) 1.6.1 体液免疫反应 1.6.2 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1.6.3 细胞免疫反应 1.6.4 免疫反应的调节1.7 免疫应用(疫苗、类毒素等)2 动物的激素 1学时2.1 人的内分泌腺2.2 激素的作用机制舍氮激素、类固醇激素和IP3/Ca2第二信使系统)3 重要的内分泌腺及其调节 1学时3.1 下丘脑与垂体3.2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3.3 肾上腺3.4
15、 胰腺3.5 性腺3.6 其他脊椎动物的激素4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第十二章 动物的神经系统与动物的行为 3学时1 动物的神经系统 2学时1.1 神经冲动1.2 突触传递1.3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1.4 神经系统的进化 1.4.1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1.4.2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5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1.6 感受器 1.6.1 感受器的生理 1.6.2 躯体和内脏感受器 1.6.3 光感受器 1.6.4 声音感受器 1.6.5 化学感受器2 动物的行为 1学时2.1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2.2 动物的发生第十三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学时1 动物的生殖 1.5学时1.1 动物的生殖方式(无性和
16、有性)1.2 生殖周期和模式1.3 动物的生殖系统 1.3.1 无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 1.3.2 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以人的生殖系统为例)1.4 有性生殖的机制 1.4.1 雌雄配子的发生 1.4.2 受精 1.4.3 胚胎保护1.5 人的性生理2 动物的发育 1.5学时2.1 受精过程 2.1.1 顶体反应 2.1.2 皮层反应 2.1.3 卵子的活化2.2 早期胚胎发育 2.2.1 卵裂 2.2.2 原肠胚的形成器官发生2.3 羊膜动物的发育2.4 发育机制2.5 衰老第十四章 生物的遗传 3学时1 遗传信息的流向 1.5学时1.1 基因、酶与代谢 通过介绍A.Garrod的假设、G.W.
17、Beadle等的假设,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流向:从基因、酶、到代谢。基因通过指令合成一系列不同的产物来控制代谢途径的影响表型1.2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特性1.3 转录 起始、延长、终止和加工1.4 翻译 转移、核糖体、多肽链的合成、从多肽到功能蛋白1.5 基因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对取代、插入和缺失),突变形成(诱发突变、自发突变)1.6 反向遗传学1.7 基因新概念2 基因组的构成与表达调控 1.5学时2.1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与操纵子2.2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及其表达调控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基因表达的调控2.3 基因组的可塑性2.4 发育的遗传控制
18、果蝇的图式形成,编程性细胞死亡与发育,基因表达与癌(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第十五章 生物的进化 2学时1 生物进化的概念与进化学说 0.5学时1.1 生物进化的概念 生物进化,进化生物学1.2 生物进化的学说 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2 生物进化的历史 0.5学时2.1 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条件,生命起源的过程(简单有机体、聚合有机体的形成,原始生命的形成,遗传信息的起源)2.2 生物进化的历史 生物进化史,生物进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代谢多样化及其起源,原生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规律2.3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地理分布的证据,化石证据,实验学证据,争论3 物种的形成和绝灭 0.5学时3.
19、1 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生物学种的概念,物种存在的意义,物种形成的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3.2 物种的绝灭 物种绝灭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生命史上集群绝灭事件4 几种生物进化 0.5学时4.1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 微观进化的概念,宏观进化的概念和类型4.2 生态系统的进化 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的进化趋势4.3 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 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的概念,中性理论,分子系统树第十六章 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 4学时1 生态学导论1.1 生态学的定义和范畴1.2 几个概念 环境,生态因子,限制因子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2.1 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火对生物的作用
20、,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2.2 Gaia假说 Gaia假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 种群3.1 种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3.2 种群动态与调节 种群统计学,种群增长模型,种群调节及其理论,人类种群的增长3.3 生活史对策 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类型,种群的生殖对策3.4 种内与种间相互作用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他感作用,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生态位理论4 群落4.1 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4.2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群落的外貌,空间结构,时间结构4.3 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 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指数4.4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原生演替,次生演替4.5群落的
21、类型与分布 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泰加林,草原,冻原,荒漠,湿地;群落的分布规律5 生态系统5.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结构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2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分解作用5.3 生态系统的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和价值6 生态与环境问题6.1 全球变化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6.2 生态破坏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6.3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6.4 资源与能源紧缺 人口爆炸,资源匮乏,能源紧缺7 生物多样性7.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7.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
22、生态和伦理价值7.3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危机现状及其主要原因7.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实验课教学内容安排1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结构 2学时2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2学时3菌类与藻类 2学时4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 2学时5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2学时6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2学时7杭州植物园野外实习 2学时8动物组织和二胚层、三胚层无体腔动物的观察 2学时9真、假体腔的观察 2学时10胚胎发育的观察 2学时11昆虫的解剖 2学时12鲫鱼的观察 2学时13蟾蜍的解剖 2学时14家兔的解剖 2学时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23、(含考试要求): 周学时 3-2理论课 48学时实验课 28学时(包括一次杭州植物园实习) 采用多媒体教学,分两个学期完成,其中第一学期的任务:绪论,第一、二、三(原生动物部分移入第二学期上)、四、五、六、十五、十六章;第二学期任务: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 每个学期就本学期学习内容进行闭卷笔试,课程最终成绩为两学期成绩各占50%。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学部分,普通生物学课程组,2005年。动物学实验指导,姜乃澄、卢建平,浙江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