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分析.精品文档.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分析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殊资源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大大增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形资产不仅是21世纪的入场券,还是21世纪的竞争武器。评估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得标准,不仅看企业资本雄厚与否,更要强调员工技术以及创新、研发能力的高低。商誉、品牌、研究开发、智力产权及人力资源也是目前评价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一、无形资产基本理论分析无形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
2、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和企业价值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正在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各企业也不断地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与开发。无形资产可以成为有形资产增值的杠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有形资产,并起到有形资产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有效地营运无形资产,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为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分类目前关于无形资产概念的阐述有很多,但尚无统一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1998):“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
3、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会计研究J.1999(8)。我国财政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8-35。于玉林(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是一种资源的集合观,即无形资产是权利和特殊资源的集合体。经济大辞典(1992)提出
4、:“无形资产亦称无形固定资产,指不具有实物形而能为企业较长期地提供某种特殊权利或有助于企业取得较高收益的资产”于光远主编.经济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79。(二)无形资产的作用在企业价值创造以及对经营业绩的贡献上,无形资产具有独特的潜力。促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驱动因素。它包括无形资产使用上的非竞争性、规模报酬递增性和网络效应三项巴鲁列夫(Baruch Lev)著,王志台,唐春霞,杨明(译),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52。无形资产的价值驱动因素非竞争性 巨额沉没成本小额边际成本规模报酬递增性规模
5、经济可升级性网络效应三项良性反馈网络外部效应行业标准化无形资产的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图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具体实物形态,但是对生产经营能长期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充分展示企业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大大高于有形资产。因为,有形资产的价值毕竟是有限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却可以是无限的。其次,无形资产的增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营销手段的支持,其速度可大大超过企业有形资产的增长,使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这说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的创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次,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6、是“低成本扩张”的最佳途径,它最大的好是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这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由上述分析可见,无形资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美国著名品牌策略专家莱瑞莱特的观点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趋势: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品牌。因此,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学会利用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更大的优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有效地营运无形资产,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为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以下将对我国无形资产的营运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二、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
7、研究(一)样本选取的标准和数据来源无形资产是构成企业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大致包括土地使用权、特许使用权以及其他各类使用权类无形资产;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和技术投资以及商标权、著作权等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及没有列明的其他无形资产。本文所研究的无形资产仅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本文选取了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62008年相关的公司为原始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根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第一,剔除截至2007年12月30日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已经暂停上市和
8、终止上市的公司。第二,剔除没有无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数额为0的公司(依据我国2001年以后的会计规则,会计主体可以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样有一部分样本公司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计提全额减值准备,故出现了部分样本公司年度报告的资产负债表中该项目的数额为0的现象的样本公司)。第三,剔除ST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或处于财务状况异常的情况,或者已连续亏损两年以上,若将其纳入研究样本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第四,剔除数据缺损的样本。按照上述标准经过筛选,最终获得了177个有效样本,其中包括2005年51个,2006年57个,2007年69个。本文样本数据的来源:本文的财务数据均来
9、之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XCEL 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二)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度量,研究者常使用股票价格或回报作为替代变量 Barth, M.E. and Clinch, G. Revalued FinancialTangible and IntangibleAssets: Associationswith Share Prices and Non Market-Based Estimat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36): 199-233.,但是股票价格回报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业绩的预
10、期,Bernard(1993)认为基于市场的检验不能提供关于资产与未来业绩关系的直接证据。因此我们选择会计利润作为业绩的替代变量,直接研究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0):120-123。参照Aboody.Barth & Kasznik(1999)在研究英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的重估价值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Aboody& Lev(1998)在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采用的方法,刘彬、韩传模(2009)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效绩相关性所采用的方法,本文用下列模型来检验样本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
11、贡献程度:OPINCt,i=a0+a1PPEt,i+a2INTANt,i+a3OPINCt- 1,i+a4CSt,i+a5ASSETt,i+et其中,t=2006,2007,2008;i=1,2。OPINCt 表示第t 年的主营业务利润;PPEt 表示第t 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INTANt 表示第t 年末的无形资产净值;CSt 表示第t 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即资本结构;ASSETt 表示第t 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e 表示残差项;a0为常数项;a1、a2、a3、a4、a5 为回归系数;t 表示年度;i 表示样本公司。OPINCt 控制主营业务利润的时间序列性对未来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CSt
12、控制企业资本结构和成长性的影响;ASSETt 控制企业规模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三)研究假设本文采用上述模型来检验无形资产对样本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从而反映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四)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描述性统计1.无形资产内部结构比率统计分析根据 家上市公司的报表注释项目,上2.无形资产的趋势分析通过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变化趋势分析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平均值(元)无形资产平均比例(%)从表 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平均净额每年都在增长,且无形资产平均比例虽有所波动但仍然为增
13、长的趋势。不可否认,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企业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构建!(五)实证结果和分析基于上述假设,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一分析工具。模型回归结果见表。变量相关系数标准差T值概率值PPEINTANOPINC(-1)CSASSET根据表 中的数据,验证假设成立,即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同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三、研究的局限性及相关建议(一)研究的局限性第一,现有的无形资产准则因为确认范围过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不能资本化确认、无形资产摊销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无法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本文的研究
14、仅仅局限于按照现有会计准则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部分,却没有考虑因为会计准则的缺陷对无形资产市场评价的影响。另外,本文实证研究所收集的无形资产数据来源于样本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该数据只包括可以用财务指标度量的内容,而没有包括不能用财务指标度量的内容。第二,本文在分析无形资产的内部结构时,将无形资产划分为技术类无形资产、权利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三类。而在第五章中分析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与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指标S的相关性检验中,只分析了技术类无形资产和权利类无形资产与其的相关程度,鉴于“其他”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没有加以分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全面性。第三,本文在关于价
15、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只采用了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并没有建立具体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没有确切的理论来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是如何由会计变量以及由哪些会计变量体现出来的,进而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来支持应当建立怎样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回归模型。综上所述,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当更加注重对理论的分析研究,提出能够支持建立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无形资产确认范围,明确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中具体的项目名称,从而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二)研究的相关建议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文提出
16、如下建议:1.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无形资产的作用,加大对其投入量。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总额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同期固定资产相比,其投资增长速度还比较低。同时,能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做出较大贡献的无形资产项目和数量都比较少。这就要求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2.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无形资产由于多数无形资产项目受时间的制约,因而企业应当在其有效的时间内,尽量充分加以利用,切不可闲置浪费,努力挖掘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潜力并努力将现有的无形资产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抓住现有无形资产的各种优势,主动开展各项业务,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延伸、融资和扩张等功能。3.重视
17、并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对无形资产必须加强管理,以免流失或损坏。了解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具体项目、数量、结构等内容,从而采用适当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加强保密工作,及时取得法律保护。9 D.Aboody and B.Lev.Information asymmetry R&D and Insider Gains,Journal of finance,Vol LV. No 6,Dec. 2000.23- 26.参 考 文 献中文著作类:1 于光远.经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 邓艳平. 美国金融
18、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2008(12).3 徐强. 产业集聚因何而生中国产业集聚形成原理与发展对策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4 孙洛平,孙海琳. 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论文类:1 安妮、黄明欣、齐子磊. 国际环境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改革J.网络财富, 2008(11).2 陈华、赵琳.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透视,2008(9).3 钟惠芸.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 消费导刊, 2008(12).4 靳卫萍,尹晓菲.滞胀威胁下的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J, 经济纵横5 李海英. 从美国次债危机看中国企业的
19、出口风险J, 经济研究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R. 2008-09-16.7 王有光. 从出口角度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2008 (3):46 - 48.8 蒋剑丰. 金融危机局势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之路, 现代企家教育, 2009 (2).9 张嘉维.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管理评论,2009(2).10 吴喜雁. 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6(23) .11 沈木珠.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策略调整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9(3).外文著作类:1Tim Backs
20、hall. The Barra Credit Series:Improving Performance with Credit Default Swaps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Vol. 30 (No4) . 论文类:1 Coase,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Economics, 1937,(11):390- 391.2Lars Werin, Hans Wijkander. Contract Economics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 Oliver Hart. 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M.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4Rubinstein, Daniel B. Non- seeing Profitin Natural Capital andNatural Resource J. CPAMagazine (Canada),199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