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 1、酸雨酸雨:主要指:主要指pHpH值值小于小于5.65.6的雨水。的雨水。 正常雨水正常雨水( (含雨、霜、露、雹、霰等含雨、霜、露、雹、霰等) )由由于存在于存在COCO2 2原因其原因其pHpH值约为值约为5.6 5.6 。在水中当。在水中当pHpH值小于值小于5.55.5时时, ,大部分鱼类难以生存大部分鱼类难以生存; ;当降到当降到小于小于5 5时时, ,各种鱼类和两栖动物及昆虫、水草各种鱼类和两栖动物及昆虫、水草及浮游生物面临灭绝。及浮游生物面临灭绝。 2 2、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O O2 2+2H+2H2 2SOSO3 3=2H=2H2 2SOSO4 4
2、SOSO3 3+H+H2 2O=HO=H2 2SOSO4 42SO2SO2 2+O+O2 2 2SO2SO3 3催化剂催化剂SOSO2 2+H+H2 2O OH H2 2SOSO3 3SO2H2SO4方式方式1 1:方式方式2 2: 3 3、SOSO2 2与酸雨的危害与酸雨的危害污 染 大污 染 大气气破 坏 水破 坏 水质质毁 坏 植毁 坏 植物物酸 化 土酸 化 土壤壤1 9 081 9 68加 快 腐加 快 腐蚀蚀 5 5、酸雨的防治酸雨的防治研究开发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研究开发能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预先对含硫燃料进行预先脱硫脱硫处理;处理;对释放的二氧化硫进行对释放的
3、二氧化硫进行处理处理或回收利用;或回收利用;氢能、太阳能、核能。氢能、太阳能、核能。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种植能够种植能够吸收吸收SO2的有关树木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如臭椿、垂柳、柳杉)(发生呼吸道疾病、浓度高时会令人死亡发生呼吸道疾病、浓度高时会令人死亡)n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SO2的还原性的还原性: SO2的氧化性的氧化性:SO2 + O2 a. 与与O2的反应的反应:b. 与卤素单质的反应与卤素单质的反应:V2O5表况:固体表况:固体常温:液体常温:液体SO2 + 2 H2S = 3 S + 2 H2O 。漂白机理:漂白机
4、理:白色的银耳是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但中央电视台白色的银耳是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但中央电视台生活生活节目组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的“硫磺硫磺”熏蒸而成。熏蒸而成。在田间大棚里加工白银耳在田间大棚里加工白银耳(用硫磺熏蒸的银耳)(用硫磺熏蒸的银耳)(1)(1)制硫酸:制硫酸: (2)(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3)(3)杀菌消毒杀菌消毒2SO2O2 2SO3
5、催化剂 SO3 + H2O H2SO4工业工业 制制硫酸硫酸 4 4、SOSO2 2的来源的来源-燃烧含燃烧含硫硫燃料燃料含硫矿石的冶炼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磷酸、纸浆生产硫酸、磷酸、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的工业废气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小结小结 练习:练习:CO2和和SO2在化学性质上在化学性质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如何区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如何区分这两种气体呢这两种气体呢? (1)品红溶液品红溶液 (2)KMnO4溶液或溶液或Br2水水 SO2均褪色均褪色相似性:相似性:均为酸酐均为酸酐差异性:差异性:SO2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区分:区分: 课堂练习课
6、堂练习 1 1下列可以用来鉴别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 和和CO2 的方法是的方法是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闻气味、闻气味C、通入澄清石灰水、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通入品红溶液中都是酸性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石蕊变红都可以使石蕊变红SO2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而而CO2没有没有都可以使澄清石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灰水变浑浊SO2可使品红褪色,可使品红褪色,而而CO2不能不能 B D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O2Ca(OH)2 = CaCO3H2O CaCO3H2OCO2 = Ca(HCO3)2SO2Ca(OH)2 = CaSO3H2O CaSO3H2OSO2 = Ca(HSO3)2 如何检验一瓶混合气如何检验一瓶混合气体中含有体中含有CO2和和SO2 ?品红品红KMnO4溶液溶液品红品红石灰水石灰水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