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7697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文档.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整体备课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

2、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每课

3、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二)阅读教学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三)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

4、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四)习作教学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1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

5、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理解和体会“美丽的草原”。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

6、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

7、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8、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目标检测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1、草原美丽的热情的第二课时学习

9、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

10、,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

11、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

12、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四、目标检测1.背诵课文

13、第二自然段。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1、草原美丽的热情的2*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难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

14、来说明。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三、走进“丝绸之路

15、”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

16、: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 找出有关句子:“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

17、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四、目标检测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友谊之路3白杨学习目标学会5个生字。理解重点段落,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会5个生字。了解文章的写作背

18、景。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介绍作家二、 新授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检查自学的情况读准生字的字音找到生字所组的词语再读课文,要求流利自学生字的字形,写出每一个字的形近字解释书中的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茫茫、浑黄一体、高达挺秀、表白、卫士练习文中所出现的几组反义词。2介绍写作的背景了解新疆建设兵团;大戈壁;支援西部建设;西部的气候特点等。三、 巩固1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朗读课文目标检测听写朗读板书设计3、白杨疆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

19、的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著名的现代作家袁鹰在距今四十五年前,也就是1961年,从兰州乘火车要到新疆,看到了沿途种植的白杨树,他深受感受,由此写下了文章白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 新授1、 找到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语句画下来。(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风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

20、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自由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那么高大。”“白杨树又直又高大。”把这两句话对比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来:向来,一致;这么:特别,非常。)可见爸爸是想告诉我们白杨树一直都是这么高大。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课文中还有哪可以找到描写白杨树这个特点的语句。(出示课件)读兄妹的对话。(多高、大伞、多直)映入兄妹眼帘的白杨树多高多直,而且茂密的枝叶向上伸展,就像是一把大伞,多美呀!这种强烈的感受不得不用“!”表示。再读这段对话,读出对白杨树“高大挺秀”的赞美。难怪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会说“从窗口闪过高大挺秀的身

21、影。”2、(出示课件)“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风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的话还告诉我们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自己再读这两句话思考。(体会出适应性强、生长范围广;不向灾难低头,顽强生长的特点。)带着你自己的体会再读这两句话。可见白杨树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中都能生长。课文中描写的白杨树生长在哪,文中的哪一段做了描述。自由读这一段,想象大戈壁的环境。你是否感受到空旷的大沙漠上,无山无水无人烟,甚至是天地难分,浑黄一体。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大沙漠是荒芜的贫瘠的,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再读这一段体会环境的恶劣

22、。但是白杨树仍旧顽强生长,而且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有这样的绿色之美,你能不能体会到作者用的“高大挺秀”这个词语是多么准确。结合课文的描写你们还能说一说白杨在什么地方生长。(出示课件)()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是的,它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长,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生长更加顽强。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白杨树是怎样在任何环境中,特别在灾难中顽强生长的吧!(播放课件)在遮天蔽日的风沙中,白杨高扬起头;在持续数日的干旱时,白杨深扎下根;在拳头大小的冰雹中,白杨挺直了腰;在滔滔不绝的洪水时,白杨?看了刚才的画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难怪作者说他们是“卫士”呀!再读,读出对大戈壁卫士的赞美。普普

23、通通的白杨树经过作者的描写,让我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它的特点和它内在的精神),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3、这段话只是爸爸在介绍白杨树吗?书上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你们读一读有关的内容。孩子们只晓得这些,他们还不了解爸爸的心,你们能够了解吗?(播放课件)咱们一起来看图片,它可以帮助咱们来了解。解说: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那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由全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沙漠,有全国最热的盆地,有全国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城市。在新疆百里之内不见人烟,有的只是茫茫黄沙。然而就是这样一片的贫瘠的土地上,却走来了边疆的建设者,凭借手中的一镐一锹,他们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在他们手中新

24、疆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霓虹闪烁;高楼林立;交通通畅。花园式的城市,沙漠中的绿洲就呈现在眼前。再思考:孩子们晓得什么,而我们知道什么?(出示课件)“他们只晓得(),而我们晓得()。”引导学生体会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而我们晓得父母自愿扎根新疆,建设新疆。他们只晓得爸爸是接他们去新疆年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而我们晓得父母希望孩子今后也建设新疆。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而我们晓得那里需要人们的建设。爸爸来新疆扎根这里,为建设新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而今又要带上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这仅是爸爸一个人的心愿吗?这个心愿是边疆建设者的共同心愿。4、将

25、来他们能够明白爸爸的心愿吗?齐读第17段。你们现在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呢?(出示课件)完成练习文中“高大的白杨树”象征( )文中“几棵小树”象征( )我们相信若干年后,孩子们一定会懂得在通往新疆的道路上,这许许多多的白杨象征着什么,他们一定会读懂爸爸的心。5、在这篇文章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生长在戈壁滩上白杨树的特点,表白了自己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心愿。是的,建设者们就像白杨树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下根,就像白杨树一样,面对重重困难坚强不屈,白杨树不正是建设者们的真实写照吗?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愿,作者也借白杨树赞美建设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三、 巩固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于1954

26、年10月,50年弹指一挥间,书中描写的边疆建设者如今已经成了古稀老人。其实,无论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是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边疆都需要这样的建设者。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走进边疆,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谱写西部新的乐章。2、每一次读这一课,我的心中都涌动着一股热潮,我总是为白杨树那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为建设者那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高尚情怀所感动。于是我写下了:我也要做一棵白杨树,?此时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写下来,交流。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赞美白杨树,让白杨树的形象在我们心里留下印迹,让我们也做一个它那样的人。目标检测背诵爸爸说的话

27、。板书 白杨 建设者 高大挺秀 生命力强 奉献 坚强不屈 借物 喻人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习目标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学习重难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

28、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

29、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

30、自己的话说一说。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

31、说。“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目标检测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设

32、计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开工 冻土层 困难 天气恶劣 极度缺氧 贯通口语交际一 习作一 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重难点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

33、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四、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

34、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

35、、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2.开始写信。四、典型评价(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学生讨论。投影出示。(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目标检测完成习作板书设计书信格式习作讲评目的进行习作评价重难点习作

36、讲评过程一、典型评价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3.注意检查信的书

37、写格式。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2.课堂交流。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目标检测完成习作板书设计书信格式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2.积累古诗。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重难点积累古诗。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3

38、.选择重点展开讨论。(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人云:熟读

39、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

40、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三、趣味语文1.谈话导入。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2.学生读文中故事。3.交流读后感受。4.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41、”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6.小结。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目标检测听写背诵浪淘沙凉州词板书设计浪淘沙凉州词5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42、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3.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

43、读su,“遮”读zh,不要读成平舌音。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牧童

44、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2.学习第二首诗。(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2.背诵古诗。目标检测默写牧童。板书设计5古诗三首牧童舟过安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清平乐村居,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3.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认识的字。理解 “相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