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教学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材教学体会.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科学教材教学体会.精品文档.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教学体会使用青岛版科学教材已经多年了,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科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到了关键时期,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而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走“开放式”的科学教学之路。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科学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想、良好心理品质等。新课标提倡“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体验,用儿童的方式去研究”,通过学生的眼、手、鼻、口等器官,去玩“玩具”,
2、去品味物体,去观察物体和环境,去研究物体的本质与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做中学”。两年的教学实践,青岛版科学教材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朋友,促使我学习,督促我进步,伴随我成长,我体会最深的是:一、青岛版科学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开放性,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广泛的探究空间,是学生喜欢的科学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3、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青岛版科学教材以“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四大模块建构教材,充分展示探究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活动准备是探究的开始,活动过程是探究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探究的主体部分,自由活动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活动的继续和发展,拓展活动则把探究延伸到课外。其中“自由活动”给了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想象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画一画”、“试一试”、“测一测”中,大胆地探索,成功地发现,尽情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探究的
4、内容的开放,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和取舍;探究方法的开放,师生可以自主选择和创新;探究结论的开放,教师可各尽所能,尽力而为,而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与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学时,可以由一个问题衍出生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如三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活动过程二“我们来做小实验”中,教材展示了三个实验场景,学生分别提出了三个具有示范性、衍生性的问题:“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看谁能吹灭蜡烛?”“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每个问题都可以作衍生出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专题,如“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可以衍生出“为什么用一根吸
5、管能吸到饮料?”“为什么用一根吸管能吸到饮料?”“为什么用两根吸管吸不到饮料?”“用两根吸管怎样才能吸到饮料?吸管粗细与吸饮料的效果有关系吗?”“怎样才能使饮料自动从吸管中喷出来?”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挖掘教材中具有衍生性的问题,深度开发教材本身的隐性资源,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具有价值的最主要载体。学生运用什么材料,什么方式进行探究,是由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方法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教材活动准备部分只提示学生做好探究准备的范围和注意事项,不对准备作硬性规定,从而让探究准备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探究准备的适应性。青岛版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
6、种模式和样本,我们要在理解和挖掘其教育内涵上下功夫,创造性地重组教材,进行优化选择和取舍,把教科书变成“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意图,引领学生活学活用会创新。二、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理念层次,提高了科学素养,也提高了授课能力,注重了科学评价。每位科学教师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调控,从教学基本功到综合执教能力,从教学思路到整体理念,都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实验探究,科学课堂正焕发出她独特而感人的魅力,科学课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教学中,我尽量吃透教材的
7、设计意图,领会教材的设计目的,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比如教学哪杯水多一课,常规的教学准备是:每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个杯子,杯子里装上不同体积的水,让学生比较哪杯水多。各小组的材料相同,相同的杯子里水的体积也相同。这样设计,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很大,并且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我改变这种常规的方式,寻求一种不同的效果:提前一天布置学生每人带一个杯子,纸杯、塑料杯、玻璃杯都可以,上课前将杯子里装上适量的水,不超过半杯。这下好了,各种各样的杯子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大大的可乐杯、高高的玻璃杯、花花绿绿的塑料杯、还有各种漂亮花色的纸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出小组四杯水中哪杯水多,从而演绎了一出没有预约的精
8、彩。教学小米粒水中游一课时,我以“小米粒水中游”为切入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紧紧围绕“小米粒水中游”作为探究的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以猜想为科学探究的翅膀,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让学生展开全方位观察。通过研究“小米粒怎样在水中游起来”,初步建立对流的概念,并由水的对流推想到空气的对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我们来看一个小小的猜想片断: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小米粒在水中游的路线,那么,小米粒为什么会在水中游起来呢?生1:我觉得是水在运动,所以小米粒就会游。生2:我也觉得是水在动,
9、水的运动带动了小米粒在动。师:确实如此,那么水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生:下面的水先受热,热了之后就到上面去,上面的水再到下面来,热了又上去,上面的又下来,就这样不停地运动,带动着小米粒不停地运动。师:对,下面的水受热之后会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就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不停地相对流动,就使水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三、学生是新教材的最大受益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科学素养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
10、识能理解得更为深刻,所以小学科学的课堂就是要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做。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有趣的磁铁一课时,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学生利用带来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磁铁,积极地探索各种有趣的实验方法,在自己的操作中发现,在自己的发现中创新,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我们来回放当时学生自主探究的热闹场面:有的把凳子拿到桌子上,上面放着铁钉、铁环等,再把磁铁放在凳子的底面,进行“铁钉自己跑”的游戏;有的把磁铁放在桌子的底面,上面放个
11、小铁人,表演起了“铁人跳舞”;有的在桌面上玩起了“磁铁追磁铁”的游戏;还有的几分钟过后,同学们便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向我汇报:老师,快过来看,铁人能跳舞;老师我有问题“我把磁铁放在铁钉盒里,再把磁铁拿出来,为什么磁铁每一部分吸的铁钉不一样多?”“老师,为什么磁铁这样放能追另一块磁铁(把磁铁同极放一起),而如果把磁铁这样放就能和另一块磁铁吸在一起(把磁铁异极放一起)?”“老师,你说为什么当我用线把磁铁中间绑住,过一会儿,磁铁不动了,却总是朝着南北方向?”“老师,我还发现了”孩子之所以能发现这些,源于他们动手去做。试想,如果没有孩子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他们能玩出那么多的“花样”吗?会有那么多的
12、发现吗?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亲历探究的机会,只有开放了学生的双手,他们才能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获取科学知识,也有利于儿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才能探究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而是在经常而持久的过程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科学课堂应该贴近孩子的生活,发现学生身边的科学,挖掘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材料、条件,去生成一个真实的科学课堂,而不是刻意地去创设一个实验探究情境,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研究、思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从小教会孩子运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科学,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深奥的科学问题,用灵巧的双手去探索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不断积累自己的点滴经验,努力开拓科学教学之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感悟,去收获,去提高,希望乘着课改的东风,每位自然科学教师都做课改大潮的弄潮儿,乘坐青岛版教材这叶动力之舟,在科学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