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6875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精品文档.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清平乐 村居一文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并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

2、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宋词,对小学生来说,因为时代久远和语言凝练,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但学生已背过不少古诗,学习起来有相同之处。可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特点,并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词的意境。教学准备:学生查阅资料、课件、“妙笔生花”习作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古体字“居” )猜猜这是个什么字?看到这个“居”字,你想到了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词,叫村居,村居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到词中去看看。跟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齐读课题。3.怎么两个题

3、目呢?(生说。)清平乐,是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平乐 村居。二、检查预习1.词语。强调“翁媪”的读音(多读几遍),解释意思(看偏旁)。“吴音”是什么?吴地的方言,在今天的江西一带。2.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板书:多音字“剥”)为什么在这念“剥”? “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另

4、一个音组词:剥削)(2)“莲蓬”口语读轻声,在这为了押韵读本音。(3)一起再读这个句子。三、学习(一)读通课文1.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2.谁敢第一个读一读?3.再指名读。4.那你发现词和诗除了题目之外,还有什么不同之处?(生答)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读来有丰富多变之感。(板书:长短句)分为了上下两部分,分别叫上阕和下阕。就像一篇文章分自然段一样(板书:上阕 下阕)一首古诗一般押一个韵,一首词可以押多个韵。5.诗词也有相同之处,都是用极简练的文字描写丰富的内容,读词的时候也要慢一点、注意

5、停顿。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齐读)(二)感悟词情1. 咱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人说“诗中有画”,其实啊,词中也有画,只有知道了这是怎样的画面,我们才能把词读出味,读出情,读出意境美。展开想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只要你用心,你的头脑中就会有一幅画面活起来、动起来。(师配乐诵读。)2.想象到了吗?你脑中的画面里都有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交流按照顺序发言,每位同学只说一个小画面,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以补充。)3.谁能说给全班同学听听,画面中都有什么?(生说时注意提醒联系课文。)A.景(1)茅檐。(板

6、书)(2)青青草: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板书:青青草)你看,抓住一个词展开想象,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导朗读)(3)还有哪美?(小溪)(板书:溪)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4)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流水,青青的小草。我们一起读。B.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相机理解“无赖”)评价:这位同学会抓住一个词语来谈非常好。(2)小儿怎样无赖了?(这句词中那

7、个字最能体现他“无赖”?)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引导:这里的卧,它是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同学们,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还会有哪些姿势?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请你们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他的表情?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3)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注意表情。(指名读,评:高兴的,大概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画中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1)大儿子(锄豆),这是个怎样的大儿子?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让我们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背)。多么勤劳的大儿子啊。(3)二儿子呢?(生说)看着他的样子你能送他一个成语吗

8、?(聚精会神、心灵手巧)把他的聚精会神送到句子中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你看到了什么?(喝了点酒,聊天)微有醉意,他们在说什么啊?(2)老夫妻俩给你们什么感觉?(甜蜜、相亲相爱),总之就是一个字“媚”。一个人“媚”,两个人就是“相媚好”,多么甜蜜啊。应了诗经里的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齐读)4.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词就想象到了一幅幅画面。你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处景作用很大,把这一幅幅小的画面连成了一大幅画,是什么?(溪)(课件:溪)(接着说理由)一共才46个字,出现了三处“溪”,是不是重复啊?(溪上、溪东、溪头)你听!(课件:溪水声)评:

9、你发现的“溪”,就像一条线把一颗颗的珍珠串了起来,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完整的村居图。而且,有了溪,才是江南村居最典型的特色。谢谢你。5.(课件:全文)同学们,你认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美丽、和谐、幸福、其乐融融)(板书:其乐融融)6.(课件:配乐)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朗诵这首词吧。(指名、合作、齐诵。)7.能背过吗?自己试试。(课件:图)(指名背、齐背。)其实啊,古人诵读诗词的时候会手舞足蹈,让我们“手舞足蹈”着读读或背背。(课件)(三)感情升华。1.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份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来,知道作者是谁吗?(板书:辛弃疾)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你知道辛弃疾的生活是怎样的

10、吗?老师也查阅了资料(课件)(指名读)。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他的破阵子(课件:破阵子)。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辛弃疾大部分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同学们,想一想,久经沙场的辛弃疾看着这(课件:图、音乐)安宁祥和的村居生活,他会想什么呢?3.同学们,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心声啊。(四)妙笔生花难怪,这村居生活在他的笔下是这样的令人陶醉、令人向往。让我们把他看到的融入我们的笔尖,把这首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处场景,展开想象写在作业纸上吧。(课件:要求、音乐)交流。四、小结多么有韵味的生活啊,多么有韵味的语言啊。同学们,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地诵读这首宋词清平乐 村居,体会这令

11、人向往的生活吧。五、作业(课件)1.背一背:背诵清平乐 村居。2.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宋词,读给同学听。3.写一写:把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茅檐 溪 青青草其乐融融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教学反思:很有幸在这次青年教师比武中执教清平乐 村居一课,课后,对此次课堂教学深有感触。一、这堂课中,我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学生一开始读得不是很熟练,更谈不上有感情。通过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到最后,有了显而易见的效果,个别读、齐读都读得非常好。如,对“青青草”的指导,我通过一个问题“青青草这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

12、回答“草很嫩”“不忍心踩”等,在读的时候就读得很轻,读出了意境。再如,一位学生读“最喜小儿无赖”一句时,“无赖”一词读得特别俏皮,我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学生说说要向他学习哪个词的读法,结果学生找得很准学得也很好。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下,学生不但熟能成诵,而且读出了意境美。二、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我没有采用解释词语、连词成句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听过老师美读后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学生在说画面的同时就理解了词的意思,对于重点词语也使学生不着痕迹的理解了,并且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我还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你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处景的作用很大,把这一幅幅小的画面连成了一大幅画,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溪”字,

13、并感受到“溪”就像一根线把整幅画串了起来,初步感受词的魅力。三、对于整首词感情的升华,我处理得比较巧妙。通过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欣赏辛弃疾的描写沙场的词破阵子,再问“久经沙场的辛弃疾看着这安宁祥和的村居生活,他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然就联想到当年身处战争中的辛弃疾憧憬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战争平息”“国泰民安”。这时,相信学生对词的理解、对辛弃疾的高尚人格有了更深的认识。 经过反思,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安排的位置不太合适,小组合作只是进行了交流,学生在合作中的收获不大。而对“溪”字的处理上学生遇到了困难,如果在这里安排合作学习会更有效。 我盼望着有一天自己的课堂能更加清新、自然、真切、丰富,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的语文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