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6454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精品文档.学以致用,让数学回归生活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关键词】 数学意识 实践能力 应用能力 【摘要】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数学知识学习是否有用的困惑,进而产生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努

2、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但是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往往是固定的,有些情境不能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要,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增强教学实效。新的数学课程将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学会应用

3、。【正文】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数学知识学习是否有用的困惑,进而产生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但是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往往是固定的,有些情境不能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

4、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要,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增强教学实效。新的数学课程将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学会应用。并且只有具备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成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设贴切的情景,拓宽应用渠道,发展学生的实际应

5、用能力。一、走进生活学数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让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

6、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应该是生活化的,而且是富有挑战性的。首先,要让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创设的情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给学生讲了这样

7、一个故事:孙悟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4只小猴,猴子们说“师傅,太少了”;于是孙悟空拿出了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小猴,猴子们不说“太少了”;最后,孙悟空又拿出了800个桃子,平均分给了400只小猴。这时,一只小猴醒悟过来,大声说“师傅,你在骗人”。我让同学们想:小猴为什么说师傅在骗人呢?就此引导同学们来研究这个秘密。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好奇心很强,注意力集中,全班同学都融入到一种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中。其次,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原有经验,并让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学生在面临挑战性任务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力,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创设两只蚂蚁赛跑的场

8、景:黄蚂蚁跑一个大圆一周,红蚂蚁跑以大圆半径为直径的两个小圆一周。这样设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从动态中感知圆的周长。接着重新设计三种不同形状的车轮:方形、椭圆形、圆形。引入圆的周长。这样的情境设计趋近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从各自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出发,迅速投入实际情境中,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形成自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联系生活用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

9、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如在讲完“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学生站成一横排做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

10、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应用数学。如设计一次“我帮妈妈管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气、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又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后,回到教室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通过这些

11、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到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

12、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 现实世界的存在

13、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比如:彩票的中奖问题,很多人为之疯狂,殊不知这里面也有数学的奥妙。有这样一道思维训练题:“拿一枚2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数的几分之几?”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结果显示,正反面的概率非常接近。于是引导学生再来引用概率的思想来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率,使学生体会到,买几张彩票,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是对的,如果想靠它发财,那概率太小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师要努力

14、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应用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发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一说到应用,我们的脑子里就立刻反映出“应用题”。看到具体的应用题时马上就反映出该用什么“数量关系”去解答。这也是一种数学的应用意识,但这种数学意识是建立在必须有编拟好的应用题的基础上的,不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的处理的基础上建构的。这样应用数学知识的结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很困难的。要克服这种倾向,必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在解决现实生活数学问题的实践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学习百分数时,让学生

15、注意看报,看电视,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比的数据,从学生收集的数据中认识百分数(比)的意义,初步建立百分数(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部总关系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悟到两个数不但可以通过比较得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相差等关系,还可以得到两个数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思维方式得到扩展。这时学生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的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学生就会产生用百分数解决再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将课堂与

16、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践内容:“设计春游小组购物方案”要求如下:1、人均不超过10元。2、本着吃饱、吃好、合作的原则。3、注意节约。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在小组里进行了商议。在明确了小组一共有多少经费,每个人饮食的喜好之后。就来到超市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商品的单价一一核实,根据小组的购物方案进行了采购。小组购物中,同学们了解了市场行情、大家本着既节约又合理搭配饮食的原则,相互照顾。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增强集体精神,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学者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版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数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