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8101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先修课程: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学时:46学时;实验学时:14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 分:3.5学分;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桥梁课和应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的生物学性状、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的
2、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室)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化教学、实习、自学、电教片等多种灵活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次教 学 内 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第
3、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绪论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细菌的生理细菌感染与抗感染免疫遗传与变异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消毒与灭菌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化脓性细菌肠道感染细菌厌氧性细菌呼吸道感染细菌动物源性细菌螺旋体支原体和脲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学病毒学总论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它病毒朊粒12122210.50.5442221111242131110.
4、50.54233116122230.50.5772321111342131110.50.5合 计461460实验内容及要求序 号实 验 名 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学时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细菌分布及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细菌的革兰染色及形态观察球菌鉴定肠道杆菌鉴定细菌的抗酸染色真菌检验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验证性综合性验证性验证性验证性验证性验证性2223311合 计14四、理论教学绪 论【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2.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
5、的分类【教学内容】1.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计划学时】学时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2.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3.掌握:细胞壁的功能、结构、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
6、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及意义;细菌L型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核糖体、质粒等)的组成与功能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定义、功能、及其与医学的关系【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属、种、型及株的概念;细菌的人工培养2.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3.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教学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7、、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3.细菌的生长繁殖于培养: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及意义4.细菌人工培养:培养基概念、分类、培养方法及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现象5.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菌种、菌属、菌株的概念【计划学时】1学时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1.了解:测定毒力的方法;细菌感染的类型2.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3.掌握:细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
8、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概念【教学内容】1.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力的概念、侵袭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及细菌的粘附现象2.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概念、性质、作用特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3.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感染来源(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4.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全身性感染的5种类型5.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和机制: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后果)NK细胞及体液因素6.抗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的特点、常见的兼
9、性胞内菌的种类【计划学时】2学时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1.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突变的规律及分子基础;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2.熟悉:细菌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现象;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3.掌握:质粒概念、种类及其特征;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概念及噬菌体复制特点;细菌变异机制,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概念及机理【教学内容】1.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2.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及耐药性变3.细菌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概念及其特征、
10、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及溶原性细菌概念;噬菌体复制特点;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4.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机理与实例;F质粒、R质粒的功能【计划学时】2学时第五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和控制措施2.熟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医院内感染的分类3.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作用;微生态平衡及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机会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概念【教学内容
11、】1.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2.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3.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4.机会性感染的概念、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5.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危险因素及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和控制措施【计划学时】2学时第六章 消毒与灭菌【目的要求】1.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3.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紫外线杀菌法及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2、教学内容】1.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2.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用途与机理;日光、紫外线杀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计划学时】1学时第七章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3.掌握: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疫苗(
13、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及抗毒素概念【教学内容】1.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的原则,检验程序和方法;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2.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疫苗、类毒素的概念;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抗毒素的概念、两种球蛋白3.细菌感染的治疗【计划学时】0.5学时第八章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2.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3.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R质粒的功能【教学内容】1.细菌耐药性的概念2.细菌耐药性的分类: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及机制3
14、.抗菌药物的种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4.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产生钝化酶,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5.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政管理,研制性的抗菌药物,研制质粒消除剂,抗菌药物的“轮休”【计划学时】0.5学时第九章 化脓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各类化脓性细菌的防治原则2.熟悉: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教学内容】1.葡萄球
15、菌:(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2)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3)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程序,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2.链球菌属:(1)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2)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3)肺炎球菌: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3.奈瑟菌属:(1)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16、(2)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章 肠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株及致病物质3.掌握:埃希菌、志贺菌及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肥达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判读;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2.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
17、则3.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4.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5.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厌氧芽胞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防治原则2.熟悉: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3.掌握:厌氧芽胞杆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教学
18、内容】1.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培养2.厌氧芽胞杆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产气荚膜梭菌:形态特征与染色;培养特性(厌氧的类型,Nagler反应);生化反应(分解乳糖的“汹涌发酵”现象);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强侵袭力荚膜、主要的外毒素及其作用特点);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型别);微生物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防治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早期、及时清创、严格隔离病人);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毒素血清的应用;抗菌治疗;高压氧浸透
19、疗法);(3)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事物进食前煮沸消毒),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血清的应用;(4)艰难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无芽胞厌氧菌:概述(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特点);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二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麻风杆菌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2.熟悉: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chick test的原理及意义;BCG的概念;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特异性预防3.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
20、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教学内容】1.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致病性:致病因素-菌体成分(脂类、蛋白质、多糖),所致疾病-肺部感染(原发与继发)与肺外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原理试验方法、结果、意义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取、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试验、核酸检测;特异性预防2.麻风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3.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白喉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免疫性;锡克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药物治疗4.嗜肺军团菌属:简介(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计
21、划学时】2学时第十三章 动物源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布氏菌属、鼠疫耶氏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2.熟悉: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掌握:布氏菌属的致病性;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鼠疫耶氏菌致病性【教学内容】1.人畜共患病的概念2.布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波浪热),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荚膜和炭疽毒素;所致疾病: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4.鼠疫耶氏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四章 螺旋
22、体【目的要求】1.了解: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2.熟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防治原则;显微镜凝集试验3.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特点、微生物检查方法;后天性梅毒病程【教学内容】1.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2.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伯氏疏螺旋体: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物质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五章 支原体和脲原体【目的要求】1.了解:支原体的种类2.熟悉:支原体的形态、
23、培养和繁殖特点3.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形态特征、引起人类疾病的种类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2.肺炎支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3.脲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穿透支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六章 立克次体【目的要求】1.了解:立克次体的种类;贝纳柯克斯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汉赛巴通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2.熟悉: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培养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3.掌握: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外裴氏试验【教学内容】1.立克次体共同特
24、点与分类2.概述: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免疫性3.普氏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4.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5.恙虫热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6.贝纳柯克斯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7.汉赛巴通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七章 衣原体【目的要求】1.了解:衣原体的种类;肺炎衣原体致病性;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2.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3.掌握: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衣原体原体与始体的概念与区别【教
25、学内容】1.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及抵抗力2.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致病性3.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4.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八章 真菌学【目的要求】1.了解: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角层癣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生物学性状;曲霉、毛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2.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特异性免疫机制;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致病性、微生物检查、防治原则;浅部真菌概念、感染特点3.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致病性真菌的
26、致病性及感染特点;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教学内容】1.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芽生、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培养(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2.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及其致病作用、超敏反应3.皮肤癣菌的概念、致病特点和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角层癣菌的概念和所致疾病名;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4.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曲霉、毛霉和肺孢子菌所致的疾病【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九章
27、病毒学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病毒的分类;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的概念;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病毒基因突变株的应用意义;病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互补作用、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病毒感染的类型;抗病毒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3.掌握:病毒、病毒体概念;病毒的结构;病毒化学组成与功能;病毒复制周期;缺陷病毒、缺陷干扰颗粒、辅助病毒的概念;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性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形成包涵体、细胞凋亡、细胞整和与细胞转化);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
28、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类型;毒基因重组与重配的的概念;病毒基因整合的概念【教学内容】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概念,与其它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病毒大小(测量单位);病毒体的概念,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2.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sDNA病毒,单正链、单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特点)、成熟与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顿挫感染与缺陷病毒)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4.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分类
29、原则;亚病毒、卫星病毒、类病毒、朊粒的含义5.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整合作用6.免疫病理反应:抗体介导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7.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8.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9.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的定义、产生、种类与性质、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NK细胞杀病毒机制10.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细胞免疫(CTL、CD4+ Th1细胞)11.病毒的基因组特点;
30、遗传变异:基因突变、病毒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计划学时】4学时第二十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3.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2.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
31、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3.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种类(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及风疹病毒)和致病特点简介【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十一章 肠道感染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其它肠道病毒的致病性2.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的致病性3.掌握:肠道病毒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各类肠道病毒的相关疾病;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方式及特异性防治【教学内容】1.概述:肠道病毒的分类、共同特性(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各类肠道病毒的相关疾病)2.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性与预防措施(疫苗)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简介4.
32、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计划学时】1学时第二十二章 肝炎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肝炎相关病毒的致病性2.熟悉:肝炎病毒的分类;甲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及早期检测方法3.掌握:各型肝炎病毒传染源、传播方式、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乙型肝抗原抗体检测意义及结果的分析【教学内容】1.人类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重要性2.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异性预防3.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复制特点、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免疫性、HBV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微
33、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基因工程疫苗)4.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 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计划学时】3学时第二十三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2.熟悉:虫媒病毒的概念、种类及共同特性3.掌握: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与储存宿主;汉坦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概述: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
34、疆出血热病毒、埃波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诊断【计划学时】1学时第二十四章 人类疱疹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2.熟悉:EB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疾病;人类疱疹病毒共同特3.掌握:原发感染与再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单纯疱疹病毒的型别、致病性和所致疾病【教学内容】1.概述: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及共同特点2.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及HSV-II与宫颈癌的关系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4.巨细胞病毒:致病性(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5.EB病毒致病性【计划学时】1学时第二十五章 反转录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性2.熟悉
35、: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3.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逆转录病毒的命名与分类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3.人类嗜T细胞病毒:主要特性及致病性【计划学时】1学时第二十六章 其它病毒【目的要求】1.了解: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人类细小病毒B19的致病性2.熟悉: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3.掌握:狂犬病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狂犬病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2.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计划学时】0.5学
36、时第二十七章 朊 粒【目的要求】1.了解:朊粒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2.熟悉:朊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朊粒的定义、生物学性状、致病性(Prion病的共同特点、主要的人和动物的Prion病有哪些)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0.5学时五、实践教学实验一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器具;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2.熟悉:接种细菌用具、接种细菌的环境要求和无菌操作要领3.掌握:平板划线法、斜面、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等各种接种方法【实验讲授】1.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设备和器具:参观实验室并讲解无菌操作要领及无菌操作必要性2.接种针、接种环的使用及灭菌方式3.常用的
37、几种培养基接种方法:平板的分区划线和连续划线法、斜面和高层斜面接种、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接种【实验方法】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细菌:三区划线和连续划线2.斜面和高层斜面接种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细菌4.液体培养基接种【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二 细菌分布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广泛分布;紫外线的杀菌机制2.熟悉:影响物理灭菌效果的几种因素;常用化学消毒剂;药敏试验影响因素3.掌握:常用物理灭菌法如热力灭菌、紫外线灭菌方法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纸片扩散法的原理与结果分析【实验讲授】1.正常菌群的分布及作用2.常用的物理消毒法种类、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3
38、.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种类及影响因素4.药敏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实验方法】1.培养空气中细菌、物品表面细菌及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腔道中的细菌2.紫外线杀菌试验3.化学消毒剂对皮肤细菌的抑制作用:碘酒、酒精4.药物敏感试验【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染色和基本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革兰染色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2.熟悉:细菌凃片的制备方法3.掌握:革兰染色和细菌基本形态;油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讲授】1.革兰染色原理、方法、结果2.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3.油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方法】1.涂片制备(涂片、干燥)2.染色方法(初染、媒染、脱色、复染)3.显微镜下观察
39、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菌,呈葡萄状排列;大肠埃希菌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菌,呈散在杆状4.球、杆、弧形菌显微镜下形态观察示教【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四 球菌鉴定【实验目的】1.了解:肠毒素测定;A群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的检验2.熟悉:葡萄球菌属的鉴定程序;链球菌属鉴别要点3.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形态、染色特点及培养特性、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实验讲授】1.葡萄球菌的检验程序、形态染色特点及培养特性、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的检验程序、形态染色特点及培养特性、A群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的检验3.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实验:菊糖发酵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奥普脱欣敏感试验【实验方
40、法】1.在血平板、普通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2.观察菌落特点并进行革兰染色3.触酶、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试验4.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马尿酸钠水解试验、菊糖发酵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奥普脱欣敏感试验【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五 肠道杆菌鉴定【实验目的】1.了解:EPEC、ETEC、EIEC的培养特点与鉴定技术2.熟悉: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学试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的血清学鉴定方法3.掌握:大肠埃希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常见类型及鉴定依据;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生化反应、培养方法;肥达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及临床意义【实验讲授】 1.几种常用肠
41、道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MAC、SS、EMB、KIA、MIU2.大肠埃希菌属的检验程序及方法3.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的检验程序及方法4.肥达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及临床意义【实验方法】1.接种肠道细菌于选择培养基上2.观察菌落生长现象及特点3.生化反应鉴定几种肠道细菌4.血清学鉴定5.肥达试验【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六 细菌的抗酸染色【实验目的】1.了解:抗酸染色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2.熟悉:抗酸染色原理3.掌握:抗酸染色法【实验讲授】1.抗酸染色原理、方法、结果2.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实验方法】1.涂片制备(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方法(初染、媒染、脱色、复染)3.显微镜下观察抗酸
42、阳性细菌染成红色,抗酸阴性细菌染成蓝色 【计划学时】1学时实验七 真菌检验【实验目的】1.熟悉:真菌各种菌丝和孢子的形态;深部感染真菌种类及鉴定;真菌的小培养技术2.掌握:真菌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的制片及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实验讲授】1.真菌各种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点2.真菌培养基的制备及真菌小培养3.真菌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的制片4.乳酸酚棉蓝染色法的原理、方法、意义【实验方法】1.观察各种真菌的菌丝及孢子标本片2.观看真菌小培养示教3.制备真菌不染色标本片4.真菌染色标本观察:乳酸酚棉蓝染色(真菌染成蓝色)【计划学时】1学时六、课程考核性质、形式及方式本课程为考试学科,课程结束进行考核,命题应全面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60分为及格。考试全部为笔试形式,闭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七、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医学微生物学 主编 周正任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病原生物学实习指导 主编 鞠晓红 制定人教研室审核部(院、系)审核鞠晓红马爱新任 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