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200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政策法规200问.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农村政策法规200问作者:本站 点击数: 520 【字体:小 大】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1、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突出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1)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要把水源保护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
2、,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大力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2)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
3、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3)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4、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西部和落后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4)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开展水产养殖污染
5、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粮食主产区和重点流域要尽快普及。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推行田间合理
6、灌排,发展节水农业。(6)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7)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7、。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强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北方农业高度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重
8、要湖泊水域和南方河网地区等水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各级环保、发展改革、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
9、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3)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地方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及生态示范创建的开展。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4)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充
10、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5)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1、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6)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3、农村沼气建设的原则和建设目标是什么?建设原则:(1)政府引导,自
12、愿建设。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模式。(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效益和
13、发展。(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沼气农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沼气农户受益。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国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要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要力争达到7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3、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14、建设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建设内容要求:根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的要求,主要内容有三点:(1)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2)具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因地制宜建设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既为不养殖农户和临时缺料农户提供发酵原料,又随时处理有机生活垃圾;配
15、备一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配备一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配备一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根据需要购买发酵菌剂。(3)除服务场所外,建设一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约需投资3.1万元,其中秸秆沼气原料处理设备0.7万元,进出料设备1.5万元,检测仪器0.3万元,维修工具0.1万元,沼气配件约0.5万元。政府支持建设内容补助标准:(1)各级政府重点支持购置一套进出料设备(进出料车、真空泵、
16、储液罐)、一套检测设备(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和一套维修工具(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2)中央对每个网点的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1.9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中部地区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东部地区0.8万元,用于购置部分进出料设备。其余由地方配套或服务网点单位或个人承担。4、我省发展乡村旅游有哪些主要举措?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主要采取八项措施:(1)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省建设、旅游等部门要重点指导一批不同特色、不同类型的旅游型村镇建设,抓紧编制和推出乡村旅游规划样板,供各地学习借鉴。全
17、省百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年底前要完成规划编制。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监督指导,将乡村旅游点规划纳入所在地小城镇和村庄规划中,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统一编制,统一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权威性。(2)加快乡村旅游交通建设。交通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交通建设规划,结合“村村通工程”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市、县两级交通部门要会同旅游等部门摸清乡村旅游道路状况,制定详细的年度建设和改造计划,对全省千个乡村旅游创建村的道路建设做出具体安排。交通、市政等有关部门要适时开通主要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班车线路。(3)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环保部门要加强乡村
18、旅游景区及周边的环境治理。农业部门要优先扶持乡村旅游点沼气项目建设。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设全省千个乡村旅游创建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旅游村进行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全面推进旅游型村镇建设。林业部门要按照优化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要求,实行乔、灌、草、花立体配置,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景点。旅游部门要根据乡村旅游景区生态承载能力,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游客。(4)建设水、电、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利部门要保障乡村旅游点用水需求,旅游村要实现自来水全部入户。电力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区电力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确保
19、用电需要和安全。通讯部门要将乡村旅游区纳入通讯设施建设规划,实现乡村旅游点信号全覆盖。广电、信息部门要加快推进全省千个乡村旅游创建村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宽带进村。(5)研发和生产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大力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提升地方农产品形象和附加值。省政府将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省发改、财政、商务等部门要在乡村旅游点扶持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商店,尽快在全省形成乡村旅游商品、食品和纪念品生产销售体系。(6)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劳动、教育、旅游、农业、扶贫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纳入行业培训计划,利用冬春农闲时节,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一对一帮扶
20、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要尽快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培训。(7)依法规范和管理乡村旅游市场。抓紧制定和推行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进一步健全乡村旅游的诚信经营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要加强乡村旅游价格监管,对产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强化乡村旅游区卫生防病和畜产品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坚决依法打击欺行霸市、欺诈游客、“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强化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
21、的管理,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8)强化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踏青节、赏花节、采摘节、民俗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宣传、文化、新闻等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和时段,加大宣传。13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农村民办文化是如何规定的?中央两办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
22、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有关行政部门要简化对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23、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134、我省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步骤有哪些?我省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分三步实施:(1)动员部署。2005年1月份召开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各项工作,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认识。(2)组织实施。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国家批准的建设方案,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广播电视局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对各市县上报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审批。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建设所需设备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及时发放到各市县。各县广电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
24、织精干队伍,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进度抓紧施工。(3)检查验收。工程建设完成后,按照河北省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验收标准(另发),对规定的建设内容、资金使用、规章制度的建立等相关情况,首先由县级进行自查,市级、省级按比例抽查。对不符合工程要求的,限期整改达标。全部验收工作在2006年2月底前完成。135、加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规定,加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有:(1)深化“进万村兴百业”活动。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是“三下乡”工
25、作的深化和创新,是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入农村、专人联系、对口帮扶,抓好每一个环节,切实把下乡服务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到村,帮助农村发展文化、科技、卫生事业和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三农”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尽快形成“三下乡”的龙头活动。(2)规范日常工作制度。各级“三下乡”活动成员单位及涉农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安排好各项支农活动,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科技活动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理论下基层、法律进农家、计
26、生惠民行动、广播电视村村通、新农村书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针对农村需求,对已有活动进行规范、完善、深化、拓展,在常下乡上求深入,在日常工作上见实效。(3)完善集中活动模式。要以贫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为重点,采取逐级申报、实地考察、综合评定的方式,每年确定两个县(市)作为省直部门集中示范活动地点,在元旦前后开展2次集中示范活动。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提前半年介入工作,深入实地搞好调研,按照“送建结合、以建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通过集中示范活动给予资金、物资、项目等方面重点扶持的同时,还要制定中、长期帮扶计划,对这两个县(市)实施连续
27、两年的重点扶持,切实增强“三下乡”集中活动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各市、县(市、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每年开展2至3次“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不断增强“三下乡”活动的影响力、带动力。(4)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要统筹宣传、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各种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村民中心建设、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建设、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百县千乡万村”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巾帼生态庭院创建达标和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建设等活动中,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通过部门共建、城乡共建、区域共建
28、、工农共建和军民共建,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捆绑使用、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5)拓宽社会参与渠道。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各类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参与“三下乡”工作的积极性;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立足部门特点,不断解放思想,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三下乡”活动。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允许和鼓励各种社会团体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有偿帮扶,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实现互利互惠,夯实工作基础。要切实加强对各类企业、组织、团体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引导、管理、监督,确保工作实效。136、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
29、的具体规定有哪些?(1)明确农村教育发展目标,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发展。(2)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普通高中发展步伐;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强化小城镇中小学的规划和建设;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实施教育对口支援工程。(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以促进就业为主导,切实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在发展农村教
30、育中的作用;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城市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积极参与、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4)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5)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鼓励和倡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和海外人士捐资助学。(6)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
31、提高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逐步提高新聘教师学历层次;全面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改进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7)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要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与农村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
32、与农科教、“三教统筹”、农村党员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快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征集、遴选、认证制度。(8)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全省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对县级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138、怎样解决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要求是,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3、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免、补实施范围。”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覆盖面。”139、确保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具体规定有哪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对确保
34、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做出的具体规定是:(1)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国家有关工资标准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落实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2)安排使用中央下达的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省、地(市)不得留用,全部补助到县,主要补助经过努力仍有困难的县用于工资发放,在年初将资金指标下达到县。(3)各地要抓紧清理补发历年拖欠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本决定发布后,国务院办公厅将对新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情况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通报。140、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对象、贷款用途、金额、期限、利率
35、我省是怎么规定的?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制定的河北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对象、贷款用途、金额、期限、利率做了如下规定:(1)河北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办理的、对考取河北省省、市属和中央部门属高校的河北籍贫困学生的一种贷款业务。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对象是被河北省省、市属和中央部门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入学前户口在我省管辖内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专、本科学生及研究生(包括第二学士学位)本人,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当地农村信用社认可的其他自然人。因学生本人的流动性较大,与生源地的农村信用社联系不
36、方便,原则上由学生的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当地农村信用社认可的其他自然人作为借款人。(2)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主要用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3)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以学费贷款为主。学费贷款金额按学生当年就读高校专业学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每年6000元。(4)贷款期限以第一笔贷款日期为起始日期计算,一般不超过8年。(5)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执行,不上浮。141、我省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条件、原则是怎样规定的?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生:孤、残学生及烈士子女,且无正常经济来源的学生;遭遇自然灾害,家庭收入严重下降,正常学习、生活受到较严重影响
37、的学生;父母双方失业,且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学生;父母一方失业,另一方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正常学习、生活有危机的学生;家有严重病人,造成家庭经济异常拮据的学生;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中家庭收入不足以支付正常学费的学生。(2)受托借款人信誉良好,在农村信用社无不良记录。(3)具体使用贷款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被河北省辖区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录取,并拿到录取通知书。(4)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记录和其他不良信用记录。(5)符合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规定的其它条件。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则: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按就近原则
38、,由户口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按“防范风险、方便贷款”的原则办理。147、2008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是怎样规定的?市辖区中的农业人口能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省的规定是这样的:从2008年开始,实行全覆盖,将农业人口低于50%的市辖区纳入补助范围(也可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场管理区、各类开发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按照农民自愿和属地化原则纳入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48、2008年我省新型合作医疗财政补助的标准是多少?2008年,中央和省、市、县(市、区)财政补助资金由现在的人均40元增加到80元,其中省、市、县级财政补助的40元,各级财政原负担比例不变,标准翻番。即提高
39、标准后省、市与国定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负担标准为22元、12元、6元,省、市与一般县为16元、12元、12元,市级不再承担扩权县的财政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负担。省、市与农场管理区和开发区执行一般县的比例和标准为16元、12元、12元。14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报销有何规定?河北省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基本框架(修订)的通知规定:(1)起付线:乡级100元,县级200300元,县以上10002000元。同一参合农民同年度在定点医疗机构再次住院的,应再次扣除起付线费用。患恶性肿瘤需要多次住院进行化疗的除外。参合农民因同一种疾病,从上级医疗机构院转入下级医疗机构连续住院
40、治疗的,在计算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费用时,不再扣除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从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转往上级医疗机构继续住院治疗的,在计算住院补偿费用时,将下级医疗机构起付线费用从上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中扣除。(2)补偿比:乡级55-60%,县级45-50%,县以上30-35%。(3)封顶线:封顶线每人每年15000元,不分医疗机构级别,全年累计计算(包括住院补偿、特殊重大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和住院二次补偿等)。152、确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政策规定有哪些?政策规定有五条:(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本人及配偶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界定为“农村居民
41、户口”特指在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成建制农转非人员,本人及配偶现户口登记地址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对整体村改居的村民,参照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的确认条件(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执行,经市级政府认定,并报省人口计生委备案;非转农人员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参照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和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的确认条件执行,即本人及配偶现户口登记地址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
42、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丧偶或离异现无配偶的,以本人户口是否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进行界定;本年度迁移落户为当地农业户口,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从下一年度1月1日起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2)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1972年8月15日冀革197291号文件是我省最早制定的明确提出“提倡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的政策性文件。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2年8月15日前结婚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界定,以此文件为依据向前追溯。1972年8月15日至1979年7月6日期间的生育政策也以此文
43、件为依据;1979年7月7日至1989年3月19日期间的生育政策,以当时各阶段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1989年3月20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的生育政策按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执行;1972年8月15日至1979年7月6日期间生育两个女孩的,不考虑间隔;对在有关早婚早育规定前不足法定婚龄生育的,按生育年龄比法定婚龄提前的时间相应推迟享受奖励。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该条件包括以下情况: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后,现存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后,其子女死亡
44、现无子女的;符合政策生育的前一个子女死亡后再生育的,前一个子女不计入子女数;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数和再婚后生育子女数合并计算,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合法收养子女后,子女合计数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的,不计入子女数;婚后生育的子女死亡,离婚、丧偶后单方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的;送养的子女计入其父母的曾生子女数和现存子女数。 (4)年满60周岁。按本人出生年月,在2005年1月1日以后年满60周岁的夫妻;夫妻双方只有一方符合年龄条件的,只将符合年龄条件的一方列为奖励扶助对象;根据国家的规定,奖励扶助对象年龄的认定应以其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
45、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5)关于省规定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父母从年满50周岁起提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按本人出生年月,年满50周岁界定;独生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从年满50周岁起纳入的奖励扶助对象,应符合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且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63、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哪些内容?农村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其中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与广大农民关系最密切的。16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民政部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
46、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保障为主,集体(含乡镇企业、事业单位)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16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定有哪些?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1)明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
47、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按属地进行管理。各地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同时,要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要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要与扶贫开发、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生活性补助措施相衔接,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脱贫致富。(2)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3)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4)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
48、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根据保障对象人数等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5)加强领导,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166、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及保障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规定:(1)保障范围: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无当地常住户口的人员不享受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含已迁往学校的大中专在校学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具体资格条件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2)保障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统计等部门,根据当地维持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经同级政府批准,并报省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原则上不低于国家制定的绝对贫困线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168、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包括哪些人?享受供养待遇或核销供养需要哪些审批程序?其供养形式、内容、标准及资金来源是怎样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