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精品文档.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主备:黎 珍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31010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导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导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作者介绍: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
2、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
3、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二、自学体验1、常识填空 背影选自 ,作者 ,字 ,江苏扬洲市人。现代 家, , ,民主战士。他著有诗文集 ,散文 、 。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是 。 2、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字注意 cho ch( ) y( )颓唐() 奔丧( ) su xi( ) lng j( ) 交卸( ) 妥 帖
4、( ) 栅栏( ) 簌簌( ) 搀( ) 蹒跚( )游逛( ) 擦拭( ) 箸(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思考: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5、作者所描写的背影是在什么境况下的一个背影呢? 6、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 ) 奔丧(
5、) 狼藉( ) 簌簌( ) 赋闲( ) 琐屑( ) 差使( ) 蹒跚( )2、下列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勾留 交卸 晶莹 脚夫B游逛 狼藉 警醒 珊栏C典质 赔偿 赋闲 嘱咐D熟识 行李 料理 自已3、文章以“背影”为题有什么好处?六、总结反思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由上节课字词听写导入。二、自学体验1、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最感动你,请你深情朗读。2、父亲的“背影“倾注了父对子的至爱深情。让我们看到了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而父亲的这种爱,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呢?文章第2、3段文字,似乎与“背影”无关,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它?3、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
6、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择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使儿子感动的流泪?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4、跳读课文,找出作者几次流泪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5、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阅读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回答问题。(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我看见他戴着(),穿着()大马褂,()棉被,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7、很快地流下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请你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首先写了父亲的穿戴衣着,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蹒跚的姿势,最后写父亲艰难努力地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信息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情。父亲的穿戴:走路的姿势:爬月台动作:(3)、买橘子这么费劲,为什么不让儿子去,回来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4)、原来觉得很“聪明”的作者,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两次流泪?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6、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并概括概括“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父亲: “
8、我”: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7、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8、体会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哎!我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9、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
9、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心依偎
10、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六、总结反思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甜甜的泥土主备:黎 珍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31010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1、掌握“黯淡、晕眩、愠色、呆滞、踉跄、蓦地”等词语;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3、了解小小说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写法。导学重点:1、理解母子情深;2、学习作者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现实中有白发苍苍的母亲为牢狱中的儿子送饭,有以惊人速度去接住从高楼坠下的儿子的母亲我们无法不为母爱的坚韧与伟大震惊。今天我们再来讲一个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甜甜的泥土二、自学体验1、生疑:泥土为什么是“甜甜的”?你怎
11、么理解?2、走近作者。3、积累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黯然( ) 愠色( ) 蓦地( ) 蹭着( ) 呆滞( ) 踉跄( ) 晕眩( ) 吮着( )4、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文章层次脉络。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1、探究故事内容:小亮为什么不敢把喜爱吃的奶糖带回家,而要埋在地下?2、探究人物形象:你对文中哪个人物的印象深刻?为什么?3、探究句子含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1)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2)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没有她的儿子(3)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4)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
12、背影。4、探究写作手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由各组推荐代表展示发言。)(1)立意新颖、结尾惊奇。请在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2)找出文中对比的的内容,并体会其作用。5、文章通过讲述 的故事,反映了 ,告诉人们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文中写到“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当时的心理状态吗?六、总结反思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琴俱亡主备:黎珍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31012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1、掌握文中字词含义。2、理解本文的主旨。3、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
13、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刘义庆,南朝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著书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它的语言以精练、含蓄、隽永、传神见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等。二、自学体验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文章个别字读音。 病笃( ) 语时了不悲( )此已丧矣( )弦既不调( ) 索舆来奔丧( ) 恸绝良久( ) 月余亦卒( ) 王子猷 2、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交
14、流展示三、合作展示:3、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4、解释下列加点词。(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语时了不悲。 (5)便索舆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 (7)便径入坐灵床上。 (8)弦既不调。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5、翻译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3)因恸绝良久。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6、朗读背诵课文六、总结反思: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1、由学生背诵导入。二、自学体验2、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
15、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4. 课文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6、这则故事写了 ,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7、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由此归纳;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一)翻译下面的句子。1、语时了不悲。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二)填空。1、人琴俱亡选自笔记体小说 ,作者是南宋文
16、学家 2、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两段的主要内容。3、课后练习第二题。六、总结反思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主备:黎珍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31013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1、 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 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3、 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在我童稚的记忆里,你犹如匆匆的过客 但挥之不去的,是你天使般的温情邹韬奋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二、自学体验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整理在下面。2、 作者截取了母亲四件事
17、来表现人物形象,请结合理解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十个字),它们各反映了母亲什么它们各反映了母亲什么性格?事件时间地点反映母亲的性格作者感受3、熟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母亲的形象。(认识人物的初步轮廓)母亲是一个 样的人.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4:细读课文,品味作者质朴的文笔中雕琢的穿越时空隧道的母爱,请选取你最动情的话语、事例或者细节,品读并赏析。5:是啊!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被世间母爱所滋养,尽管这份深爱中有泪水、汗水、血水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但这份爱更加厚重,绵延成永恒,请把你耳闻目染或亲身经历的母爱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6
18、: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A、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一句话。B、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C、请你对天下所有母亲说一句话。探究6:邹韬奋曰:“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类”。在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心中母爱的光辉,母爱是用温柔孕育战士的刚强,用无声导引战士的呐喊,用苦难培养战士心中记忆的甜密,因而,它永留人间。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工作节奏的加快,我们很多孩子的生活中缺少甚至缺失母爱,对此我们怎么看?六、总结反思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父母的心主备:黎珍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31013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1、 学习本文一
19、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2、能联系生活理解主题,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导学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自主学习一、 导入定向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与他的经历有关: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1901年父亲去世,1902年母亲去世,不久,扶养他的祖父母又相继去世。正因如此,他特别渴望父爱和母爱。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孤独的主观感情色彩、忧郁的感伤抒情情调
20、、人情与人道主义精神。二、自学体验1、注意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褴褛( ) 吩咐( ) 酬谢( )失魂落魄( ) 妥( )2、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小故事。(梳理情节)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3、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课文中对财主夫人和穷人夫妇衣着的描写,这样写有何作用?(2)找出课文中穷人夫妇调换孩子时的神态变化和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理?(3)财主夫人是因为收养孩子的目的未达到而悲伤的吗?为什么? 4、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女之情?选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选择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段,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
21、说使你动情的原因?6、在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7、这篇小说通过 的故事,表现了 。六、总结反思: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主备:黎珍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31015 学生姓名 一、安排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二、安排文章结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完整性。 2、连贯性。 3、严密性。 4、灵活性。三、明确:1、文章的结构包含哪些内容?2、安排文章的结构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内容?注:古人眼中好的文章结构 凤头 猪肚 豹
22、尾 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鸟的头一样美丽动人,寥寥数语而显现作者的才情功力,使人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往下读; 猪肚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子一样饱满充实,内容非常详实,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 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具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作用。(一)、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能起引领作用:既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好的结尾,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篇点题法” 。 或开门见山,落笔入题, 或以提问入手,引起读者思考; 或概括总体,介绍内容; 2、“形象导入法” 或抒情起笔,渲染气氛; 或描绘环境,交代背景; 或制造悬念,
23、引人入胜; 或回忆联想,引起下文; 或借用诗词,作为叙事的开端等 常见的结尾方法 或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或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或抒发情怀,动人心弦; 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或戛然而止,干净利落等。(二)、层次和段落层次:就是文章内容安排的先后次序。它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作者思维发展的进程在文章的反映。(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是文章内容、层次的外在表现,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分段,既能表现作者思路发展的脉络,又能帮助读者认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1、纵式结构法: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一种构思方法。比如说,本册课本父
24、母的心就是按“送子”“换子”的发展顺序来写的。2、横式结构法:体现在内容、层次的层递性的安排上,或表现在空间转移上,如:春(朱自清)、三峡(郦道元)等。3、纵横式结构法: 以纵横两向来综合运用,或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再辅之以另一种结构方式。如老山界即是这种结构。纵线标明的时间顺序是:下午、天黑、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多。横线上的空间(地点)顺序是:山沟、山脚下、峭壁路上、山路上、山顶。纵横交合处是:上山准备、上山情景、山中睡觉、路上行军、山顶、下山等。 (三)、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各段落、各层次间的连接和转换,通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表示。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25、也就是要瞻前顾后,首尾圆合。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如,写记叙文,地点转换、时间转换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时需要过渡。如,由记叙转为议论,或由议论转为叙述,由描写转为抒情,或由抒情转描写时需要过渡;记叙事件采用倒叙、插叙的交接处需要过渡。具体的照应方法有:正文与标题照应。有的文章在正文里多次照应标题,其目的是为了点明文章的主旨,突出中心;也有的是因为标题含义较深刻、含蓄,读者一下子了解不透,这就需要在文章中加以交代、 照应。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即在行为当中,根据主题的需要,围绕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加以照应。
26、这种照应决不是重复,而是通过多次照应,使内容一层层深入,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首尾照应。好多文章一般都是在开头交代写作动机,中间层层展开叙述主要内容,收尾小结全文。而在收束时常回应开头,前呼后应。(四)、文章的详略安排: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详写与略写, 受主题的制约。凡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要写得具体、细致,可以铺开,说得要充实;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要略写,可以概括,甚至可以不写。 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来考虑详略。四、编好写作提纲1、拟写写作提纲的好处: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
27、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是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2、怎样列作文提纲: 1、审清题意,确定中心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明确中心,安排顺序4、突出中心,详略得当 注:作文提纲的一般格式:包括题目、中心、段落安排、注明详略四部分。3、提纲举例 1、题目:我的母亲 2、中心:回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3、结构安排: 一、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略) 1、交代母亲的姓氏。 2、交代母亲的早逝。 二、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28、。(详) 1、元宵节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三、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略) 1、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 2、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五、实践演练:以:“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注意:1、“领”字。要写出( )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教益。 2、“新”字。要体现这种帮助,教益是前所未有过的。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 体会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2、 学习精巧的构思,新奇的比喻。3、 背诵默写两首古诗。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
29、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文学常识。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浙江(今杭州)人。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3、学生自主阅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体会。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4、再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思考:(1)首联点名送别之地是 ,友人赴任之处是 。体现了 的胸怀。(2)请你从意境、修辞或语言方面自选角度赏析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读己亥杂诗,思考:(1)怎样理解“浩荡离愁”?(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