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8447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Veterinary Immunology)课程编号:181202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含动物医学方向、检验检疫方向、实验动物方向)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后续课程: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等总 学 分:3,其中实验学分:0.5教学目的与要求:兽医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动物医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规律与调节、免疫诊断与免疫防治。本课

2、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自学等过程,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兽医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重要免疫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结合生产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从事免疫学诊断与免疫防治工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讲授实验讲授实验1绪 论2 11第十章 免疫耐受1 2第一章 免疫系统4 12第十一章 抗感染免疫2 3第二章 抗原3 13第十二章 人工免疫2 4第三章 抗体4 14第十三章 血清学试验概述1 5第四章 抗体的人工制备2315第十四章 凝聚性试验346第五章 免疫遗传2 16第十五章 免疫标记技术257第六章 补体系统

3、2 17第十六章 补体结合试验1 8第七章 细胞因子1 18第十七章 中和试验129第八章 免疫应答4 19第十八章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2210第九章 变态反应1 绪论(2学时)第一节 免疫及免疫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免疫的概念,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内容,免疫学科发展过程及趋势。 二、免疫的基本特性:免疫系统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体系,具有识别异己、特异性、免疫记忆等基本特性。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动物机体通过识别异己产生应答反应,发挥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等基本功能。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史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我国民间首创预防天花的人痘苗,为免疫预防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经典免疫学时

4、期:主要成就包括牛痘苗、弱毒苗、灭活苗以及抗毒素、补体和吞噬细胞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提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学说,并建立血清学诊断方法。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标志性研究成果包括细胞免疫、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 免疫遗传与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阐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等。第三节 免疫学的应用 一、免疫学与医学 二、免疫学与生物学 三、免疫学与生物技术本章重点:免疫的基本概念、特性与功能。难点:免疫的特性和功能。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一章 免疫系统(4学时)第一节 免疫系统及免疫器官 一、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应答或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细胞和分子。 二、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

5、的组织器官,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第二节 免疫细胞及其表面标志 一、基本概念: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 二、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有T细胞和B细胞,它们的来源、分布、形态、主要表面标志、亚类和功能。 三、杀伤性细胞:主要包括K细胞和NK细胞,是早期、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辅佐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与B细胞共同组成专业抗原提呈细胞。 五、其他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颗粒白细胞、肥大细胞和参与黏膜免疫有关的细胞。 六、淋巴细胞再循环:基本概念、途径及意义。本章重点: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主要免疫细胞的分类、功能与表面标志。难点:免疫细胞的表面标志。教学基本要求:

6、掌握。第二章 抗原(3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定义及经典和现代抗原的含义。 二、基本特性: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性,而半抗原仅有免疫原性或反应原性。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源性 二、化学组成与分子大小 三、分子构象的复杂性 四、物理状态与可降解性 五、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剂量 六、动物的遗传性及其他因素 七、免疫佐剂第三节 抗原决定簇或抗原表位 一、基本概念 二、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是决定抗原特异性(与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 根据其数量(抗原价)分为单价和多价抗原,在分子构象上有构象和线性抗原决定簇之分: 根据识别受体的不同分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第四

7、节 半抗原-载体现象 一、定义 二、本质:在针对人工合成抗原的免疫应答中,T细胞和B细胞分别识别载体和半抗原; 对于多数蛋白抗原,半抗原-载体现象科学解释了免疫应答过程中T、B细胞的相互作用。 三、应用:用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制成的人工合成抗原免疫动物,可获得针对半抗原的抗体。第五节 抗原的交叉性 一、含义:指不同物种和不同抗原分子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不同抗原表位之间也可能有部分结构相同; 因此有交叉抗原、类属抗原、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等概念。 二、意义与应用:是某些免疫病理现象和异源疫苗的分子基础,但干扰免疫诊断。第六节 抗原的类型 一、根据抗原性分:完全抗原与不完

8、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性质分:蛋白抗原,多糖抗原,核酸抗原等。 三、根据来源分: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四、根据对T细胞依赖性分:胸腺依赖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抗原。 五、根据与抗原提呈细胞关系分:细胞内抗原和细胞外抗原。 六、其他抗原:人工抗原,重组抗原等。第七节 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细菌抗原: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芽胞抗原,毒素抗原等。 二、病毒抗原:病毒表面抗原,衣壳抗原,核蛋白抗原,可溶(分泌)性抗原。 三、寄生虫等抗原 四、其他抗原:血型抗原,人工抗原,重组抗原等。本章重点:抗原的概念,抗原决定簇,构成抗原的条件,重要的微生物抗原。难点:

9、构成抗原的条件,半抗原-载体现象。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4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免疫球蛋白概念 二、抗体的概念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一、单体结构:四链单位,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和稳定区,功能区。 二、复合体结构:二聚体,五聚体。 三、附属结构:分泌片,J链,糖基。 四、水解片段:Fab片段和Fc片段等。第三节 抗体的类型与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多数哺乳动物有IgA、IgG、IgM、IgD、IgE五类,有的还有不同的亚类。 二、生物学特性:中和、凝集、黏附、调理抗原以及激活补体等功能。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一、同种型:类、亚类、型、亚型等概念。 二、同种

10、异型 三、独特型本章重点:抗体的结构、分类、功能、抗原性。难点:抗体的结构及抗原性。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章 抗体的人工制备(2学时)第一节 多克隆抗体 一、基本概念 二、制备方法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 一、基本概念 二、杂交瘤技术原理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 一、基本概念 二、制备原理本章重点: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五章 免疫遗传(2学时)第一节 抗体基因 一、抗体基因:重链基因、轻链基因。 二、基因重排:抗体多样性产生机制。 三、抗体类转换第二节 T细胞受体基因 一、基因结构 二、T细胞受体多样

11、性的发生机制第三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基本概念 二、基因结构 三、MHC分子结构、分布及抗原提呈本章重点:抗体、TCR和MHC基因,MHC分子与抗原加工提呈。难点:抗体基因重排,MHC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六章 补体系统(2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补体的发现 二、补体命名 三、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一般性质第二节 激活途径 一、经典激活途径 二、旁路激活途径 三、其他途径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一、补体系统的自身调控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第四节 生物学作用 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本章重点:补体一般性质、激活途径及生物学活性。难点:补体激活

12、途径。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七章 细胞因子(1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种类 二、来源第二节 共同特性 一、理化特性 二、分泌特点 三、生物学作用特点 四、网络性第三节 生物学活性 一、参与固有免疫 二、调节免疫应答 三、刺激造血功能和调节细胞生长 四、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第四节 重要的细胞因子 一、白细胞介素 二、干扰素 三、肿瘤坏死因子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生长因子 六、趋化因子本章重点:细胞因子特性及生物学作用。难点: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八章 免疫应答(4学时)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基本概念 二、作用特点 三、组成: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子,炎症反应等。

13、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概述 一、基本概念: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黏膜免疫应答。 二、基本特点:识别异己,特异性,记忆性等。 三、基本过程: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第三节 抗原加工与提呈 一、抗原提呈细胞:分为专业和非专业抗原提呈细胞。 二、基本过程:包括抗原摄取、抗原加工和抗原呈递。 三、外源性抗原提呈:由MHC II类分子介导,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四、内源性抗原提呈:由MHC I类分子介导,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应答。第四节 细胞免疫应答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受体,抗原识别。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三、效应T细胞作用 CD4+T细胞的作用有介导迟发型超敏性反应、协

14、助B细胞产生抗体,协助杀伤性T细胞作用; CD8+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第五节 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细胞受体,TD抗原的识别,TI抗原的识别。 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三、抗体效应机制:中和作用,调理作用,协助补体溶解细胞,ADCC,变态反应,黏膜免疫等。 四、体液免疫应答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免疫记忆,抗体类转换与亲和成熟。第六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包括抗原性质、剂量、进入途径等。 二、免疫细胞的调节: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红细胞等细胞的调节。 三、抗体的调节:包括IgG和IgM的调节以及独特型网络调节。 四、细胞

15、因子的调节 五、神经内分泌调节 六、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本章重点: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抗原加工提呈,免疫应答基本过程与效应机制。难点:抗原加工提呈,免疫应答效应机制。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九章 免疫耐受(1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中枢与外周免疫耐受,天然免疫耐受与获得性免疫耐受。 三、临床意义第二节 主要机制 一、克隆清除 二、克隆无能 三、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本章重点: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与临床意义。难点: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十章 变态反应(1学时)第一节 I 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制:参与成分、过程及主要特点。 二、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二节

16、II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制:参与成分、过程及主要特点。 二、常见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三节 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制:参与成分、过程及主要特点。 二、常见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第四节 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制:参与成分、过程及主要特点。 二、常见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章重点:变态反应的类型与发生机制。难点: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十一章 抗感染免疫(2学时)第一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一、基本概念 二、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屏障结构,体液因子,NK细胞,吞噬细胞,炎症反应等。 三、特异性机制:抗胞外菌免疫,抗胞内菌免疫,抗毒素免疫。 四、细菌逃避免疫的主要机制第二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一、非

17、特异性因素:主要包括种属免疫、干扰素和NK细胞。 二、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中和作用、调理吞噬作用、ADCC、激活补体等。 三、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有Tc介导的感染细胞杀伤作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四、病毒逃避免疫的主要机制第三节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一、概述:一般特点,表现形式。 二、抗原虫免疫 三、抗蠕虫免疫 四、寄生虫逃避免疫的主要机制本章重点: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免疫的主要机制。难点:微生物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十二章 免疫防治(2学时)第一节 天然主动免疫 一、定义 二、临床意义第二节 天然被动免疫 一、定义:不同动物胎盘结构与母源抗体传递方式。 二、临床意

18、义:母源抗体对新生动物的保护作用和对主动免疫的干扰。第三节 人工被动免疫 一、定义 二、临床应用:免疫血清和卵黄抗体的应用。第四节 人工主动免疫 一、疫苗的基本概念 二、疫苗的种类 常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单(多)价疫苗、联苗、亚单位疫苗和异源苗等; 基因工程疫苗包括重组活载体苗、基因缺失苗、DNA疫苗等,各有优缺点。 三、疫苗使用:免疫途径,免疫程序,注意事项。 四、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动物因素,疫苗因素,人为因素。本章重点:天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的基本概念,疫苗的分类与使用,各类疫苗优缺点,免疫失败原因分析。难点:免疫失败原因分析。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十三章 免疫

19、学技术概论(1学时)第一节 血清学技术概述 根据抗原性质、参与成分、试验敏感性等分类。第二节 血清学试验的一般特点 一、特异性与交叉性 二、亲合性与解离性 三、抗原抗体的结合比例 四、影响因素:电解质、酸碱度、温度等。第三节 血清学试验的优越性 一、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二、检样用量少,预处理相对简单 三、多种方法可供选用 四、可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第四节 血清学试验的应用 一、传染病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 二、微生物鉴定分型 三、免疫效果跟踪调查 四、复杂抗原成分分析 五、生物分子的提取纯化与微量测定第五节 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向 一、试验的微量化和自动化 二、试剂的标准化、商品化和

20、试剂盒化 三、方法的快速简易和标准化 四、不同试验方法的组合与集成本章重点:血清学试验的一般特点、影响因素与应用。难点:血清学试验的影响因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十四章 凝聚性试验(3学时)第一节 凝集试验 一、概念 二、基本原理及特点 三、类型与应用 直接凝集试验主要有试管法、玻板法和生长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试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其他凝集试验有抗球蛋白试验和协同凝集试验等。第二节 沉淀试验 一、概念 二、基本原理及特点 三、分类及应用:环状沉淀试验,免疫浊度试验,免疫扩散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免疫电泳等。本章重点:常用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的基本原

21、理、操作方法与应用。难点:基本原理。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十五章 免疫标记技术(2学时)第一节 荧光抗体技术 一、基本原理:常用荧光色素的发光特点与抗体标记。 二、分类与基本操作程序:直接法,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抗补体法。 三、应用第二节 免疫酶技术 一、基本原理:酶标抗体(抗原)的要求,常用的酶与底物。 二、免疫酶组化技术:一般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与应用。 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类、一般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与应用。 四、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与应用。本章重点:荧光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与应用。难点:荧光标记技术和免疫酶技

22、术的基本原理。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十六章 补体结合试验(1学时)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反应系统 二、补体系统 三、指示系统第二节 试验方法 一、全量法 二、半量法 三、小量法 四、微量法本章重点:基本原理及分类。难点:基本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十七章 中和试验(1学时)第一节 毒价滴定 一、常用的毒价单位:MLD、LD50、ELD50、ID50、EID50、TCID50、RD50、IMD50、PD50等。 二、半数剂量的测定与计算方法:Karber法等。第二节 终点法中和试验 一、血清中和价测定: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二、血清中和指数测定: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第三节 空斑减少试验 一、

23、空斑试验与空斑减少试验的原理 二、空斑减少试验测定血清的中和价本章重点:常用毒价单位及其计算方法,中和价与中和指数测定方法。难点:Karber法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十八章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2学时)第一节 玫瑰花环试验 一、基本原理 二、分类与意义第二节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操作程序与应用第三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试验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操作程序与应用第四节 其他细胞免疫检测技术(自学) 一、流式细胞术 二、酸性醋酸萘脂酶试验 三、移动抑制试验 四、外周血白细胞促血凝活性测定 五、白细胞介素测定 六、NK细胞活性测定本章重点: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试验的

24、基本原理与应用。难点: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试验的基本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教材 杨汉春主编,兽医免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要参考书目: 1、崔治中 崔保安主编,兽医免疫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2、杜念兴主编,兽医免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3、Roitt I, Brostoff J and Male D, Immunology (Sixth Edition), Harcourt Asia Pte Ltd, 2006.执笔:成大荣 孙怀昌 兽医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12025课程名称:兽医免疫学实验学分

25、:0.5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1.实验一 抗体制备35.实验五 免疫酶技术22.实验二 凝集试验26.实验六 抗新城疫病毒抗体的检测23.实验三 沉淀试验27.实验七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4.实验四 荧光抗体技术3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初步纯化(3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本实验选用合适的抗原并采用适合的免疫程序免疫家兔,获得针对抗原的高免血清,并利用盐析法从血清中提出免疫球蛋白。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提取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一般方法;理解盐析的基本原理;了解纯化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一般方法。注意要点:1. 动物

26、免疫的抗原剂量;2. 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备;3. 血清的分离;4. 盐析过程中硫酸铵饱和液的加入速度要严格控制实验二、凝集试验(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选用已知大肠杆菌菌毛(如K88、K99、987P、F18等)阳性血清,通过平板凝集反应鉴定临床所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毛类型。选用已知大肠杆菌配制为合适浓度(1.51010CFU/mL)作为抗原,通过试管凝集反应测定待检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滴度。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掌握试管凝集反应和平板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和判定方法。注意要点:电解质及其浓度的选择,反应时间,区分自家凝集、酸凝集实验三、沉淀试验(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选用

27、已知炭疽杆菌沉淀素与炭疽杆菌沉淀原,进行环状沉淀试验。选用已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阳性血清,通过琼脂扩散试验鉴定临床病料中是否存在相应的病毒。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状沉淀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判定;2、掌握琼脂扩散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判定。注意要点:电解质及其浓度的选择,几种琼脂扩散类型的判断实验四、荧光抗体技术(3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选用已知大肠杆菌菌毛F18阳性血清,通过荧光抗体间接染色反应鉴定临床所分离的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是否表达F18菌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掌握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注意要点:严格要求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注意荧光显微镜

28、的使用与保养实验五、免疫酶技术(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选用已知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如LaSota株)作为包被抗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临床待检鸡血清中是否存在新城疫病毒抗体。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简易程序和操作方法;2、了解本实验中主要试剂的成分及配置方法。注意要点:严格要求ELISA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注意ELISA阅读仪的使用与保养实验六、抗新城疫病毒抗体的检测(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选用已知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如LaSota株),以血凝试验(HA)测定其病毒滴度后配制4单位病毒作为检测抗原;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临床待

29、检鸡血清中是否存在新城疫病毒抗体以及确定其抗体的滴度。实验目的与要求:巩固血凝试验(HA)与血凝抑制试验(HI)的原理;学习抗新城疫病毒抗体血凝滴度的检测方法与一般程序。注意要点:正确配制的1%浓度红细胞;血凝试验(HA)与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的及时观察实验七、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无菌采集动物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用含10胎小牛血清的培养液配成单个细胞悬液后分装到细胞培养板,并加入适量的促有丝分裂原(如ConA)。5CO2温箱37培养35d后,每孔加适量MTT溶液。继续孵育4h后终止培养,每孔加适量的DMSO,振荡数分钟以使结晶物充分融解。选择570nm波长,在酶联免疫监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记录结果,据此判断淋巴细胞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性与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学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操作要点。注意要点:细胞悬液的细胞浓度;试验过程的无菌操作。实验教材:崔治中主编兽医免疫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曹澍泽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执笔:成大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