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72937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品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8页。教学目标: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进行简单运用。2.经历积德变化规律的发现、表达和应用的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概括、推理能力。3.通过生生互交流,感受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磁性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师:同学们请看!一只可爱的小熊乘坐热气球,如果每秒上升5米的速度保持不变,请问它飞2秒能飞多高?你说说生:10米师:同

2、意吗?生:同意师:如果它要飞4秒又会飞到哪?你能指一指吗?生:学生操作电脑师:这是多高啊?生:20米师:如果它要飞6秒,又会飞到哪里?你们说停它就停!准备起飞!生:停!(课件30米处)师:如果它要飞8秒呢,准备起飞生:停!40米师:如果是10秒呢?用你们的小手指一指!生:指一指师:12秒、14秒.16秒、18秒什么感觉?生:越飞越高!师:说得好,为什么会越飞越高?生:因为它时间长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请你们也伸出小手和张老师一起体会,时间越长飞得越高!生用手势体会,渗透函数思想。师:真好!谁是不变的生:上升的速度是不变的。师:说得真完整!【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熊热气球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一方面用有趣的情景和画面吸引学生参与,借助直观,初步感受“变”与“不变”。一方面用一条隐含的思维线坐标系描述变量规律,刻画了热气球上升的高度与上升的时间的函数关系。】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们找四秒钟的时候挺快的,能告诉我用的是什么方法吗?生:1秒飞5米4秒就是45=20米师:随之板书,生:齐答25=10米师1:2秒钟的你也能列一个这样的算式吗?生:齐答125=60米师:同学们现在黑板上有3个乘法算式,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乘法中这部分叫做.生:(随教师指的部分齐答)因数 因数 积师:(贴出因数 因数 积)请同学们观察谁变了,谁没变?生:左边因数没变,右边因数变了,积变了。师:板书学

4、生回答。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它到底是怎么变的?它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张老师再提供给你们一组乘法算式,你可以任选一组,认真观察进行研究。请看学习建议:1、独立思考,在算式上写一写、画一画。争取让别人以研究发现你的发现2、同伴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开始活动。师巡视,请2位同学上台板演。生:第二个算式的结果与第一个算式有5倍的关系,第三个算式的结果与第二个算式有10倍的关系师:也就是你发现60是12的5倍,120也就是1210对吗?好,我们再听听他的发现生:第一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和第二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是2的关系,第一个算式的结果与第二个算式也是2的关系。第二个算式的第二

5、个因数和第三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是3的关系,第二个算式的积与第三个算式也是3的关系。师: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生:对!师:看到他说的,再看看你的作品有什么想说的你来当个小老师,说一说,他这个好在哪?生:他的好就是,这边都写了,因数也写出了变化,你能向他这样把自己的作品也补充完整吗?生:补充遇到问题师:让大家看看,生:她应该改第一个因数,因为第一个因数有变化,第二个因数没有变化。师:同意吗?同意继续改!生:继续补充。师:你可真会借鉴别人,修正自己啊!同学们为这位会学习的同学鼓鼓掌吧!请回!同学们,她这样以补充,我们就清楚地看出因数是怎么变的,而积为什么会这样变。(用手指板书)多清楚啊!【设计意图:有

6、的学生只看到积变了,有的学生不仅看到积变了,还能看到是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搭建舞台,展示学生原生态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展示自己不断观察、反思从而提升认识的过程,我们认为这才是课堂生成的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师:同学们还有的同学有着和你们不一样的发现,看谁眼睛尖,看出来了(实物投影)他的发现和黑板上的发现哪不一样啊?你说说!生:他反方向发现,都除以一个三。师:你们猜猜,他是从那个角度观察得出来的除法?生:他从下往上观察的。师:看来观察的角度越全面,得到的结论才能越完整,是不是这样?生:是!师:有了这位同学的启

7、示,张老师也发现了,你们看补充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六,积也除以六。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啊?如果发现了,向张老师点点头!生:很多点头师:你能不能写一组具有这样规律的乘法算式?你写的乘法算式2个为一组就可以,现在试试看。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名板书。提示学生写完看看黑板,也可以互相交流。师:同学们,你看他写的例子行不行?生:行!师:同学们你们也互相看看,你们举的例子和他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给你们一样要求,把所有的具有这样规律的乘法算式全都写上!我看有人张嘴了?怎么了?什么感觉?有点 有点 ,今天晚上能干完这件事吗?生:摇头师:那我给你一周的

8、时间吧,一个月吧,能写完吗?生:写不完。因为这没法写完。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太多了!给你这一生一世也写不完啊!那下面这项任务很有挑战性!听清要求,一生一世也写不完的算式中藏着的规律,您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写出来?给你一点建议:你可以借助一句话,一个算式,甚至是一组小图形来写一些,写在你黄的的纸上。生开始活动。师:张老师拿的是谁的作品呢?欢迎大家到前面来!学生纷纷登场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他们的表现。看谁能读懂被人启发自己!生:一个因数变了,另一个因数始终没变,而积也变了。师:怎么样听懂了吗?生:任何一个因数可以2、3、4等等,只要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也2、3、4等等。师(关注台下学生的反映

9、,然后和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交流):现在你看到了她的发言,我想问问你有什么想法吗:生:李继涛说了任何一个因数可以2、3、4等等,只要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也2、3、4。而我只说了积会变,没说具体怎么变。师:多会反思啊!同学们,你写的其实也没有错,只是你站在了窗外,只看到了不变,变,变变,而李继涛打开了窗子发现了里面藏着的秘密,到底是怎么变的呀,是不是这样?李继涛你再给同学们读读到底这个因数和及时怎么变得!生:任何一个因数可以2、3、4等等,只要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也2、3、4等等。师:正是这条规律,有的人是这样写的我们继续看!实物投影学生的作品。师:你们谁看懂了?生:我看懂了!他写的很清楚!师:你看

10、懂了是吗,看来你学会欣赏别人了,还有吗?生:他画了图,让我们更清楚了。师:好的,让我们再欣赏张宇凡的。实物投影同样也是用图示表示的,更加清楚。师询问第一个学生:你觉得他写的比你好在哪了?生:我觉得他比我写的清楚师:清楚在哪?生:他清楚的告诉我们第一个因数是不变的,第二个因数无论是乘多少还是除以多少,积就乘多少还是除以多少。师:张宇凡你自己觉得自己写的和其他同学写的比较起来,你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生:前面的同学只写了乘十,而张宇凡用多少两个字把所有的数都包括进去了。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李康欣写的规律只能管着李康欣写的式子,而张宇凡写的规律能不能管着李康欣的算式?生:能!师:能不能管

11、着黑板上写的算式?生:能!师:能不能管着咱们全班同学写的算式?生:能!师:能管多少算式:生:所有算式!师:一个“多少” “多少”就管着这么多算式!多好啊!最后一个同学的算式看谁能读懂!投影出示生:她表示的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除以三角形,积就乘或除以三角形。我觉得他这样表示很简单。师:她读东你心里的想法了吗?生:读懂了!师:读懂了!你真会读懂别人,我的接着问问,我就是不懂这三角形表示的是什么?生:三角形就是乘多少或除多少的那个数。师:那个数是几?3行不行?5可不可以?前面那个因数乘3,后面的因数乘五,行不行?生:不行!生:因为必须要乘一样的。师:是这样吧,所以你用了一个相同的符号,同学们

12、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感谢祭问同学的精彩表现。课上到这,我们解决了刚上课上时提到的两个问题,也就是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以几。如果它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这条规律就是积的变化规律。同学们你们掌握了吗?生:掌握了【设计意图:“永远写不完的算式”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写出来,这对学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课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也能看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呈现的各种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抽象能力的不同层次,这是非常真实的。学生观察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有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不可能要求学生都做出一样水平的抽象概括。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没有简单地评价好与不好,

13、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师:试试看,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大青蛙嘴巴里爬了一个不变的数,现在它吃15,请问吐出来的是多少?生:60!师:如果吃进去的是30,吐出来的会是生:120师:你们是怎么猜中的呀?生:我发现小青蛙的大嘴巴里藏的是4,。师:还有谁发现了?快放手。这会大青蛙嘴巴里藏得不是4了,看谁猜得出!(课件操作)吃6吐出来的是222 这回吃的是24,吐出来的是想好了就直接说!生:888师:你怎么想到的?生:因为6和24之间是乘4的关系,222乘4得888师:多么巧妙的办法啊!但是老师要问你的是问什么这边乘4,那边也跟着乘4呀?你们利用的是什么?生

14、:积的变化规律!师:刚学的规律就被你们用上了,多会学习啊!最后一次,吃3,.生:111师:怎么算的?生:因为6和3之间是除以2的关系,222除以2得111师:真好!你们这回都没有在计算这个数,如果把它算出来,再用24跟它乘就有点儿生:麻烦。【设计意图:小青蛙吃数的练习题,也能看出精心的设计。第一题,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有些学生还是习惯于求出中间的因数,用乘法计算。但第二题用这种方法就不行了,而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很容易的算出答案。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新知识的价值。】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师:看来积的变化规律有时能可以帮我们把计算变得简单些!积的变化规律我们是如何学到的呢?跟着张老师一起回头看!(课

15、件展示本节课学习过程)先是乘热气球进入课堂,借助了两组算式得到了积的的规律,再借助它解决了小青蛙的小游戏,最后我们回到热气球图,这里和这里(指时间和高度)都表示什么呢?回家后请你借助热气球图编一个小故事。生活中这样变与不变的现象还有很多呢,等着同学们去研究!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总评】这节课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1.准确把握数学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积的变化规律在教材中是一个很小的知识点,但教师不仅能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知识,还能深入挖掘其中的思维价值,着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2.关注生生之间的交流。这节课中,教师不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启发学生独立发现规律,表达规律,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还进一步引导生生之间的评价,通过相互观察、比较、交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真正是一次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3.精心创设情境热气球不仅用做课堂引入,而且用于课堂结尾编数学故事,蕴含着函数、建模等数学思维的因素。练习题凸显了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价值。“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表示一生也写不完的算式中的规律”,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