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8059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收稿日期:2017-02-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消费结构变化预测与“供给侧”调整研究(项目编号: 16BJL081) 作者简介:王浩名(1981-),男,辽宁沈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学。王浩名(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呼和浩特 )摘 要:基于200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和溢出的提高能够对省域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

2、用,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非常显著;人口城市化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中西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在于避免人才过度流失,且打破户籍约束使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相契合;在此基础上实现由技术创新和溢出带动经济增长。关键词: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技术溢出;经济增长;空间实证分析Urbanization,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Economic Growth Spatial Econometric Empirical Study by Panel Data of Chinese ProvincesWANG Hao-ming(College

3、of Economic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ohhot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7 to 20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te, spatial urbanization rate,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economic growth using spatial me

4、tering panel model.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te, spatial urbanization rate,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provincial economy. Meanwhile the direct effect, indirect utility and total utility are very significant.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s the

5、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to sustainabl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s based on the avoidance of excessive loss of talent, and break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constraints of urbanization and fit; on this basis to promote ec

6、onomic growth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pillover.Key word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economic growth; Spatial Empirical Study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城市化的发展,是在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潜力,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和经济结构有效调整的主要依托。城市化促进经济可

7、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是,由城市化发展带来了人口聚集,进而推动了技术创新,并由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向相对落后的地区实现技术溢出以此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城市化率也实现了快速的上升。反应城市化率的核心指标是人口城市化率和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中国人口城市化率来看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3年的53.73%。空间城市化率是指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中国空间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3.38上升至2013年的4.98。虽然中国城市化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与其他国家城市化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1 文献

8、综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被赋予了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城市化也被赋予了调节区域发展从非均衡转向均衡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国经济增长轴心已发生变化,形成了以城市化或城市化群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带来区域有效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2。同时随着空间计量方法的大量应用,关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普遍得出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促进关系345。由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技术进步或者说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溢出。Mu(2005)研究了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他们发现中国技术的“学习

9、”和“追赶”,显著受到知识扩散的程度和政府提出产业振兴计划的影响,并且通过技术溢出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6。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溢出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技术溢出的社会环境即为城市化的发展程度7。Markusen(2006)分析了创新对城市化的影响,并通过弗罗里达的城市化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为城市化带来的活力和创造力8。Lorenzen(2009)通过对欧洲八个国家的444个城市化发展进行比较发现,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新技术的创新,并随着新技术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使用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并且推动了技术创新区域的经济增长,同时由于技术溢出也带来周边区域的经

10、济增长,技术的影响力成为城市层次的创造力9。Andersen(2010)在研究城市化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利用北欧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共选取了巴黎等15个大城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和技术溢出相对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明显比技术创新和技术溢出对较小的北欧城市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幅度大得多10。Comunian(2010)通过对弗罗里达州的毕业生数量和专利技术转让金额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技术创新的专利项目与毕业生数量呈现同方向的增长关系,并且毕业生成为技术溢出的代理者,使得城市化得到发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11。Vinciguerra(201

11、1)研究了欧盟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以互联网设施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内技术创新和溢出,并带动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增长12。Hracs(2012)研究了北美工业化的发展,其发现在众多影响北美工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由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溢出这两个因素对北美工业化的发展影响最大13。Carter(2013)考察了在曼彻斯特的城市化过程中发现,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一个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并由技术创新所带来技术溢出才能够使得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有创造性14。2 模型构建考虑在一个区域中进行创新活动,令这个区域为城市

12、化,在城市中工作的特点是把新技术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应用到生产性行为。假设资本存量用表示。资本随时间的变化率为h,因此资本的变化率为。生产函数表示为: (1)代表随时间变化的产出水平,为生产函数的参数, 技术创新的专利数量,代表专利数量所转化的新技术。代表影响专利数量转化为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同时假定技术创新边界可能性曲线为:,代表流量参数,代表技术溢出参数,如果意味着技术溢出是线性的或者说是技术创新能够完全溢出。令和分别代表利率和工资水平。消费增长率为,对于生产者的风险厌恶效用函数的最大化U(c)为,其中代表折旧率。通过生产和资本函数得到和的表达式,以及。令,在创新过程中所带来价值影响了工

13、资水平,在中每单位资本用于技术创新的份额为,令技术溢出带来的利润为,根据Hamilton-Jacobi-Bellman条件得到:,由此可知函数形式为: (2)上述分析得到经济均衡增长路径下的均衡利率,同时得到。为了避免动态无效率我们假定,通过上述分析共同得到经济均衡增长路径条件下的均衡解,由此可以计算技术进步的帕累托最优贡献度。假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所形成的价值为汉密尔顿(Hamiltonian)函数形式,因此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溢出的价值用表示为: (3)因为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所产生技术专利,通过经济均衡增长路径下,每单位资本转化为技术进步的现金比率有所不同或者说专利数量与资本的比率

14、,将随时间的变化发生很大的变化,这里用表示技术溢出的增长率为:,并且可以得到技术进步与技术溢出增长率的差为。由于代表影响专利数量转化为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假定城市化用表示,代表人口,代表土地,代表其它因素,那么可以分解为。人口形成了人口城市化率,土地形成了空间城市化率,那么的函数为,那么人口城市化增长率为,空间城市化增长率为,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为,所以经济增长率的均衡解为: (4)3 数据选择和实证分析3.1 数据选择本文主要选择了2007年至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被解释变量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并对其取自然对数用lgdp表示。解释变量包括:(1)人口城市化率(purb)

15、和空间城市化率(surb)。人口城市化率越大说明该区域的人口向城市聚集的程度越高,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人员才会越多,技术创新人员是技术进步的主力军。空间城市化率反应了该城市承载人口的能力,同时由于城市建成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所带来的由于非城市地区的社会福利,将更有利于技术进步,为技术溢出提供更便利的外部条件。(2)技术市场成交额(vtm),并对其取自然对数用lv表示。技术市场成交额反应有效专利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市场成交额较高的城市地区一方面能够反映该城市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地区能够产生较强的技术溢出能力。(3)人均居民消费水平(c),并对其取自然对数用lc表示。

16、消费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及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出的提高,都会通过消费路径影响经济的增长。(4)人均工资水平(w),并对其取自然对数用lw表示。由于技术进步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产出的提高,将使得该城市地区生产者的工资水平上升,并且由于工资水平的上升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向该地区流动。(5)第二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erc)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sc),城市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变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技术进步和溢出的水平。3.2 实证分析3.2.1 对全样本数据的空间面板实证分析

17、结果对全样本数据的空间面板检验结果见表1。表1说明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变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可以看到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都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从人口城市化的角度看,人口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呈现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其回归结果为1.105。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总效用为1.584,直接效用为1.154,间接效用为0.430,这说明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的增长,并且人口城市化的直接效用超过了间接效用。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反映了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这种人口聚集带来了人才的引进促进的技术进步,并且

18、人口数量的上升可以使得城市消费的增加,共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从空间城市化的角度看,空间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呈现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其回归结果为0.752。空间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总效用为1.044,直接效用为0.810,间接效用为0.234,这说明空间城市化的提高,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的增长,并且空间城市化的直接效用超过了间接效用。从技术进步和溢出的角度(技术市场成交额的角度)看,技术进步和溢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其回归结果为0.343。同时技术进步和溢出对经济增长的总效用为1.466,直接效用为1.337,间接效用为0.129,这说明技术市场成交额的提高,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的增长,并

19、且技术市场成交额的直接效用超过了间接效用。表1 全样本数据的空间面板实证分析结果变量回归系数SpatialVariance直接效用间接效用总效用surb0.752*0.810*0.234*1.044*(0.0766)(0.0755)(0.0299)(0.105)purb1.105*1.154*0.430*1.584*(0.228)(0.225)(0.154)(0.358)lv0.343*1.337*0.129*1.466*(0.00801)(0.00692)(0.00257)(0.00944)lw0.304*0.310*0.112*0.422*(0.0616)(0.0657)(0.0305)(

20、0.0858)erc2.171*0.250*0.824*1.075*(0.313)(0.319)(0.233)(0.480)sc1.303*0.356*0.502*0.858*(0.367)(0.376)(0.200)(0.547)lc0.325*0.336*0.120*0.456*(0.0645)(0.0718)(0.0267)(0.0844)Constant-1.008*(0.280)rho0.286*(0.0478)lgt_theta-2.094*(0.167)sigma_e0.00147*(0.)R-squared0.9220.9220.9220.9220.9220.922注: * p

21、0.01, * p0.05, * p0.1表示在0.01,0.05和0.1的显著水平;()内的数值表示变量的标准误。3.2.2 “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证比较虽然全样本的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增长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在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速度较慢,实际上是降低了中国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针对不同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有效区分,更有利于观测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2展示了“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

22、洲”地区在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三个变量对经济增长回归系数以及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的空间计量结果。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在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三个变量对经济增长回归系数最高。“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空间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三个变量对经济增长回归系数以及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的空间计量结果都高于“京津冀”地区,这三个地区的空间计量结果都高于全样本的空间计量结果。表2 “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变量“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回归系数直接效用间接效用总效用回归系

23、数直接效用间接效用总效用回归系数surb0.875*0.913*0.334*1.247*0.923*1.003*0.412*1.415*0.975*(-0.079)(-0.063)(-0.129)(-0.117)(-0.096)(-0.055)(-0.047)(-0.345)(-0.022)purb1.405*1.324*0.441*1.765*1.539*1.664*0.448*2.112*1.889*(-0.218)(-0.225)(-0.174)(-0.417)(-0.338)(-0.115)(-0.141)(-0.223)(0.359)lv0.486*1.711*0.229*1.930

24、*0.665*1.977*0.319*2.296*1.471*(-0.108)(-0.492)(-0.711)(-1.014)(-0.235)(-0.692)(-0.658)(-0.948)(-0.336)注: * p0.01, * p0.05, * p0.1表示在0.01,0.05和0.1的显著水平;()内的数值表示变量的标准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集中在广东省,因此无法进行空间计量,所以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回归主要采用了OLS回归。3.2.3 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比较表3汇报了对东、中、西部地区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说明并且东部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和技术溢出的回

25、归系数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和技术溢出的回归系数高于西部地区。由于东部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和技术溢出的变化水平要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和技术溢出的变化水平要高于西部地区,因此这三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结果非常明显。表3 东、中、西部地区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变量名称lgdplgdplgdppurb1.755*1.594*0.462*(0.464)(1.093)(0.515)surb1.325*1.118*0.181*(0.243)(0.139)(0.139)lv0.559*0.694*0.219*(0

26、.0146)(0.0168)(0.0152)erc6.273*3.699*1.783*(1.113)(0.719)(0.429)sc6.044*2.851*0.532*(1.171)(0.789)(0.593)lc0.678*0.617*0.260*(0.104)(0.114)(0.111)lw0.711*0.443*0.499*(0.104)(0.186)(0.118)Constant-2.489*-1.351*-1.390*(0.790)(1.056)(0.478)R-squared0.9840.9790.990注: * p0.01, * p0.05, * p0.1表示在0.01,0.05

27、和0.1的显著水平;()内的数值表示变量的标准误。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地区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实证分析把辽宁作为东部地区,吉林和黑龙江作为中部地区。4 结论和思考城市化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并且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从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技术溢出的角度看,无论是对整体数据,还是对“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结果来看,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回归结果都非常显著,呈现了正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技术溢出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都超过了间接效用,这告

28、诉我们发展城市化和提高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溢出能够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文章带来的主要启示:(1)人口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并且人口有向城市聚集的倾向,需要促进人口流动更加有效,打破由户籍制度造成的“浅度城市化”现象。人口政策改变能够促进人口发展,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为地区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同时注重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机制。(2)空间城市化率发展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等潜在要素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政府要进行有效的政府干预,切实做好城市发展规划,既满足承载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也要有更强的预见性,不能使得城市发展速度与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发生脱节。(3)技术进步和技术溢出成为经济主要的增

29、长源泉。因此增加资金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有目标有步骤的发展适应当前国情的新技术同时加强对技术专利的保护。参考文献:1 章振华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新著简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01): 102-103.2 胡少维.加快城市化步伐 促进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1999(10): 40-45.3 吕 健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2000 2009J.上海经济研究,2011(5):3-15.4 项本武,张鸿武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

30、3(02):47-54.5 王 婷.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J.人口研究,2013(05):53-66.6 Mu,Q., and K.Lee. Knowledge diffusi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cas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J. Research Policy, 2005, 34: 759-783.7 Liu, M., and G. San. Social learning and digital divides: A

31、 case stud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diffusion J. Kyklos, 2006, 59: 307-321.8 Markusen, A.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tics of a creative class: Evidence from a study of artists 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6, 38: 1921-1940.9 Lorenzen, M., and K.V. Andersen. Centrality and creativity: Does Richa

32、rd Floridas creative class offer new insights into urban hierarchy?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9, 85: 363-390.10 Andersen, K.V., H.K. Hansen, A. Isaksen, and M. Raunio. Nordic city regions in the creative class debateputting the creative class thesis to a test 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10, 17: 215-

33、240.11 Comunian, R., A. Faggian, and Q.C. Li. Unrewarded careers in the creative class: The strange case of bohemian graduates 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10, 89: 389-410.12 Vinciguerra,S.,K. Frenken, J. Hoekman, and F. van Oort. European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in scienc

34、e-based technologies 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11, 20: 517-537.13 Hracs, B.J. A creative industry in transition: The rise of digitally driven independent music production J. Growth and Change 2012, 43: 442-461.14 Carter, D. Urban regeneration, digit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Manchester case study J.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2013, 4: 169-189.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