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730289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国际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1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又称“市场不完全理论”。(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即:The Hymer Kindleberger),2.1.1传统的国际资本理论,传统的国际资本理论的基本假设:(1)各国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运动是有效的或是完全竞争的;(2)国际资本流向是从资本充裕的或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3)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之间金融利率的差异。,20世纪6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的特点(是产生新的理论的根源

2、)(1)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2)投资资本流向呈现多向性 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渗透 ;资本短缺国家也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3)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不是各国利率的差异。 例如:政局不稳、利率高的国家的资本流向政局稳定、利率低的国家。,2.1.2 垄断优势理论的内容,垄断优势理论是海默(S.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后经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凯夫斯(R.E.Caves)等学者的发展而形成其理论体系。,该理论的精髓、基本观点: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

3、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内容之一:市场的不完全性,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市场不完全性为对外直接投资打开了大门。(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知识、特殊管理才能、知识产权保护等,(3)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4)政府经济贸易政策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如贸易保护政策,税收的规定不同,政府的管制等) 关税、进口限额和其他非关税贸易限制。 税收。对外直接投资可产生于两国税法的不同。 政府其他管制。例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反托拉斯法等。这些管制促进国内企业纷纷到世界各地开办企业。,内容之二:垄断优势,厂商垄断优势论对国际直接投资发生机理的分析集中在“厂商特

4、有优势”和寡占市场结构上。(1)技术优势。即技术专利: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等。跨国公司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并投入巨资,开发新技术,以保持垄断地位,并获得最大利润。,(2)资本筹集优势。 能以较低的利润获得贷款;具有广泛的渠道获得资金来源;在各子公司之间灵活调度数额庞大的资金。(3)管理技能优势(4)信誉与商标优势,(5)规模经济优势指跨国公司在某个工厂的规模经济效益挖掘已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经营数量来减少单位经营成本,获取多厂经营规模节约收益。而当国内市场的容量不足于容纳最大限度获取多厂经营收益的工厂数量时,企业通过向外扩展来开拓新的市场范围,其产品单位成本比本地企业的

5、要低。,海默认为的厂商特有优势,主要指大型跨国企业所具有的大规模资本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厂商垄断优势论把对厂商特有优势的解释重点移到了厂商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厂商垄断优势理论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企业在国外的水平式对外投资,即在各国设厂生产同样的产品,又可以解释垂直式对外投资,即把一种产品生产的不同工序分布到多国进行。,不少西方学者对垄断优势理论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1)核心资产论(2)风险分散论(3)寡占反应论:若某国国内同一寡占行业中的一家公司率先到某国外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的话,其余寡头公司在国外的市场份

6、额就面临下降威胁,因此,其余公司会盯住竞争对手,紧随着进入该国市场直接投资,以保持彼此之间竞争均衡。这类投资可以称为防御型投资。,评价,贡献:能够揭示发达国家在国外的投资。局限性: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难以解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更不能解释不具备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境外投资行为。,2.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雷蒙弗农教授(Raymond Vernon)1966年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变化和投资流向的变化:产品创新阶段(新产品阶段) 发达国家(产品创新国)产品成熟阶段 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较发达国家(产品模仿国)产品标

7、准化阶段 发展中国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即产生、成熟、下降的一个必然结果。新产品的发明国称为发达国家、发展程度略低一点的国家称为较发达国家、落后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根据这一理论,新产品随其产生、成熟到下降将在这三类国家进行转移,其转移过程如下:1、产品在发达国家发明或革新,并开始在发达国家销售。在一个阶段内,产品的国内生产和销售持续增长,直到生产能力接近饱和;2、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继续增长,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长。至此产品的生产均在发达国家进行,但产品开始向较发达国家出口。,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3、产品在较发达国家的销售开始下降。由

8、于较发达国家对产品进一步熟悉,他们在本国生产该种产品的可能性增大。这一阶段,较发达国家内其他公司已发明类似的产品或替代品,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展开价格战。其结果是,较发达国家政府提高关税或规定进口限额,鼓励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国内投资。基于这些原因,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这一阶段作出在较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决策。于是产品开始在较发达国家生产,发达国家继续向没有该产品生产基地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4、产品在发达国家的销售继续下降,直至停止出口。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由较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发达国家的子公司)提供,因为在同等运输费用和关税条件下,较发达国家的工资费用较低,其产品更富有竞争力。,5、

9、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开始面临来自较发达国家进口商的竞争。与此同时,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开始由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基地(可以是发达国家的子公司)所代替。6、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代替较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产,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开始返销到较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2.2.2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启示,对跨国公司经营带来的思考:,评价,优点: 从产品技术的角度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去投资和为什么能到国外去直接投资,也回答了到什么地方投资的问题。,局限性:(1)这一理论实际上认定了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但事实上,很多创新的产品并不是从母国扩散到海外,而是一开始就在海外设计、研制并销售的。(2)该理论只适于

10、说明企业最初作为一个投资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但不能说明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3)该理论所强调的母国垄断或寡占优势的削弱以至丧失是迫使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也与事实有所相悖。,2.3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和卡森M.Casson)在1978年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以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M.Ragman)于1981年出版跨国公司内幕一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该理论的出发点是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不利用既存的世界市场实现国际分工,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贸易来协调公司的国际分工。,什么是内部化?,

11、2.3.1内部化理论的内容,其中心内容是: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为了克服外部市场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个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因此,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核心:市场的不完全性及企业的性质。,1内部化理论中的市场不完全与内部化的动机。 内部化理论的市场不完全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 内部化理论认为知识等中间产品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知识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非常高,因此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运行。跨国公司对知识产品以及资本密集行业中

12、的半成品、农产品、矿产品要控制在企业内部使用,以减少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2内部化收益来源与成本的决定内部化的收益主要有:统一协调不同生产阶段的长期供需关系获得的收益;利用差别价格维持其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市场势力获得的收益;消除双边垄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收益;实行内部划拔价格,可以逃避税负,转移资金,回避干预等等。内部化的成本包括:资源成本;通讯成本;国际风险成本;管理费用成本。 内部化意愿的四个决定因素:,思考:内部化理论与 垄断优势理论的不同?,评价,探讨的是中间产品市场,而非最终产品市场;探讨的市场上扩大FDI的动机,而非如何利用外部市场;属于一般化理论,能够揭示大部分FDI的动因。,2.

13、3.2内部化理论的缺陷,内部化理论说明了企业进行内部化的动因,但不能充分解释企业为什么不是只在国内企业中实行内部化,而要到国外去投资生产的问题。它也未能科学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未能考虑市场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非生产要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和发展的影响。,2.4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创建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系统地反映在他的论文集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中。,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是由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和区位优势(L)这三组变量决定,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着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直接投资和许可证安排之间的选择,并决定各国跨国

14、公司国际生产的类型、行业及地理分布。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试图对跨国公司的整个国际经济活动,诸如出口贸易、直接投资及技术转让等,做出统一的解释。,所有权优势是跨国企业或公司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或公司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产、规模和市场等一切有形、无形的综合优势。它包括两类,其一是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和独占;其二是跨国企业拥有的有效行政管理能力。,2.4.1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国外的投资环境较母国有利。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区位优势不仅决定了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倾向,而且也决定了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2.4.2 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企

15、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从而实现企业或公司的全球战略。邓宁指出,在技术等无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领域,以及在某些自然资源生产加工的产品生产与销售领域,企业对其优势实行内部化,避开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全性可获得最大收益。因此,若内部化优势能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则就导致对外投资设厂,从事国际化生产。,2.4.3 内部化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垄断优势而没有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它只有将垄断优势外部化,即向其他企业转让其垄断优势;如果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没有区位优势,它只能在国内扩大投资,不能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只能通过扩大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总之,只有企业同时具备三种优势,它才能

16、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4.4关于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结论,所有权优势 =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 = EXPORT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 = FDI,评价,优点:“集大成者”,吸收了过去20多年中出现的新理论,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局限性:创新不足。,2.5比较优势理论,小岛清在上一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从研究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发,提出了该理论。 1978年,小岛清在其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小岛清比较优势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

17、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 所谓边际产业,不仅包括已趋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力密集部门,还可包括某些行业中装配或生产特定部件的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过程或部门。他的理论将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的内容有三个基本命题、四种投资类型以及日美企业直接投资的三大差异所组成。三个基本命题是指: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可以用劳动与经营资源来代替。2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3与日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把经营资源人为地作为一种持殊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8、1自然资源导向型。2劳动力导向型。3.市场导向型。一类是为避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贸易导向型,另一类是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日美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差异:1、日本投资行业以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为主2、日本投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3、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互补,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这种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直接投资不仅不会替代国际贸易,而且还能扩大国际贸易量,同时还能使投资国和东道国都能从投资中获得利益。美国式的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替代型)是建立在垄断优势基础上的,这会减少双方的贸易量,并进而使得双方的经济福利都受到损失。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

19、趋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评价,突出了三点:摈弃了“市场不完全”的论点,提出从本国国情出发,据以制定FDI的策略;摈弃了“垄断优势”的论点,提出维护比较优势论;摈弃了“贸易替代型”的论点,主张“贸易创造型”的做法。,2.6 投资周期论,背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又被称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动态分析。,内容,研究了67个国家1967-1978年间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邓宁从动态角度提出了“投资周期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人均GNP越高,对外投资净值就越大。为此,它将对外投资的发展分

20、为四个阶段:,资本净输入,资本净输出,评价:,优点:发现了国际投资的规律局限性:用人均GNP来表示经济发达程度不科学,思考: 欧洲迪斯尼乐园的教训试用邓宁OIL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欧洲迪斯尼乐园失败的原因。 1984年,美国的沃特迪斯尼集团在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经营成功的基础上,通过许可转让技术的方式,开设了东京迪斯尼乐园,获得了巨大成功。东京迪斯尼的成功,大大增强了迪斯尼集团对于跨国经营的自信心,决定继续向国外市场努力,再在欧洲开办一个迪斯尼乐园。在巴黎开设的欧洲迪斯尼乐园与东京迪斯尼乐园不同,迪斯尼集团采取的是直接投资方式,投资了18亿美圆,在巴黎郊外开办了占地4800公顷的大型游乐场。,但奇怪的是,虽然有了东京的经验,又有了由于占有49%股权所带来的经营管理上的相当大的控制力,欧洲迪斯尼乐园的经营至今仍不理想,该乐园第一年的经营亏损就达到了9亿美元,迫使关闭了一家旅馆,并解雇了950名雇员,全面推迟第二线工程项目的开发,欧洲迪斯尼乐园的股票价格也从164法郎跌到84法郎,欧洲舆论界戏称欧洲迪斯尼为“欧洲倒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