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17295927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4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2.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

2、制度5.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6.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8.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9.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

3、 D.工具性课程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的关系 D.搞好家校联系工作11.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12.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13.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14.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

4、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A.头脑风暴法 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16.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8.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5、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9.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 20.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去玩,这种冲突矛盾是()。 A.多重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趋冲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A.生理的个别差异B.心理的个别差异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

6、差异 E.性别差异“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家庭的影响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4.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这几个方面。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世界观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 E.道德品质教育 5.课程计划主要由()组成。 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E.学用安排 6.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B.程序性组织者 C.比较性组织者D.分析性组织者 E.综合性组织者 7.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和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8.在英语单词学习中将tiger联想为“

7、泰山上一只虎”属于()。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 C.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 E.谐音联想法 9.下列行为中属于品行性问题行为的有()。 A.不守纪律B.欺侮同学C.考试作弊D.偷窃 E.孤僻 10.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板 E.图片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年,称为_学制。 2.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和_。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 4.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家长会、_。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 6.范例教学中范

8、例的基本特征:_、_和_。 7.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实现的。 8.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发展之间、教育与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区教育 2.学制 3.课程管理 4.社会知觉 5.精加工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为什么学校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5.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

9、20分)1.谈谈你对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的认识。 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七、案例分析(25分)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材料三: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

10、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从17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

11、究“泛智”问题。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2.【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发展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3.【答案】A。解析: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着重强调自身的遗传素质在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4.【答案】A。解析:教育是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5.【答案】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某

12、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杜威坚持个人本位论。6.【答案】B。解析: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的教育年限,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开除学生。学习权是指学生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和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诸如听课、作业等权利。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客观真实的记录在学生成绩档案中,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因此,答案为B。7.【答案】B。解析:苏

13、格拉底产婆术即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体现的是启发式教学原则。8.【答案】B。解析:奖惩是中小学品德评价的一种方式。9.【答案】A。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10.【答案】A。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中心环节便是组织和培养一个比较完整的班集体,确立班级目标,建立班级领导。11.【答案】D。解析: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也是如此。12.【答案】D。解析:掌握学习

14、教学模式认为: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接受了合适的教学,就能掌握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13.【答案】A。解析:“看比赛”是典型的情景记忆。14.【答案】A。解析:敢于承担责任是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之一。15.【答案】A。解析:考查头脑风暴法的定义。16.【答案】A。解析: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17.【答案】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

15、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18.【答案】B。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影响。19.【答案】A。解析:人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则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等。20.【答案】C。解析:题干是典型的趋避冲突。二、多选题1.【答案】AC。解析:实科教育思想是斯宾塞的观点。自然主义教育是卢梭的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是杜威的思想。2.【答案】CD。

16、解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3.【答案】ABE。解析:“环境决定论”过分夸大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完全忽视了遗传和教育的作用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影响。4.【答案】ABE。解析:我国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5.【答案】ABCDE。解析:课程计划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以及编写教科书的系统化的活动,以上五方面都包括在内。6.【答案】AC。解析: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7.【答案】BCD。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根据

17、定义,动机应该有激发、指向、调节与维持功能。8.【答案】BCE。解析:题干是谐音联想法的实际运用。9.【答案】ABCD。解析:孤僻是性格缺陷。10.【答案】ABCDE。解析: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三、填空题1.1902;壬寅2.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3.教书育人4.家访;书面联系5.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7.教学活动8.社会;人的身心四、名词解释1.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学校,

18、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其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2.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3.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4.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5.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

19、工策略。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答案要点】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二是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劳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提

20、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学生个体的发展,是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品德的完善,总之是精神性的成果。3.【答案要点】(1)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全而深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最大。(3)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

21、劳动等途径来实现。在多种途径中,教学涉及学科领域最广,占用时间最多,对人的影响也最全面。因此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4.【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期望和要求考虑问题。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二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主要特点是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层面反

22、思规则的合理性。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答案要点】(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小学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知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

23、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所以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始,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以基本的政治观点、思想态度等。情。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和需要,进而发展其深厚的情感。意。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行。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思想观点与相

24、应支配下采取的外在行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作风。(2)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其中,知是基

25、础,行是关键。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3)德育过程的多端性。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2.【答案要点】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1)相似性。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原有认知结构:

26、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定势和学习方法定势会影响到迁移的性质、程度。根据定势对前一影响的双重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见到定势的消极影响。教师如能将迁移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具体如下:(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七、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启迪学生做人;引导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引导学生能实践。(3)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