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353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精品文档.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现在,它被当作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很多工业部门中大量使用,尤其在化工、石油、能源设备等部门所使用的换热设备中,列管式换热器仍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板式换热器也已成为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为此本章对这两类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进行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资料较完善,已有系列化标准。目前我国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按“钢制管壳式(即列管式)换热器”(GB151)标准执行。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包括热力设计、流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强度设

2、计。其中以热力设计最为重要。不仅在设计一台新的换热器时需要进行热力设计,而且对于已生产出来的,甚至已投人使用的换热器在检验它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对,均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热力设计指的是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行参数,并根据传热学的知识进行传热计算。 流动设计主要是计算压降,其目的就是为换热器的辅助设备例如泵的选择做准备。当然,热力设计和流动设计两者是密切关联的,特别是进行热力计算时常需从流动设计中获取某些参数。 结构设计指的是根据传热面积的大小计算其主要零部件的尺寸,例如管子的直径、长度、根数、壳体的直径、折流板的长度和数目、隔板的数目及布置以及连接管的尺寸,等等。在某些情况下还

3、需对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特别是受压部件做应力计算,并校核其强度。对于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换热器,更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在做强度计算时,应尽量采用国产的标准材料和部件,根据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进行计算或校核(该部分内容属设备计算,此处从略)。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换热任务和有关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 核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阻力; 确定换热器的工艺结构。 1.1设计方案的确定 1.1.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如图2-1(a)所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

4、它的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使壳侧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子和壳体的壁温差大于50时,应在壳体上设置温差补偿膨胀节,依靠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以减少温差应力。膨胀节的形式较多,常见的有U形、平板形和形等几种。由于U形膨胀节的挠性与强度都比较好,所以使用得最为普遍。当管子和壳体的壁温差大于60和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由此可见,这种换热器比较适合用于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2)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针对固定管板式的缺陷做了结构上的改进。两端管板只

5、有一端与壳体完全固定,另一端则可相对于壳体作某些移动,该端称之为浮头,如图2-1(b)所示。换热器管束膨胀不受壳体约束,所以壳体与管束之间不会由于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热应力。而且在清洗和检修时,仅需将管束从壳体中抽出即可,所以能适用于管壳壁间温差较大,或易于腐蚀和易于结垢的场合。但该类换热器结构复杂、笨重,造价约比固定管板式高20左右,材料消耗量大,而且由于浮头的端盖在操作中无法检查,所以在制造和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以免发生内漏,管束和壳体的间隙较大,在设计时要避免短路。至于壳程的压力也受滑动接触面的密封限制。 (3)填料函式换热器 此类换热器的管板也仅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

6、,如图2-1(C)所示。它的管束也可自由膨胀,所以管壳之间不会产生热应力,且管程和壳程都能清洗,结构较浮头式简单,造价较低,加工制造方便,材料消耗较少。但由于填料密封处易于泄漏,故壳程压力不能过高,也不宜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的场合。(4)U型管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如图2-1(d)所示。这类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壳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但管内清洗不便,管束中间部分的管子难以更换,又因最内层管子

7、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管板中心部分布管不紧凑,所以管子数不能太多,且管束中心部分存在间隙,使壳程流体易于短路而影响壳程换热。此外,为了弥补弯管后管壁的减薄,直管部分必须用壁较厚的管子。这就影响了它的使用场合,仅宜用于管壳壁温相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不易结垢,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价格比固定管板式高10。 (a)(b)(c)图2-1 几种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1管箱; 2封头; 3管箱或封头; 4管箱盖板; 5封头接管; 6固定管板; 7管子; 8壳体; 9壳盖; 10壳体法兰(固定端); 11壳体法兰(后盖端); 12壳体接管; 13壳盖法兰; 14膨胀节; 15浮动管板;? 1

8、6浮头盖; 17浮头法兰;单位18浮头衬托构件; 19部分剪切环; 20活套靠背法兰; 21浮头盖(外部); 22浮动管板套; 23填料函法兰; 24填料; 25填料压盖; 26拉杆和定距管; 27横向折流板或支撑板; 28缓冲挡板; 29纵向折流板; 30分程隔板; 31排气接口; 32排液接口; 33仪表接口; 34鞍式支座; 35吊环; 36悬挂式支座 1.1.2 流动空间的选择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计算中,首先需决定何种流体走管程,何种流体走壳程,这需遵循一些一般原则。 应尽量提高两侧传热系数较小的一个,使传热面两侧的传热系数接近。 在运行温度较高的换热器中,应尽量减少热量损失,而对于一些

9、制冷装置,应尽量减少其冷量损失。 管、壳程的决定应做到便于清洗除垢和修理,以保证运行的可靠性。 应减小管子和壳体因受热不同而产生的热应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顺流式就优于逆流式,因为顺流式进出口端的温度比较平均,不像逆流式那样,热、冷流体的高温部分均集中于一端,低温部分集中于另一端,易于因两端胀缩不同而产生热应力。 对于有毒的介质或气相介质,必使其不泄漏,应特别注意其密封,密封不仅要可靠,而且还应要求方便及简单。 应尽量避免采用贵金属,以降低成本。 以上这些原则有些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决定哪一种流体走管程,哪一种流体走壳程。 (1)宜于通入管内空间的流体 不清洁的流体 因为在

10、管内空间得到较高的流速并不困难,而流速高,悬浮物不易沉积,且管内空间也便于清洗。 体积小的流体 因为管内空间的流动截面往往比管外空间的截面小,流体易于获得必要的理想流速,而且也便于做成多程流动。 有压力的流体 因为管子承压能力强,而且还简化了壳体密封的要求。 腐蚀性强的流体 因为只有管子及管箱才需用耐腐蚀材料,而壳体及管外空间的所有零件均可用普通材料制造,所以造价可以降低。此外,在管内空间装设保护用的衬里或覆盖层也比较方便,并容易检查。 与外界温差大的流体 因为可以减少热量的逸散。 (2)宜于通入管间空间的流体 当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时,值大的流体走管间,这样可以减少管壁与壳壁间的温度差,因而也

11、减少了管束与壳体间的相对伸长,故温差应力可以降低。 若两流体给热性能相差较大时,值小的流体走管间,此时可以用翅片管来平衡传热面两侧的给热条件,使之相互接近。 和蒸汽 对流速和清理无甚要求,并易于排除冷凝液。 粘度大的流体 管间的流动截面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在低雷诺数下,管外给热系数比管内的大。 泄漏后危险性大的流体 可以减少泄漏机会,以保安全。 此外,易析出结晶、沉渣、淤泥以及其他沉淀物的流体,最好通入比较更容易进行机械清洗的空间。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一般易清洗的是管内空间。但在U形管、浮头式换热器中易清洗的都是管外空间。 1.1.3 流速的确定 当流体不发生相变时,介质的流速高,换热强度大,从

12、而可使换热面积减少、结构紧凑。成本降低,一般也可抑止污垢的产生。但流速大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诸如压降P增加,泵功率增大,且加剧了对传热面的冲刷。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见表2-2和表2-3。 表2-2 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 ? 介质 循环水 新鲜水 一般液体 易结垢液体 低粘度油 高粘度油 气体 流速 管程流速,m/s1.02.00.81.50.531.00.81.80.51.5530壳程流速,m/s0.51.50.51.50.21.50.50.41.00.30.8215表2-3 列管式换热器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允许的安全流速 液体名称 乙醚、二氧化碳、苯 甲醇、乙醇、汽油 丙酮 氢气 安全流

13、速,m/s123管子布置方式 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式。每程内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间为了便于安装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 管板上两管子中心的距离a称为管心距(或管间距)。管心距取决于管板的强度、清洗管子外表面时所需的空隙、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等。当管子采用焊接方法固定时,相邻两根管的焊缝太近,会相互受到影响,使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而常用胀接法固定时,过小的管心距会造成管板

14、在胀接时由于挤压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失去管子与管板之间的连接力。 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当管子外径为d0时,管心距a一般采用: 焊接法? a = 1.25 do;胀接法? a = (1.301.50)do; 小直径的管子? a do+10mm; 最外层管中心至壳体内表面的距离 d0+10mm; 管子材料常用的为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铜镍合金、铝合金等。应根据工作压力。温度和介质腐蚀性等条件决定。此外还有一些非金属材料,如石墨、陶瓷、聚四氟乙烯等亦有采用。在设计和制造换热器时,正确选用材料很重要。既要满足工艺条件的要求,又要经济。对化工设备而言,由于各部分可采用不同材料,应注意由于不同种类的金属

15、接触而产生的电化学腐蚀作用。 (2) 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350的场合。焊接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更能保证接头的严密性。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有可拆连接和不可拆连接两种。固定管板常采用不可拆连接。两端管板直接焊在外壳上并兼作法兰,拆下顶盖可检修胀口或清洗管内。浮头式、U型管式等为使壳体清洗方便,常将管板夹在壳体法兰和顶盖法兰之间构成可拆连接

16、。 (3) 封头和管箱 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 封头 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管箱 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如图2-3(a)所示的管箱结构,在清洗时必须拆下外部管道;若改为图2-3(b)的管箱结构,由于为侧向接管,则不必拆下外部管道就可以将管箱拆下;图2-3(c)所示结构是将管箱上盖做成可拆的,清洗或检修时只需拆卸盖子即可,不必拆管箱,但需要增加一对法兰连接。 (a) (b

17、) (c)图2-3 管箱的结构 分程隔板 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其布置方案见表2-5。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 表2-5 平行与T形的管程分程表程数 1246流动顺序 管箱隔板 介质返回侧隔板 1.2.2 壳程结构 介质流经传热管外面的通道部分称为壳程。 壳程内的结构,主要由折流板、支承板、纵向隔板、旁路挡板及缓冲板等元件组成。由于各种换

18、热器的工艺性能、使用的场合不同,壳程内对各种元件的设置形式亦不同,以此来满足设计的要求。各元件在壳程的设置,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壳侧介质对传热管最有效的流动,来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效果而设置的各种挡板,如折流板、纵向挡板。旁路挡板等;另一类是为了管束的安装及保护列管而设置的支承板、管束的导轨以及缓冲板等。 (1)壳体 壳体是一个圆筒形的容器,壳壁上焊有接管,供壳程流体进人和排出之用。直径小于400mm的壳体通常用钢管制成,大于400mrn的可用钢板卷焊而成。壳体材料根据工作温度选择,有防腐要求时,大多考虑使用复合金属板。 介质在壳程的流动方式有多种型式,单壳程型式应用最为普遍。如

19、壳侧传热膜系数远小于管侧,则可用纵向挡板分隔成双壳程型式。用两个换热器串联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为降低壳程压降,可采用分流或错流等型式。 壳体内径D取决于传热管数N、排列方式和管心距t。计算式如下: 单管程 D=t(nc-1)+(23)d0(2-1)式中 t管心距,mm; d0换热管外径,mm;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该值与管子排列方式有关。 正三角形排列: 2-2)正方形排列: 2-3)多管程(2-4)式中 N排列管子数目; 管板利用率。 正角形排列:2管程 =0.70.854管程? =0.60.8正方形排列:2管程 =0.550.74管程? =0.450.65壳体内径D的计算值最终应圆整

20、到标准值。 (2)折流板 在壳程管束中,一般都装有横向折流板,用以引导流体横向流过管束,增加流体速度,以增强传热;同时起支撑管束、防止管束振动和管子弯曲的作用。 折流板的型式有圆缺型、环盘型和孔流型等。圆缺形折流板又称弓形折流板,是常用的折流板,有水平圆缺和垂直圆缺两种,如图2-4(a)、(b)所示。切缺率(切掉圆弧的高度与壳内径之比)通常为2050。垂直圆缺用于水平冷凝器、水平再沸器和含有悬浮固体粒子流体用的水平热交换器等。垂直圆缺时,不凝气不能在折流板顶部积存,而在冷凝器中,排水也不能在折流板底部积存。弓形折流板有单弓形和双弓形,如图2-5,双弓形折流板多用于大直径的换热器中。 环盘型折流

21、板如图2-4(C)所示,是由圆板和环形板组成的,压降较小,但传热也差些。在环形板背后有堆积不凝气或污垢,所以不多用。 孔流型折流板使流体穿过折流板孔和管子之间的缝隙流动,压降大,仅适用于清洁流体,其应用更少。 折流板的间隔,在允许的压力损失范围内希望尽可能小。一般推荐折流板间隔最小值为壳内径的1/5或者不小于50 mm,最大值决定于支持管所必要的最大间隔。 (3)缓冲板 在壳程进口接管处常装有防冲挡板,或称缓冲板。它可防止进口流体直接冲击管束而造成管子的侵蚀和管束振动,还有使流体沿管束均匀分布的作用。也有在管束两端放置导流筒,不仅起防冲板的作用,还可改善两端流体的分布,提高传热效率。 (4)其

22、他主要附件 旁通挡板 如果壳体和管束之间间隙过大,则流体不通过管束而通过这个间隙旁通,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往往采用旁通挡板。 假管 为减少管程分程所引起的中间穿流的影响,可设置假管。假管的表面形状为两端堵死的管子,安置于分程隔板槽背面两管板之间但不穿过管板,可与折流板焊接以便固定。假管通常是每隔34排换热管安置一根。 拉杆和定距管 为了使折流板能牢靠地保持在一定位置上,通常采用拉杆和定距管。 (a) (b)(c)图2-4 折流板型式 (a)水平圆缺? (b)垂直圆缺? (c)环盘形 (a)(b) 图2-5 弓形折流板型式 (a)单弓形 (b)双弓形 (5)壳程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的设计直接影响换

23、热器的传热效率和换热管的寿命。当加热蒸汽或高速流体流入壳程时,对换热管会造成很大的冲刷,所以常将壳程接管在入口处加以扩大,即将接管做成喇叭形,以起缓冲的作用,如图2-6所示;或者在换热器进口处设置挡板,其结构如图2-7、图2-8、图2-9所示。 图2-7左图的结构为筒形,常称为导流筒,它可将加热蒸汽或流体导至靠近管板处才进入管束间,更充分地利用换热面积,目前常用这种结构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通常采用的挡板还有圆形和方形,图2-8为圆形挡板,为了减少流动阻力,挡板与换热器壳壁的距离e不小于30mm,至少应保持此处的通道截面积不小于流体进口接管的截面积。若距离太大会妨碍管子的排列,减少传热面积。

24、当需要加大流道时,可在挡板上开些圆孔。图2-9是方形挡板,上面开了小孔以增大流体通过的截面积。 图2-6? 缓冲接管 图2-7 壳程入口挡板 图2-8 圆形挡板 图2-9 方形挡板 1.3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3.1 设计步骤 目前,我国已制订了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系列化的标准产品,这样可简化设计和加工。但是实际生产条件千变万化,当系列化产品不能满足需要时,仍应根据生产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非系列标准的换热器。此处将扼要介绍这两者的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 (1)非系列标准换热器的一般设计步骤 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由热平衡计算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

25、热流体的用量。 决定流体通入的空间。 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以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初算有效平均温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计算传热系数K值,包括管程对流传热系数和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以计算K值,然后再作校核。 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系数和初估性质,常取实际传热面积是计算值的1.151.25倍。 选择管长L。计算管数N。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 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校核有效平均温差。 校核传热面积,应有一定安全系数,否则需重新设计。

26、 计算流体流动阻力。如阻力超过允许范围,需调整设计,直至满意为止。 (2)系列标准换热器选用的设计步骤 至步与(1)相同。 选取经验的传热系数K值。 计算传热面积。由系列标准选取换热器的基本参数。 校核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假如核算的K值与原选的经验值相差不大,就不再进行校核;如果相差较大,则需重新假设K值并重复上述以下步骤。 校核有效平均温差。校核传热面积,使其有一定安全系数,一般安全系数取1.1 1.25,否则需重行设计。 计算流体流动阻力,如超过允许范围,需重选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再行计算。 从上述步骤来看,换热器的传热设计是一个反复试算的过程,有时要反复试算23次。所

27、以,换热器设计计算实际上带有试差的性质。 2.3.2 传热计算主要公式 传热速率方程式 Q=KStm (2-5)式中? Q传热速率(热负荷),W; K总传热系数,W/(m2); S与K值对应的传热面积,m2; tm平均温度差,。 (1)传热速率(热负荷)Q传热的冷热流体均没有相变化,且忽略热损失,则 Q=Whcph(T1-T2)=Wccpc(t2-t1) (2-6)式中? W流体的质量流量,kg/h或kg/s; cp流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热流体的温度,; ?t冷流体的温度,。 下标h和c分别表示热流体和冷流体,下标1和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流体有相变化,如饱和蒸汽

28、冷凝,且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则 Q=Whr=Wccpc(t2-tl) (2-7)式中? W饱和蒸汽的冷凝速率,kg/h或kg/s; r饱和蒸汽的气化热,kJ/kg。 (2)平均温度差tm恒温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差 tm=T-t(2-8)变温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差 逆流和并流 2-9) (2-10)式中 t1、t2分别为换热器两端热、冷流体的温差,。 错流和折流 2-11)式中? 按逆流计算的平均温差,; 温差校正系数,无量纲, (2-12)(2-13)温差校正系数根据比值P和R,通过图2-10图2-13查出。该值实际上表示特定流动形式在给定工况下接近逆流的程度。在设计中,除非出于必须降低壁温的目的

29、,否则总要求,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改选其他流动形式。 (4) 总传热系数K(以外表面积为基准)(5) 注意在通常的操作过程中,传热系数是个变量,由于污垢热阻是变化的,因此设计中选择污垢热阻时,应结合清洗周期来考虑。若污垢热阻选得太小,清洗周期会很短,所需传热面积会较小;反之,所需传热面积会较大,所以应该全面衡量,做出选择。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图2-10 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图2-11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图2-12 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图2-13 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2-14)式中 K总传热系数,W/(m2); i,o传热管内、外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W/(m2); Rsi,

30、Rso传热管内、外侧表面上的污垢热阻,m2/W; di,do,dm传热管内径、外径及平均直径,m; 传热管壁导热系数,W/(m); b传热管壁厚,m。 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见表2-6,有关手册中也列有其他情况下的总传热系数经验值,可供设计时参考。选择时,除要考虑流体物性和操作条件外,还应考虑换热器的类型。 表2-6 总传热系数的选择 管 程 壳 程 总传热系数/W/(m2K) 水(流速为0.91.5m/s) 水(流速为0.91.5m/s) 582698水 水(流过较高时) 8141163冷水 轻有机物0.5mPas467814冷水 中有机物0.5l mPas290698冷水 重有机物l mPas

31、116467盐水 轻有机物0.5mPas233582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0.30.55mPas198233轻有机物0.5mPas轻有机物0.5mPas233465中有机物0.5l mPas中有机物0.5l mPas116349重有机物l mPas重有机物l mPas58233水(流速为1m/s) 水蒸气(有压力)冷凝 23264652水 水蒸气(常压或负压)冷凝 17453489水溶液2mPas水蒸气冷凝 11631071水溶液2mPas水蒸气冷凝 5822908有机物0.5mPas水蒸气冷凝 5821193有机物0.5l mPas水蒸气冷凝 291582有机物1mPas水蒸气冷凝 114349

32、水 有机物蒸汽及水蒸气冷凝 5821163水 重有机物蒸汽(常压)冷凝 116349水 重有机物蒸汽(负压)冷凝 58174水 饱和有机溶剂蒸汽(常压)冷凝 5821163水 含饱和水蒸气的氯气(50) 174349水 SO2冷凝 8141163水 NH3冷凝 698930水 氟里昂冷凝 756(4)对流传热系数 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与传热过程是否存在相变、换热器的结构及流动状态等因素有关。关于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很多,在选用时应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具体形式见表2-7及表2-8。 表2-7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流动状态 关 联 式 适 用 条 件 强制对流 有夹套的槽 m=0.67? 有盘管

33、的槽 m=0.62搅拌器 换热器 涡流 桨式 推进式 锚式 夹套的a 0.620.360.540.46蛇管的a 1.50.870.83装有搅拌器的圆槽 定性温度:取槽内液体的平均温度 Re=d2n/ , Nu=D/D:容器(搅拌器)直径 d:搅拌器浆叶直径 管内强制对流 圆直管内湍流 低粘度流体; 流体被加热n=0.4,被冷却n=0.3;Re10000, 0.7Pr60L/di10000, 0.7Pr60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W取壁温)圆直管内滞流 管径较小,流体与壁面温度差较小, /较大;Re2300, 0.6Pr100; 特征尺寸:di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34、(W取壁温)圆直管内过渡流 2300Re3000特征尺寸:管外径do 流速取通道最狭窄处。 管间流动 壳方流体圆缺挡板(25%), Re=21031106特征尺寸:当量直径de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W取壁温)用前面的管内强制湍流或层流公式计算 但要用当量直径de代替d。 无折流挡板 圆缺形折流挡板 Re=1026104特征尺寸:当量直径de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W取壁温)盘环形折流挡板 Re=31022104特征尺寸:当量直径de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W取壁温)表2-8 流体相变对流传热系数 流动状态 关 联 式 适 用 条 件 蒸? 汽?

35、 冷? 凝 垂直管外膜滞流 特征尺寸:垂直管的高度 定性温度:tm=(tw+ts)/2kcsjImages 水平管束外冷凝 n水平管束在垂直列上的管数,膜滞流 特征尺寸:管外径do(6) 污垢热阻 (7) 在设计换热器时,必须采用正确的污垢系数,否则热交换器的设计误差很大。因此污垢系数是换热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污垢热阻因流体种类、操作温度和流速等不同而各异。常见流体的污垢热阻参见表2-9和表2-10。 (8) 表2-9 流体的污垢热阻加热流体温度, 115115205水的温度,25水的流速,(m/s)1.01.0污垢热阻,(m2/W)海水 0.859810-41.719710-4自来水、井水、锅炉软水 1.719710-43.439410-4蒸馏水 0.859810-40.859810-4硬水 5.159010-48.598010-4河水 5.159010-43.439410-46.878810-45.15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