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庭前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17165491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庭前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庭前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庭前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庭前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论庭前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 权威精品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摘 要 基层法院从事庭前调解的法官常常会遭受这样的尴尬,从和谐当事人参加调解到当面调解,最终调解破裂, 进入庭审程序后,却轻而易举的达成调解协议。本文试解答这种尴尬局面的成因,为充分发挥庭前调解作用开放抓药。关键词基层法院庭前调解当面调解D925A1009-0592( 2021) 09-255-02法院调解制度,包括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开庭前调解、庭审调解、执行和解等内容。其中,庭前调解作为立案与庭审的连

2、接程序,相当于民商事审判背后的那个“女人”,对缓解社会冲突、减轻审判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最初设置的庭前调解程序,已难以充分发挥其减压作用,只有在现有框架内进行改革,通过详细制度的完善排除弊端,才能使调解制度与其它程序更好的和谐、连接,发挥其应有作用。一、庭前调解制度的合理性分析(一)历史基础我国司法体制素来有调解的传统,西周时代,就设立了特的从事调解活动的职位“调人之职”。秦汉时确立了乡里调解制度。隋唐时期,除完善原有乡里调解组织外,仍开创了官府调解的新模式。宋代,在儒家“无讼”思想影响下, 调解息诉成为官府审理案件的目标追求。到明清时期,调解已

3、成为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这种调解传统始终连续到近现代。依据的时期,产生了闻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为新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确立供应了思路,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法院调解制度的进展经受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49-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确立了“调解为主“的审判制度模式。其次阶段是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颁行至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并实施,确立了“着重 调解”的思路。第三阶段是199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至20XX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如干问题的规定出台,

4、确立了自愿合法调解的指导方针。第四阶段是20XX年 8 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如干问题的规定颁布至今,法院调解在制度上有了系统规定。(二)现实动因1. 案多人少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法院收结案数量逐年攀升,而法官数量却逐年削减,案多人少冲突日益突出,民事纠纷解决的迟延与案件的积压,使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准时保证。庭前调解的高效快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2. 节省诉讼成本的效率需求。“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这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成原来解决纠纷。但按法律规 定,民商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限为三个月,适用一般程序审限为六个月。一般案件审判程序走下来至少二、三月才能结案,而更多案

5、件需更长的时间周期,有的甚至经过一审、二 审、再审可能长达几年、十几年才能结案。如此庞大的时间成本,对于当事人是不行承担之重。庭前调解制度就为诉讼当事人供应了有效沟通的平台,旨在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 本。二、庭前调解适用过程中的困境庭前调解制度最初限定在立案之后排期开庭之前。与立案法官分别,并为其配置特的法官助理,由当事人申请或法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询问而启动。在立案调解已初具规模的前提下,庭前调解的确能发挥对庭审的减压作用,但审判工作的难度增加,加之庭前调解程序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庭前调解在审判流程治理中的操作及适用中处于尴尬位置。(一)适用案件范畴无明确规

6、定在“大立案”背景下,庭前调解逐步在立案庭独立出来,成为立案、排期、送达与庭审的“隔离带”。东营法院先后出台关于民商事案件庭前调解工作的实施看法等多项规定,规定适用庭前调解的案件可依据案情复杂程度来确定,案件事实清晰、权益义务关系明确、证据比较单一,交庭前调解组调解。但哪些案件属于“事实清晰、权益义务明确”并无可操作性规定,全凭法官内心确信,在实际操作中既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也有人为缩小的嫌疑。对庭前调解适用与否的“纯感性”熟悉,在没有既定规章可循的情形下,必定导致法院对庭前调解的漠视。(二)法官配置难为缓解“案多人少”冲突,具有审判体会的法官大多充实到一线审判岗位。从事庭前调解的法官多由法官助

7、理担任, 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及审判体会,对当事人的心理底线把握不 准,对达成协议的引导不够,对诸如婚姻家庭纠纷、抚养权及费用纠纷,很难和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三)调解人员积极性不高庭前调解过程既无相关记录也不记入法官绩效考核。换句话说,假如没有调解书或者撤诉裁定,法官前期所做预备工作全部无效。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最难达成协议的争议焦点及对相关证据的认可程度,都无法反馈给负责庭审的法官,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庭前调调解法官的积极性,造成重复询问,铺张司法资源。(四)调解时限占用无法明确规定从表面上看是借助法律对于审限的规定制约庭前调解的期间,防止其显现无限期延长的情形,但在庭前调解与审判的可编辑资料

8、-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连接上,依旧无章可循。民商事案件在庭前调解阶段停留的时限,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协作程度、送达组的送达速度、庭前法官批阅案件的才能等方面,以上三方面都是庭前调解法官所无法掌握的。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当事人已就某一事实明确表态不接受调解,而处于庭前调解阶段时,法官仅以调解没有期限的规定进行拖延,使当事人因心理疲态被迫接受调解。另一种极端,由于审限的限制,没有顾及达成协议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相关利好处分的谨慎要求,在当事人有调解意愿的情形下,被迫停止即将达成协议的庭前调解,最终失去合意解决纠纷的机会。(五)调解协议生效难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

9、达前一方反悔的,法院应准时判决。由此得出:调解书在送达双方当事人前,效力是不稳固的,只有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与判决相同的法律成效。庭前调解的廉价性,致使其权威性、强制性不足,难以借由法庭的庄重性对当事人的承诺及合意造成难以更换的压迫性,只要当事人一方反悔拒收,调解书就不能生效,法院的全部努力就会付诸东流。三、完善庭前调解程序的建议(一)庭前调解程序的适用应将以下案件列为不能调解或没有调解必要的案件:适用一般程序、特殊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仍债程序等案件。确认婚姻关系无效的。确认身份关系 的。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类案件涉及保险公司但未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

10、方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额较大或者利息较高的。医疗损害纠纷类案件需要司法鉴定的。 采纳公告送达、留置送达的民商事案件的。其他不须先行调解的案件。制作庭前调解提示书,立案庭送达法律文书时向当事人发放。通过提示书,向当事人说明庭前调解程序设立的依据、意义及启动方式。负责庭前调解的法官在收到案件后,先进行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书面审查,证据单一、权益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可实行电话方式,向当事人征求看法,只要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撤诉,即可启动庭前调解程序。(二)庭前调解法官配置丰富参加庭前调解程序的法官结构,试行“帮带方式”提高年轻法官的调解才能。返聘退休法官充实庭前调解法官队伍

11、。对退休法官参加调解的案件,由承方法官负责对调解工作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调解胜利的,承方法官在审查调解协议合法性的基础上,依据调解协议内容制作民事调解书。(三)庭前调解占用的时限庭前调解时限应以7 个工作日为限,以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的次日开头运算。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经 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案件,应在次日将案件材料和庭前调解的相 关材料移送相关业务庭室。调解结案的案件,在调解书送达之 日起 5 个工作日内送立案庭报结。立案庭移交的民商事案件,离开庭时间少于7 日的,庭前调解法官不再接收,立案庭直接转交相关业务庭室。(四)调解协议生效为防止参加庭前调解的当事人在签收庭前调解协议之前反悔,可

12、实行“前推调解书送达”,要求当事人仔细审核庭前调解笔录并签字后,在调解书送达回证上签字并按手印,当事人可以当场等待调解书制作或者改日领取调解书。(五)庭前调解程序与庭审程序连接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可制作“庭前询问笔录”、“证据交换笔录”、“庭前调解说明”等文书,对庭前调解情形进行说明。庭前调解笔录主要是对当事人纠纷事实及理由的陈 述。证据交换笔录是针对证据复杂的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双方当事人质证过程的记录。庭前调解说明是庭前调解法官对于当事人争议较大的焦点的归纳总结,对主审法官阅卷、适当支配庭审节奏、确定庭审重点起到参考作用。庭前询问笔录及证据交换笔录必需由双方当事人签字附卷,庭前调解说明可通

13、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向当事人询问情形,征求看法,经由庭前调解法官签字后附卷。增加上述三类文书,可以出现庭前调解法官的工作,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也对庭审起到了帮助作用。注释:1熊先觉 . 中国司法制度新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 第 206 页.23李玥. 法院调解制度有关问题探析. 山东高校硕士论文 . 第 29 页,第 25 页.阅读相关文档 : 论 1946 年中华民国宪法与中国法律传统中的宪法精神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稳以名人姓名注册商标的法律问题探究对新刑诉法证据制度的一些探讨美国住房保证政策立法的历史回忆及评析试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爱护浅谈校内犯罪的特点、缘由、计策非法证据排除规章对我国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与计策涉及“债权”时贪污对象及数额 的认定关于提升法院公信力的实践与摸索试论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强化 论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困境与改革交通肇事逃逸入刑问题初探醉驾案件定罪量刑中存在的漏洞和填补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探析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在受贿案件中的运用律师如何为中小企业供应法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全部权为原作者全部。如侵害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