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讲课教案.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17141451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讲课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讨论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讨论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肯定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 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意,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才能、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意。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

2、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打算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来打算价格的机制,实现、调剂 资源的配置。 解决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熟悉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懂得并揭示劳 动力供应、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打算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原理。四、劳动经济学的讨论方法实证讨论方法重点:讨论现象本身 “是什么 ”的问题。实证讨论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定,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特点:实证讨论方法的目的在于熟悉客观事实,讨论现象自身的运动

3、规律及内在规律实证讨论方法对经济现象讨论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依据体会和事实进行检验。主要步骤:确定讨论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规范讨论方法规范讨论方法特点:规范讨论方法以某种价值判定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当是什么的问题规范讨论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互惠交换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实践说明:规范讨论方法脱离不开实证讨论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讨论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定的指导。其次节劳动力供应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应劳动力与劳动力参加率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肯定年龄之内, 具有劳动才能与就业要求, 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

4、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P5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劳动力参加率 是劳动力在肯定范畴内的人口的比率。 是衡量、测度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它反映的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它本身不是影响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的因素。 P5总人口率参率 劳动力 100 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 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应弹性。供应无弹性 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供应有无限弹性 Es 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肯定值大于0。单位供应弹性Es1 在这种

5、情形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供应富有弹性 Es1 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供应缺乏弹性 Es1 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二)劳动力参加率的生命周期1、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加率下降。2、女性劳动参加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4、2555 岁男性劳动参加率保持高位水平。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加假说经济周期 经济运行过程中富强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加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 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加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锐的反应性。无论是否处于就业或非就业状态,总停留在劳

6、动力市场 中。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查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加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加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加率下降。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情愿并且能够雇用的劳动量,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削减,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

7、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1 、 需求无弹性,即 、需求有无限弹性,即 、单位需求弹性,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需求富有弹性,即 、需求缺乏弹性,即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打算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肯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头递减。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打算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独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打算的原就: MRP=VMP=MP*P=MC=W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

8、的性质: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劳动力市场的交换打算了劳动力的价值 工资。工资是实现和打算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正确结合。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表现: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楚的条件下的必定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正确途径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头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应增加。假如劳动力需求不变,其结果必定是均衡工资率下降。年龄结

9、构 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 影响劳动力供应。 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应内部构成的变化。城乡结构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应弹性趋向增大。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转变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均衡工资率提高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在人口增长、 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 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 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打算均衡价格论 说明通过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的运动打算商品价格形

10、成的理论。工资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应价格相一样的价格。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应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打算的。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所以工资打算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打算受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影响。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的、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精确的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供应的劳动数量。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依据时间或产量运算的酬

11、劳,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工资率 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 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 依据工作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计件工资 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运算工资酬劳的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工资 =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的特点打算了: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劳动过程的掌握成本较低。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

12、等的治理成本较大。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酬劳。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实物支付、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福利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其特点如下: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自定性和敏捷性实物支付优点: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延期支付优点: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固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增加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自定性强。可使如干社保基

13、金实现积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打算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才能和就业要求的人,参加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酬劳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总供应、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应 指一国在肯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运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需求 指社会在肯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应消费储蓄消费投资Y C SCI就业总量打算总供应价格函数: Z=. N 总需求价格函数: D= N 二、失业及其类型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才能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

14、岗位的状态。摩擦性失业(正常性失业) 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技术性失业 是效率提高的必定结果。解决方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的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结构性失业 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方法:超前的职业指导和猜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季节性失业 表现为:气候对行业生产影响气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三、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详细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峻,最难应付)。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计策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应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

15、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失业率= 100 = 100社会劳动力人数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失业者周期平均失业连续期 = 失业人数该年度有失业经受的人平均失业连续期(周) 年失业率( 100%)= 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52 周失业的负面影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是劳动力资源铺张的典型形式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意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支出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社会保证。工会。工会在其进展中

16、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 集体谈判, 参加打算基本劳动条件, 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最低劳动标准、 最低社会保证、 工会权益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 以法律确定、爱护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固、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指标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基尼系数用来判定某种收入安排公平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

17、数接近 0 时,收入便接近于肯定平稳,接近1 时,就接近肯定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稳。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 之间。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 物价指导线。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掌握政策。2、收入公平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进展社会保证事业。其次章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广义的劳动法就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亲密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就 劳动法的基本原就的内容(1) )保证劳动者劳动权(2)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就(3) )物质帮忙权原就劳动法的

18、基本原就的特点:1 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2 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3 高度的稳固性。 4 高度的权威性。劳动法基本原就的作用:1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 修改和废止, 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 和谐。 2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正确使用法律, 防止显现偏差。 3 劳动法的基本原就有助于劳动法的懂得、说明,对于熟悉劳动法本质有指导看法。三、劳动法律渊源我国宪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权、酬劳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爱护权、物质帮忙权、培训权、结社权等。劳动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国务院劳动行政

19、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证监察条例、女职工劳动爱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打算等。正式说明:依据说明主体的不同,正式说明分为立法说明、司法说明、行政说明。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依据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集体合同整体性的规定了工会会员和雇主的权利和义务, 对劳动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分为产业集体合同、 行业集体合同。四、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证法、劳动监督检查法。其次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

20、)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益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益义务关系。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有二:一,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二,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1)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状(2)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益和义务(3) )劳动法律的双务关系(4)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大事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毁灭,具有肯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劳动法律大事: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肯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