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五章 经济组织理论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第五章 经济组织理论教学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科)第五章 经济组织理论教学ppt课件第5章 经济组织理论学习目标1. 了解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与主要问题2 . 掌握研究经济组织的基本方法 3 . 了解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为解决度量问题而采取的各种安排4 . 理解现代工业经济中存在各种企业形式的背后逻辑 由于没有交易费用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不能也没有解释经济组织存在的原因和存在的不同形式,更没有说明经济组织如何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演进。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人们选择了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来进行经济活动,因而各种经济组织都是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而进行选择的结果。循着降低交易费用、利用规模经济优势与风险分担,我们不仅可
2、以解释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而且可以说明历史上一些经济组织的演进。在本章中,我们首先从研究经济组织的三种不同思路开始,说明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然后依次讨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如何为了降低度量成本而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最后,我们解释了农业中存在的各种合约安排以及工业中各种相互竞争企业结构存在的背后逻辑。组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组织之中。那么什么是组织?组织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保持组织的效率呢?所谓组织就是“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努力系统”(Schmid, 2004)。这即是说,组织是一个社会性的单元:一个组
3、织至少包括两名或两名以上的社会成员,否则就不称为组织;另一方面,组织的成员要受到一种有意识的协调。与此相应,非组织的成员往往受无意识的协调,例如,人们可以根据某种共同习惯或某种价值观念采取行动。一组织也可以定义为“为了一些共同的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目标的个人群体”(North, 1990)。组织也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关系网络:“在经济意义上,我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个体之间(或多或少)的关系网络,其目的是规范组织中成员的交易(包括信息交易)”(Furubotn and Richter, 2000)。5 .1经济组织的概念与基本问题更一般地,组织一般被理解为追求共同目标的结构化群体。在这个意义上,企
4、业、市场和国家是组织。经济组织是组织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经济组织就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集中各种资源的一种安排。例如,各种各样的企业,千差万别的市场,都是一种经济组织。经济组织的特征是为某种经济目标而将不同的资源所有者集中在一起。但是,“如果仅仅将资源归集在一起,但财产所有者却保留完全独立的处置权,不服从任何指令,那么即使所有的资源所有者都具有一种共同利益,也不可能构成一个组织。例如,一场足球赛聚集起来的观众,都抱着观赏的目的而来,但他们并不构成一个组织”( 柯武刚、史漫飞,2000)。因此,组织意味着某种权威,也意味着组织的参与者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放弃一些权利。由此,协调问题就成为组织成败和
5、效率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另一个问题是,经济组织为什么会采取不同的形式?为什么一种类型的组织会优于另一种类型的组织?新制度经济学用交易费用理论来回答这些问题。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度量问题和执行问题,人们选择不同的合约形式来组织生产或交易,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在不同的组织里面,为了降低协调成本,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治理结构;当外界的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发现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可以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于是一种组织就向另一种组织演变。例如地主和佃农之间可以选择工资合约、固定租合约、分成合约,还可以选择混合合约。具体选择什么合约,取决于当时的条件。当然,由于存在交易费用,选择不同的合约结构将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条
6、件、不同的财富分配和不同的物质资产贬值率。根据威廉姆森(1990)的说法,研究经济组织有三种不同的视角:产权、代理理论/机制设计和交易费用。这三种思路都立足于合约选择理论。在此以前,新古典经济学是用非合约的思路研究了经济组织问题。这些研究组织问题的理论可以用图5-1来表示:从图5-1中可以看出,研究经济组织可分为合约与非合约的方法。非合约的方法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技术方法,而合约的方法主要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一直到1960年以前,经济学中流行的都是新古典的非合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从生产函数(即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这种方法有三个假定:第一、企业的边界是既定的(主要由
7、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决定);第二、产权是定义良好的;第三,所有的冲突都可以由法院有效地且无代价地加以解决。这就暗含着所有的合约都是有效的。5.2 研究组织问题的不同方法非合约(技术)合约(制度)安排(组织)环境(规则)新古典其他公共选择产权代理理论交易费用不完全(事后)公有私有完全(事前)图5-1 经济组织理论(摘自威廉姆森,1990,菲吕博腾和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1991年 第105页,)新制度经济学从合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其中又分两个分支:一是制度环境论,二是制度安排论。制度环境论认为存在着一整套根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规则,这些规则确立了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基础,如关于选举、产权和合约
8、权利的规则就是这样。由此,制度环境论主要关心如何建立公共和私人部门的游戏规则,对前者的讨论产生了公共选择理论,对后者的讨论造就了产权理论。制度安排论则强调了决定经济单位之间竞争与合作方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主要关心组织的细节,如事前的激励(代理理论) 和事后的治理(交易费用理论)问题。其中代理理论认为合约是完全的,因而合约的重点是如何订好事前的协议;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合约是不完全的,因而事后进行治理是必要的。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在上述分类中,交易费用理论只是研究组织理论的一种思路,但实际上交易费用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组织理论中起着中心作用,因为不论是产权理论还是代理理论都是以交易费用的存在为基础
9、的。当然这些理论的着重点还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产权理论的中心观点是“界定好产权”,因为只有界定好了产权,才能形成市场,随后市场才能把资源分配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交易费用经济学则认为,产权能否被很好地界定,以及界定以后能否得到有效地执行,都存在问题。有问题的产权会导致非市场组织的存在,例如非市场组织企业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交易费用经济学特别关心合约关系的治理问题,合约关系的治理可以通过市场的形式,也可能通过科层组织的形式,还可以通过超级型式。但交易费用经济学不认为法庭可以有效地、低成本地、随时随地维持公正,因而它认为合约的执行主要应靠私人。由此,如果说产权理论在研究
10、经济组织时强调了事后的治理结构,那么,交易费用经济学则强调了不同治理结构在合约执行中控制交易费用的相对优势,并且认为,只有那些能够更好地控制交易费用的经济组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一样,将产权视为是既定的,在这种条件下它考察了合约各方如何在一定的规则下签订合约。这种理论认为,合约各方签约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事前的激励协议中;它还认为代理人比委托人更倾向于风险规避,由此讨论了激励强度和有效的风险分担之间的交替关系。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由于存在有限理性,一种合约不论多么复杂,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因而事前就不可能很好地解决合约的所有问题,如果把合约的重点放在事前就是本末倒置
11、,实际上,合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事后的治理结构上。合约的重点到底是事前的激励协议,还是事后的治理结构,这是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歧的关键所在。与代理理论考察激励强度和风险分担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同,交易费用经济学考察了激励强度与双边报酬可获得性之间的交替关系。具体来说,如果一些交易从激励强度来说特别有益,另一些交易则要求报酬的更高获得性,同时如果这二者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如果要解决这种交替关系,治理结构要有所不同,那么,交易与治理结构如何组合就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大致说来,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上升,市场(这种组织具有更高的激励强度)将向科层组织(这种组织的特征是获得性)转变。超级组
12、织型式(如特许权、规制、各种长期合约等)可以理解成这样一种治理结构:激励强度和获得性达到很好的协调。代理理论就没有作出这种区分。上述关于组织理论的不同研究思路对于我们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组织形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经济形式,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释这些经济组织为什么存在,形式为什么各不相同。从大的方面来看,市场、企业和国家是三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从小的方面来,市场也有不同的形式,企业更是存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结构。在接下来的三章,我们将分别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解释一种经济组织存在时运用了三条原则:第一是运作原则(Wor
13、king rule),低成本的组织往往会代替高成本的组织;第二,当高成本的组织持续存在,重新组织可以增加净产品时,就要在没有预期到的边际上寻找隐蔽的利益。这种补偿利益可能包括降低监督成本或增加有关活动的产出;第三,当寻找隐蔽利益或合约限制也无效时,就可以寻找阻碍产权重新安排的政治限制(Eggertsson,1990)。从这三条原则可以看出,交易费用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其他研究经济组织的方法也不能完全忽视。产品市场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交换,而要进行交换,首先就要确定价格,而要确定价格,就需要对所交换的产品的各种价值属性进行度量。由于度量成本(交易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的存在,不
14、同的度量方法也就发展起来了,以降低度量成本。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度量问题是不同的,因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度量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组织。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看到组织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度量组织内成员的生产力,并认为这是决定一个组织生产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如果经济组织的度量能力很差,报酬与生产力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生产力将较低;但如果经济组织的度量能力很强,生产力就较高。”“那么,是什么使得度量问题发生困难,从而诱使那些能节约度量费用的方式呢?”这个问题把我们引向对各种商品不同质量维度的考察。结果当然是,随着被交换的对象不同,其度量成本也就不同。一些商品具有非常复杂和变动不定的质量维度,度
15、量起来就更为困难。当一种商品的价值属性不可能度量时,交换甚至不可能进行。因此,产品市场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度量和定价。5 .3产品市场的度量问题从理论上来说,人们总是在寻找度量成本最低的办法来进行交换。但度量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属性通常比度量其价格具有更高的成本,正是因为如此,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市场做法,这些市场做法旨在降低度量成本,使消费者最后付出的价格达到最低。那么,如何才能使降低度量成本,使消费者最终获得的价格达到最低呢?这就要根据不同产品所具有的不同质量属性来确定。纳尔逊1970年在信息与消费者行为一文中区别了搜寻商品(search goods)与经历商品(expe
16、rience goods)。前者在购买前通过检视就可以确定其质量,后者只有在使用时才能知道其质量。例如罐装食品是经历商品,服装是搜寻商品。实际上,消费者通过搜寻或使用可以知道大多数商品的质量,但最好的度量方式还是取决于各种度量方法的相对成本。当质量易变时,质量的度量对买者和卖者都有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买者和卖者的相对度量成本就是解释各种市场组织的重要因素。搜寻商品的定义表明它是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交换的,因为消费者通过自己的肉眼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产品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来确定价格。在“要么接受,要么离开”的规则下,消费者可以很清楚地与销售者达成交换或不交换的协议。但经历商品的特点表明,消费者在购
17、买时是不知道其质量的,这时要使消费者相信产品的质量就需要有某种安排。如果缺乏这种安排,消费者就不敢购买。这时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低质量的产品将驱逐高质量的产品(Eggertsson,1990)。假定商品X的质量存在一个区间:高质量和低质量。高质量商品的生产成本高于低质量商品的生产成本。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如下图5.2所示。如果不考虑度量成本,则很容易确定各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在一个自由进入的竞争性行业中,当价格为P0时,生产低质量商品X的代表性企业的均衡产量为Q0,当价格为P1时,低质量商品的产量为Q2。相应地,价格为P0时,高质量商品在长期均衡时无法生产,当价格为P1时,高质量商品的
18、产量为Q1。这种产量和价格是有效率的,因为在均衡时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然而,如果质量不容易度量,结果就不同于上述新古典分析了。假若消费者在购买时度量商品质量的成本很高,但在消费时却可以无成本地确定质量,同时生产者可以无成本地控制质量,即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生产者就可以将低质量的产品当作高质量的产品出售。ACq低价格和成本P1P0OQ0Q1Q2MCq高MCq低ACq高P1产出P0 图5 .2 经历商品:低质量如何驱逐高质量(摘自埃格森,Eggertsson,1990,第197页)假冒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产出水平为Q2。此时有些生产者可能提供高质量产品,以P1的价格出售。有
19、些生产者可能既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也生产低质量的产品,价格都是P1。还有些生产者可能不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只生产低质量的产品,每单位价格也是P1。但这种状况只有短期才存在。消费者不久就会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就会拒绝支付P1的价格购买X。那些生产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者由于纯利为Q2(AB),因而有降价的空间。他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继续生产和销售低质量的产品,结果是,高质量的产品将从市场上消失。高质量产品从市场上消失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设计合约安排和市场做法以保证高质量产品被生产的激励。广告其实在某种意义就扮演了这种专项投资的作用。广告有目的是建立一种“品牌效应” ,它其实是告诉消费者:这种产品就是好,可
20、以放心买!消费者如果相信的话,他就不用再度量了,由此也就节约了度量成本。但如果广告所宣传的质量与实际的质量不相符的话,消费者不再相信广告,生产者的广告投资也就白费了。但是经历商品要做广告,也需要讲究技巧。纳尔逊(1974)指出,经历商品的广告对买者来说有两个功能,但这两个功能都不是提供关于经历商品质量的直接信息。第一个功能是“联系牌子与功能”,提供产品基本用途的信息。消费者很容易知道产品的用途,故在这一点上作假是不明智的。第二个功能表明,生产者专项投资的程度,这与经历商品的质量有关。就搜寻商品而言,消费者可以很容易确定其质量。如果质量属实的话,生产者的广告可以大胆地宣传其质量,因为其广告中关于
21、质量的信息是可信的。大体上说,关于声誉、品牌和诚意的投资都是一种抵押。关于质量品牌生产的人力与物质专项投资也是如此。这种投资可以抑制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提供保证书或保险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抵押。至于生产标准化的商品,则直接降低了产品的度量成本。这也是在现代社会标准化的快餐(如麦当劳)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市场做法不仅受度量经历商品质量的成本的影响,而且受到度量搜寻品质量的成本的影响。只有那些极小化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包括度量质量成本的市场做法才能生存下来。从理论上来说,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总成本可分为度量成本和生产成本,但从实际来说,这两个概念可能分不开。在整个生产和分配过程中,都有度量成本
22、的踪影。例如,在异质品的交易中,如苹果,生产者进行度量和分类往往比消费者更有效率,因为卖者在度量中可能享有规模经济。在一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对每件商品只作一次分类。因此,如果由消费者进行分类就会导致过多的度量。考虑一下以下这种避免过度的安排:商人把苹果分成几类,每一类根据质量定一个价格,但在每一类中都是质量不等的苹果,因此,一些苹果的价值高于价格,另一些苹果的价值低于价格。消费者的选择受到限制:消费者只能选择哪一类,不能在这一类中再进行挑选。受到限制的消费者之所以愿意接受这种分类安排,是因为这种安排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最可能达到的最低价格的各种平均质量水平的苹果,在此基础上再作进
23、一步分类所导致的成本将大于其带来的收益。其他市场做法都不能通过市场的生存竞争的检验,故这种分类就是最好的。当然,商品并不总是在密封的情况下出售,单个消费者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搭便车的机会。例如,当异质商品以单一价格出售时,消费者就可以挑选高价值的产品,抢购或排队购买估价过低的商品,如剧院的座位,饭店的桌子或酒店的房间,都是单一价格,但质量各异。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分类成本太高或者或者无限制的分类将使商品不能销售。在另一些情况下,社会的净产量由于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而增加(如下面一章所讨论的信息扣留)。度量有时是由消费者进行的,如在耐用品情况下,度量是使用的免费副产品,这种使用保证书就可以降低度量成本,
24、因为保证书向消费者保证产品的最低质量,以便不在交换时进行度量。相应地,分成合约将度量问题延至交换以后,也是节省度量成本的一种方法。巴泽尔(1982,1985)由此认为,各种市场做法和社会制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抑制了欺骗和搭便车的行为,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交换过程中避免过度的度量,从而节省交易费用,降低消费者最终付出的价格。然而,当市场不能度量商品的某种价值属性,生产者就会偷懒,生产者只追求可度量价值属性的结果是,其他未被度量的价值属性在生产中被忽略,由此出现无效率的现象,下面的例子较好地说明了这种情况。现在的西红柿几乎失去了15%的味道,而柑橘失去了10%的维生素C。鸡肉吃起来令人乏味
25、,而羊里脊则像是一泡水。确实,现在食品的硬度比过去大了,而且有着更高的卫生检测标准,但是它们需要在厨房中进行更多的处理。专家对畜牧业的疯狂发展,改变蔬菜的基因、温室种植以及使用杀虫剂和抗生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现在的西红柿、土豆、柿子椒、里脊肉和螃蟹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这些食品虽然好看,但吃起来没有味道,甚至就连鼻子也蒙骗不过去。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巴伦西亚理工大学农业多样化保护和改良中心已经得出证据,现在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的含量也下降了
26、,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而糖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12。10。这里存在着一个选择问题,是选择疯狂的生产,还是选择传统的(即生物的)生产方式。一种是外观好看、价格高而且硬度大,另外一种是有味道并且保持着原有的品质。我们吃的98%的产品几乎都来自疯狂生产。它们的种植方式都会降低产品的味道。专栏5-1:食品的味道为何大不如前。据马德里大学营养学教授、味道与健康文件的起草者蒙塔娜。卡马拉说,当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时,其特点即可感结构(气味与味道)就会受到影响。可什么是味道?蔬菜和水果就有一个酸甜度的含量指数。而如何
27、测量鱼肉的味道呢?这就需要专家通过检测才能知道,就像检测葡萄酒或奶酪一样。绿色畜牧业发展协会主席伊尔德方索。卡瓦列罗说,现在已经生产出了一种“电子鼻”,它能模仿人类,有32种嗅觉功能。他认为,现在盛行的这种疯狂生产(即产量第一,质量第二)情况将在今后5或10年发生彻底的变化。一切将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变化。农业生产者将会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因为现在市场上要求提供更多的健康食品。蔬菜的问题产为突出,现在的蔬菜越来越好看,但是味道越来越不如以前。耐存放的西红柿。据农业专家豪梅。普罗恩斯说,现在生产的西红柿存放时间相当长,把它们放在冷藏室里一个月都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都含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而过
28、去的西红柿放上3天就会变软。但是后果会是怎样呢?这种西红柿硬度高了,而味道却没有了。疯狂生产的另外一种表现是温室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它们提前或推迟成熟。以西红柿为例,其味道总是不那么完美。远道而来的生菜。30年前,离我们居住的地方几十公里外就可以看到种植的生菜。但是今天的生菜则来自其它大陆。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这样就可以延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绿色生菜或用传统方法种植的生菜比现在我们吃到的生菜口感要好上30%,也就是说其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含量都高。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
29、大关系,本地种植的生菜味道就比来自摩洛哥农村的生菜要好吃许多。柑橘中的维生素C含量少。如果通过化肥或利用一种高产品种强行让一棵植物比正常情况多生产果实,那么它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所有养分就会分散到所有的果实之中,因此每个果实中所含的养分水平就会降低。以柑橘为例,据西班牙生物农业协会专家戴维。托马斯说,疯狂种植会使柑橘的维生素含量降低10%。他在研究中还发现,钙和碘的含量将会减少一半,而铁和铜的含量甚至会减少75%。多汁梨子。几年前,一棵梨树只可生产70公斤梨。而今天由于使用了化肥,一棵梨树可以生产190公斤梨。生态农业专家蒙特塞拉特。埃斯库蒂亚说,混合化肥的使用使得梨树生长加快,不仅能够多产水果,
30、而且也能增大水果的体积。这种大梨虽然比正常的水分含量大,但是不比小个梨的口感好,因为小个梨中的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的含量更高。那些生长速度快的蔬菜和那些高产果树结出的果实,由于达不到生产的日期和缺少各种矿物成分,其原有味道都会降低。没有成熟就被采摘下来的柑橘。全欧洲消费的柑橘中有70%是西班牙生产的。今天我们可以在一年的6个月中享受到这种水果,而在40年前,只有要每年的1月至2月才能在市场上看到它们。这是因为有许多果农都在培育早熟和晚熟品种,以便同摩洛哥和以色利供应的品种错开时间。不仅如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无核蜜桔品种上市。但是情况并不令人乐观。据戴维。托马斯专家进行的化验表明,在这种
31、果品中,锌的含量已经减少50%,而这种矿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如此,它们的口感也不如以前了,这是因为甜的水果不可能在离开果树之后成熟。由于考虑运输问题,水果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被采摘下来。所以摆到餐桌上的水果不会有同样的甜度。在欧洲,生态果品只占3%,而在西班牙人这种果品的比例仅为0。2%。再来看看肉类食品。我们西班牙人所吃的肉类中有50%是猪肉,禽类占25%,其他肉占25%。人均肉类食品年消费量为66公斤。高产猪的肉质轻且没有味道。疯狂畜牧业生产出体积大、但身体虚弱的猪。牧业主为了防止猪生病,就为它们注射抗生素。这种做法在瑞典和丹麦已被禁止。尽管这种做法不会影响肉的味道,但
32、是长期食用这种肉对人的身体健康将是有害的。超大肉鸡。过量和集中投放饲料,可以使鸡加快生长和增加体重。现在的鸡出生后45天就送去宰杀,而过去则生长3个月。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餐桌上的鸡肉口味降低,因为这些鸡还没有达到成熟期。鸡蛋蛋黄少。现在的鸡蛋蛋清多,蛋黄少,而且由于在饲料中添加了色素,所以蛋黄变得更黄。在疯狂养殖中,有的鸡每天能下两个蛋。除了上述产品,还有许多食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人们在选择食品时,需要更加讲究科学。 摘自西班牙世界报2004年5月23日文章“为什么吃的东西不如以前有味道?土地和资本的使用可以不受其所有者的控制,因而在按照合约将
33、它们出租给使用者以后,使用者只要在不损害其再转让时的价值,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由调整其自己的方式和强度。但劳动服务的所有者与其人力资本是不可分的。劳动的使用要受其所有者的控制,那怕是出租以后仍是如此。这意味着劳动市场的组织问题可能更为复杂。应该承认,所有市场都存在偷懒、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但这些问题在劳动市场上尤其严重(Eggertsson,1990),其原因在于劳动所有者控制了劳动的使用,劳动的度量也更为困难!5.4 劳动市场的度量问题从工人的观点看,雇佣合同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的形式与多少),而且包括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和其他因素。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同时决定劳
34、动供给、商品与闲暇的消费和工作条件。而且,劳动的供给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工作努力的质量。问题是,这些内容在交换时大多是看不到的,即使在交换以后,象工作努力的程度和工作的质量这类东西仍然受劳动者的控制,还有许多内容仍然无法通过简单的检验加以确定,但雇佣双方在交换时又必须先签订雇佣合约,然后按照合约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履行。这些都表明,劳动市场合约的度量成本和执行成本非常之高!那么,市场到底是如何解决劳动的度量问题和执行问题呢?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实际上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劳动的度量问题。由于劳动的度量存在着极高的成本,因而事前的激励和事后的治理都不能忽略。从事前来说,规
35、定劳动的用工条件和报酬形式(在有些条件甚至是报酬的具体数量),是劳动合约的必要内容。但是,事后的监督与劳动成果的度量,以及根据劳动的实际贡献发放报酬也显得非常重要。劳动市场正是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合理平衡而实现有效的运行。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其他要素(资本和土地)不同,劳动报酬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销售提成、利润提成、股票期权等等,都是劳动(包括管理工作)报酬的形式。这主要根源于其他要素的贡献取决于使用者的运用效率,在竞争条件下可以很容易地形成一般的报酬标准,而劳动的贡献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所有者自身的控制,劳动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是不同
36、的,因而需要不同的报酬形式才能使诱使其按照雇佣者的要求行事。5.3.1 工资形式的多样化由于生产过程使用的劳动既包括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既包括同质劳动,也包括异质劳动,其种类和内容可谓千差万别,故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度量,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工人一般按工作时间、取得的业绩或其他指标来付报酬,有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办公室人员取得固定工资;销售人员则根据销售量或销售收入或利润来提成,这些人员的奖金也是根据一些业绩指标来决定;对于研究开发人员,其奖金则是根据申请的专利、开发的新产品或根据整个研究小组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来决定。各种专业人员(如教师、律师、医生等)则是固定工资加上业绩报酬;政府
37、公务员一般是取得固定工资;而执行经理的报酬要更复杂一些,除了采取普通员工的那些报酬形式外,更多地表现为一些实物,如专用餐厅和洗手间、公司专机、各种俱乐部和协会的会员资格、公司股票和股票期权、退休后还可能作顾问等等。因此,报酬既可以采取现金形式,也可以采取非现金形式。非现金形式如提高雇员的购买力,其作用也同增加报酬一样。非现金形式的例子有,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打折卖给职工,公司让职工低价购买自己的普通股,或者直接把一部分股份送给职工;企业还可能向职工提供医疗保险、人寿保险、伤残保险、公车、电脑、各种会员证等福利。报酬也可能没有立即兑现,而是采取提高基本工资、晋升等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业绩的报
38、酬变成了以后的收入流。这些报酬形式看起来五花八门,实则都是为了以较低的交易费用度量人力资源的贡献,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如果我们不从这一角度来解释,我们就不能理解报酬制度为什么要采取这么多的形式。效率工资问题。有时劳动者的高报酬也被看成是一种效率工资。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当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处于市场竞争水平之上时,可能是为了降低交易后的执行成本。效率工资使劳动者或经理的报酬高于市场竞争水平,原因在于劳动的监督成本很高。要控制劳动所有者的偷懒行为,提高劳动者偷懒的成本是一个办法。高工资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者偷懒的成本,使劳动者因为偷懒而被解雇以后无法再找到相应报酬的工
39、作,因而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也就减少了。劳动的度量异常困难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不同的报酬制度下,劳动者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劳动者的不同行为也可以用报酬制度的差异来解释。 与报酬制度有关的另一种交易费用是所谓制度形成成本。劳动者的报酬究竟采取什么形式,以及报酬的多寡,取决于交易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利益的角逐。例如,在工厂里,工人的工资采取什么形式,以及在计时工资下,每小时工资的数量为多少,在计件工资下,每件产品的酬劳是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资的力量对比。这种报酬标准的确立过程是有成本的。另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是,企业家的报酬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往往由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利益斗争来决
40、定。在现代社会,经理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在斗争中处于更强势的地位,因而经理的报酬制度往往采取了更有利于经理的形式。这就可以解释,在当代美国,近几十年来,经理报酬的提高速度往往超过了一般工人工资的提高速度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以至于尽管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各个公司的业绩非常糟糕,经理们仍然为自己发高薪!随着经济活动内容的改变,度量的方式也应该改变,这就导致了经济组织的变化。这里,我们以奴隶制为例,说明劳动市场组织的度量问题所引起的制度变革。奴隶制因为奴隶劳动的度量问题而自然而然地寿终正寝,这一解释为我们揭开了经济史上的一桩不解之谜。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和法律方面的障碍,任何资源的所有者
41、都将会将资源运用到价值最大的地方。那么,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即劳动者是不是也遵循着这一原则?如果一个集团的成员对另一个集团的成员具有完全的产权(如奴隶制),这种安排在长期内是稳定的吗?奴隶会不会购买他们的人力资本产权呢(Eggertsson,1990)?5.3.2 劳动度量方式的转变:奴隶制的消亡问题基本的经济推理表明,从长期来看,奴隶制在经济上是没有生命力的,理由如下:拥有一个奴隶的经济价值,即奴隶的市场价格是用奴隶生产量的现值减去维持该奴隶的成本(即生产性消费)来衡量的。由于奴隶只得到自己边际产品的一部分,他就比自由人的工作激励更低。因此,如果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赎回自己的自由,奴隶肯定愿意通过努
42、力工作来支付其身价,为自己赎身。在赎身以后,奴隶不仅可以获得自由,而且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的生活水平,因为他的工作激励更强,生产力也就更高。另一方面,从奴隶主来看,由于他已经获得了拥有奴隶的全部收益,因而,奴隶为自己赎身并没有给他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因而解放奴隶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但上述论点暗含着三个假定:(1)高昂的代理成本使奴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将工作努力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因而奴隶劳动的效率比自由人劳动的效率要低;(2)高昂的签约成本,如执行成本,并没有妨碍奴隶就他们的自由问题进行协商;二者可以象其他市场交易者一样平等地谈判。(3)奴隶解决以后可以找到报酬直接取决于工作努力程度的工作(E
43、ggertsson,1990),因而有退出通道。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让我们考察一下这三个条件是否成立。首先,我们也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奴隶制下,奴隶在奴隶主的强迫下,劳动的时间更长,因而可以生产更高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在经济上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分析经不起推敲,因为如果奴隶将自由看得更为重要,他也可以象奴隶一样为自己工作,此时他还是可以赎身,只是生产的产量并不比奴隶更多。但他成为自由人的净收益是获得自由的满足感,这显然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时只有解放奴隶时具有高昂的签约成本才能够在短期内保护奴隶制。但在长期内,市场安排往往会消除签约成本。而且这种分析也意味着劳动的监督成本(即劳
44、动合约的执行成本)为零。这意味着奴隶不可能在工作中偷懒。奴隶主可以不顾奴隶对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的偏好强迫奴隶长时间有效率地劳动。正如下面所分析的,这也是不可能的。那么,奴隶制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甚至在工业化以后仍然在许多地方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是如何消失的呢?经济学家费诺蒂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费诺蒂(Fenoaltea,1984)指出,说奴隶生产是无效率的,忽略了这样一种可能性:痛苦激励(pain incentives)可以激发出更高的生产率。这就是说,奴隶主的鞭子可以使奴隶发挥出更高的生产率。当肉体直接受到威胁时,可以使奴隶发挥出超常的生产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奴隶
45、就比自由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那么,市场交换就无法使奴隶变成一个自由人。奴隶制从长期来看也是一种帕累托均衡。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雇用自由劳动的企业如果工作条件特差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到工人,但雇用奴隶劳动的企业却不必因为条件差而支付更高的工资,结果后者将使前者破产。然而,恶劣的工作条件并不能使奴隶制在长期内成为帕累托稳态组织,除非由于痛苦激励而使奴隶与自由人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如果自由人与奴隶的生产率一样高,那么,奴隶就能够并且愿意赎回自由。在这种条件下,奴隶获得自由,但生活水平没有变化。还有,如果我们假定监督奴隶劳动的成本为零,产权的一定限制就可以使奴隶制在经济上有存在理由。例如,严格
46、禁止解决奴隶就使企业雇用奴隶劳动获得一种竞争优势,因为雇用奴隶劳动的成本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痛苦激励理论,也可以解释奴隶制的存在。但是,如果监督成本不为零,奴隶制存在的理由就不充分了。监督成本的存在往往降低了奴隶制的相对优势,因为各种各样的代理问题和有关的成本在奴隶制下不是特别严重,就是独一无二。例如,奴隶制至少在下列方面存在高成本:第一、控制奴隶因为极大化生产率的目的而进行消费的成本。因为奴隶消费不足可能降低生产力,但消费过度也降低生产力,如何使奴隶适度消费,保持最高的生产力,是奴隶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里就产生了监督和度量的成本。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种成本非常之高。第二、与装病和自残
47、有关的成本也非常之高。奴隶可能为了逃避劳动,或减轻劳动负担而装病和自残。奴隶主要防止这类行为的发生,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第三、防止奴隶搞破坏的成本。第四、监督奴隶行为和执行奴隶条件的成本,以防止奴隶起义和骚乱。比如,奴隶劳动如果是集中进行,虽然可能降低监督成本,但却增加了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暴动的风险;但如果分散劳动,又提高了监督成本。同样,如果让他们分散居住,管理成本将上升,而如果让他们集中居住,也增加了他们起义的可能。奴隶制中存在的这些代理问题显然增加了制度运作的成本,降低了奴隶主拥有奴隶的价值。各种监督成本的存在抵消了痛苦激励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而奴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很高的代价,这些都降
48、低了奴隶主拥有奴隶的收益。费诺蒂(1984)对奴隶制的演进作出了下列假设:第一、奴隶制将在适合于痛苦激励的努力密集型活动中首先出现,并在这一部门最后消失;第二、当奴隶进入细心和资本密集型部门时,就依赖于日常的报酬来缓解代理问题。特别是,待遇的严厉程度与活动的细心和资本密集的程度呈反方向变化。第三、奴隶解放与其从事的活动有关,在最细心和最资本密集型的活动中发生的频率最高。费诺蒂的上述解释和假说是否正确,还有待历史事实来检验。虽然他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来证明他的理论,但他也承认,各个社会面临的约束条件不一样,其奴隶制的经历也各不一样。从理论上说,适当的产权结构几乎可以形成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费诺蒂
49、(1984)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罗马法对合法的代理关系严格限制,这给需要同佃农签约的大地主造成了困难。但其中有一个漏洞,在罗马法中,奴隶不是人,而是主人的延伸。因此,财产所有者使用奴隶作为其代理人是合法的,这就使奴隶代理人得以监督自由的佃农。换言之,由于产权结构有效地限制了代理权,“在人类的非人(奴隶)中可以看到对人类的个人(企业)的实际替代或法律上的代理人,他们是法律上的非人,但却是主人的工具(第657页)。”埃格森(1990)最后总结说,当一种组织的代理成本不合理地高于另一种组织时,交易费用理论认为要考察其具体的约束条件和某种未预期的边际上的补偿利益。正如公开公司一样,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
50、的竞争限制了其潜在的高代理成本,而且这种公司形式提供了大规模聚集资本的特殊优势。在这里,奴隶制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其严重的抑制问题和度量问题被痛苦激励下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利益所抵消。但当二者不能抵消时,奴隶制的存在也就成了问题。用现代的例子来解释度量问题如何导致了经济组织的演变或许更为恰当。在现代IT产业中,一直存在是资本雇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的争论。农业中存在的各种合约形式也是与交易费用有关的。在历史上,自耕农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经营形式,这种农业由于农民拥有土地并自己进行耕种,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和激励问题。但这种农业规模狭小,抗风险的能力差。一旦土地集中到一定程度,土地所有者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