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学大纲.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会计教学大纲基础会计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各节的内容基本按照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在内容阐释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我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2)会计核算的基
2、本方法,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3)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4)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识。适用专业与年级:基础会计教材适用于财经院校各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3、。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共90学时,5学分。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3学分;实验室实验36学时,2学分。如果不开设实验课,则本课程授课课时为54课时,3学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课,后续专业课程为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第六版。(2)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陈文铭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六版。课堂讲授及作业布置: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学好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
4、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介绍相关的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布置作业,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但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本门课程的作业大多安排在课外进行。实验室实验在整个课时安排中占有较大比重,应周密安排,在课堂讲授结束之前,及时与实验室联系,安排实验时间与具体地点,在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按时到场,根据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确保实验效果。学时分配表课程总学时90课堂重点讲授章节学时数备 注第一章 (共5节)4讲授4课时第二章 (共3节)5讲授4课时,讨论1学时第三章 (共4节)4讲授3课时,讨论1学时第四章 (共4节)6讲授4课时,讨论1课时,课堂练
5、习1课时第五章 (共6节)16讲授14课时,课堂练习2课时第八章 (共4节)3讲授3课时第九章 (共5节)4讲授4课时第十章 (共4节)6讲授4课时,课堂讨论1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第十一章(共6节讲授3节)4讲授3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第十二章(共5节)2讲授2课时实验室实验36第一章 总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在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了解会计、会计职能与目标、任务与作用、会计方法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方法与会计学分支的基本组成内容。领会会计的含义的基本观点、会计职能的特征、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基本内容: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是适应生产
6、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的,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以后,由于人们关心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进行剩余劳动成果的管理和分配的需要,会计的行为和思想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重要阶段。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含义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涵义有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
7、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属性会计的属性即会计的本质。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三、会计学及其分支会计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理论会计学和应用会计学两类。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演化,其基本职能是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利用货币计量客观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经济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方面反映一个特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形成了会计的信息系统。其特征为:(1)
8、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3)对经济活动要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形成了会计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1)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2)具有连续性。(3)具有完整性。会计的这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会计除了反映和监督职能之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关于会计目标的学术观点主要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
9、观。第四节 会计的任务与作用一、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任务主要有: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对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利用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二、会计的作用会计的主要作用有: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其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第五节 会计的方法一、会计方法的概念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经济管理的总目标
10、服务。二、会计方法的构成会计方法可分为: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和会计检查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方法体系。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及具体内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反映和控制所应用的专门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以下七种:(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学习目标: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等式是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同时也是会计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石。本章主要从
11、会计对象入手,来阐述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金运动的含义,重点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包括的内容, 以及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基本内容:第一节 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含义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二、会计对象的内容不同类别的会计主体其会计对象的内容(资金运动)各异。(一)企业类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表现为循环与周转的方式。1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可以划分为资金投入、资金使用和资金退出三个阶段,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固定资金等具体形态。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
12、、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2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可以划分为资金投入、资金使用(可划分为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两个过程)和资金退出三个阶段,表现为货币资金、商品资金和固定资金等具体形态。其具体内容同上。(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可以划分为资金拨入和资金付出两个阶段,会计对象的内容是预算资金及其收支。第二节 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就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划分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也构成了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二、会计要素的内容企业类会计主体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
13、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一)资产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要素的特征为:(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资产要素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预付款项和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具体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二)负债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要素的特
14、征为:(1)负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要素按照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按产生原因可分为在借贷过程中形成、在结算过程中形成、在经营过程中形成和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形成四种。(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特征为(教材补充内容):(1)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利;(2)所有者权益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资产总额与负债之间的差额。所有者权益要素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15、、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要素的特征为:(1)收入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要素的特征为(教材补充内容):(1)费用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费用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费用要素包括成本和费用两个方面。其中: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等;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
16、用等。(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的特征为(教材补充内容):(1)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利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3)利润中包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要素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第三节 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基本组成内容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会计等式主要有以下按种:1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静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3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经济业务的发
17、生会对会计等式产生影响,具体情况看不外乎九种类型(可概括为四种类型),但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讲课中应利用必要的实例加以说明)二、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资金运动的具体体现。资金运动同其他一切运动一样,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六个会计要素正是从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变化状态两个方面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学习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与计量要求,以及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本章阐述各项会计核算基础所包括的具体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各项会计假设和会
18、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含义,了解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具体应用形式,能够运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企业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重点掌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第一节 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含义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前提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
19、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期间,对其进行的期间划分。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持续经营前提的作用在于界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基本计量方法。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
20、征的含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下,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
21、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可比,必须做到: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
22、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涵义(一)会计要素的确认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包括在会计记录中的初始确认和在财务报表中的最终确认。凡是确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初始确认条件,包括:(1)符合要素的定义。有关经济业务确认为一项要素,首先必须符合该要素的定义。(2)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在50%以上。(3)
23、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不能可靠计量,确认就没有意义。2.在报表中的最终确认条件: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二)会计要素的计量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包括(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
24、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二)收入与费用配比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的损益。收入与费用配比包括两方面的配比问题:一是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是发生了一定的支出,而发生这些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三)历史成本计量。又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账面价值。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一、收付实现制
25、(一)收付实现制的含义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凡是在当期与收入与费用有关的实收实付款项,都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处理,凡是当期没有实际收入和支付的款项,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二)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二、权责发生制(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6、(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学习目标:会计工作离不开账。如何设账、记账是学习会计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本章主要阐述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两大重要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会计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内容,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基本内容: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一、账户(一)账户及其设置原则1会计账户的含义。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
27、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2账户的设置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2)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的完整结构:包括(1)账户名称;(2)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3)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4)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依据);(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2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在账户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的那部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T型账户中分为左右两方,按相反方向分别记
28、录各个账户的增加额和减少额。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决定。账户的余额通常登记在账户中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账户的期末余额采用以下方法计算确定: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3账户能够提供的数额指标: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账户的设置1.资产类账户2.负债类账户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4.收入类账户5.费用类账户6.利润类账户二、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含义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据。(二)会计科
29、目与账户的共同点及区别1.共同点: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由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并按照会计科目命名,两者的核算内容完全一致;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2.主要区别:会计科目通常由国家统一规定,是各单位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循的依据,而账户则由各会计主体自行设置,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工具;会计科目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不仅表明相同的经济内容,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并通过账户的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即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而账户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二)会计科目的级次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账
30、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所提供的是总括指标。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所提供的是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一、记账方法概述(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对于每项经济业务,通常只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以及应收、应付款的结算业务,而不登记实物的收付业务;除了对于有关应收、应付款的现金收付业务,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各自进行登记外,其他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二)复式记账法所谓复式记账法
31、,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一)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无非就是涉及资金的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会计在记账的时候必须把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资金增加和减少的两个方面都记录下来,从而完整、全面的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而复式记账方法就是适应了资金运动在这一规律性要求,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资金在量上的增减变化,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予以全面反映。可见,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二)复式记账的基
32、本原理1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借贷记账法起源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到十五世纪,借贷记账法逐渐完备,被用来反映资本的存在形态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1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采用的记账符号是“借”、“贷”二字,在这里“借”、“贷”二字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2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如有余额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结构同资产类账户结构正好相反,即:账
33、户的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和转销额;期末费用转销后一般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必然是借方余额。收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或转销额,月末转销后一般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必然是贷方余额。3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一般来说,都必须是在记入某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并且记入账户借方与记入账户贷方的金额总是相等。记账规则应用举例。4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户对应关系(1)会计分录概念: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
34、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记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的编制一般应经过确认经济业务的发生影响的会计要素、确认经济业务的发生需要登记的账户、分析资金增减变化的具体情况、确认资金的增减变化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和确认登记的金额等几个步骤。会计分录按其所运用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必要时,可以将复合会计分录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分录。为了使账户对应关系一目了然,在借贷记账法下,一般只应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而不编制多借多贷的分录。(2)会计分录编制举例(3)账户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时,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必
35、然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5试算平衡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方法包括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两种。发生额平衡法:某一会计期间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应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应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余额包含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个方面。试算平衡方法应用举例。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一) 总分类账户,也称一级账户,它是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的,仅以货币计量单位进行登记,用来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二) 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
36、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一)平行登记的概念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既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又要在这些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的做法。(二)平行登记的要点1同内容: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是同一项经济业务内容。2同方向: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方向一般是一致的。3同金额: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金额是相等的。(三)平行登记的方法应用举例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学习目标:本章以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进一步阐述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制造业企业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
37、务以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具体内容,熟悉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所设置账户的结构和用途,能够熟练运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方法对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重点掌握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基本内容:第一节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概述制造业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它的主要任务是制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制造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一)资金筹集业务;(二)供应过程业务;(三)生产过程业务;(四)销售过程业务;(五)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一、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权益资金是指企业从投资人处筹集到的
38、资金等。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本部分主要介绍前两部分内容的核算方法。(一)实收资本业务的核算1实收资本的含义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实收资本的分类企业的资本金按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按照其不同物质形态可分为货币资金投资、接受实物投资、接受有价证券投资和接受无形资产投资。3实收资本入账价值的确定应按照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额入账。对于收到的货币资金投资,应以实际收到的投资额入账,对于收到的以其他形式投资的,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对于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投资或其他形式的投资价值
39、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作为超面额缴入资本,计入资本公积金。4账户的设置和应用(1)账户设置“实收资本”(股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投资者(股东)投入公司的股本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该账户的贷方登记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或股东已经认购股票的面值)、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的资本等增加的股本;借方登记实收资本(股本)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明实收资本(股本)的实有额。(2)核算举例(二)资本公积业务的核算1资本公积的含义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投资者并且在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金部分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2资本公积的来源对于股份公司来说
40、,其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价值、债权人豁免的债务等。3资本公积的用途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是转增股本,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发给新股或增加每股价值。4账户的设置和应用(1)账户设置“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公司的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从不同渠道取得的资本公积金的增加数;借方登记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明公司资本公积的结余数。(2)核算举例二、负债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一)短期借款业务的核算1短期借款的含义短期借款一般是企业为了满足其生产经营对资金的临时需要或为抵偿债务而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
41、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2短期借款利息的确认与计量短期借款利息的确认:如果企业是按月计付利息,可以直接将发生的利息费用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如果企业是按季或半年等较长时间计付利息,或借款到期时一并支付利息,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采取预提方法按月预提借款利息,计入预提期间的财务费用,并增加应付利息这项负债;待实际支付利息时,再冲销应付利息。短期借款利息的计量: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借款利率借款占用时间3账户的设置和应用(1)账户设置“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短期借款的取得和归还情况。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各种短期借款(增加数);借方登记借款的偿还数(减少数);期
42、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的本金结余额。“财务费用”账户。费用(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种筹资费用及其结转情况的账户。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佣金、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以及企业在赊销商品的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折扣等。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财务费用(增加数),贷方登记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等和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净额(减少数)。经过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没有余额。“应付利息”账户。该账户的性质属于负债类,用来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利息费用。其贷方登记预先按照一定的标准提取的应由本期负担的利息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利息费用。期
43、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利息费用。该账户应按照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核算举例(二)长期借款业务的核算1长期借款的含义长期借款是企业为扩充经营规模进行固定资产的购建等而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的各种借款。2长期借款本金及利息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核算中,长期借款本金应按照申请获得贷款时实际收到的贷款数进行确认与计量;长期借款的利息应按照规定的利率和使用期限定期计算,并确认为长期借款入账。对于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长期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应计入该工程成本,即将利息资本化;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发生的应予以费用化,计入利息发生当期的财务
44、费用。3账户的设置和应用(1)账户设置“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长期借款的取得和归还情况。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各种长期借款(增加数);借方登记长期借款的偿还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的结余额。(2)核算举例第三节 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供应过程是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过程,重要的业务内容就是购建固定资产和购买原材料等。一、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核算(一)固定资产的含义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和器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
45、,也应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二)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入账价值的确定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实际成本是指企业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成本包括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实际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等。(三)账户的设置和应用1账户设置(1)“固定资产”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增加,贷方登记取得成本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固定资产原价的结余额。(2)“在建工程”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为进行固定资产基建、安装、技术改造等工程而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安装设备的购买价值),并据以计算确定工程成本的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工程支出的增加,贷方登记结转完工工程的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未完工程的成本。(3)“应交税费应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