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 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校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 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 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
2、学生精 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 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 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 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 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 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 、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
3、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 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卖火柴的小女 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 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 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安徒生爷爷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文章
4、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 于教材,敢于批驳前人的观点,其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2 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 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 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 草船巧妙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箭头带火),诸葛亮岂不“赔了夫 人又折
5、兵”?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处来深思, 如抓住“雾气很大”等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诸葛亮考虑周全、料事如神。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 ,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 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 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 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 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多种形式、多
6、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 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采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 ,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 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 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如给课文分段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有不同的意见,争论非常激烈
7、。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 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 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 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 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 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 ,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工程设计不甚了解
8、 。通过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画示意图,一起试着用小火车在“人”字路上运行,在想、做、说的过程中, 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 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 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 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 想象力,
9、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 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 1 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 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 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 思
10、维定势,从这一思维框子中跳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 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却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躲到一边, 狼扑了个空,掉到了河里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 本身,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 2 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 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于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 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 块驰骋的空间。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拟出很多有创意的作文题目:灯光与妈妈、吃药与 批评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