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1)课件(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1)课件(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 教案【学习目标】 1、熟悉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 2、积累鉴赏常识,培养准确判断某种表现手法及赏析其表达作用的能力。 【温故知新】表达技巧,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
2、、类比、渲染、衬托、对比、象征、用典、以小见大等结构特色:欲扬先抑、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语言特色:词语锤炼、句式的选择、整体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表达特色运用)【常见题型】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3、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对小说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特色。下面重点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三方面进行解读。考点一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记叙与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记叙 例一:(2015苏锡常镇二模)不是时候(五三P202)
4、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_ 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述,让读者充分感知“我”的内心情绪;具体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故事叙述的真实性;便于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小说主题内容的表达。(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给分)例二:(2014南京三模)槐花(五三P205)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6分) 答案: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
5、、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6分。每点2分,效果和分析各1分。任答三点即可)【相关知识】(1)叙述方式及作用(见五三P190)(2)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
6、与评价。(3)叙述人称及作用(见五三P190)(二)描写 例一、(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想象 (英国)凯杰罗姆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恰恰得了这种病。 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它什么疾病?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
7、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统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惟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它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
8、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7次。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想必也没有停止跳动。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
9、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唯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 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于是,我去看了医生。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后来不知怎么地谈起了天气。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 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除此之外,什么病我都有。”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乱敲;又把脑门贴到我的身
10、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10英里;每天晚上11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注】品脱:英国计量单位。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描写手法的掌握。对
11、细节描写这一概念应全面理解,结合文章主旨将文中相关描写的作用及效果分析到位。细节描写是小说中常用的描写手法,通常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故事情节。本题在分析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扣紧画线部分中的重点词句,如“发愣”“绝望”“伤感”“失落”“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等,借此分析“我”在自我诊断病症时的心理和“我”的性格特点。答案: 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例二、(2014江西高考)抻
12、面(五三P183-184)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_ _ _ 【解析】本题考查间接描写的作用,分析构思的妙处,品味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第七、八、九段,对客人看铁良抻面、“笑”、吃面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倒数第二段对老头儿吃面的描写也属于侧面描写。在答题时,要从文章中找出这些侧面描写的具体语句,然后从修辞、表达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答案】(1)“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2)“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3)“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
13、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4)“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相关知识】1描写类型及作用(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2
14、)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3)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4)此外还有细描、白描、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2关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
15、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细节描写具体作用见53P189考点二 表现手法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布局谋篇)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突转等。 (对比手法在枪口下的人格、小山村、未婚妻中都有出现,在此不再另出题考查。)例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新型的农村副业【美】马克吐温嘟,嘟,嘟嘟!”开汽车的人谨慎地以每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沿着农村公路行驶着,注意那些靠路边的农舍,他放慢了速度,响了三次喇叭。立刻一阵蜂拥,有几百只母鸡从门口跑出来,它们跟在鸭子后面,刚巧来到汽车路上。赶快急刹车,但已经来不
16、及了,车子滑过去,无法停住,已经在蜂扔的鸡群里冲出一条血路鸭子停住,又逃回去了,轧死了几只母鸡。车主人心里很不安,把车开到路边,然后出了车厢。一个非常愤怒的老人从农舍里跑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傻乎乎的大约十四岁的少年。老人看到这个情景:“两只鸡死了躺在路上,还有一只鸡轧坏了翅膀躲在尘埃里。“一个人该这样子闯过别人的门口吗?”他吼道。他穿过马路,拾起那只被轧坏翅膀的鸡,气冲冲地一把拧断了它的脖子,然后转身冲着那个谋杀者,好像要再找几个脖子来拧断似的。“为什么你不鸣响喇叭?”他质问道。“我做了。”车主人低声地说,“响了三次。”老人回过头来问傻小子:“你听到了吗?”他用愤怒的语气问道。那个男孩子摇摇头,
17、好像因为有人竟能轧死鸡还来扯谎,而感到很难过似的。“我要问你的姓名和地址,”鸡主人继续说,“到警察局去,我们决不罢休”“你听我说,”车主人说,“这些轧死的鸡我愿意赔偿。”“每只鸡不能少于三镑!”主人宣称。“可是一只鸡一般价格还不到一镑。”车主人说。农民大发雷霆:“你自己看看,这是什么样的鸡?”他吼道,“二十里方圆找不到这样好的鸡!你真走运,我的妻子不在家,不然的话,她会告诉你一些情况。我告诉你,这里的鸡她只只都叫是出名字来。在伦敦街上,能有这样好的鸡么?”车主人只好被迫说没有。“那么三只鸡赔我九镑。”农民说。“五镑吧。”车主人说。看了一下他的表,到家还要行驶几百里路呢!最后妥协:七镑。两分钟以
18、后,车和它的主人从山那边消失了。老人把钱塞进腰包,把死鸡交给傻小子:“把这交给女主人,杰克,”他说;“告诉她,我已经等不及要吃饭了。在你吃饭之前,把鸡喂一下。”傻小子进去,不久又出来,一只手拿着一盆谷粒,另一只手是一只旧的汽车喇叭。他把盆子里的谷粒倒在公路正中央,于是吹响喇叭,又长又响。母鸡跟着鸭子奔涌而出。题:小说设置了两个悬念,请你说说是哪两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一是题目中新型的农村副业指什么,二是鸡鸭听到喇叭声后为何会蜂拥而来。好处:小说通过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解疑中引发了读者对故事所反映的现实的思考。例二、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犹大的面目(意大利)安德鲁几
19、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功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 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就像天使也许很脏,却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 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给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 但是这位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深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地物色。 这幅杰作没有完成的情形,传遍遐迩。许多人自以为面目邪恶,都毛遂自荐,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是
20、老画家心中的犹大:不务正业、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画家照常到酒店喝酒,正当自斟自酌的时候,一个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人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一跨进门槛就倒在地上。“酒、酒、酒”,他乞讨叫嚷。老画家把他搀了起来,一看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这幅嘴脸仿佛雕镂着人间所有的罪恶。 老画家兴奋至极,就把这个放浪的人扶了起来,并对他说:“你跟我来,我会给你酒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 现在,犹大的模特儿终于找到了,于是老画家如醉如狂地一边画了好几天,有时候连晚上也都在画,一心要完成他的杰作。 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那个模特儿竟起了变化。他以前总是神智不清,没精打采的,现在却神色紧张,样子十分古怪。
21、充血和眼睛惊惶地注视着自己的画像。有一天,老画家觉察到他这样激动的神情,就停了下来,对他说:“老弟,你有什么事这样难过?我可以帮你的忙。” 那个模特儿低下头,手捧住脸,哽咽起来了。过了很久,他才抬头望着老画家说:“您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多年以前,我就是您画圣婴的模特儿。”题:这篇小说的结尾点出了充当犹大的模特儿就是当年充当圣婴的模特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尾采用了突转式的情节发展技巧,形成了当年充当圣婴的模特儿与现在充当犹大的模特儿原来是同一个人的“巧合”,出人意料,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技法小结】1烘托、衬托和对比“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22、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
23、: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考点三:鉴赏语言特色例一、(2015南京一模)陶虎臣(53P197)2、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而的特色。(4分) 答案:灵活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2分)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拟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晌。(2分)例二、(2010 山东卷)阅
24、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
25、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
26、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北方口语,什么时候)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
27、,便住在人和厂。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帐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
28、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中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
29、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本节对应题目】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1分); 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1分);质朴(自然、通俗)(1分)、形象(活泼、生动)(1分) (或:善用短句,对比。)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一段对刘
30、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1分) 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性格)(1分),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具体可感)(1分)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答案】勤劳(1分);朴实(憨厚老实,善良)(1分);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1分);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1分) (或: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案一: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
31、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2分);从侧面,用刘氏父女衬托祥子(2分),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2分) 或答:首先,小说从正面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祥子这一鲜明人物形象;其次,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再次,还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仅答“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给1分) 答案二:刘四爷。首先,刘四爷 是作者着重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
32、刘四爷的性格。 答案三: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鲜明,且她是连接刘四爷和祥子的关键人物。(选择分析虎妞、最多给1分) (仅选择人物而没有分析,不给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相关知识】鉴赏小说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手法的运用(1)修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2)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
33、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技巧归纳品析小说表达技巧题同散文“鉴赏表达特色”题做起来没有多少区别,同样包含了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不过,它还有自身特点。1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
34、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4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1)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3)语言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综合训练一、(20
35、14南通二模,11-14)早餐(五三P199)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秋祭刘建超“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
36、去现实中对号入座。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
37、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
38、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
39、众还带枷。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40、1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答案:“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2分)(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答案: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2分。答对两点即可)1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答案:(1)红酒: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3分。各1分) (2)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1分)(4分。意思对即可)1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