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贸战略的重新定位模式(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外贸战略的重新定位模式(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的外贸战略的重新定位模式在中国的贸易顺差下,加工贸易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04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的760亿美元中的58的商品出口的是由外资厂商在中国制造的。如果他们的贡献没有被计算在内,中国的贸易顺差去年已从100多亿美元减少到20至3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今年第一季度达到2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1.4。超过3个月的贸易额197.3亿美元,而进口是174亿美元。在3月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为1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同月增加了一倍以上。近年来,中国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速
2、度已经远远高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纷纷加快了其技术创新,不断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他们进攻世界市场的能力更强,比以前更适应世界市场。与此同时,不断上升的贸易盈余可能会带来许多应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除其他外,结构不合理,在某些领域,产能过剩,国内需求不振和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纺织品,鞋和玩具制造商,特别是,你不建立自己的品牌,并遭受出口价格暴跌和微薄的利润。那飞速的外贸增长方式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并造成了贸易摩擦火花。它必须改变以优化外贸结构。品牌建设,知识产权开发和市场营销将成为出口增长的战略。中国的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提高。国内供
3、应短缺的高技术、关键设备、大宗资源的商品的进口将会被鼓励。中国零售巨头鼓励开展跨国采购和直销。在国内市场上刺激消费是必要的。农村市场应特别利用。一个更强的国内需求,不仅吸收了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是进口的内在动力。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这种类型的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的价格,供求,影响和全球事件的影响。亚洲的政治变化,例如,可能导致增加劳动成本,从而增加一个以马来西亚为基地的一个美国运动鞋公司的制造成本,这会导致价格增加使你不得不在当地商场支付买球鞋的费用。减少劳动成本,在另一方面,会导致你支付球鞋的费用减少。全球贸易给消费者和国家有机会接触到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不可用
4、的商品和服务。几乎每一种产品都能在国际市场找到:食物,衣服,零配件,石油,珠宝,葡萄酒,股票,货币和水。服务也能交易:旅游,金融,咨询和运输。产品销往全球市场是一种出口,产品从全球市场买入是一种进口。进口和出口入国家经常账户的收支平衡表的账目。提高全球贸易的效率全球贸易允许富裕国家利用自己的资源-无论是劳动,技术或更有效的资本。因为国家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资产和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一些国家可能更有效率的产生同样良好的商品,因此它比其他国家出售的更便宜。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地生产项目,它可以通过与另一个国家交易获得项目。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化国际贸易。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外贸出口的国际贸
5、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基础和开放的载体,它改变中国的过去的封闭状态的经济,打开了一个新的情况,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东西,赚取外汇收支,由于国际分工和获得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与人们想象的不一样大。改革开放2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近百分之10,发挥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外贸出口,主要的贡献始终是国内市场的需求。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巨大的,如此几次国民经济“过热”,其中中央政府使用了滥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综合手段限制规模投资和消费群体,经济过热的“酷”。正是这种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扩大发挥了在外
6、贸中主要和重要角色,出口则是发挥间接作用,代替“引擎”拉动经济增长。虽然扩大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首先,由于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深(在整个90年代之前的九年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百分之30,有些年甚至达到43.6%)。作为一个结果:1997下半年当亚洲金融危机突然倒下,亚洲的经济增长迅速下降,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也随之倒下,1998年的进出口总额前一年相比出现负增长,出口仅略有增加的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的下降趋势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7是百分之8.8,1998年百
7、分之7.8,1999年预计约7.1%,逐年下降的趋势。必须指出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大幅下降是不一样的,不是和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的一个现象,同样迅速下降,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支持的结果。其次,因为有限的国际市场,以及世界各国贸易保护的普遍性,中国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如服装,鞋类,纺织品出口已基本上是有限的规模,造成大量库存积压,由中央政府下令尽量减少生产规模,如有限数量的梭棉纺织生产是一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中国的轻工业发展。同时,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如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和其他手段来限制访问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使中国与这些国家增加贸易摩擦。再次,
8、和类似的其他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的东部,特别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改革开放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居民的贫富差距,往往加剧了经济的二元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出口贸易的鼓励和促进出口模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先进的生产技术,高等教育的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较发达,金融部门和资本更加丰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较高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享受许多国家的优惠政策,但是,能源,矿产,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区情报和东部地区相比恰恰相反,
9、除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土地面积辽阔,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富裕,另一方面,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科技,劳动力质量和可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市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经济形势的地域划分是:东部地区主要是生产和出口成品,及深加工附加价值高的产品,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生产和出口自然资源和初级加工产品。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商品结构农牧产品及加工产品主要是在初级产业,产成品的比例。在这个时期,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出口比重较大,也受益更多。然而,成品的出口导向模式代替初级商品出口目的和国家政策的目标鼓励制造业出口的是刺激出口,限制出口的主要商品,如中国进出口银行致力于机电和成套设备出口的资本货物,
10、如提供贷款和担保风险而设立的。在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性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制造品店,现在的变化主要是制成品,辅以初级商品。从国家政策鼓励出口,国家经济的宏观利益方面等理解,利息库勒不平衡状况形成的特定区域,因为制成品的生产在东部地区的优势项目,国家出口为导向的政策,作为东部地区的出口,其利润比增加,中部和西部地区,其外贸出口的利润比有所下降。1998东部进口和出口量和出口量的比例超过百分之90,在西部地区是低于总数的百分之10。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时间较早,但其程度更高,进步快,吸引了外资和大规模的先进
11、技术,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加强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制成品的生产水平,鼓励东部地区的出口规模和增长比例,出口制成品的出口导向型模型的优势更加明显,也有更大利益,有利于形成东部一个良性循环:制造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生产创新的技术开发制成品出口的扩大。中西部地区是完全相反的,作用于出口贸易方式出口越来越窄,受益于越来越小。这实际上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中西部地区扩大和加强区域经济的二元性。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索罗)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要素的规模收益,但投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水平的负面经济开
12、始有关,并可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收敛结果。在1952-1995,44年中国长久发展的规模收益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整体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水平在区域经济不衔接与融合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负相关,但在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内三索洛增长模型显示一个特殊的现象,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各自不同的“轨迹中心”的发展,三个区域内的省,市,地区往往收敛和经济发展一致的相关性经济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初,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外贸出口政策的执行,鼓励东部地区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并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随着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的双重性质的经济扩张
13、和强化其家庭人均收入差距扩大了。从1985 - 1995年,虽然各省,市,地区人均收入绝对值有很大提高,增加2.66倍至5.50倍的范围,但相对水平(参考的国家)的变化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除了辽宁省东部,其他省,市、区的相对水平的人均收入增加,他们表现的现在相对水平的价值,而中西部省份和自治区人均收入水平相对下降的趋势,其性能相对水平的变化是一种负面价值。1985年上海的人均收入与甘肃省最大的人均收入一样,最小的2.96倍,1995扩大到4.75倍。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0,1984年到1995年是0.415,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据是0.4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富国
14、和穷国之间的差距。因此,一个全面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不是很成功,尽管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一般来说,不到人口密集的小国家(地区)在执行一段进口替代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该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适当的,这种做法是成功的。然而,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不应片面强调全面实施出口导向模式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为自己庞大的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必须主要立足国内,整体出口导向战略是不必要的,可以不去搞。而且大的发展中国家通常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和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非常不同,所以各地区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套用出口导向模式。然而,这不
15、是不会向外界开放,不是不鼓励出口,但应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鼓励和促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和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这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增加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的内容。所以,中国不仅要鼓励出口,扩大开放,也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立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这是“度”如何位置在对外贸易模式策略在适当的回答是:内向型经济开放,这是,在整个“进口替代”逐步和部分“外向型”相结合的对外贸易战略。这一战略模式根据中国潜在的市场,丰富的资源相对于特征主要立足国内资源发展和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完善和加强经济周期,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积极的外交,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大外贸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外贸出口的意义不是占领多少国际市场,也不是在国外一个主要市场的需求,而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赚取外汇,设备和人员,并包含一定平衡外汇储蓄,通过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获得新的事物和新概念,不断扩大的经济周期,提高经济周期内的范围,质量和水平,通过经济,外循环和相互促进国家快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