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质量工程项目(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级质量工程项目(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目 录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实施“品牌专业”项目,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 二、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3、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三、申报范围与
4、条件 申报专业应为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内的专业,必须满足“品牌专业”项目的建设内容要求,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 精品共享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精品开放课程一、建设目标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建设院级精品开放课程,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服务社
5、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二、建设内容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我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其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其建设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
6、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三、申报范围与条件(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申报课程必须是我校专科课程。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在我校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为我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课程负责人要以本校专任教师为主,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2.申报课程应建有网站。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最新的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每位主讲教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
7、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4.为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力度,我校将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在5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逐年增加上网的授课录像,在2至3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鼓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主讲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互动,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2.课
8、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能够充分展现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3.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课程须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每门课程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4.为保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及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符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5.推荐选题的课程教学录像样盘(每门课程不少于
9、3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视频制作推荐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或者推荐课程的全部视频光盘。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一、建设目标1.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MOOC课程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提高优秀教师社会知名度。2.以MOOC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10、。二、建设内容1.课程基于MOOC课程特性进行建设。MOOC是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课程,视频内容短而且模块化,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2.MOOC课程建设需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符合网络教学习惯。3.课程团队应加深对MOOC的理解,做好充分准备。团队应包括主讲、在线教学人员,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并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人员应有配合MOOC课程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有时间和精力投入。三、申报范围申报立项建设的MOOC课程须为学院在职教师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省级精品课程的优质课程;量大面广的通识课、基础课;教学方法灵活创新、学生学
11、习体验和评教好的课程,并逐步过渡到以专业(类)为核心的MOOC网络课程群。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按照安徽省数字图书馆(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发布的文本执行)。智慧课堂试点项目 一、建设目标 智慧课堂试点做为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 二、建设内容 1.课堂教学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
12、内容进行设计,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2.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原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充分使用云平台调用资源,教学符号、多媒体、文字、批注等制作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网络存储,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调用课件,课件资源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共建共享。可以通过交互智能平板或远程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可以远程遥控智能平板或实现移动授课。学生学习进度和课业完成情况可智能监控并评价。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3.鼓励探索智慧课堂建设新模式。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申报项目须为学院在职
13、教师开设的课程。同一项目成员不超过3人,且为同一高校的在职教师,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 规划教材(省教育厅要求) 一、建设目标 规划教材项目旨在凝结和体现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成果,推进安徽省高等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建设,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全面提高我省教材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 坚持突出重点、锤炼精品、改革创新、凸现特色的原则,构建具有安徽省高校学科优势特色的、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鼓励申报使用面广、效果好、影响大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 教材要准确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
14、概念,充分吸收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体例完整,结构科学,案例生动,深入浅出。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现行业发展,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教材建设中要充分吸收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的教材。 教材编写团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主编应具有教授职务(高等职业院校可为副教授),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注重吸收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建设。高职教材主编应有企业实践经验。鼓励教学名师、高水平专家主编或参编教材。国家与省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主编教材,以及省特色专
15、业建设点主要专业课程立项教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和结构。 三、规划教材的选题 规划教材的选题主要有: 1、新编教材:重点推荐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成就,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的教材;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教材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教材;体现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教材和实习实训类教材;系列配套的教材;解决教学急需的教材。推荐高校须在2011年1月以来期间主编或出版过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2、修订教材: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其他质量较高,在教学中反映较好的教材,出版2年
16、(2017年1月1日前出版)以上者,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修订。教材第一主编须为本校教师。3.同一主编、同一课程、不同出版单位的教材选题,不可重复申报。 4. 立项教材建设周期为两年。申报单位应在建设期内完成教材修订或编写。建设期满,我厅将进行审定验收。审定通过并经我厅审核批准的立项教材,作为省“十三五”规划教材发布。未通过审定的教材,应按审定意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修改,并再次提交审定。若仍达不到规定要求,将取消其规划教材立项资格。教学研究项目(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一、建设目标通过资助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支持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7、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资助一批高质量的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累优质教学资源,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以研究成果推进教育创新。 二、建设内容1.遴选一批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引导高校管理者、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科学研判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矛盾,科学确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重点环节、科学研究主要领域、服务社会关键能力、文化传承
18、核心要素,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治理结构及治理能力、科研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奖励激励政策、协同创新、教师职业道德等重点内开展深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2.针对高校联盟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自身建设需要,重点扶持联盟高校间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跨校、跨区、跨专业联合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专业评估与认证、学分互认、教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3.为充分发挥学科和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管理,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 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
19、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高20163号),承办省教育厅支持举办的A、B类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单位或组织,可通过此项目申请给予承办项目的经费资助。承办受省教育厅委托的学科和技能竞赛所需经费由省教育厅适当补助。鼓励探索建立安徽特色的大学生竞技体育联盟,开展全省大学生竞技体育项目校际联赛。三、申报条件1.申报范围:全省各级各类高校、高校合作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不再重复申报;2. 重大教改项目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由学校研究提出重大教改的题目,且申报项目已列入校级立项研究计划,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
20、,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4.个人参加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得超过2项(最多主持1项)。当年申报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不得同时申报质量工程中的教学研究项目。凡经查重超项的,涉及项目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取消申请资格。5.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需填写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同时通过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6、为体现重大教改的全局性、先导性、战略性,原则上此类项目牵头人应该具备正高级职称、且具备领导和统筹整合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四、申报限额本科高校申报项目数量一般不
21、超过5项、高职专科高校不超过2项。经批准设立的安徽省高校合作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合作和教学改革需要推荐申报,不超过2项。列入高校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针对不同领域的重点、难点、突破点开展的改革研究项目,按照学校综改方案内容,经专题报告,可以适当增加项目数。 为贯彻十九大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精神,主动适应我省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改革,构建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专题研究。专心-专注-专业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一、立项目标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学院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
22、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为提高学院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研究内容教学改革研究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优先资助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三、申报条件1.申报范围:学院教师均可申报。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方面立
23、项课题的不再重复申报。2.申报的项目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环境和相应条件。3.申报项目项目既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又要从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要有一定的推广性。4.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5.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数额原则上不超过立项教学研究项目总数的25%。6.申报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称。学校领导原则上不得申报此类项目。教学成果奖 一、奖励内容 教学成果奖授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教学成果主要包括:在转变教育思想
24、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竞赛转评类教学成果奖仅限于符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高20163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 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
25、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发布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部分A、B类项目列表(2017年和2018年版)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B级比赛获得三等级奖励以上的指导教师团队,且自2018年以来未获得教学成果奖励的成果的认定。 二、奖励等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次。申报人需提供当时获奖等级的证明文件。三、申请条件1申请范围:各系部、各职能部门。2申请条件:(1)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励的成果应为安徽省2012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规定的成果范围。(参省级标准)(2)已获得省级及以上或校级教学成果奖励的,不予重复申报。(3)同一类项
26、目必须合并申报,署名和排序必须经过申报人讨论一致后签字认可。教学团队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鼓励名师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基础课,从根本上提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 根据专业设置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和教师进修。 三、申报条件 1“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鼓励由学院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
27、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各系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2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较高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
28、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本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院级以上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一、建设目标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
29、载体。通过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院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建设内容 院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包括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教育教学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项目。 基地建设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等,采取院院合作、院校(园)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进行,重在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重点支持紧密围绕学院(社会)急需、量大面广的专业,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成后的实习实训中
30、心主要承担合作学院实践教学和合作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优质实习实训资源。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一、建设目标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旨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大实验教学投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实验室使用率,提高学院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二、建设内容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实训教学观念。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与理论知识和行业、企业实际的衔接、融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2改革更新实验内容,实验手段
31、,实验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数量,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3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设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化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显著的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学生实验实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三、申报范围 学院各个系、实验实训中心。 已纳入各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不再申报。 2018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指南为便于各单位组织申报2018年度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工作,特制订2018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2、项目选题指南。本指南所列条目不是项目名称,只是方向,申报人可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以及本专业、本人研究领域的具体情况,重点考虑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领域有关的项目,并确定项目名称。1. “立德树人”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3. 课堂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4. 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应用研究5.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XXX教学法实践研究6. 情景互动式课堂在XXX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7. 基于教师课堂引导下的自主网络学习及其探究性实践性学习模式研究8.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现场实践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9.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XXX课堂教学改
33、革研究与实践10.基于“竞赛+项目”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11.综合招生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2.高职学生分类招生、分类教学,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与措施13.转型发展时期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14.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5.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6.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模式的研究17.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改革研究18.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研究19.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研究与实践20.教学“制度化与人性化”协同管理实践研究21.开展课外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22.学院深化教育教学
34、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23. “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4. 基于校情分析的学校规划制定策略研究25.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26.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7. 校企、校院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及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28.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9.“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30.名师、名课、名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31. 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32. 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33. 各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34.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研究35.精品课程
35、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6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研究37. 慕课、微课、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38.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39. 网络公开课(MOOC)平台研究与实践40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1.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开发与应用研究 4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43. 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44.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45. 校企(院、校、园)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探索46. 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47.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48. 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49.深化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50.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51.培植名师、名课、名实践建设一流课程研究52.协同创新视角下学生实践教学管理5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54. 创新创业类课程、实践体系研究与实践55. 大学生孵化中心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56.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57.学团队、教研室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58.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59.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60.师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未列入上述指南范围,但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具有鲜明特色、较高研究价值,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实践的项目经评审也可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