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互联网+”特色产业专题调研报告(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山县“互联网+”特色产业专题调研报告(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武山县“互联网+”特色产业专题调研报告一、“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一)武山县“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武山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全县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发展电商产业,逐步形成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联姻”的良好局面,电商扶贫已经成为精准脱贫的一把“利器”。目前,武山县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10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全县注册成立电商公司60余家,网店280多家,2016年电商交易金额已突破1亿元,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加。二、“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实践的成效与经验 一是加大财
2、政扶持力度。财政金融支持成为电商发展“融资银行”。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基础配套和人才培训,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9万元,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强金融支撑,协调驻县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深银通”、“陇菜通”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86亿元,有效解决了电商企业融资难题。鼓励信用联社、农业银行新建“四融”平台221个,在贫困村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85个,布设交易终端60台,切实改善了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二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制度机制保障构筑电商发展“助推器”。制定了武山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武山县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和武
3、山县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三有一能一实现”发展战略,即“县有电子商务中心、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够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基本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返城双向覆盖”。建立了电子商务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电子商务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各部门年终考核范围,细化职责任务,量化考核指标,强化成果运用,为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构筑了武山电商事业远航高飞强有力的“助推器”,让武山电商事业前景无限。 三是打造特色产品。精深研发包装打造电商发展“网红”商品。通过调研摸底和广泛动员,积极挖掘和包装了一批网销主推商品,重点
4、对鸳鸯玉雕、亚麻籽油、高原夏菜、核桃、樱桃、“三粉”、“三编”等武山特色产品进行精深研发包装,形成了适宜网销的特色“网红”商品。目前,全县投入使用的特色产品商标共有42个,“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类蔬菜26个产品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陇上农庄”、“禾瑞丰油脂”、“瑞德园”、“莹豪玉业”等电商品牌畅销各知名电商平台市场,深受客商和广大消费者青睐。 四是加快平台建设。“互联网+”成就电商发展品推新平台。依托淘宝网“特色中国武山馆”等电商平台,加大全县名优农产品、旅游商品、文化产品、手工艺品网上推广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加强与淘宝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国内知名电商网站合
5、作对接,成功帮助金陇公司、陇上农庄、兴旺食品、四门贡醋等50余家企业开展线上宣传和线下体验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销售渠道、降低了流通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全力打造县域第三方托管服务平台,为各类电商主体提供产品推介、策划包装、美工设计、快递物流、TP服务、仓储配送等一站式电商公共服务,并代理销售全县农特产品,有效帮助农民一手“节流”、一手“开源”。 而今,鸳鸯玉、亚麻籽油、三粉、“三编”等武山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道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拉动网络创业和网络消费,是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的一种信息化电商扶贫模式
6、,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素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玉器之乡”的武山凭借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利时机,将电商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遍及全县各乡镇电商扶贫站,依托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又在各个自然村建成了电商扶贫点,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到甘肃陇上农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学习培训,大力培养互联网销售人才,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稳得住、过得好”,带领群众能致富。三、“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机遇与挑战一是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电商的巨大障碍。同时,由于各地缺乏专业化农业电商服务
7、平台,信息的搜集与发布无法及时到位,从而使得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出现滞后。 二是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应用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因素。传统销售模式中农产品运输一般采用集中运输的方式,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产者直面消费者,流通环节减少,但却增加了物流成本。目前,全县农产品电商存在“千网一面”、成本高、标准不一等问题,盈利的较少,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三是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对于生产者来说,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短板。当前我国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综合素质也较低。一是缺少专业的农业信息技术人员,不具备较高的开
8、发能力;二是由于信息分析人员的缺乏,导致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开发;三是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亟须培养一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信息产业经营技术,掌握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信息。 四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互联网+农业”不仅是将农产品利用网络销售,其关键还在于保证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不可避免的难题。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 四、深入推进“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建议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职能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农
9、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级网络平台、网络延伸正在逐步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应加强基层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政府应增强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组织与监管,完善监控平台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二、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度,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与政策保障力度。鼓励各行各业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领域的投入,有效吸纳社会资金,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标准,完善
10、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三、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应深度挖掘各方面农业信息资源,并不断优化农业信息采集方式。同时拓宽采集渠道,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建设发展等多个领域都可作为农业信息搜集的主要方面。根据农业科研、生产和营销需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库。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专业队伍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和扩大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政府应作为主导力量,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合作,增强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在涉农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示范园区中扩大信息推广队伍规模,使他们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