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方法,促进群体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应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进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如免疫接种和定期体检等,达到预防疾病、疾病治疗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健康教育架起了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桥梁,没有桥梁知识不可能变为行为。 健康教育要
2、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以改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 如果不能促进居民积极参与并自我采纳健康行为,这种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例如仅告诉居民什么是健康的行为,这不算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又是评价的教育活动,这就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有着较大的差别。 卫生宣传通常只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特点是:宣传对象比较泛化;不注重反馈信息和行为改变效果;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主要实际效果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结构和态度。 健康教育具有对象明确、双向传播为主,注重反馈和行为改变效果等优点,是卫生宣传在内容上的深化、范围上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扩充。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i
3、ntervention),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而健康教育是整个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造健康社会环境的大卫生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健康促进一词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见于公共卫生文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广泛重视。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了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
4、定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 Green)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和支持的综合体。1995年WHO西太区办事处健康新视野(New Horizons in Health)提出: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会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内容 1.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 2.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活动。 3.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方法促进群体的健康,包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
5、及当地群众自发性参与维护健康的活动。 4.特别强调群众的有效和积极地参与,要求进一步启发个体和群体对自身健康问题的认识并做出决策。 5.主要作用于卫生和社会领域,而非单纯的医疗服务,它包括广泛的专业合作。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 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健康的选择。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
6、展。 例如:基本设施的建设、服务和产品的提供。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增强社区的能力:确定问题和需求是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社区居民有权、有能力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其目标。因此,提高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 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区群众能够连续、充分地获得卫生信息、学习机会,以及资金支持。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有
7、准备地应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很好地应付慢性病和外伤。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卫生部门不应仅仅提供临床治疗服务,而应该将预防和健康促进作为服务模式的一部分。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等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职能重复。 调整卫生服务类型和方向,将健康促进和预防作为提供卫生服务模式的组成部分,让最广大的人群受益。 21世纪健康促进的重点 1、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的责任感; 2、增加对健康发展的投资; 3、巩固与扩
8、大健康领域中的伙伴关系; 4、提高社会能力并赋予个体权利; 5、保持健康促进所需的基础结构,有利于对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和挑战作出反应。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 倡导(advocacy):是一种有组织的个体及社会的联合行为。倡导政策支持,开发领导,争取获得政治承诺;倡导社会对各项健康举措的认同,激发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以及群众的参与意识;倡导卫生及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健康的愿望和需求。 赋权(empowerment):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促进的重点在于实施健康方面的平等,缩小目前存在的资源分配和健康状况的差异,保障人人都有享受卫生保健的机会与资源。对个人赋权,授予群众正确的观念
9、、科学的知识和可行的技能,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己健康的有关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对社区赋权,使社区人群的集体行动更大的影响和控制决定社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因素。 协调(mediation):健康促进涉及卫生部门、社会其他经济部门、政府、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社区、家庭和个人。在改善和保护健康的健康促进活动中,必须使个体、社区及相关部门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一致,组成强大的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协作实现健康目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在关系 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发展 (1)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
10、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时代,强调治疗与预防疾病,主要是以机体功能机制为出发点。强调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 (2)行为阶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即行为危险因素的观点,使医学理论又增加了教育、行为、社会市场和政策理论等,大大地拓宽了健康教育的视野,超越了生物学预防的范畴。 (3)社会、环境时代:20世纪80年代后,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群体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即以生态群体健康为纲。未来医学的发展必须以社区作为框架,才能发展全民的保健事业。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健康教育的信息传播理论传播(communication)的概念 传播起源于拉丁文。40年
11、代后期起,随着现代社会的新闻信息技术和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一门新型边缘科学“传播学”迅速兴起。1988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新闻学字典将传播定义为: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 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的基本模式与要素传播模式 1948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哈罗得拉斯韦尔所提出来的著名得“拉斯韦尔模式”。一个描述传
12、播行为得简便方法,就是回答五个问题: 谁? 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了什么效果?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模式1、传者 定义:传播信息的人或物(机构)。 传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个机构。传者的传播存在是相对于受者存在的,传者和受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角色,这种角色的互换,正是信息沟通和产生共识的基础,是社会性传播活动的保证。 2、信息 定义:指传者所传递信息的内容,是用一定符号表达出来,对人与事物的判断、观点、态度以及感情。 传者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健康信息。 3、媒介(传播途径) 定义: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1)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
13、。(3)形象化传播:如图画、标志、实物、照片、模型、演示等。(4)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幻灯。(5)综合传播:如文艺演出、卫生宣传日等活动。4、受传者(audience)(1)定义: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到达并被接近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称为受众。(2)受者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特点人们任何活动都有心理现象,受者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与心理现象有关。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短心理求近心理求情心理5、 效果(effect)和反馈(feedback) 定义:指受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传播活动是否成功,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受者知识、行为的改变。传播的分类人类传播行为
14、分类 (1)人际传播(inter-personnel communication):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进行信息地交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2)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包括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是组织之间和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现代社会中,组织传播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公共关系。 (3)自我传播(intra-personnel communication):又称人内传播。个体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大脑内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如:独立
15、思考,自言自语。自我传播是人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4)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的效果 知晓健康信息:这一层次是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这一层次传播效果的取得,主要是取决于传播信息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和新鲜度等信息的结构性因素。 健康信念认同:受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念认同一致,有利于受者的态度、行为的转变以及对健康环境的追求与选择。健康传播的效果 态度转变:态度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的
16、比较持久的内在结构。态度是信念的集合,态度的形成既有社会交往过程的影响,又有心理过程的作用。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固定性,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先有态度,才会有行为的改变,态度是受众行为改变的先导。 采纳健康的行为: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只有时间这一层的传播效果,才能彻底改变人类的健康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宏伟目标。 健康促进的行为学原理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 S O R 刺激 有机体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人的本能行为(1)与基本生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如摄食行为和睡眠行为;(2)与种族有
17、关的本能行为,典型的表现是性行为;(3)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广泛存在低级动物乃人类,表现为对外来威胁的反抗、妥协和逃避。 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和驱动。行为的发展和适应 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行为发展可化分为4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自主发展的阶段(12-成年) 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 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其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的影响,可分为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 健康行为(healt
18、h behavior)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基本健康行为 预警行为 保健行为 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危险行为(risky behavior) 危险行为指的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往往表现为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富有竞争性和进取心。一般对工作十分投入,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对挑战往往是主动出击,而一旦受挫折就容易恼怒。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
19、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的显著地高于非A型行为者。 致病行为模式 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右。 危险行为(risky behavior) 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 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吸毒、性乱等危害健康的行为属于此类行为,这些行为即直接危害行为着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 1、倾向因素(predisp
20、osing factor):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其中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及价值观。 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 2、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指促使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际或达到某行为所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及任何类似的资源;医疗费用、诊所距离、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 3、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是存在干预后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因素。 强化因素多指与个体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人,不同的目标人群,其强化因素也不同相同。如:高血
21、压患者的强化因素为配偶、亲属和医生,他们经常督促患者及时服药,巩固患者依从性行为。青少年的戒烟行为的强化因素为父母、教师、朋友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知信行模式(KABP model) 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知识 信念 行为知信行模式(KABP model) 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前奏,
22、要改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知信行模式(KABP model) 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前奏,要改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健康信念模式(HBM) 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如果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健康信念模式(HBM)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2、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知 健康
23、信念模式(HBM)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3、对自我效能的认知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即正确评价和判断自我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实际,或是他人的实践经验,或是接受他人的指导,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病获得与其的结果。健康信念模式(HBM) 认识到有的易感性 认识到的严重性 认识到的利益 行动号召第三节 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设计的模式 PRECEDE-PROCEED模式 格林模式的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即在设计教育干预之前,必须明确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计划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 诊断阶段(需求评估):(
24、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s)在制订计划前做大量的调查,在诊断、教育和环境干预和评价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执行阶段:(policy , regulatory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社区需求的评估一、社区需求的评估(community assessmen
25、t) 在制定健康促进规划时,我们首先要找到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能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得到解决?目前最需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从分析社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入手。社区需求评估方法 1、召开知情人座谈会:召集社区卫生行政领导、专家、社区工作者、群众代表座谈讨论、汇聚他们提供社区需求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2、利用常规资料:到当地有关部门,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民意调查组织和社会服务场所等部门,查阅近期生物医学、健康教育和行为科学等方面的文献,及卫生部门提供的疾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出院率等资料,这对健康教育者在制定计划的早期阶段有极大的帮助。 3、流行病学调查:现况调查、普查。在
26、进行抽样调查时,应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1)确定哪个健康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这些健康问题。(2)某健康问题而受累的是哪一类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种族、职业间的流行是否相同,而其中哪一类人群受影响最大?(3)与该健康问题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是什么?其中什么因素影响最大?二、确定优先项目 1、重要性:该项目能反映社区存在最重要的卫生问题,反映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2、可行性:该项目有客观的评价指标或定量测定效果的可行性,为群众所接受,便于执行,能够长期地随访观察。把最重要的社区需求转变成目标,客观地判定是否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3、有效性:该项目通过健康教育对结
27、果能产生有效的影响。三、确定规划目标 总目标:是指在执行某项健康促进规划后预期应达到的理想的影响和效果。通常指远期的、较为笼统的和不要求达到可测量的效果。 三、确定规划目标 具体目标:是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 以围产期保健规划为例 对谁? 什么变化? 在多长限期内实现这种变化(2年、5年) 变化程度多大?(2年内产妇的死亡率下降20%、5年内产妇死亡率下降50%) 如何测量这种变化?(指标或标准)四、确定教育策略1.确定教育方法 分为信息传播类、行为干预类和社区组织三大类。 方法应多样化、系统化、科学化。不论采用哪一种教育方法,都必须作如下评价: 是
28、否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 方法是否简便; 效率与效果如何; 是否经济2.确定教育内容 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3.确定教育资料:主要有两大类 (1)视听资料:电影、VCD、录像带 (2)阅读资料4.组织与培训 除广大医务人员、保健工作者和基层卫生骨干力量作基本力量外,还应发挥自愿者的作用,应对自愿者进行持续的、认真的指导和培训。 根据工作性质和担任的任务,分别进行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质量。五、确定具体活动日程 1.调研与计划设计阶段 2.准备阶段 3.执行阶段 4.总结阶段六、设计监测与评价方案 确定监督与评价的指标、方法、时间与评价负责人等。 最后根据项目的活
29、动,分别测算每项活动的所需费用,列出整个项目的预算。计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1.问题与政策分析 2.形式分析 3.目标人群分析 4.制定目标 5.确定教育策略 6.材料制作与预试验 7.人员培训计划 8.活动与日常管理 9.监测与评价北京西城区10所小学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计划 一、背景 问题与原因分析:针对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发现不吃早餐的问题在小学生中比较突出,据调查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达40%。早餐质量不合理搭配的人数百分比达60%,分析原因大部分因起床迟,或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而经常不吃早餐或随便就餐。深层原因是学生和家长没有了解早餐对健康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 目的:该项目
30、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营养健康知识,使学生及家长了解不吃早餐对健康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认识,纠正不吃早餐或早餐搭配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二、目标 通过营养教育活动,使北京市西城区10所小学学生对早餐与健康的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早餐就餐率达85%,选择合理早餐人数百分比达到80%以上。 三、目标人群:北京市西城区10所小学学生北京西城区10所小学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计划 四、教育内容和途径 1.内容:要求教育对象了解营养需要量、营养与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途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通过预调查,选择合适的教育途径。 制作宣传材料、家长会、健康教育课、黑
31、板报、广播、知识竞赛等。 五、评价 1.K-A-P问卷调查 2.体格测量体重、身高 3.学习成绩的变化等 六、组织机构:中国CDC 北京市CDC 西城区CDC和西城区教委 学校北京西城区10所小学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计划 七、时间安排 1.2006年1-2月 前期准备:制订计划;制作教育材料;联系各级机构与学校;预试验。 2.2006年3月-10月 实施教育计划,开展营养教育活动 3.2006年11月-12月 评价与报告 八、预算 1.前期准备:制定计划;制作教育材料; 联系各级机构与学校;预试验。 5000元 2.开展营养教育活动 5000元 3.评价: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等 5000元 4.
32、总结及报告 5000元 合计: 20000元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 一、制定实施时间表1.工作内容2.工作地点3.负责人员4.经费预算5.特殊需求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二、实施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使指利用一系列方法来保证规划执行过程的质量。 1.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工作进程的监测 (2)对活动内容的监测 (3)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监测 (4)对人群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的监测 (5)对经费开支的监测 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二、实施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 2.质量控制的方法 (1)记录与报告方法 (2)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 (3)审计方法 (4)调查方法健康
33、促进规划的实施 三、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2.执行机构 3.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 4.制定政策支持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四、实施人员与培训 1.实施人员的选定及其相关知识技能 (1)管理知识 (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3)对当地专业人员的培训 2.人员培训的理论与方法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五、实施所需的健康教育材料及设备物件 1.健康教育材料 2.实施所需的设备物件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评价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 在执行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2、由谁来进行评价? 3、所应用的投入、过程、输出指标是否合适? 4、如何保证整个评价过程的可信度? 5、邀请谁来
34、评估调查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6、评价的结果送给谁? 7、评价结果以什么方式发布?评价的类型1.形成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 在规划执行前或规划早期对规划内容所作的评价。包括为制定干预规划所做的需求评估及为规划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2.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过程评价是规划实施过程汇总监测规划各项工作的进展,了解并保证规划的各项活动能按规划的程序发展,即对各项活动的跟踪过程。 3.效应评价(impact evaluation): 又称近期、中期效果评价:是规划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重点在于规划或规划的某方面对参与者的知识、态度、行为的
35、直接影响。4.结局评价:是评价健康促进规划的最终是否实现 (1)效果:即规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是行为和生理变化的指标。 (2)效益:制规划改变人群健康状况所带来的远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主要指生活质量指标。 5.总结评价:是综合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以及各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的概括。 6.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分析: 通过对卫生项目所消耗资源与健康收益的分析比较,以确定项目价值的一种比较分析方法。评价设计方案(一)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优点:方案设计与实际操作相对简单,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缺点:由于项目实施后目标人群的表现可能除了受到干预的影响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
36、响。非实验设计(non-experiment design)(二)简单时间系列(time series design ,TSD) 不设对照组,在对目标人群进行多次观察之后,实施干预,干预过程结束后再进行多次观察。 学者认为至少需要50个时间点。 由于观察点多、观察周期长,评价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也比较大。(三)非等同比较组设计(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干预组与对照组不是随机确定的,如以社区作为干预组,选择与干预社区各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两组不同点在于干预社区开展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对照社区不开展此项活动。(四)复合时间系列比较(multipl
37、e time series, MTS) 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该方案可减少可能的历史性因素和混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困难是在于干预前后要对两组进行多次基线调查和追踪随访。评价设计方案(五)实验研究(classical expermental design)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的齐同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影响评价的因素(一)时间因素 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执行或评价期间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产生某种影响的事件称为时间因素,如新的卫生政策的颁布、食物供应的变化、自然灾害等。影响评价的因素(二)测试或观测的因素1、测量者因素 心理暗示 项目工作人员的熟
38、练性 评定错误 2、测量工具因素 测量工具包括问卷、仪器、药品、试剂等,其有效性和准确性也之间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了 3、测量对象因素 (1)测量对象的成熟性 (2)霍桑效应(三)回归因素 这种降低实际上是一种统计学假象,但可能会被错误地归因于干预的结果。 采用对照组、多次基线测量或通过第一次随访检查的结果来推算基线值等方法消除或减少回归因素对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影响。(四)选择因素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主要特征指标不一致。影响评价的因素 (五)失访 失访指在健康促进规划或评价阶段,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干预或评价。 当目标人群失访比例较高(超过10%),或由于非随机失访(即目标人群中具有某一特征的人失访),也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倚。谢谢大家!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