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量移民为主。(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4.国内人口迁移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影
2、响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3)其他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三、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地域文化: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2)对人口的影响: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
3、其影响较大。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1.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口迁移。(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3)土壤: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生产和发展,特别
4、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2)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人口迁移。(3)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变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人口的迁移。(4)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1)政策: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2)战争: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常常引发人口迁移。(3)政治中心改变: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
5、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4.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
6、居住地迁移。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由图可知,贵州高于四川的是迁出人口比重而非迁出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的是迁入人口比重而非迁入人口数量;迁出人口比重,浙江略高于江苏,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远高于江苏,说明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高
7、于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正相关),处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处于东部经济地带的天津。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由图可知,皖、赣、黔三省迁出人口比重高于迁入人口比重,净迁出人口多,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迁出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对其迁出的影响是加快了迁出地的老龄化进程;迁出人口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会降低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沪、京、津迁入人口比重高于迁出人口比重,净迁入人口多,且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延缓了迁入地的老龄化进程;迁入人口多在城市谋生,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参考答案】1.C2.B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
8、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净减少A.B.C.D.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1.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问题。根据净迁移率定义及图示可知,江西省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移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加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加率数值相对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
9、,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移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人口净迁移率,所以人口净增加。结合选择项可知,C项正确。2.A【解析】图示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所以会导致北京、天津城市交通拥堵,A项正确。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影响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1)“民工流”的流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是民工的
10、主要输入地。(2)“民工流”的变化: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现象。民工就业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沿海招工难。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收入水平
11、远高于农村;城市自然环境比农村差;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比城市大;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居住用地和耕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该现象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无关;该现象说明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参考答案】1.C2.A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考点二考点一A.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自发程度最高B.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多往南方地区C.X2年龄段人口迁出后对迁出地经济发展不利D.整体来说美国迁移率比我国
12、高1.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X2年龄段人口从东北部迁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的衰落和南部新工业区的兴起,大量劳动人口迁往南部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2.D【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时段人口迁移的状况。X1年龄段人口迁移多随父母,因为年龄小,自发程度较低;B、C两项说法片面;D项符合实际。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迁出人口比重。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总数远比贵州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
13、少于四川。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图中上海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人口总数比上海人口总数多,故广东人口迁入数量多于上海。4.比较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故浙江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入区还是迁出区,都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1)判断某
14、区域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分析某区域人口迁移以迁入为主还是以迁出为主,流向由农村流入城市还是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2)计算某区域人口迁移的数量多少。迁出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出率;迁入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入率;净增人口数=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数。(3)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以迁入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以迁出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由图可知,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国内净迁移率下降较多,国际净迁移变化不大,而总人口增长变小,说明人口净
15、迁入量减少,故D项正确。总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总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说明总人口在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2%,应为发达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而德国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俄罗斯和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只有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接近图中所示。【参考答案】1.D2.A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B.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自南部向东北部迁移D.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加大医疗、
16、卫生事业建设鼓励生育二胎加大城市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加强户籍管理,限制农民工进城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A.B.C.D.1.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坐标图的判读与应用。图中显示的是人口迁移率,没有给出总人口量,无法得知儿童迁移量;中国城市化水平比美国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早婚对人口迁移率有明显的影响;美国老年人口迁移方向是自东北部向南部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于北部。2.C【解析】本题通过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考查应对人口迁移的措施。由图可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总量大,且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相关措施应围绕该年龄段的人群展开。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
17、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1.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北方地区低于南方地区;直辖市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例高;内陆低于沿海城市。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2.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比。读图可知,a、c两种方案下的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差异均不大,唯独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相差的倍数较大,c方案无论男女的少儿比重均是a方
18、案的两倍多。3.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a、c方案少儿比重过小或过大,人口增长过慢或过快,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只有b方案人口的年龄结构合理,人口的增速合适,是最合理的生育率方案。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2014山东高考)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据此完成45题。4.右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5.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
19、.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4.A【解析】本题考查各省区的人口状况。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超过1亿,户籍人口小于1亿,说明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较多,是经济发达省份,结合选项可知是粤;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超过1亿,常住人口少于1亿,应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人口大省,结合选项可知应是豫;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大约是0.4亿,常住人口不到0.4亿,应是经济相对落后、人口较少的省份,结合选项可知是黔;为沪。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河北与辽中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两地区之间人口流动较少;安徽距离京津唐地区较远,人口主要流向距离较近的沪宁杭地区;湖南与长三角地区距离较远,人口流向主要是珠三角地区;广西距离珠三角地区近,且经济落后,有大量劳动力迁往珠三角地区。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十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