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曹刿论战教案【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2.背诵这篇课文。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经过教学步骤一: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老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1.导入。2.同学们朗读课文。3.老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4.同学们再读课文。5.老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认的语气。忠之属也,
2、能够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讲解的语气。6.同学们再读课文。教学步骤二: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老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靡4.学生边读课文边复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5.再朗读课文。教学步骤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1.各人自读自译。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
3、法同上。老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教学步骤四: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1.老师介绍本文的背景。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发言者可用从能够看出的句式讲话。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老师点拨、引导。教学步骤五:理读。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1.老师讲解:理读,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清理,进行梳理,进行整理,进而构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的一种读法。这种读法的好处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提炼,有利于高效率学习。我们学习(曹刿论战),重点是
4、理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2.老师介绍学法。指出,理读文言字词,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词的板块,在辨析中理解词义。其方法能够有:找出课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找出课文中或加上课文外的同义词组,找出课文中古今意义差异较大的词语等等,这些都要构成一组一组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有用而且有益的方法: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我们今天着重来学一学这种方法。3.老师示例: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能够印证此意的成语有:师出无名,师出有名。4.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
5、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筋疲力尽观其辙背道而驰重蹈覆辙放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教学步骤六:背读。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背诵课文。1.同学们先进行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式的朗读。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入情境,读出语音语调。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教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演读。2.同学们背读。3.用比赛的方式组织背读。【创意讲明】本教学设计的创意重点表如今教学中的无提问。从提问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
6、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能够讲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拟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再就是不问,而不问的教学设计几乎没有。但无提问设计的课是一定可行的既然课堂教学中有问,也就能够没有问。但课堂上假如不提问,教学经过不就散了吗?不会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朗读教学能够取而代之。本设计中的正读、点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的教学流程就表现了这一点。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于是,由于没有课中的提问:就能
7、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老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这就充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综合、鉴赏等各种层次的阅读能力。这要请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这就有利于老师素质的提高,老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考虑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本人怎样精要点示的经过中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第2篇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正确翻译课文。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能
8、力目的:1、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德育目的:1、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2、学习在岗位上忠于职守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教学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2、论战的意义。教学设想: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文的翻译难度看,让学生课外翻译课文后再到课堂上来沟通,然后按记叙文的六要从来进行阅读,读后来概括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则安排学生完成论战为题的原因,以及鲁庄公和曹刿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以启发的方法让学生本人动脑动手来完
9、成。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先在课前翻译课文,划出本人或小组合作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理解等。2、诵读课文,为鲁曹二人对话加上神态、动作。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分析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教学经过:一、导入新课:1、导语:大家也许会想到三国时诸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能够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
10、?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讲解(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拟完好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
11、。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二、默读课文,亦可分角色朗读理清文意。1、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待沟通。2、沟通难词难句,并翻译课文。3、师归纳:重点实词:间、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能够三、整体感悟。1、概括故事情节: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可以以以事件发展经过为线索概括。明确: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生复述课文建议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四、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2、考虑曹刿、鲁庄公是如何的人?试扼要地分析。
12、3、采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课文,分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教学经过:一、导入新课:生复述课文导入二、探究,沟通。1、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原因。2、生给课文换题目。3、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与中心有关系,联络比拟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曹刿、鲁庄公是如何的人?用从中能够看出的句式讲话。2、分析人物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
13、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讲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讲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身介入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亲;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四、迁移积累: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筋疲力尽观其辙背道而驰重蹈覆辙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
14、例,试扼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3、有兴趣的同学能够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第3篇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能够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可以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1老师范读课文,或放朗读带。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本人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3解决有关
15、字音问题。曹刿(gi)又何间焉(jin)肉食者鄙(b)牺牲玉帛(b)小信未孚(f)登轼而望之(sh)吾视其辙乱(zh)夫战,勇气也(f)望其旗靡(m)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主要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拍: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本人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互相讨论沟通,本人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3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1)注意下面词语和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介入其中呢?肉食者鄙:当官的.人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和食物这些用来安身
16、的东西,我不敢单独享受。、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张,一定如实反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固然不能具体审察,但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忠之属也。能够一战:这是忠心为人民办事,能够凭借这点一战。公将鼓之: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兵士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便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差不多耗尽了。 (2)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根据等。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要求学生考虑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
17、线索?(2)本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说明曹刿是如何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说明取胜的原因。注意,在学生概括时,能够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能够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考虑: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扼要概括。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能够由标题判定
18、。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获得战争胜利的道理。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并争取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引入新课二、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详细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三、讨论曾刿的性格特征能够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考
19、虑: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2曹刿以为博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考虑: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机会选在什么时候?4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机会的?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考虑:曹刿选定反攻机会的根据是什么?6综合考虑:你以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归纳。四、讨论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能够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中有关鲁庄公的内容,然后结合下面两个问题评价:1根据课文回答:鲁庄公懂得军事吗?2有人讲,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讲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本人的看法,老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
20、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五、课文学习小蛄六、布置作业第4篇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要点:一、认识要想获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擅长把握有利战机,语文教案曹刿论战。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三、把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教法与学法:启发式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经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一、在把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二、熟读课文。教学重点:一、在把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二、熟读课文。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教学经过:一、题解:、作者及出处:本文选自(左传),题目
21、是后加的。(左传)传讲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下面二百多年间的很多史料。、历史背景: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本人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课堂练习、重点字注音:gumujinbzhjim刿谋间帛辙竭靡、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介入;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
22、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能够一战能够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阐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讲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布置作业: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一、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把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二、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词的把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教学经过:一、分析第1段1、课堂练习朗读2、检查重点词3、课堂
23、练习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战争的时间、国家?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讲是正义之战庄公的态度?公将战刿请见的原因?直接原因齐师伐我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刿否认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如何肯定的?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能够一战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5、小结: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
24、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二、分析第2段1、课堂练习朗读2、检查重点词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刿:未可,可矣,等待机会,观察机会擅长捉住有利战机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决断能力用本人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经过?反攻和追击5、小结:讲述战争经过。三、分析第3段1、课堂练习朗读2、检查重点词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表现庄公鄙的句子?公问其故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后为何
25、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机会是什么?反攻机会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机会其辙乱旗靡之时从本段能够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第5篇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的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经过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明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曹刿即曹沫。曹沫者
26、,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出示文言,老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二诵读活动1.老师范读课文。活动策略:朗读时速度稍慢
27、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明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缺乏。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听、译。要能准确、明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缺乏。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史称春秋无义战,这是对统治者而言的,追查这场战争的原因,鲁庄公也是不光彩的;但当齐国大军压境,就
28、鲁国人民而言,奋起抵抗,反侵略的爱国意义就非常清楚了。曹刿请见:请,请求,动词。见,拜见,动词。肉食者: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常食用羊,朔日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常食用猪、犬,朔日才能食用羊。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必然结果。孟子讲七十者能够衣帛食肉,可见当时,一般庶人很难吃到肉。所以,肉食者就指有官职的人,当政的人。肉食者鄙:鄙,鄙陋,相当于孤陋寡闻,这里指目光短浅。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用,靠。牺牲玉帛:这是四种祭神的供品,都是名词。牲,指牛、羊、猪。牺,指纯色的牛、羊、猪。帛,指丝织品。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动词。忠之属也: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忠
29、,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能够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能够凭借这个条件与敌人打一仗。3.了解第1段对话的层次并背诵。学生活动策略:能够利用对话的形式,两个学生为一组,逐层练习背诵。先试背,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再齐背,还请学生有感情地背。4.小结第1段。五课堂小结运用对话的方法,围绕着远谋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组材。曹刿的远谋表如今,他使鲁庄公明白,战争的决胜条件是民心的向背。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背默第1段,熟记词语的含义及特殊用法。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引1.请学生提问并回答重点语句的含义。2.背诵第1段。二诵读活动齐读第2、3段。三沟通活动1.请学生自读第2、3段,结合注
30、释,翻译句子。2.请学生明确字、词语的含义。公与之乘:乘,乘一辆战车。春秋时期,战车是方形的,大约宽3米,驾上马以后,全长也有3米左右,就是讲一辆战车大约占9平方米的路面。车上有三个乘员。指挥战车的指挥人员主帅或将,一个是右,也叫戎右,即车右,是保护指挥人员的;一个是御,也叫御戎,即御马驾车的人。每辆战车后一般跟有15名徒步的兵士。在主帅和各级将领的战车上,插旗安鼓。主帅车上插旗两面,一般将领车上只插一面,用以标志主将和各级将领所在的位置。鼓是铜制的,主帅击鼓,发出攻击的命令,各级将领闻声击响各自车上的鼓。在战鼓齐鸣的号令下,所有战车一起冲上前去,所有的徒步兵士也一起冲上去。公将鼓之:鼓,击鼓
31、,动词。齐人三鼓:三鼓,击了三次鼓,文言中数词与名词直接连用,翻译时要将量词补充出来。3.讨论、沟通第2、3段的内容要点。老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沟通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4.齐读第2、3段。5.背诵第2、3段。出示背诵提示学生活动策略:根据战斗的进程先试背,再齐背,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背。四提高升华曹刿是个有远谋的人,在长勺之战中表现了他的战略思想和指挥才能;他以为战争胜利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战斗中要抓准战机,在彼竭我盈时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这就是曹刿的战术,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的取胜之道。但是,为什么作者要在战前写其乡人对他的劝阻?学生活动要求:沉思默想,调动积累,学
32、生间互相提示、补充、丰富。五小结全文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每一段的层次。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老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六课后作业背默3、4两段。板书设计曹刿论战伐战前,民心向背战战中,抓准战机克战后,有勇有谋第6篇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的:1、认识要想获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2、要擅长把握有利机会。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络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定句式。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3、背诵全文主。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
33、教学经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芒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入的考虑。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议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
34、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具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相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擅长剪裁,叙事明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课文议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
35、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gu又何间焉jin鄙b弗敢专也f小惠未编bin玉帛b小信未孚f公与之乘chng辙zh轼sh旗靡m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重点词句1加点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2又何间焉。3牺牲玉帛。4大小之狱。2判定句式:有肯定判定和否认判定,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忠之属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
36、翻译时要补出来。能够一战4倒装句式:根据当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当代汉语的顺序。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重点句子:肉食者谋,未能远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一、第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
37、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2、曹刿的身分如何?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档次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应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而,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
38、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以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能够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由于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气力的政治远见。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
39、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本人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襟怀。二、第2段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2、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机会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场,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机会,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定。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
40、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单,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沉着,胸有成竹,擅长把握机会,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三、第3段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2曹刿是怎样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讲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机会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定句,也表示判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41、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讲明时,用在句子开始,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慎重,观察仔细,擅长捉住机会,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3小结:第3段写曹刿阐述战胜齐国的原因。二、归纳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阐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获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三、背诵课文。第7篇曹刿论战教案教学重点1.解决字音、句读。2.训练诵读能力
42、。3.了解曹刿关于什么是战争胜利的保证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学经过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很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十分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微妙何在解。如今,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指导和注解念一遍。二、老师范读课文。三、正音。刿间弗徧帛孚辙轼竭靡四、学生朗读课文。先提出朗读要求:1.字音准确。2.句读正确。叫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再让全班同学齐读第二、三段
43、,读毕酌情讲评。五、讲解课文。第一段1.全班同学齐读。齐读前提出要求:考虑回答第一段主要写什么?齐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2.词语、句子。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十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师:军队。伐:兴兵攻打。我:指鲁国。相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所以其书用鲁君的年号记事,称鲁国为我。公:鲁庄公。将:打算,准备。战:作战,迎战。请见:请求拜见庄公。其:他的。乡人:同一个乡的人;乡: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相传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权位的贵族。谋:筹划,
44、考虑。之:代抵御齐师之事。间:介入。焉:兼词,于此。鄙:鄙陋,指目光短浅。未:不。远谋:深远谋划。乃入见:于是入朝拜见庄公;乃:于是。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何以战:依靠什么去打仗;以:拿,依靠。衣食所安: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所,这里指用来安宁生活的东西;安:安宁。弗:不。专:专有独占。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必:一定;以:把。对:应答,对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或晚辈对长辈。小惠未徧:这些微小的
45、恩泽没有遍施及一般人国君的这些赏赐只要国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未:没有;徧:同遍。从:遵从。牺牲玉帛:祭祀用物;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家畜;玉:玉器,珪璧之类;帛,丝织品。加:超越,这里指谎报,虚报。必以信:一定用诚实不欺的态度对待神灵;以:用;信:诚实,不欺。孚:诚信感人。福:降福,保佑。狱:诉讼案件。虽:固然。察:考核,明察。必以情:一定按照实情处理;以:按,依照;情情况,实情。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一类的表现;忠:忠实;属种类。能够一战:能够凭借这点打一仗;以:凭借;以后省略之。战则请从:假如迎战,那就请允许我跟随您一道去御敌;则,就;从,跟随。3.内容提问一: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讲解:第一段主要是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曹刿对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战争胜利这个问题的看法。提问二:曹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他否认了鲁庄公的什么看法?讲解:曹刿以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证战争胜利。在鲁庄公作出第一个回答后,曹刿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