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民族教育的瞻望及作用.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6375281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区民族教育的瞻望及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区民族教育的瞻望及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区民族教育的瞻望及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区民族教育的瞻望及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区民族教育的瞻望及作用一、民国前甘宁青地区民族教育状况甘宁青地区的民族教育历史悠久,民国前在各民族聚居、杂居地区,义学、社学和私塾比拟普遍。早在1729年,/巡抚许容初设回民义塾于兰州南关,名曰养正义学0。1乾隆年间,西宁府也创办回民社学,乾隆十一年(1746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鉴于西宁东关回民寓居甚多,多习/回经0而不读书,于是会同知府刘洪绪,知县陈创社学,/延师教读焉。0这是清朝在青海官办的第一所旧式回族学校。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为抚慰教化少数民族,于1869年/立义学强令读书,习礼仪。01874年又命地方一律兴办义学,义塾的普遍设立,蒙学教育的发展,对甘宁青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

2、进作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为举办义学采取多种措施,如筹捐社粮,取息充作教育经费,增筹畜税,发商生息,或自行捐钱集资,以设义学。足见当时兴学风气特别浓厚。甘宁青地区自古以来民族诸多、宗教复杂,其教育形式和理念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fo教或伊斯兰教,各民族的教育几为寺院所控制。在寺院的控制下,/舍寺院外无学校,舍宗教外无教育0,2此地区的人不懂科学,不学世俗的科学文化知识,只知有教,/民族复杂,人民向来不重读书,民国以前,回藏两族同胞,更绝对不使子弟入学03。寺院教育是该地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制约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桎梏,使甘宁青地区民族教育长期处在一

3、种落后不前的停滞状况。二、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的民族教育民国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北政局动乱不定,陇上各军阀割据,甘肃/教育建设等在昔军阀时代,只要催残毁坏,未有一二建树。04青海一直处于马步芳家族统治下,宁夏由马鸿逵家族统治,当政时期,一切均为其政治服务,对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并无多少积极建设。(一)教育制度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积极扶助边疆民族教育的政策,随之民国政府开场对包括甘宁青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内的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予以重视,甘宁青地区教育制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1912年3月,改清末所设学部为教育部,在教育部下设普通教育司、蒙藏教育司等六大教育司,其

4、中甘宁青边疆民族教育属于蒙藏教育司管理。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5蒙藏学校章程6,这一章程成为民国初期推行民族教育的指南。1915年12月,北洋政府在5劝学所规程6中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区设为教育公所或劝学公所,作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1917年,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设民族教育股,第一次把民族教育管理问题纳入地方专门机构的开端。192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令各县改设教育局,1925年,将包括甘宁青民族地区在内的各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各局设局长、县督学及事务员等管理人员,对全县学校的设立、经费的划拨、老师的聘用及学务的督导等进行管理。民国初期甘宁青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场遭到政府的重视,各种

5、有关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机构、措施开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9年6月,5关于蒙藏之决议案6中,为蒙藏族教育详细规定了学校的设立、经费确实立、教育的研究、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以及学生的优待等事项。5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公布了5待遇蒙藏学生章程6,规定了蒙藏学生的入学程序、蒙藏学生的待遇、教育部对蒙藏学生的管理方式等。61930年,国民政府制定了5蒙藏教育施行计划6,对全国各高等学校怎样招收蒙藏族学生做了规定,这个计划对发展蒙藏族各级各类教育都有详细规定。1931年9月通过的5三民主义教育施行原则6,使三民主义教育施行方针在蒙藏族教育中得到详细贯彻执行,

6、使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所开设和开展的课程与教育活动都有了明确的目的,因而被以为是边疆民族教育方针的/滥觞0。7国民政府为了进一步贯彻其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及施行方针,又相继制定了5推进边疆教育方案6和5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施行纲领6等法规法令。1940年,中央教育部成立边疆教育委员会,同时公布了5边疆教育委员会章程6。1940年7月教育部公布5边远区域劝学暂行办法6,1941年11月公布施行5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施行纲领6,对施行边疆民族教育的范围做了规定。81941年,又为各地方民族教育委员会制定了5各边远省份边地教育委员会组织纲要6,甘宁青三省教育厅根据组织纲要的要求,自1941年起,相继成立

7、了边地教育委员会。91941年3月出台5边远区域初等教育施行纲要6,1941年6月出台的5边远区域师范学校暂行办法6对甘宁青等边地师范教育的有关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规定,1941年7月的5边地教育特约通讯员简则6规定怎样宣传边疆教育。1944年,行政院公布5中央派赴边地工作人员守则6,1944年6月5边疆学生待遇办法6出台,1945年9月5边疆初等教育设施办法6出台,1945年11月,公布5设置边疆教育督导员办法令6,将边教督导区域分为察绥、甘宁青、西藏及新疆等六区。以上是国民政府建立以来,根据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及其施行方针制定的推进边疆民族教育的几个主要法规、法令,对甘宁青民族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

8、动作用,国民政府对甘宁青地区的教育事业从开场重视到有了详细的推行办法,并力求运用各种政策促进该地区教育的发展。(二)教育规模民国初期,宁夏民族教育发展比拟缓慢,1917年银川城内创办蒙回小学一所,1918年,银川、石嘴山、平罗、灵武、吴忠、金积等地的清真小学发展到30余所。10宁夏1929年建省时,全省有小学237所,教职员342人,学生6657人。到1940年,学校数为436所,几乎增长了1倍,学生数38141人,增长了将近6倍,教职员数增加到973人,几乎为1929年的3倍。青海在1910年成立蒙古半日学堂,1913年改为蒙番小学校,1917年由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麟设立的东关同仁完全小学,有

9、学生百余人。1920年扩大蒙番小学为师范学校此后又在玉树、果密等处设立小学数处。1928年青海筹边学校被改名为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调查时共有学生434名,其中女生22名,教员10多名。1929年青海建省,孙连仲部国民军入青,为了加强其统治实力,也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青海省的回族教育主要是回教促进会所倡导的,设立回民女子小学1所。1930年,为使青海民族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又附设了蒙藏师范科一班,继续培养造就蒙藏师资。据1935年统计,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及各分会共创办完全小学19所,初级小学77所,有学生5732人,教职员264人。到1945年,各回教教育促进会所属学校与10年前的1935年

10、相比,完全小学增加了4.5倍,初级小学增加了3.1倍,学生增加了1.9倍。在这些回族小学中,还包括3所女子小学。甘肃在1913年,马邻翼、蔡大愚等人及回族乡绅在兰州地区清真寺筹设了兰州回教劝学所,并附设高等小学1所、初等小学4所等。1926年黄正清等人在兰州组织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该会曾利用私人捐赠等得资金,在甘南藏区创设小学。1935年教育部拨专款在皋兰、海原、固原、清水等地先后办起了多所回民小学。同年、甘肃省教育厅也利用中央教育补勤费,筹设了回藏小学10所。抗战结束时,河州地区回族小学已达75所。1935年甘肃省利用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兴办短期义务教育,先后在甘南各县创办短期小学29所11

11、,以招珍藏族学生为主。1939年省教育厅又利用边疆文化教育补助费,增设藏族初小7所。截止到1942年,在藏回聚居区创办的省立中心小学也到达12处。甘南藏族地区相比拟于甘肃其他地区,如兰州、天水、张掖、武威等地区是比拟落后的了。(三)教学内容民国初年,甘宁青地区学校的授课内容,多以读经为主,马鹤天在考察甘肃时亦看到/各家庭中对儿童之读物,仍多用旧书,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在寺院里所谓读书求学,就是把阿拉伯话背诵。除回教徒外,其他信教民族亦如此,如甘肃玉树之蕃民/无他种书籍,故亦无教育之可言,一切事故,皆载在经典,即年历亦在经典中述之,舍诵经而外另无门径。05史要初编6及宁夏省政府秘书处上世纪40年

12、代初所编的5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教育篇6中分别介绍了宁夏、甘肃两省少数民族教育兴办情况。宁夏中卫学生/所读课本,皆三字经、百家姓、诗书之类0。青海平安堡学生/桌上置书,全为论语及孟子,壁间贴功课表一张,首行仅写-上午背诵,下午认字.,老师高卧土炕0。15银川附近村中小学,/学生执国语、常识、论语、孟子、三字经、百家姓等书,自由诵读0,老师释其原由于/不教四书,家长又不欢迎;全教四书,又与教育局章程抵触。故新旧各科,混合教授。0实际上旧科目多,而新科目少。在甘宁回族聚集区,各校设阿文科,聘请清真寺阿訇讲授,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又不阻碍其正常的宗教生活。如1917年(民国6年),首先在银

13、川城内创办蒙回小学一所,课程设置除与普通小学一样外,每周又为回族学生和蒙古族学生分别加授阿拉伯文和蒙古文各1-2学时。1925年边事专家朱锦屏担任蒙藏师范学校校长又招收师范科学生一个班,其所设的课程都以培养开发青海实业人才为宗旨,包括藏语、英语、汉语以及养羊学、森林学、矿物学等新型实业学科,并聘请内地部分专业教育人才讲学,教育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改革。民国后期中学所授课程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师范学校除开设上述课程外,又加授读经、教育、习字、农业等课程。女子中学和师范学校还加授家事、园艺、缝纫等课。可见,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地区

14、民族教育教学内容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三、民国时期甘宁青民族教育发展的影响民国前后,我国甘宁青地区少数民族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国民政府所倡导的边疆教育,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意识等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从教育观念上看,在各少数民族开通人士的引导下,甘宁青少数民族对教育的看法有了较大的改变,突破了以前经堂教育、寺院教育的限制与垄断。教育成了提高民族素质、改进经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一地区,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对教育不再持一种被动接受,开场积极地送其子弟进学校读书,将教育看成是一种提高个人文化素质、生活技能与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进而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对教育表现出一

15、种史无前例的热情。在教育体系上,建成了一个较以往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出现了小学、中学、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及社会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同时,少数民族女子教育在此时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创办了一些女子学校,为少数民族妇女素质的提高和地位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新式教育除了政府创办的外,主要是由一些文化教育团体和私人创办,教育体系在民国时期逐步得到完善。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管理与督导的完善、教育经费的筹措上,开场逐步走上正轨,作为经堂教育向当代教育的过渡,它为之后的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今天在民族地区创办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历和教训。甘宁青民族教育在民国时期获得宏大成就的同时,也由于传统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发展遭到一定影响,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相比,这一地区在近当代化经过步伐显得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