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作用,高等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作用,高等教育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作用,高等教育论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类普通高等院校,除了设置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还要根据本地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的,设置相应的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目的是为了造就少数民族 双语型 人才。即,通过大学四年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学习,在已有的本民族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之上,重点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学生毕业以后既具备从事本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又具备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于1997年,在普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十分增设了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和实践经历体验,培养
2、出一大批社会有用型人才,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也为学生增加了较多的就业时机,尤其是对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基础语文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切实地为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做出了奉献。 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一扼要的阐述: 一、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培养形式 (一)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户口的限制逐步宽松,由此造成人口的大面积流动。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生由原来的国家分配,转变为
3、自主择业,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到中国的任一地方就业。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也不必局限于回原出生地就业。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受语言文化的限制,在就业面和就业时机上,与汉族大学生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假如这些大学生想到家乡之外的其他地区就业,十分是到汉民族较多的地区就业,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汉语言的沟通和汉文化的适应问题,这成为制约他们扩展就业面,扩大就业途径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而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设置,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四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在汉语听讲读写译五个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上能够到达用汉语流利
4、沟通和沟通的目的。其次,通过四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把握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这为他们将来的就业与生存极大地拓展了途径和空间,也知足了他们以后在汉民族地区继续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需要。所以,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设置,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是特别必要的。 (二)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培养形式。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培养形式与一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来对其培养形式作一深切进入的讨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普通高等教育系列中的传统基础学科,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校之初即开设的两个专业之一。为加强蒙汉双语人才的
5、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于1997年开场招收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学生。迄今为止,这一培养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仍唯一无二,这对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及蒙汉兼通的复合型语言文学人才具有极大的创始性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招收的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学生,生源为以蒙古语为母语的蒙古族学生,他们把汉语为阅读和(基础写作三门课,这三门课程大都开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段。 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 听讲读写 四个方面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听讲读写基础后,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开设系列专业基础课,如(当代汉语(中国现现代文学(汉语文教学资料解读等,而将难度
6、较大的一些课程放在大三和大四,如,(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基础等。对于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学生来讲,汉文化的习得与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设计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课程时,把学生对汉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为此,专门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汉字文化学,还有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要髓的课程(国学概要。 对于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学生来讲,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由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还要担负将汉文学汉文化翻译给本民族的人学习和研究,或者将本民族的文学或文化成果翻译成汉语供汉文化圈的人学习和研究
7、,这样就需要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进一步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为此,在课程设计方面就必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当然,我们能够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设计一些相关的课程让他们学习,如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蒙古语基础,(蒙汉互译,(蒙文信息处理。 概而言之,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能够将它归纳为四大板块:汉语听讲读写译课程,汉文化课程,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这四大板块基本上涵盖了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所有课程,同时也将之与一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区别开来。 二、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建设 (一)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怎样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
8、专业课程?它与一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何区别?这是在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课程时必需要考虑的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设置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课程时,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原则: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不但接受汉语听、讲、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还要系统地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基础上,学生要遭到教育及教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同时要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老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其最终培养目的是:既能到达所学专业培养规格的要求,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知识构造,构成双语双文化特色,具备 蒙汉兼通、蒙汉兼长 的复合能
9、力。因而,非母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 听讲读写 课程的设置。对于非母语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加强学生在 听讲读写 四个方面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 听讲读写 既是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否进一步学习和胜任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为此,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了(汉语听讲(中外文学名篇阅读(基础写作三门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在 听讲读写 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2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毕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点绝对不能丢掉或被淡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保存,这一点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专
10、业必修课程的设置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中,仍然保存了一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如,文学史方面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现现代文学史;语言性的课程有(古代汉语(当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理论性的课程有(文学理论(美学基础等。 3 双语双文化特色 课程的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作为不同于一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特色主要具体表现出在部分专业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的设置中。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能够具体表现出 双语双文化 特色的课程主要有下面几门:专业必修课有,(汉语听讲(汉语文教学资料解读(汉语文
11、教学实训;限制性选修课程有:(书法(中国文化概论(蒙汉互译(蒙文信息处理(中国思想史;任意性选修课有:(蒙古语基础(国学概要(汉字文化学等。 (二)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课程建设 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理论课程的建设;一个是实践课程的建设。我们仍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来讲明。 1理论课程的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自1997年设立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以来,已经对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做过三次的修改与调整,目的是进一步促进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特色,培养更合格的 双
12、语双文化 人才。2020年在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经历体验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进行了阅读课,能够让学生朗读中国古典诗词或当代散文诗词等,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汉语白话表示出能力。另外,老师应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汉族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可以根据自个的兴趣喜好参加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如参加话剧社团,演讲社团,读书社团等,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个的汉语水平;其次,通过与不同民族学生的交往,能够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打破自个狭小的社交圈,进而开阔自个的社交眼界。 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能
13、够极大地促进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沟通,有效地传播各民族文化,进而展示自个民族的文化魅力,这样能够极大地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时机,以此加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生存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促进民族间的文化认知和认同。通过四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与汉族师生的交往,少数民族大学生极大地加深了对汉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而汉族学生可以通过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与学习,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认同。这样,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族间的文化
14、认同与了解;十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对汉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能够很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文化圈,这对实现民族的大融合,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民族间文化的双向沟通与交融。语言隔膜是阻碍民族间文化沟通的最大屏障。言语不通,民族间就很难到达文化的沟通与沟通,进一步的、深度的文化沟通就更谈不上。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在全面系统地把握了汉语言后,通过翻译可将本民族的文化通过口头的或文字的方式介绍给汉民族,进而使汉民族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或者将汉文化通过口头的或翻译的形式介绍给少数民族,这样可以让少数民族人民全面地了解汉文化。因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
15、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能够为民族间的文化双向传播搭建极为重要的沟通平台。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通过四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系统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汉语言的习得与应用,能够将本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大面积地传播到非寓居地之外的其他地域,向其他民族传播自个的文化理念,人文价值,生存观念等,这样能够很好地让其他民族理解自个民族的生存现实,生活理想和民族文化。 (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的延伸与拓展。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汉语知识技能的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面被大大地扩展了;他们能够到中国的任何地方就业,而不是单单地局限在原来生活过的地方。这对落实国家民族间的
16、就业平等权、生存平等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民族为主的中原地区、沿海地区相比,还是比拟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的极大扩展能够加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这对实现民族间的地位平等和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设置,能够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人才。本专业的设置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间的文化沟通、文化认同、突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和现实意义来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李芳非母语教育 教 与 学 的比拟研究J教育探寻求索,2003,(12) 2董萃汉语的非母语学习与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4) 3国家级特色专业 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 4杨荣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考虑J中国成人教育,2018,(4) 5徐希平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考虑 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