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荔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策划书(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荔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策划书(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大荔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二一五年一月1.1 项目名称:中国大荔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1.2 项目建设地点:大荔县段家镇1.3 项目承办单位:陕西xxxxxxx文旅开发有限公司1.4 企业概况:Xxxxxxxxxxxxxx1.5 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1.5.1 项目提出的依据(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3)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旅游文化县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县域旅游产品指导意见1.5.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综合试验区方案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打造以黄河文化和寻根问祖为主题的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合作方案中,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三省四市的旅游资源,重新整合旅游资源以共同打造具有浓郁黄河文化、根祖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成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大荔对自己在西安大都市圈和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的机遇,也提供了大荔县优势产业的确定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发建设大荔古文化旅游项目很有必要,恰逢其时。(1)是开发渭南优势旅游资源,完善渭南(秦东旅
3、游环线)旅游景观产品的需要。多年来,渭南旅游以“一山(华山)一水(洽川)一圣(史马迁)”为主,基本形成了华阴合阳韩城旅游环线,建设中国大荔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将使秦东旅游环线旅游景观产品更加丰富。(2)是加快大荔县域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大荔是黄河文明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众多,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寻根远古文化旅游开发最具价值。但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未启动。建设该项目对开发我县优势旅游资源,推进县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1.6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性质定位:大荔县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遍布于境内的远古文化就是一块没有受到污染的净土,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就是立
4、足于大荔县段家镇丰富的旅游资源特点,以及大荔县农业大县的资源支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确定的文化产业项目。本项目基于大荔县段家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以魏长城遗址、大荔猿人遗址以及黄河泥塑发源地为依托、以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为基调、以远古人类文化为核心,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穿越远古体验人文之旅。本项目以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为前提,促进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文化开发一体化,以文化为内涵,展现旅游产品的内在吸引力,以旅游为管道,通过弘扬本土价值文化,传承地域特质,彰显地域特色。以本地特有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自然风光为主要旅游吸引,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造古文化产业,来
5、带动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强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内在吸引力,突出旅游产品的知识性、体验性、参与性、趣味性、多样性,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旅游开发真正构建自然、社会和谐的优良旅游环境,联合周边景区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旅游竞合关系,努力营造知名旅游地品牌形象,持续渐进发展,以文化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古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古文化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7 大荔县情:大荔古称同州,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全县辖18个镇,415个行政村,400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是渭南市第一面积大县、第四人口大县
6、,为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黄河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大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二十万年前,人类最早智人“大荔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春秋时代起,大荔便是历代郡、州、府治所在,是关中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宋建岱祠岑楼,集中国古代戏楼建筑艺术之大成,清建“丰图义仓”,慈禧太后朱笔御赐“天下第一仓”, 魏长城遗址、文殊新塔、金龙高塔、八鱼石古墓群等古迹犹存,同州梆子、碗碗腔、皮影等戏曲剧种享誉中外。大荔更是隋文帝杨坚、明代关中入阁第一人马自强、清朝救时宰相闫敬铭,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张奚若,速算专家史丰收等名人的故乡。大荔地貌独特,风景秀丽。
7、县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镰山台塬,绵蜒百里,逶迤如山。中部洛水两岸,土地肥沃,村寨星罗,田畴织锦,果秀棉丰。东部黄河滩区,南端一马平川,沃野万顷,烟树若屏;北端数万亩河滩湿地,渔湖映天,芦花飘荡,群鸟翔集。南部沙苑区,沙梁如画,果林成荫,四季飘香,春有杏白桃红,夏有萱花如金,秋来枣红如霞,为唐宋皇家牧马之乡。杜甫诗云:“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白居易、陆游等大文豪亦纷纷慕名而至,结庐隐居,相伴神游,吟诗抒怀,流连忘返。大荔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滨黄河,南眺华山,西接晧壤,北靠镰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处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陕晋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陕西东大门建设重要位置,距西安
8、125公里,距北京1100公里,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境内路网纵横密布,108国道、202省道、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韦罗高速公路将连(云港)霍(尔果斯)、西(安)禹(门口)高速接为一体,西韩铁路、大(同)西(安)高铁将实现出境道路全高速。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里程居全省全市之首。1.8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1.8.1 建设规模:规划开发建设魏长城遗址公园大荔猿人遗址公园黄河泥塑发源地大荔龙首渠遗址公园古文化黄金旅游线路。1.8.2 建设内容:大荔猿人遗址公园:大荔猿人遗址简介:1978年月,位于大荔县段家乡,发现距今约二十余万年的人类青年男性头骨化石。经鉴定,这个头骨化石为中更新生
9、晚期,依发现地点,定名为大荔猿人。大荔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在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填补了我国历史上人类由蓝田人向丁村人过渡的空白,为研究汾渭谷地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大荔人头骨化石对于了解和确定陕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性质也极为重要。在古遗址之中,发现遗物一百八十一件,其中石核件,石片件,打制石器件,石器多属尖状,有直刃、凹刃、凸刃刮削器。还发现壳蚌、螺、鲤、鲶、驼鸟、河狸、马等野生动植物化石。建设内容:拟占地面积800亩,核心保护区150亩,建设大荔猿人遗址公园,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将融合古地质、生物、古人类等关键元素,采用雕塑、绘画以及现代
10、化的声、光、电模拟手段,建设基本陈列区、临时陈列区、模拟考古区、模拟体验区,设置4D影院,向游客重现20万年前我国古代人头骨化石真容。讲述“大荔猿人”的故事。注重互动性,在展览中通过相关交互设备跟祖先比高矮、比脑容量。模拟原始人生活场景的展区真切体验祖先的生活状态。在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水草丰富的环境中,在狭窄的洞穴入口,放映猿人生活景象,使游人感觉身临其境。同时加以模拟考古等,从而提高大荔猿人遗址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打造成西北地区古人类文化大型科普教育基地。魏长城遗址:魏长城遗址简介:魏长城遗址南起华山朝元洞西,依地势蜿蜒北上,经大荔、澄城、合阳等县,止于韩城以北黄河西岸,是战国时秦国与魏国的
11、分界线。魏长城遗址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魏长城遗址建设内容:从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功能配套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托旅游文化资源,建设占地面积200亩,以文物保护发掘为主,旅游产品开发经营为辅,设置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三大功能功能区。黄河泥塑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简介:大荔段家镇华塬座落在黄河之畔,华塬土经过母亲河的几千年沉积,土质细腻富有粘性,黄河泥陶就是利用华塬土作坯烧制而成的工艺品。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大荔县中华古陶工艺研究会理事长,古陶艺术大师胥凤堂先生指导,规划建设集纯粹黄河泥塑文化
12、交流、科研教学、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陶艺展览为一体的的黄河泥塑文化旅游中心。采用本地丰富的陶土及釉料资源、凭借独具特色的泥塑工艺和制陶工艺,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泥塑工艺,依托广泛的国际国内泥塑工艺家资源,致力于泥塑的生产、销售和创意设计。建设内容:规划建设泥塑工艺研制、生产、展览和销售体系,从练泥、制作、施釉、烧制形成一条完整的工艺流程,邀请民间工艺美术师,以纯手工拉坯、雕刻、泥塑工艺,制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系列工艺品。建设儿童泥塑手艺体验区与泥塑手艺培训基地等。同时结合大荔矿泉水水疗中心以及围绕黄河泥塑文化产业园开发和挖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和大荔猿人旅游开发项目。大荔龙
13、首渠遗址公园:龙首渠是陕西省洛惠渠的前身,修筑于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因穿渠得龙骨,故名龙首渠,在今大荔县城西北13.5公里义井村村北。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塬)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文物保护的范围,仅指隧洞工程而言,也就是现在的“五号隧洞”部分。距本县县城西北13.5公里,地里坐标为东经10953、北纬3454。西汉龙首渠“作之十余载,渠颇通,犹未得其饶。”南北朝和唐代均有重开龙首渠的记载,北周武帝时来巡视,保定二年(562)“同州开龙
14、首渠,以资灌溉”。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和唐玄宗开元七年(719)曾有引洛水及堰黄灌溉和种稻的历史。民国二十三年至三十六年(19341947),经过12年多的漫长施工,洛惠渠虽已通水,但因隧道复塞,仍未受益。解放伊始,洛惠渠工程即行续建,1950年即实现了渠通水到田。从受益至今,一直安全行水,五号隧洞,基本良好。1.9 投资总额及合作方式:项目估算总投资约5亿元,既可整体投资建设,也可投资子项目。2.0 项目开发运作中的几个问题1、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说过,“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他们认为古建筑承载着一段深厚的历史信息。古
15、遗址及古文物是地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更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通过对古遗址的研究开发,能够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更是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积极力量。在适度开发过程中须邀请专业人员予以指导,魏长城遗址和大荔猿人遗址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应形成规划为纲,保护为重,保护与产业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开发治理格局。2、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关于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应当按相应级别报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要切实做好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并上报各级政府批准,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能因为旅游开发破坏文物。3、项目运作的具体模式是: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古人类资源文化深度开发为基础,打造西北独特的古文化休闲度假品牌,满足以西安游客为主的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