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59637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doc(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20182025 年)目 录第一章 序 言.5第一节 编制目的.5第二节 规划对象.5第三节 规划依据.6第四节 规划期限.7第二章 发展背景.8第一节 发展基础.8第二节 重大机遇.12第三节 面临挑战.14第三章 总体思路.16第一节 指导思想.16第二节 基本原则.16第三节 发展定位.17第四节 发展目标.19第四章 规划布局.22第一节 总体布局.22第二节 空间格局.23第五章 高校集聚.28第一节 整体推进.28 2 第二节 校际协同.31第三节 学校提升.33第四节 学科发展.38第五节 人才集聚.40第六章 产教融合.43第一节 产业引领.43第

2、二节 产学贯通.45第三节 新型工业.47第四节 文化旅游.49第五节 现代农业.50第七章 校城一体.53第一节 功能互动.53第二节 空间交融.55第三节 设施共享.57第八章 综合配套.60第一节 道路交通.60第二节 信息网络.62第三节 生态环保.63第四节 公共服务.65第九章 支撑体系.70第一节 协调机制.70第二节 用地保障.71第三节 金融支持.72 3 第四节 政策指引.72第五节 宣传推广.73第六节 监督落实.74 4 第一章 序 言第一节 编制目的建设桂林大学聚集区,是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加快发展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

3、聚区”谋划布局的重要举措。强化桂林作为广西高水平大学集聚区之一的引领作用,将与南宁教育园区共同形成广西高等教育领域的“双核驱动”格局。加快桂林大学聚集区建设将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有助于桂林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有效提升桂林城市品质和形象魅力,引领桂林高等教育“教产学研”与城市空间、产业发展实现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特色化和品质化发展。为推进桂林大学聚集区建设,特编制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20182025 年)。本规划具体谋划桂林

4、大学聚集区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规划布局、核心任务和支撑体系。第二节 规划对象桂林大学聚集区指以桂林市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空间集聚特征鲜明、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开放互促的功能性区域。 5 规划期内,桂林大学聚集区以雁山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9600 亩)、花江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 7050 亩)为主,并与临桂教育集中区(规划面积 1820 亩)及桂林市城区(秀峰区、七星区)现有高校辖区协同发展,前瞻性的展望至桂林中心城区约 866平方公里的研究范围。规划对象的教育主体为驻桂林 13 所高校,并延展至广西桂林农业学校、桂林市卫生学校等职业教育学校。突出两个融合:一是以“+高等教育”

5、为特色,依托现有各类产业功能区域,体现桂林市城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高技术产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聚集区;二是以“高等教育+”为特色,依托广西高校“双一流”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绿地、科研平台、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各类高等教育资源,拓展服务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聚集区。第三节 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广西教育事业发展“

6、十三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 6 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桂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桂林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 年);桂林自治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桂林市城区产

7、业发展规划(20142020);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年);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第四节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20182025 年。 7 第二章 发展背景第一节 发展基础雁山大学集中区及花江大学集中区是桂林市“十二五”以来重点规划建设发展区域,近年来,雁山区、灵川县、七星区积极配合桂林市推进高校建设,招才招商并举,引智引资双增,掀起了聚集区建设高潮,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临桂教育集中区借桂林行政中心建设、临桂新区城市建设及毗邻的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之势,快速发展初步成形。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近年来,桂林市实施支持高等教育质量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

8、驻桂林高校校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支持高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企业及地方政府建立全方位互动合作关系。支持高校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增强成果转化能力,为高校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驻桂林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支持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 2017 年桂林市本科层次院校已达 6 所,独立学院 3 所。全市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7 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8.46%。二、区位条

9、件优越 8 雁山大学集中区位于桂阳公路中段,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可快速到达绕城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处于桂林“半小时”旅游圈中的有利地理位置,区域内或附近毗邻有桂林植物园、雁山园、玉圭园、园博园、愚自乐园、会仙湿地等风景园林及休闲旅游景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部分区域属桂林市七星区,被国道 322 线、桂梧高速公路、桂兴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等交通要道及漓江水道环绕,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临桂教育集中区毗邻新的桂林行政中心、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临桂新城区组成部分,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复线、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临苏路、万福路等连通内外,向西南发展区位优势明显。三、区

10、域创新中心初步形成桂林市已经聚集较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高端创新要素,是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区域创新中心。科研平台高端,截至 2017 年已有:国家驻桂林科研机构 6 个、自治区驻桂林科研机构 3 个;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 5 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3 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58 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5 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家;自治区级工程院 5 家;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 2 家;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 3 家;企

11、业博士后工作站 5 家。科技人才集聚: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 9 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内的科技人员 7 万多人;13 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19.22 万人,当年招收学生 5.82 万人,当年毕业学生 4.67 万人。创新能力较强:2017 年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 188 项、自治区级 363 项;全年完成科技成果 154 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 61 项;签订技术登记合同 174 件,受理专利申请9750 项,专利授权 2421 项;桂林国家高新区每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孵化毕业企业数量达到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的 2 倍。四、产业发展基础坚实雁山区旅游产业具有主

12、导支柱地位,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为桂林拥有国家 4A 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区,商贸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低碳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区四园”低碳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园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全区成立合作社 74 家、家庭农场 11 家,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灵川县八里街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 5 大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引进培育了以动漫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把“做活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

13、展的新引擎,进一步发挥区位、交通、生态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业。2017 年,桂林高新区七星区以全市 4%的人口和城区 2.5%的土地创造了全市近 14%的工业总产值和 8%左右的税收,已经成为桂林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高端装备、 10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将加快发展二产与三产相融合、旅游与商贸相融合、科技与旅游相融合、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三产经济,实现产品多元化、技术现代化、虚实一体化、市场全球化、旅游体验化。临桂区近年来围绕“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城区经济

14、得到较快发展;城镇品位大幅提升,桂林市新的城市中心的功能日益显现,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科教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迅猛发展。临桂区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围绕打造“桂林新中心”,突出工业主导,旅游、商业、仓储物流、酒店餐饮和休闲娱乐业发展迅猛。五、综合承载能力较强聚集区所在的雁山区、七星区、临桂区、灵川县土地开发强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具备了大规模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基础条件。雁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有良好的山、林、水生态环境;七星区七星老城、漓东科技城、华侨旅游城和花江生态城联动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临桂区自然资源丰

15、富,土地、水资源能满足聚集区建设需求;灵川县作为漓江的上游区域,境内的植被保存非常完整。六、对外开放合作广泛桂林市是国际旅游胜地,近年来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 11 会旅游展、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段)、桂林国际马拉松赛、漂流世界杯等精彩纷呈的展会及国际赛事,成功引进华为、中兴、比亚迪、美亚迪、中联智创、释码大华等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第二节 重大机遇一、国际层面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推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

16、国的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围绕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打造教育强国成为全球主要大国的共识。二、国家层面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既定目标,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

17、教育质量,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 12 必然要求。三、广西层面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广西新跨越,到 2020 年初步建成创新型省区,到 2030 年全面建成创新型省区。2016 年 9月,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南宁、桂林两个高水平大学集聚区”“按照两极带动,多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强化南宁、桂林两市作为高水平大学聚集区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完善桂林高校集中区配套设施”。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桂发201623 号)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水平高校集聚地”。2016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

18、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为加快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自治区党委、政府于 2015 年、2016 年相继启动了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工作。2017 年 12 月,广西举行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自治区重点支持桂林高校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7 个,估算项目总投资 65.78 亿元。四、桂林层面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到 2025 年桂林将全面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国内一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到 2030年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内同类城市和

19、世界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努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 13 新之城”“宜游宜养的生态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和面向东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桂林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国内同类城市人力资源强市行列,建成与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相辉映的科教名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对凸显桂林教育在全区教育发展大局中的“排头兵”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第三节 面临挑战一、现存不足资金投入方面。桂林市尤其是大学聚集区主体部分所在的雁山区、灵川县财政比较困难,难以支撑大学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阻碍了桂林大

20、学聚集区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方面。雁山、花江、临桂等高校园区远离城市建成区,高校及大学集中区周边水、电、路、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医院、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健全,且路网不通,拉大了各院校的距离,制约了大学城的形成以及各大院校功能发挥,无法产生集聚效应和互动效应,削弱了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无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学校发展方面。还没有建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流大学,未形成学科抱团、聚焦服务的局面;虽然学科门类较齐全,但与桂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林学科比较缺乏;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不足,与区内职业教育发展较好 14 的城市(南宁、柳州)差距比较明

21、显。人才聚集方面。大学聚集区人才培养数量大,但每年毕业生留在桂林或广西的比例较低,大学集聚区各高校培养的人才,为桂林和广西经济社会服务的偏少,尤其是为桂林服务的更少;而从人才引进来看,桂林市在广西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全国来说,尤其是对比沿海发达省区,有关人才引进的政策还存在不足。二、主要挑战(一)大学聚集区建设亟需大量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持,但由于广西地处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且周边省区都在争先布局相关产业,对人才和技术引进提出了挑战。(二)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地各校纷纷推出多项落户政策、大力吸引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大学聚集区建设竞争加剧。(三)大学聚集区建设更讲求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良

22、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活跃的创投资本,对政府引导方法及软硬条件也提出更高要求。 15 第三章 总体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挥地方政府、高校的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对接,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

23、步形成广西高等教育领域“双核驱动”格局,将桂林大学聚集区建设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富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居住高度融合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推动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优化桂林城市空间布局。第二节 基本原则统筹协调,合力发展。加强与国家战略、国内外优质资源和重大科教项目的衔接,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打破各校行政壁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强化均衡布局、协调共生、凸显特色,形成聚集区发展的合力,提升聚集区整体竞争力。 16 产教融合,重点聚焦。与全市经济社会、产业和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高等教育与旅游服务、健康养生、

24、生态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聚焦重点区块、重点领域及重大项目,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规划衔接,彰显特色。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根据桂林市及各高校独有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学科禀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载体建设、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突出加强规划引导、政策创新、项目审批、协调服务、环境营造等领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吸

25、引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聚集区建设,全面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第三节 发展定位高等教育集聚地。集聚桂林高等教育资源,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成为广西高等教育“双核驱动”格局中的核心区之一。做优做强高等教育事业,争创一流高校、创建一流学科,推进广西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发挥对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科技创新策源地。吸引各方力量和智慧,建设广西科技创新 17 中心和人才高地。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模式及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人才平台和融资平台。成为承载桂林市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载体、辐射带动广西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集聚区域高端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重

26、要节点,全面提升广西及桂林周边地区综合创新生态环境。人才培养孵化地。搭建产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强化聚集区内各大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打造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人才培养孵化地。成果转化共享地。推进形成面向社会、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研发中心。推动实施校企科技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各大科技计划,促进聚集区各大高校各类科研成果转化。引导、支持各层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加速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发展格局。产教融合协调地。深化聚集区高校高等教育改革

27、,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服务社会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作用,增强聚集区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生态宜居开放地。发挥桂林良好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大高校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打造“山水城交融、人人享美景”的景观开放格局,完成“宜居、宜学、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宜居功能定位。 18 第四节 发展目标通过创新聚集、成果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景观聚集,全面实现“三年成势、五年成型、八年成城”发展目标,打造一个集国际理念、中国风格、广西特色、桂林元素于一体的高等教育聚集区,成为支撑桂林、服务广西、辐射西南的高水平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孵化地、成果转

28、化共享地、产教融合协调地和生态宜居开放地,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广西高等教育核心区,成为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发展高度融合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发展路径如图 1 所示。三年成势(20182020 年)。聚集区整体发展框架全面构建,管理机构和相关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围绕路网交通、供水供电、排水排污、信息网络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与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面开展,旅游服务、公共设施、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共享合作持续深入。成为桂林市创新聚集、成果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景观聚集的重要平台。促进桂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42%、广西高等

29、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0%,桂林市科技进步贡献率 56%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支出(R&D)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2%;力争一所高校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 19 整体框架建成,基础 设施持续推进,成为 创新聚集、成果聚集、 产业聚集、人才聚集、 景观聚集重要平台。成为国内一流的大 学聚集区和广西高 等教育核心区,广 西高级人才培养基 地和科教文化交流 中心;桂林建设区域 性国际科教名城和 国际旅游胜地的重 要支撑。整体层次提升,合作 拓展到经济社会各 领域,成为高等教育 集聚地、科技创新策 源地、成果转化共享 地、产教融合协调地、 人才培养孵化地和 生态宜居开放地。第第7-8年年目目 标标三

30、年成势三年成势五年成型五年成型八年成城八年成城第第1-3年年年份年份图 1 聚集区发展规划阶段目标五年成型(20212022 年)。聚集区基础设施水平和互联互通能力显著提升,合作拓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素质人才大量聚集、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创新第第4-5年年 20 创业环境显著改善,成为支撑桂林、服务广西、辐射西南的高等教育集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孵化地、成果转化共享地、产教融合协调地和生态宜居开放地。力争桂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4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 60%,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支出(R&D)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5%;支撑广西创建南柳桂北国家自主创

31、新示范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广西一流大学 3 所,13 个学科建成国内先进学科。八年成城(20232025 年)。到 2025 年,聚集区建设成为设施一流、产业高端、创新超前、开放共享、文化交融的示范性聚集区,富有活力、优势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基地,引领桂林发展、服务广西、影响世界的开放高地;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聚集区和高等教育核心区,广西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教文化交流中心,桂林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和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支撑。雁山、花江、临桂三个集中区在校生超过 22.5 万人,力争桂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升到 50%,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 6

32、5%,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支出(R&D)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0%;建成 12 个高水平国家级科研平台;初步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 3 所,力争其中 12 所成为全国同级同类一流水平大学,并初步具备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竞争力;基本建成广西一流大学 1 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2 所、有地方特色的本科师范院校 1 所、应用技术大学及广西先进民办大学 3 所;新增职 21 业教育园区 1 个。力争 36 个学科建成国内先进学科,其中13 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成为国际知名重点学科,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22 第四章 规划布局第一节 总体布局按照“一区多园、全域协同、产教融合、生态共享”的总体布局

33、要求,统筹功能定位、产业类型和支撑体系,核心集聚,全域配套,互联互通。一、一流建设、一区多园形成雁山大学集中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七星高校集中区临桂教育集中区等构成的一区多园布局。以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桂林旅游学院为主的雁山大学集中区;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主的花江大学集中区以及以桂林医学院临桂校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桂校区为主的临桂教育集中区;形成南、东、西倒“品”字形布局,其中东部花江大学集中区与原有的七星高校集中区(含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桂林医学院东城校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等)邻近,形成一个整体。二、设施齐

34、备、全域协同完善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高校老校区带动桂林全域协同发展。大力强化雁山、花江、临桂大学集中区的路网交通、水电供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主要分布于七星区的各高校老校区与雁山、花江、临桂大学集中区一校多区协调共进,带动桂林全域高 23 等教育协同发展。三、百业千企、产教融合高校学科专业与桂林城区产业、企业的互补融合,形成和完善专业、产业、企业的互补融合机制。整合科技园、创业园、众创空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综合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孵化平台。四、山环水抱、生态共享校园田园融合,聚集区建成区融合,建设生态宜居

35、宜业城区。保护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建设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打造校园田园融合、聚集区建成区融合、生态宜居宜业的生态共享现代都市区,提升桂林的城市品质和形象魅力。第二节 空间格局根据聚集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统筹协调、产教融合、彰显特色、市场推动的原则,桂林大学聚集区呈“一体两翼、三极四区”的空间格局。一、一体两翼、三极四区“一体”是指雁山大学集中区是桂林大学聚集区的核心主体,在建设桂林区域性科教名城中具有核心作用。“两翼”是指花江大学集中区和临桂教育集中区作为桂林大学聚集区的东西两翼,加速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三极”是指在雁山、花江(七星/灵川)、临桂等南、东、西三个

36、方向,大学集中区带动形成桂林市教、产、城一体化发展的三 24 个增长极。南增长极是桂林大学聚集区核心区与雁山科教旅游名城发展定位相契合,促进桂林国家旅游胜地建设和区域性科教名城建设,科教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融合发展极;东增长极是桂林区域性高水平大学与桂林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契合,促进桂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西增长极是以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职业教育为代表的教育资源促进桂林城市新中心发展和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增长极。图 2 桂林大学聚集区空间格局示意图“四区”是指桂林市的主要高校在空间上形成了四个互联互 25 通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集中区:

37、雁山大学集中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临桂教育集中区、七星高校集中区。二、雁山大学集中区雁山大学集中区位于雁山区。雁山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9600 亩,是桂林大学聚集区核心主体,现有大学生人数 7 万左右。雁山大学集中区周边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气候宜人,特产丰富,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投资建设空间。雁山大学集中区主体涵盖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桂林旅游学院雁山校区、广西艺术学院桂林分校、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等学校和校区。目标定位:打造广西重要的综合性高等教育园区、桂北地区现代高等教育服务中

38、心、桂林科教旅游新城。建设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紧完善各类产业平台,充分挖掘雁山大学集中区科教资源,进一步激发聚集区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活力。三、花江大学集中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及七星区。花江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 7050 亩,是桂林大学聚集区的另一核心区域。花江起于桂林市区之东的灵川县境,流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最终汇入漓江,属漓江的一条主要支流。花江大学集中区跨桂林市灵川县和七星区两个县区,在地理位置上以灵川县为 26 主,但在实际联系上又与七星区比较紧密。花江大学集中区主体涵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等学校和校区。目标定位:彰显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特色,强化军工特色和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任务:加快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供水工程,抓紧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抓紧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