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2.圆锥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第32页例1及练习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 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锥的特征; 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2.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回顾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 导入:前面我们认识
2、了圆柱,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形状圆锥。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圆锥的外部特征认识。 引导学生触摸圆锥模型。类比圆柱的特征来研究圆锥会有哪些特征。 学生汇报:有一个顶点、两个面(包括一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是曲面)教师拿出圆锥模型,展开它的侧面,可得到一扇形。由此可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2.研究圆锥的高。 提问:这个圆锥有多高呢?从哪开始测量呢?教师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因为圆锥的高在内部,不能直接测量,所以我们要把它移出来再测量。 教师演示测量方法: 先把圆锥的底面
3、放平; 把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学生利用学具测量手中的圆锥的高。 3.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教师演示:拿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 然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三角形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小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只有一条高。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六第2题。 五、拓展提升1.沿圆锥的高将圆锥平均分成2份,增加了(2)个面,形状是(三角形)。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cm和4cm。绕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4、旋转能获得几个不同的圆锥?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两个底面直径是6cm,高是4cm; 底面直径是8cm,高是3cm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锥有哪些认识?你还有什么问题?七、作业布置阳光同学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认真研究,同桌交流。活动后汇报。 学生自学,寻找答案。 拿出学具,按照教师的演示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后得出:绕着的直角边的长等于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长是圆锥底面半径。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不能把圆锥和圆柱的比较进行到底,这样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建议:利用表格形式对比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这样把知识串联起来,从而使认识更充分。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