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初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初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帮助记住,下面小编分享了初中化学实验总结,供你参考。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液 2.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CaCO3
2、+2HCl=CaCl2+H2O+CO2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4.收集方法 氧气(O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氢气(H2)排水法(难溶于水)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二氧化碳(CO2)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5.验满(验纯) 氧气(O2)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氢气(H2)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
3、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二氧化碳(CO2)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4、。)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溶液中不一定: (1)
5、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
6、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
7、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
8、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 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性
9、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2Na+2H2O=2NaOH
10、+H2;2NaOH+CuSO4=Cu(OH)2+Na2SO4。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等。 6.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7.注意事项 (1)制备氧气(O2) 检查
11、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2)制备氢气(H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3)制备二氧化碳(CO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8.常见气体的性质 (1)氧气O2(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及用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12、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a.供呼吸;b.炼钢;c.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氢气(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 还原性: H2+CuO=Cu+H2O 3H2+Fe2O3=2Fe+3H2O (3)
13、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a.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4)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可燃性:2CO+O2=2CO2(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还原性: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