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1 第一方面:教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它在教材中属于关注科学单元。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它要求我们带领学生去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科学。我想本来语文和科学就是相通的。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思维方式本身就十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开发学生的
2、创造能力。 第二方面:学法。 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方面: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与他们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3、: 1、分四人一组,各组发白纸一张,选定组长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 2、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 3、课前预习,比如自学生字词、找出成语、熟悉课文内容等。 4、准备大作本。 教学目的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4、帮助学生确立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活跃一下气氛,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情感基础。课堂:由课前的歌曲提问:
4、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什么?进而提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在老人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 师:有3个学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看来生活中事物的标准答案不止一个。 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说: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二、整体感知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2、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请组长把小组的共同见解作好记录。 学生读书2分钟,然后自由交流:45分钟,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教
5、师可以参与到其中的一组中去。 二、交流见解 第一题 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观点论证方式 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问题二: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观点41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6、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第二题 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创造火花(过渡语: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寻求第二种答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就动一动手,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材料: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夹
7、书、书签、钓鱼钩、女生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 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使学生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四、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目的:反思学习过程,学有所得 v1、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v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五、写作实践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课文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 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8、 学生写作,后交流,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六、奇思妙想(作为机动内容时间多,当堂交流,时间少,作为作业) 说一说自己想发明创造什么?你准备怎么去努力实现你的发明创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看问题因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2、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引出。 能力目标 1、能感受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2、能感受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方法及其好处。 情感目标 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
9、实论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写作特色,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
10、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二、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出示四种图形。听课文朗读。 三、分析课文 1、提问:不看课文,请回答“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 (l)答A。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2)答B。因为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 因为D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
11、图形。 结论: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2、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了很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3、提问: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提问: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讨论并归纳: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
12、各种尝试。 5、提问: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讨论并归纳: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补充事例(略) 6、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并归纳: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7、提问:“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
13、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8、提问: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9、提问: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
14、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10、提问: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3 学情分析: 学生是首次接触议论文,应当较详细的讲解一下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简析教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15、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同时,这个单元又是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学习本篇课文,既可以学习分析议论文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又可以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题,进而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加强对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
16、合作与探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 2.苏轼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今天学习课文,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揭示课题并板书。) 3.教师板书:1+1=?(可以是一个王字,一滴水加一滴水还是一滴水,一支笔加一张纸,可能是一首瑰丽的诗等,板书课题。) 二、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仅供参考或者本部分内容可利用自习课完成。) 1.议论文是
17、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
18、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作为事实论据的史实、事例必须真实、确凿,有典型的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旧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2)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革命导师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一个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2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
19、思路,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4通过讨论法、论辩小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2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3、4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用诗歌题西林壁导入,让学生说说学习这首诗的感受;或用两个相对的人脸图形、想象导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或用1+1=?导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或就课文的几个图形的同异
20、比较导入。 二、整体感知全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2围绕论述的中心,课文分别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深入感悟课文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 四、课堂讨论、交流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五、论辩小擂台 正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反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六、总结 本文围绕中心,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进行了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法的变化对培养创造
21、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七、作业 1练习1、2 2编写提纲。 作者邮箱:xx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以来我们吟诵过不少古诗文,我想苏武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
22、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研读过程 1分组自学 要求: A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明白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B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明白论据的作用。 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明白两者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文章的结构脉络。 4动笔练习 A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
23、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 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探讨延伸 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武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开去。 四、小结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五、网络论坛(课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第 20 页 共 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