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203529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姓 名陈思璇考 籍 号2专业、年级公共事业管理2009级联系 电 话指导 老师张 俊 2011年4月8日目 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正 文 2 一、 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现状 21、留守儿童自身现状 22、农村环境现状 3 二、 留守儿童社会化原因分析 4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意识淡薄 4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不足 5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不够 5三、 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6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72、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 7 3、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

2、专心-专注-专业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关键词】 留守儿童 社会化 关键时期 思想认识 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一方面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

3、面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民工潮。但是受到现有地域、户籍等因素影响,很多家有子女的农民工无法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带进城市,只能把这些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由此形成当下数量庞大的一个群体,通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大规模流动人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所

4、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在父母监护缺失的情况下,其家庭及学校等社会化因素出现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正常社会化。一、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 1、留守儿童自身现状 1.1心理方面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好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并不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

5、理状况。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淡漠,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享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上的思想指导,也无法享受到完整的家庭人格教育,孩子因此变得内向、敏感和脆弱,不愿与别人交流,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长期无法排遣的郁闷感势必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的行为常常会有失控倾向,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问题少年”。1.2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有很多:首先是农村义务教育总量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师资水平较低,而政府部门本身对留守儿童也关心不够,没有形成明确的相关政策。其次是农村基础教育缺乏针对性: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6、薄弱的师资力量、较差的办学条件,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兼数职。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老师,难以给本来就欠缺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加以悉心指导。再次是家庭教育缺失,与父母的分离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弱化,隔代教育往往造成溺爱或放任,不能经常在身边教育子女的父母,又可能为了弥补心理的愧疚而对孩子的需要百依百顺或用物品金钱代替其他教育。1.3物质生活方面农民外出打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子女,或为其上学,或为其成家。很多打工的农民都会定期寄回子女生活费,所以,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一般是有一定保障的。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大多为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有下降趋势;1.4人生观

7、、价值观方面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化,城乡交流逐步加强,农村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的乡风民俗影响力开始逐步萎缩。有些农村留守子女价值主体向个人本位转移, 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实用化倾向。在打工浪潮的冲击下, 他们看到一些打工者虽然没有文凭也能赚大钱; 同时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造成心态失衡, 农村留守子女的价值观念情感认同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因而一些农村留守子女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不求上进, 甚至注重奢侈享受, 轻视艰苦奋斗。2、农村环境现状2.1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开端和基础。现有农村留守儿童固有的家庭环境是缺失的,他们或与祖辈一起,或寄居亲戚,或自己

8、生活,从而形成一个个全新的生活环境。由于这些环境中相关教育的缺乏,留守儿童的基础性社会化环境出现巨变,其社会化随之出现诸多问题。2.2社会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存环境对其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生活的村落环境同样对其成长起着这种作用。当前农村社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缺乏。在广大中西部农村,道路交通状况、饮水状况仍未改观,留守儿童翻山越岭上学仍是普遍现象;文化设施匮乏,村里没有文化室,没有图书室,留守儿童在课余假期除了农活,仅有的娱乐项目就算是看电视或与同伴玩耍了。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留守儿童社会化造成极为不利的影

9、响;农村整体精神文明状况有所下降。随着外出打工和国家减负政策的实施,农村整体经济状况有很大改善。但是相应的,精神文明却没有同步跟上。很多农村没有任何文化设施,也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农民茶余饭后唯一的娱乐就是打麻将。加之受外界负面舆论影响(打工主义至上、拜金主义等)冲击,农村固有的传统礼俗影响力逐渐减弱,道德水准日益下滑。二、留守儿童社会化原因分析因国民经济大幅度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大力推行机械一体化,造成了劳动力过剩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差异,进而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少,留守儿童就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就多。其中

10、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

11、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

12、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不足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村小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

13、一些农村中小学除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教育的教师比较奇缺,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生活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悉心教育、关爱和照顾。一些教师几乎与学生缺乏课外交流和谈心,有些老师甚至歧视他们,这种缺乏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

14、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不够政策性壁垒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因。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框架的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尤其是东南沿海和全国各地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化代发展的必须结果。但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性壁垒。由城乡二元制结构衍生的城乡之间隔离制度,不仅人为形成了城市人和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化。这种现阶段难

15、以跨越的城乡鸿沟和羁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由此产生的中招、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生活。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16、三、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亲情关怀缺失、心理问题骤增、学习兴趣减低、道德意识淡漠、安全问题频出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社会、家庭及学校多种因素造成的。

17、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留守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但外界因素的影响更大一点。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仍是最关键的。所以不能忽视留守儿童自身在其社会化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1 父母强化责任心,加强与子女的亲情交流父母在工作之余,应尽可能的多的和孩子联系,比如每周联系一次。让孩子能时时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交流内容上,尽可能全面,尤其不能忽视心理方面,不能只顾询问学习成绩。除了督促孩子学习外,要对孩子的生活、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加以了解,尽可能的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

18、的自信心,不要不切实际的对其施加压力。使孩子遇到问题敢于、乐于向父母倾诉,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状况,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另外,父母要加强与学校老师、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情况。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1.2监护人要转变观念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加强宣传,促使委托监护人转变传统抚养观念。在关心留守儿童衣食住行外,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应该及时向留守儿童家长、老师反映孩子的信息

19、,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代养人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贡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2、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2.1学校老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方法及观念,重构教育理念,对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

20、校监护网。2.2重视留守儿童同辈间互助作用留守儿童因为各方面相同性极易走到一块,形成小群体,一块学习,一块玩耍。对这些留守儿童同辈群体,只要注意引导得当,它们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因为对留守儿童而言,这是他最易于相处的一个圈子,它们愿意和圈子里的伙伴们分享自己的事情,也愿意听从大家的意见。老师要以真诚的关心赢得这些群体的信赖,从而能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并能对群体施加影响,促进他们互帮互助,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另外一个同辈互助的方式就是“手拉手”活动。这一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借用这个平台。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手拉手

21、”活动,促使留守儿童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二是组织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到城市旅游、参观、学习,组织城市中小学生到农村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孩子们的相互理解,团结互助意识。3、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3.1政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投资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本土特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向本地城镇转移。同时进一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优惠政策。以此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

22、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在农村兴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并通过开展“爱心妈妈”等活动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就没有相关的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农村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也可建立青少年或儿童活动中心,把这些孩子组织在一

23、起活动,让他们相互帮助,找到一定的心理支持。这些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3.2发展农村经济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仍是经济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缺失问题。改变农业生产的粗放型经营,逐步实施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另外,要继续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大城市接纳农民工壁垒存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小城镇及其附带的第三产业,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同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

24、问题。3.3健全法制,为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制定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存在道德宣言色彩过重、约束力弱、操作性不强,以及制度设计性缺陷等问题。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完善并加大宣传力度,保障农村教育投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其他与农民工相关的法律如劳动法、合同法等的具体实施也需要强化。另外,为应对解决具体性特殊情况,各级政府还应该审时度势,制定临时性规章,规范保障农民工就业,留守儿童就业等等问题。这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

25、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寄宿的,学校实行跟踪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有组织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活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不足。结束语农村留守儿童是改革的产物,其社会化结果直接影响改革成果的稳定,亦必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完善而得以解决。农村环境的改善,也赖于改革。重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同时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则留守儿童

26、社会化进程当会更顺更快。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并付诸实践,肃清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障碍,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90.2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张芳,王炜,缺位、补位与留守儿童社会化M. 2006.5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7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8黄雪松,农村“留守儿童”

27、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9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致 谢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和最衷心的祝福!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俊老师。在我们论文撰写之初,我拟定的论文提纲比较简单,论文思路不是很清晰。老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了我认真耐心的指导。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大学期间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大学学习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