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共18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要本论文阐述了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分析了道路病害产生的原因。并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类型、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就如何减少沥青路面病害提出了防治措施。就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最常见的裂缝、路面推移、泛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关键词:沥青路面,路面病害,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目录摘要2目录3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成因11.1 横向裂缝11.2 纵向裂缝11.3 龟裂21.4 水破坏31.5麻面和松散
2、31.6 泛油31.7 沉陷41.8 路面推移41.9 冻胀翻浆5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措施72.1横向裂缝预防措施72.2纵向裂缝预防措施72.3防治水破坏发生的措施82.4有效预防松散现象产生的措施82.5泛油现象的防治82.6有效防治推移、拥包、波浪等病害措施93.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处治措施113.1横向裂缝的处理措施113.2纵向裂缝的处理措施113.3麻面与松散的处治方法113.4泛油的处治方法123.5拥包的处治措施123.6波浪与搓板的处治方法133.7沉陷的处治措施133.8冻胀翻浆的处治措施144 结语15参考文献16致 谢17专心-专注-专业1. 沥青混凝土路
3、面病害类型及成因1.1 横向裂缝横向裂缝走向与路线中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具体原因如下:1)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以及高温稳定性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不能满足本地区气候条件下对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指标要求,沥青混凝土面层低温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接缝线位置沥青路面薄弱带,受季节性温度变化,路面缩胀过程中沿接缝位置产生横向裂缝。3)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台背回填没有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台背回填部位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台背下沉,导致台背回填和路基连接线部位路面产生横向裂缝,台背的不均匀沉降
4、也可能导致台背范围内路面出现横向裂缝。4) 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通过沥青面层的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5) 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产生裂缝。1.2 纵向裂缝纵向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基本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其类型、成因如下:1) 路基填筑未压实,路线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陷,路面在外荷载的作用下,随路基沉降缝开裂。这种类型的裂缝,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后,随着路基沉降的收敛,裂缝发育会逐渐收敛。此型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处理完成后,
5、应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修补处,存在裂隙继续发育,应继续及时修补。2)路基排水设施不完善以及路基底部毛细水上升,使得冬季时分发生冻胀开裂,春季气温回暖后,冻胀溶化,冻胀部分路基失稳,在外荷以及自重作用下,裂缝继续发展扩大。同时,路基填筑采用了有害的吸水膨胀性土也可能造成路面受拉开裂,形成;裂缝。这种类型的裂缝,从路面表面上对其进行处理,意义不大,修补完毕后,来年仍可能继续循环胀裂。对于小范围的此类胀裂,可以通过改善排水设施,路基注入化学、水泥浆液隔断毛细水和加固,路面补缝综合法进行处理,但对于大面积的开裂,就应该对路基路面进行彻底翻修,路基底部换填砂砾,隔断毛细水上升。3) 路线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设
6、计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纵向连接不紧密, 或者加宽部分路基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从而造成加宽部分与原路基路面之间产生错层,或加宽部分发生沉降, 产生纵向裂缝。 4) 路基外侧边坡失稳,发生滑坡,造成路面纵向开裂。此类裂缝的处理方案应该建立在边坡位移观测数据的基础之上,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如果监测发现路基边坡仍在位移中,首先应该立即处理路基边坡,可以考虑采用降低边坡坡度,或采用挡土墙、锚杆或抗滑桩等形式,处理完毕后再对路面进行修整。1.3 龟裂1)路面表面局部下沉,开挖后发现路基土温软,基层偏薄,此种情况,我们认为是路面结构不合理,基层强度不足,加之含水量偏大,温软土质路基在车
7、轮作用下产生下沉,是沥青面层被拉裂破坏。2)因路基地下水位偏高,开挖发现路面基层含水量很大,油面层与基层顶面粘结不好,但路基未产生下沉变形。此种情况,我们认为是基层材料含水量偏大导致水影响沥青路面层与基层粘结不牢,沥青面层呈薄壳状承受不了车轮的水平力作用,导致龟裂发生。3)路面基层顶面未有变形,但有裂缝、油面层与基层顶面粘结较好。此种情况,我们认为是基层材料温差收缩裂变,反射到油面层所致,尤其是气温剧降时最为多见。4)路面基层强度较好未有变形产生,油面层与基层没很好粘连,油面层视觉贫油,骨料在车轮长期作用下破碎,呈现细料多且松散状。此种情况,我们认为是沥青用量不足和骨料强度及水稳性差,说明油面
8、层沥青混合料本身质量有问题。5)路面基层强度较好,未有下沉变形,但基层顶面与有面层之间加存松散细粒料层。厚度在13mm左右,多数龟裂属这种情况,我们认为细粒料层是龟裂病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细粒料层隔断了沥青面层基层的连接。是沥青面层在基层顶面处于飘移薄壳状,车轮作用使油面层沿水平力方向产生较大推移变形拉裂油面层。1.4 水破坏水破坏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它主要是由于水体渗入路面结构层后使得路面产生早期破坏,根据水渗入沥青路面结构层形式的不同,破坏形式也不一样,可以是自上而下发展,也可以是自下而上发展。沥青路面水破坏往往是由于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
9、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沥青路面面层出现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现象。1.5麻面和松散麻面与松散大多发生在沥青路面施工的初期,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粘结力差,或沥青加热时温度过高,与矿料粘附力不足;矿料级配偏粗、过湿,嵌缝料不规格,或在低温、雨季施工等,均可使料粒脱落形成麻面与松散。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也可导致麻面与松散。1.6 泛油1)配合比设计 马歇尔设计法是我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标准方法,然而,马歇尔击实方法不能模拟压路机和行车的搓揉压实作用,与实际路面的工程性质相关性较差。马歇尔击实成型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大于由旋转压实成
10、型(成型方式更接近实际)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从而在配合比设计中容易造成沥青用量过多,即沥青的填充率过高,在高温天气下,过量的沥青在高温作用下膨胀,充满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后溢出到路表, 从而引起泛油。虽然马歇尔设计方法本身具有局限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要摒弃它也非易事,马歇尔设计方法仍然是设计方法的主流。此外, 由于设计过程中所选级配偏细, 而造成空隙率过小,饱和度较大,在行车荷载和高温的作用下,沥青被挤出有限的空间,造成路面泛油,同样不可忽视。 2)施工工艺的影响 沥青路面泛油除了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外,施工过程中如拌和设备本身的计量系统以及自动补偿系统的性能不佳等,可能造成出
11、产的沥青混和料的沥青含量过大, 也是路面造成泛油的主要原因。拌和机的计量设备没有按规定定期检校,计量设备偏差超限时未能及时发现,使实际沥青用量偏大3,这是造成泛油的重要原因;由于工地的条件限制,检测油石比的设备都比较简单视,对生产出来的沥青混和料的沥青含量不能及时反馈到沥青拌和厂, 造成沥青用量的偏差;沥青混和料的运输距离过远,引起沥青混和料的分布不均匀;摊铺设备的机械性能以及操作手的操作技能差别都会引起离析,使得细集料产生团聚使局部混和料的沥青含量过大;压实工艺及过早开放交通的影响。某些施工单位错误的认为压实的次数越多,压实度越能保证,产生过压现象;由于开放交通的压力,目前普通存在施工完马上
12、就开放交通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都会使混和料在没有达到设计稳定值时空隙率下降过大,使沥青假性过量,溢出路面形成油膜。 3)路表水的影响 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大,路面积水一旦渗如路面结构中,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的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形成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迁移,从而使面层上部泛油。1.7 沉陷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 均匀沉陷。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达到进一步密实和稳定引起的沉落,一般不会引起路面破坏。2) 不均匀沉陷。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在水的侵蚀下,经行车作用引起的变形。3) 局部沉陷。
13、由于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或路基有枯井、树坑、沟槽等,当受到水的侵蚀时而发生的沉陷。1.8 路面推移推移往往产生在行车道上,特别是沥青面层只有一层时,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因基层与沥青面层粘结力较差而产生推移,推移严重时会产生拥包、波浪等破坏。当沥青路面受到较大的车轮水平荷载作用时,路面表面可能出现推移和拥起。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力和水平力的综合作用,使结构层内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同时也与行驶车轮的冲击、振动有关。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调平层或旧路面)表面清扫不干
14、净、透层油撒布不均等都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拥包、波浪等。1.9 冻胀翻浆公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质、水、温度与路面及行车荷载等是影响冻胀的五个主要因素。翻浆除受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在上述诸因素中,土质、温度和水是形成冻胀与翻浆的三个基
15、本条件。 1)土质 粉性土有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充足可在冷季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翻浆。粉性土如含有较多腐殖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与翻浆。 2)水 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程。路基附近地表积水及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量增加,使地下水位升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3)湿度 没有一定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冬季各月每日负气温的总和)是难以形成冻胀与翻浆的,没有更大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是难以形成严重冻胀与翻浆的。在同样的冻结深度和冰冻指数的条件下,冻结速度和负气温
16、的作用对冻胀与翻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春融期间的气温变化及化冻速度对翻浆也有影响。 4)路面 冻胀与翻浆都是通过路面变形破坏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冻胀与翻浆和路面是密切相关的。路面类型对冻胀与翻浆有影响。潮湿的土基上铺筑沥青路面后,由于沥青路面透气性较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可能导致聚冰增加、冻胀量增大,以致出现翻浆。路面厚度对冻胀与翻浆也有影响,路面厚度大时可减轻冻胀,可减轻或避免翻浆。 5)行车荷载 公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虽然路基有聚冰和冻胀,春融时含水过多,但无行车荷载作用,是不可能产生翻浆的。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输愈
17、重,则翻浆也会愈多。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措施2.1横向裂缝预防措施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再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cm-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3)根据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该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
18、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2.2纵向裂缝预防措施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的边沿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需顺直侧壁要垂直,清楚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
19、,压实度需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又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迷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2.3防治水破坏发生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AC16I、AC一20 I,Ac一25 I)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
20、用前者作为表面层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SMA路面的广泛应用是最好的例证。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一般情况下,酸性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等)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在高等级公路中,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鼍也是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的有力措施。3)提高施工质量。4)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2.4有效预防松散现象产生的措施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
21、泥鼍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2.5泛油现象的防治1)孔隙率过小型空隙过小型泛油是系统性泛油现象,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预防关键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主管部门要把好技术规范或标准关;二是国家应尽快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无资格认定的不准从事相关技术工作。2)压密性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不仅造成车辙和压密型泛油,还造成水损害等早期破坏,影响交通安全和路面耐久性。我国新规范明确指出:
22、沥青路面的成败与否,压实是最重要的工序,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多与压实不足有关,因此压实度的评定至关重要。针对原规范在压实度标准提高了1%;二是对沥青路面的他适度采取重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新规范在压实度控制方面是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从原来的钻孔试件测定压实度改为以压实工艺控制为主、钻孔检测作为抽检校核的手段,将事后检查转变为过程控制,即实行施工过程中的在线监测。3) 动水作用型由于大空隙率、高速行车和水的综合作用是动水作用型乏油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上对小旧空隙率的混合料不应使用相同的粘附性标准, 应根据沥青混凝上面层中再层孔隙率的不同,对沥青
23、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随设计空隙率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其内部遭受水侵蚀的影响越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麻越高。对于孔隙率与路面水损害之间的关,新规范认为孔隙率过大会造成“路面渗水情况严重,并造成严重的水损坏”,如“桥面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过大,残余孔隙率超过6%-8%,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强的动水压力,加速铺装层的水损害破坏”。因此“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孔隙率”。新规范认为原规范的型沥青混合料孔隙率普遍偏大,不适用于多雨潮湿地区的路面使用,以适应于不同的需要,这个范围根据公路等级、气候、交通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4)施工不当型防范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关键是观念转
24、变,重点抓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而不是仅是传统的最终质量,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个反面严把质量关。2.6有效防治推移、拥包、波浪等病害措施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提高混合料在压实后的内在稳定性,适度降低沥青和细集料的含量,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颗粒的含量,施工摊铺时尽量避免搅拌不匀的现象,如出现时可采用人工局部挑出。另外运输途中绝不能出现颠簸严重、运输时间长的情况。再者,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2)有效阻止超载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
25、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重复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尤为常见;3)对于连续长度不超过30m、辙槽深度小于8mm,行车有小摆动感觉的,可通过对路面烘烤、耙松、添加适当新料后压实即可。4)对于车辙深度大于2cm、行车严重颠簸的,应采取铣刨中上面层或全部面层、重新摊铺面层的方法,可参见路面变形和沉陷处冶方法。5)对于因基层施工质量差引起的车辙、推移,在重新摊铺面层前应先行处理好软弱基层。3.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处治措施3.1横向裂缝的处理措施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
26、寿命。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3.2纵向裂缝的处理措施2mm-5mm的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B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逢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逢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mm-5mm石屑。3.3麻面与松散的处治方法1)基层稳定,仅面层出现麻面或松散时按下列要求进行处治:路面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当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阶级撒适当的嵌缝料
27、,并用扫帚匀扫,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对用轻微麻面也可以用稀浆封层处治。小面积麻面可用棕刷在麻面部位涂刷稠度较高的沥青,再撒铺矿料。大面积麻面应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并使麻面部分中部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接口要稍薄,定形要整齐,再控制机械碾压成形。因沥青量偏少或低温施工造成的沥青面层松散,先将路面上已松动了的矿料收集起来,待气温升至15以上时,按0.8-1.0kg/的用量喷洒沥青,再均匀撒上3-5mm的石屑或粗砂,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如在低温潮湿季节,宜采用乳化沥青做封层处理。对于因油温过高,沥青老化失去粘结性而造成的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出后,重铺面层。对因沥青与酸性
28、石料之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铺面层。重铺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应在沥青中掺入抗剥离剂、增粘剂或使用干燥的生石灰、消石灰、水泥等表面活性物质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或采用石灰浆处理粗集料等抗剥离措施,以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并增加混合料的水稳性。2)由于基层或土基软化变形而造成的路面松散,应参照有关规定,先处理好基层后,再重铺面层。3.4泛油的处治方法1)对泛油的路段,应先取样做抽提实验,测定其油石比,然后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2)只有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控制行车碾压3)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5-10mm粒径的碎石,控制行车碾压。
29、待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引导行车碾压。4)面层含油量高,且已形成软层的严重泛油路段,可先撒一层10-15mm粒径碎石,用压路机将其强行压入路面,待基本稳定后,再分次撒上5-10mm粒径的碎石,并引导行车碾压成型。3.5拥包的处治措施 1)属于施工时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路面上形成的拥包,将拥包除去即可。2)以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将拥包采用机械刨削或人工挖除。如果除去油包后,路表不够平整,可刷少量沥青,再撒上适当粒径的矿料后扫匀、整平。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集料中而产生较严重拥包,应用接卸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面约10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沥青混合料填平并
30、压实。4)如果路面连续多处出现拥包且面积较大,但路面基层仍属稳定,则应将有拥包的路面面层全部挖除,然后重做面层。5)因基层局部含水率过高,使面层与基层层间结合不良而被推移变形造成的拥包,应把拥包连同面层挖除,将水分晾晒干,或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以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6)属于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使基层松软而导致的拥包,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如土基中含有淤泥,还应将淤泥彻底挖除,换填新料并夯实。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潮湿路段,应采取措施引出地下水并在基层下面加铺一层稳定性好的材料,最后重铺面层。3.6波浪与搓板的处治方法属于面层原因形成的波浪或搓板,可按下述方法进行维修:1)路面仅有
31、轻微波浪或搓板,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予以处治:a.在高温季节路面发软时,利用重型压路机与路中心线成45角的方向反复进行碾压,以适当改善路面的平整度。b.在波谷部分喷洒沥青,并匀撒适当粒径的矿料,找平后压实。c.将凸起部分铣刨削平。2)波峰与波谷高差起伏较大时,应顺车行方向将凸起部分铣刨削平,并低于路面月10mm。削除部分喷洒热沥青,再匀撒一层粒径不大于10mm的矿料,扫匀、找平、压实。3)严重的、大面积波浪或搓板,应将面层全部挖除,然后重铺面层。如果基层平整度太差,应将基层处治后再重铺面层。若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波浪,应挖除面层,清除不稳定的夹层后
32、,喷洒粘结沥青,重铺面层。属于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稳定性差等原因造成的波浪或搓板,应先对基层进行处治,再重铺面层。3.7沉陷的处治措施1) 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不再继续下沉,可只修补面层。此时应根据路面的破坏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 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到与原路面齐平并压实。 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坏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予以处治。2) 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路面沉陷,应参考有关要求处治好基层后再重做面层。3) 桥涵台背因填土不实出
33、现不均匀沉降的处治方法:对于台背填土密实度不够的,应重新进行压实处理。台背死角处的压实采用夯实机械。对含水率和孔隙比均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宜采取换图处理。换土深度应视软层厚度而定。换土材料首先应选择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碎石土,卵砾土,中粗砂及强度较高的工业废渣。填料要求级配合理。在对台背填土重作压实处理的基础上,加设桥头搭板。3.8冻胀翻浆的处治措施1)因路基冻胀使路面局部或大面积隆起影响行车时,应将冻胀的沥青路面刨平,待春融后按翻浆处理方法予以处治。2)因冬季基层中的水结冰引起冻胀,春融季节化冻而引起的翻浆,应根据情况采用以下方法之一予以处治: 在有翻浆迹象的地方,用工人
34、或机械将2-5m直径的钢钎打入路面以下,穿透冻层(一般1.3m以上),然后灌入砂粒,使化冻的水迅速渗入冻层以下。局部发生翻浆的路段,了采用打石灰梅花桩或水泥砂砾桩的办法加以改善。桩的排列密度及深度,应视翻浆程度而定。加深边沟,并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交错开挖30-40cm的横沟,其间距为3-5m,沟底纵坡不小于3%,沟深应根据解冻情况,逐渐加深,直至路面基层以下。横沟的外口应高于边沟的沟底。在路面翻浆严重,除挖横沟外,还应顺路面边缘设置纵向小盲沟。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也可挖成明沟。但翻浆停止后,应将明沟填平恢复原状。 3)因基层水稳定性不良或含水率过大造成的翻浆,应挖去面层及基层全部松软部分。将基层
35、材料聊晒干,并适当增加新的硬粒料填补并压实,最后恢复面层。 4)低温季节施工的石灰稳定类基层,在板体强度未成形时雨水渗入,其上层发生翻浆形成坑槽,应先处治基层,再修复基层。4 结语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应注重沥青公路管理及养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超载车辆上路,以减少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路面养护管
36、理系统,对路况进行跟踪观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发现问题,应及时处治,以免进一步酿成大的病害。同时,应加强对路面病害处治方法的研究,以不断提高路面养护质量。参考文献1宋勇,张衡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评价新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2004,21(9):34362郭志忠,李立寒.沥青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傅波PFWD在旧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4):5254 4JTJ 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20015JTJ 032-19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9946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J北京:人民交
37、通出版社,19947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简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GB 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9z忠锋,孙正法,刘秀英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1):1516 10杜立峰,屈彦玲.沥青路面冻胀翻浆成因与防治.山西建筑,2007致 谢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王老师给予了很大帮助,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了细心指导,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我在此向王老师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我十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中,除了得到父母亲无私地支持外,还得到众多老师的教导、关心、支持和帮助,使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学习方法,为我即将到来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支持过我、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