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共3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20051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共3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共3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共3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共38页).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2、和现实基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一)必要性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

3、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

4、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全力打造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智慧技术的应用,既能促进传统产业增长,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重组融合,又能

5、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模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4.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改善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智慧化管理和监管,城市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得以监测和管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将得到强有力的监控和改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将建成以X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X生态旅游带、X示范园、X古镇等29个重点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智慧化旅游景区。随着城乡公共

6、文化体系的基本建成,文化宣传和服务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文化品牌和旅游产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二)现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层面辐射与渗透,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连续获批“智慧X”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城市和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作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制定了省内首部市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无线基站、传输管道、传输设备等实现统一布局建设,形成了科学合理、发展有序的基础设施布局体系。大

7、力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实现村村通光缆,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03.97万芯公里,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1200G,宽带用户数119.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110万户,全市城市家庭20M及以上、农村家庭10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TD-LTE网络建设和规模商用不断加快,主城区、各区县城区以及所有高铁路段已实现移动4G信号全覆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2.智慧民生应用日益广泛。文化教育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走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

8、本数据库,智慧医疗网络实现市、区县、镇(街道)、村(居)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卡实现待遇发放、个人缴费、医保就医、医保门诊统筹补偿金发放等功能。支付业务方面,建成X城联一卡通项目,实现公交、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领域一卡消费、缴费,被评为X省十大信息消费X产品。交通方面,建设了运营车辆的在线监控管理和智慧公交系统,扎实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交通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3.智慧政务服务创新经验全面推广。紧紧围绕“三最”城市建设要求,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与省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向区县、镇(街道)、村(居)延伸,逐步实现省、市、区县、镇(街道)、村(

9、居)五级互联。首创市、区县远程视频联动审批,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大幅缩短,政务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我市“创新开展联动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大幅提升,市级网上办理事项A级(零次跑腿)和B级(一次跑腿)事项比率提高至100%,区县AB级服务事项比率均提升到70%以上。我市区县网上申办率、市级网上申办率、可全程网办率均位居全省前列。4.智慧政务管理逐步规范。制定出台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方案(厅发X19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电子政务规划与顶层设计方案

10、的实施方案(X政办字X57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实施方案(X政办字X29号)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两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支撑体系”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思路,实现了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核把关,大幅节约了市财政资金。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市、区县、镇(街道)三级的电子政务专网,市级政务云平台已有24个部门的业务系统部署运行,智慧交通、食药监管、环境保护、国土“一张图”等电子政务项目投入使用,公安、人社等部门和部分镇、街道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5.智慧产业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增长

11、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57%,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软件等四个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智能电网、集成电路、软件等三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和X区省级物联网基地的“四园三链一基地”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在MEMS、IC卡封装及载带、IGBT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和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话语权。X资讯、兆物网络、X软件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电子商务形成竞争优势。X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28%。23家企业平台入选省重点电子商务平台名单,22家企业入选省认定电子商务服

12、务机构,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缺乏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信息化发展与本地产业融合度不高;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三是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率不高,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四是政务服务距离“一号”、“一窗”和“一网”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五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和“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

13、,以区域、城乡、产城融合发展为方向,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体系为路径,全力建设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文化繁荣、特点鲜明、充满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智慧化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二)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和民生服务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智慧化推进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城乡、区域、行业智慧化发展,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集约建设,创新信息化应

14、用体系和政府服务方式,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机制。3.深化应用、务求实效。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转移到深化应用上,促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将应用效果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4.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政策和资金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效用,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X年,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可扩充、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框架,实现城市感

15、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在民生服务、政府治理和产业经济的智慧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夯实创新网络基础、整合应用信息资源、构建发展应用体系、培育孵化智慧产业、改善优化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舒适便利、政府治理科学精准、数据融合开放共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传承创新、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将我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名市。1.建成领先实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网络架构,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效率和质量。到X年,我市建设成为“全光网城市”,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90%,城市地区宽带用户中100Mbps

16、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100%,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在城区、乡镇全面连续覆盖和农村的热点覆盖,城市重点及热点地区WiFi全覆盖。着力打造智慧路灯,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方便居民出行。构建全市统一共享的视频监控平台和体系,实现视频监控资源的集约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运维能力,为相关智慧化应用提供支撑。形成全市统一的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有效满足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对云化资源应用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2.民生服务更加安全便捷。社会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各领域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逐步实现办事出行“一卡通”,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百姓生活。区域医疗

17、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全市医疗保险实现异地跨省就医即时结算,基于社会保障卡的医疗就诊卡和电子健康档案覆盖95%城乡居民,电子病历覆盖95%的医院。实现入学审核等教育管理服务网上一次办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100%,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远程互动和多媒体教学。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服务体系,引导交通出行,规避拥堵路段,提示交通信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可及的交通服务。推动互联网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现代、生态、安全的社区环境和服务。打造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全社会智慧化应用广泛深入,智慧化生活丰富多彩,公众信息化素质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3.政

18、府治理更加科学高效。各政府部门完成信息资源梳理、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统一开放平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80%以上市级政府部门基于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交换,50%以上市级政府部门依托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数据开放。实现市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的比例达到98%以上,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政府监管方面,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溯源、网格化管理和供水、排水、燃气在线监测体系,全面、动态、准确地对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园林、污水等进行监测管理,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安全保障。4.产业

19、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通过物流信息化手段,促进全市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建成5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1-2个交易额过百亿的第三方平台,实现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化工、纺织和陶瓷等产业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通过智慧工厂、智慧农业建设,全面推动产业智慧化发展。5.智慧产业化实现创新突破。培育扶持以MEMS、IC卡封装及载带、IGBT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X资讯、兆物网络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打造30条以上创新产业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

20、达到37%和30%。加强智慧产业在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开发、消费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智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满足智慧产业布局向高水平需求迈进,与智慧产业相关的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得以充分发展,智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四、总体架构全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采用“433”结构,即四大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管理运营体系)、三大基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三大智慧应用体系(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智慧政府治理体系、智慧产业经济体系)。按照保障先行、可实施优先的原则,将总体架构与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在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基础上,规划实施“10996

21、”专项工程。即:10项基础工程,包括云计算中心、城市光网、无线网络、物联网、智慧街区设施、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城市运行管理中心;9项智慧民生服务工程,包括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人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一卡通、智慧乡村以及智慧气象;9项智慧政府治理工程,包括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网格、智慧城管、智慧管线、智慧监管、多规合一、平安X、智慧环保以及智慧公用事业;6项智慧产业工程,包括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电商、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工厂。五、主要任务(一)建设领先实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1.加快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从云计算中心应用

22、特点和应用环境出发,云计算中心建设将搭建满足有关部门今后五年以上信息化项目需求,兼顾后续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监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工厂、智慧农业等主要智慧应用需求,且充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的云平台基础架构,建设全市统一的云计算中心,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公众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云资源服务。包括面向政务部门的政务云服务,面向各行业领域的工业云、农业云、旅游云、教育云、建设云、环保云、医疗健康云等多种城市云服务,加快我市云产业的打造和培育。2.完善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光网。实施光纤宽带骨干网络建设,加快宽带网络提速改造,扩大城市出口带宽,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实现

23、光纤到户,老旧小区分批进行光纤到户改造,显著提高用户宽带接入能力,提升骨干网传输、交换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提高语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电子政务网改造,拓宽覆盖面,提高带宽,建立市、区县两级的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互联网出口。3.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无线网络。以面向公众用户为主,兼顾政企单位一般性业务的通信需要,以3G/4G技术为基础、WiFi技术为补充。加强WiFi热点区域覆盖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容量,确保用户实现随时随地、可移动的、高速率的文本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换。实现WiFi在交通枢纽、城区主干道、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商务楼宇、餐饮娱乐场所、商场、院校、住宅小区、厂矿企业、医

24、院以及行政办公场所100%的无线覆盖。4.逐步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构建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的城市物联网,支持物联城域网和局域网应用的建设,以满足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公用事业、平安X、智慧物流、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城市功能的需求,覆盖公共室外区域、公共室内区域和私有领域,监测公共区域的环境,交通要点智慧道路基础设施,感知人、车的活动,促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经济快速有序发展。5.建设推广X便民的智慧街区设施。重点构建插件化、模块化的智慧节能路灯基础设施,以路灯灯杆为载体,提供节能服务,包括智慧公共照明、智慧路边停车、电动汽车充电桩、手机充电、信息发布屏、无线WiFi热点、地图服

25、务等功能模块。打造基于路灯的街区光纤网络,同步布设随灯光纤,实现各种模块化汇聚网络的有效覆盖。(二)建设支撑广泛的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6.有序推进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构建以共享、协同、融合、开放为核心的城市大数据基础平台,对城市建设、管理、发展及运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应用和开发服务。建立市级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区县现有平台的对接,并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信息库,包含基础库、主题库和行业库。以数据服务为主,通过交换共享平台,汇聚价值数据,为各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包括基础库等数据。以汇聚的价值数据为基础,为各单位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直接提供

26、分析结果,同时屏蔽原始数据,保证数据安全。7.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物联网平台。建设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物联网接入和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物联网设备统一感知、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统一应用服务,以解决物联网应用平台界面繁杂、标准不统一、架构各异,难以管理和维护的问题。可支持多种网络接入,实现生态监测、智能路灯管理、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管理、智慧家庭等物联网相关应用的统一监控及管理。结合大数据平台,实现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通过物联网平台建设,统一标准,提高物联网应用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促进物联网应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8.构建新型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共享平台,

27、解决视频监控多头建设,标准各异、共享困难的问题,为各单位提供服务。整合社会公共视频资源,将整合后的视频资源统一管理并对外提供监控视频共享服务。需求单位在视频资源服务平台提交视频使用申请后,按照视频安全应用规则和权限,开通相应内容的视频服务。根据业务单位需要,可提供针对各类业务的视频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以支撑各业务单位的各类智慧化应用。未来也可根据需要,对公众个人提供视频服务。9.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各部门的地理信息标准,集中国土、规划、公安、民政、地震等部门的地理信息图层,构建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综合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服务,为各类城市精细管理服

28、务业务提供地理信息支撑。整合城市网格基础信息,整合基于网格的业务信息,提供基于一张图的附属业务信息,如人口信息、城市部件信息、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等。提供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分析服务,如遥感数据分析服务等,为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建设发展监控提供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的业务服务。10.重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上,基于组件化、平台化和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按照“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原则,以统一整合可视化融合应急指挥、统一整合城市运行状态监控、统一整合城市决策支持、统一整合城市呼叫中心服务、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等维度,建设城市运行

29、管理中心,以可视化、快速决策、统一服务、集中体验为建设重点。实现全市应急事件的统一管理、调度和处置。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可视化应急指挥,可与公安及其他部门、单位指挥系统协同。建设城市综合防灾智慧服务平台,主要用于各类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管理服务,气象、地震、人防、水利等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以及灾情报告、科普宣教等,以提升城乡防灾能力,保证城乡安全。实现全市城市运行状态的统一监测,形成全市综合运行视图,提升城市运行监控水平,如企业信息、城市事件分布等。实现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促进科学决策,如热点区域超市等商业布局,公共交通布局,学校、医院等X设施布局等。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建成全市统一的12345政

30、务服务热线,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建设我市新型智慧城市介绍、新型智慧城市成果展示、新型智慧城市科技应用体验、新型智慧城市科技普及教育四位一体的智慧X体验馆。(三)完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构筑“以人为本”的高效城乡综合服务能力11.不断完善智慧政务服务建设。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构建电子证照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通过公民身份号码,直接查询所需的电子证照和相关信息,实现“一号”申请办理。在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基础上,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和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建

31、立政务大数据,推进政务服务网上网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一窗”受理。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建设城市服务APP和公众号,为市民提供统一城市服务和应用平台。12.着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立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区域教育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深化网络教研、网络备课、智慧课堂、网络作业等信息技术功能应用,探索推进“互联网+”教、学、测、评、管的家校共育新机制,实施新一轮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资产管理等数据建立上下贯通的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提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

32、、教育决策等数据服务,提供学习培训、家校沟通、招生录取等社会化服务。13.大力构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和完善智慧医疗工程建设,构建市级医疗大数据中心,继续完善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以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核心,继续整合统筹建设卫生计生各项业务领域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网络预约挂号覆盖的医院范围,建设移动诊疗服务,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服务应用的融合。实现医疗的大数据应用如个人健康信息追踪、医疗信息分析、诊疗辅助决策等。继续完善各项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覆盖市、

33、区县、镇(街道)的全市分级诊疗系统。建设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心电、影像、病理诊断。建设区域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区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服务应用等,并加快与计生信息系统的对接,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服务平台。14.重点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建设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建设交通信息大数据,电子站牌、交通诱导系统等,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可及的交通服务。建设电子站牌,提供站台公交到站信息、多媒体语音、站台监控、站台WiFi等一系列的服务。完善本地长途客运的网络购票平台,方便居民出行。建设交通诱导系统,对接智慧停车平台,

34、实现全市停车位信息智能管理和发布,方便居民停车。建立交通信息大数据,通过视频等收集到的出行大数据,实现区域热力图、OD数据分析、城市运力分析、城市交通出行预测、城市出行报告以及信号灯动态配时等功能,并且能在实时路况、实时公交、ETA、城市运力补充等公共出行服务方面发挥价值。15.创建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社区。通过节能技术,构建节能住宅,打造一体化低碳、环保、绿色的节能社区。推动互联网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居民信息的统一管理,重点开展社区管理、事务办理、信息发布、居民服务、居家医养等业务。开展智慧家庭服务,推动终端厂商与全市网络运营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联

35、合开发数字家庭应用集成平台和业务集成平台,提供VOD点播、智能家居、政务信息、文化教育、交通出行、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电视商务、社区服务、便民信息、居家养老、视频电话等服务功能。建设安全、高效、智慧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行“平安小区”建设,实现小区安防监控全覆盖、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的安全定位、外来人员的追踪监控、进出车辆的安全管理、社区O2O服务监管等。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智能门禁安全服务,通过门禁卡(社保卡融合)、密码、指纹、脸部特征、二维码等综合识别技术,构建便捷、安全、可靠的社区防卫体系。与公安110报警联动,通过门禁的人脸识别,特定比对高危人员,进行拒阻报警;通过全市门禁信息比对和关联

36、,追踪特定人员的出入情况。在小区进出口,安装具有车牌抓拍识别摄像功能的智能门禁系统,接入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公安交通卡口的延伸,加强小区车辆进出、停放管理,防范车辆盗抢案件发生。建设智慧物业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实时共享各类信息,实现在线服务、在线监管、在线民主决策、在线评价以及社区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有效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效率和监管水平。16.整合推进一卡通建设。整合社保、医疗、文教、金融、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保障等多个部门的信息,为市民提供以社会保障为基础多元化的一卡通综合服务。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推动社保卡实现就诊功能,可在全市所有医院统一就诊,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37、,方便百姓生活。加强人社部门与财政、公安、税务、教育、卫生计生、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保障等部门业务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建立支持政府应用和增值应用的多功能智能卡。一卡通实现手机NFC功能,应用领域覆盖以社会保障为代表的政府应用、以金融电子钱包为代表的金融支付应用、以城市交通为代表的公用事业应用等。17.提高和完善智慧人社服务能力。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社保大数据”平台,高质量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库,实现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等各项业务一体化办理和信息共享。通过电子证照库、电子签名、电子身份认证的集成应用,解决人社事务“一号”全网通办理事项的问题,提高全事项网

38、上办理率。以人社大数据为核心,进行应用分析,整合就业数据、失业数据、就业流动人口数据、医保数据、人才供给数据等,实现以人社大数据为核心的分析和应用。基于“社保大数据”平台,应用“互联网+”的各项技术手段,开展社保业务智能推送、智能匹配、智能识别、自助服务和个性化等高效快捷的智慧社保服务。18.创新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整合乡村公共管理和服务事项,整合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学习、教育的商业服务需求和乡村产业生态服务需求,建设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通过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面向乡村居民的一号、一窗、一网的一站式乡村公共服务,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39、、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实现面向乡村居民的代购、代销、直销、金融服务等生产服务,实现面向乡村居民的代办、村居医养、物流配送等生活服务。基于乡村产业基础,创新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提供规模化生产服务,在规模化基础上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企社加盟产业服务,为散户型种植、养殖提供生产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统一的企社加盟产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户的创收增收。19.推动智慧气象建设。推进城区灾害性天气监测点位建设,主要包含能见度仪、热岛辐射强度等多要素城市专用综合气象监测系统。不断加强城市内涝气象

40、风险预警业务和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服务,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为开展精细化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在做好城市气象服务的同时,完善“互联网+气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功能,推进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四)构建智慧政府治理体系,大幅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20.完善智慧政务管理建设。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应用扩展到移动互联网上,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执法、无线政务公开等,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政府部门反应能力和响应能力,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建设统一的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主要用于承载

41、各级政务部门、镇(街道)的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应急指挥和决策等业务信息系统,实现顶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政务办公和管理决策的需要。通过政务大数据应用分析,为决策分析、公共安全预警、网络舆情预警等提供支持。统一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整合各单位视频会议系统,解决集约化建设和资源共用的问题。综合运用宽带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应用,建成具有演示和体验功能的新型智慧城市门户网站,与电子屏、电视屏和移动终端多种展现系统场景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就,让我市居民和来X人员都能直观感受到信息化建设成果。作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各个子系统接入的窗口,为城乡居民、旅游者、

42、投资者、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建设全市在线督查信息工作平台,加快实现工作任务在线部署、情况在线反映、问题在线处置、结果在线公示。整合个人和企业收入数据及相关数据,建立综合治税大数据和基于综合治税大数据的治税分析研判预测系统,实现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信息分析和研判,实现精准的税务治理。建设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参照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市级“一网(“信用X”官方网站)三库(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一平台(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作为全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存储、查询、发布的枢纽。加

43、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各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完善各类主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动态协同功能。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监管工作流程中,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信用监管作用。21.推进智慧网格的建设和整合。建设市级监管、区县主导的城市信息服务网格及

44、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将管理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集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村及社区事务管理、精神文明、党的建设、民政事务、综合治理、人口计生、经济发展、安监应急等内容为一体,进一步健全跨部门、跨职能的立体、主动、预应式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融合的城市网格信息基础平台,实现网格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实现基于统一信息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网格基础信息,各单位以网格为基础实现自身的业务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同网同格。22.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依托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平台和城市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库,完善现有城管业务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展智慧城管业务

45、。构建市级监管、区县主导的两级智慧城管平台,全面、动态、准确地监测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实现事件的闭环管理,提升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管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防洪防涝、污水处理等城市运行领域的管理水平。23.持续完善智慧管线建设。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支持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及管廊应用,完善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库,将全市城市地下管线及管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查询、输出、更新和建立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信息系统;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机制,实现对地下管线及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线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各行业管理部门

46、及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服务(2D及3D),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添加管线信息,进行基于管线地理信息的业务管理,解决城市建设中管线数据不完整造成的损坏问题,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4.建设智慧监管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以食药监管为主体,整合安监、卫生等其他有需求的监管业务,分步建设,逐步统一,建设市级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统一数据标准,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实现监管数据一体化,监管平台集约化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推进运行机制融合,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效率。依托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平台,建设智慧监管大数据中心,打通各监管部门的数据壁垒,建立监管数据共享机制,支持智慧监管融合应用。建设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实现

47、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使食品安全追溯可持续、常态化。借助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和资源共用。基于监管大数据,建立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对监管大数据(包括视频和传感数据)的智能分析,对潜在危险和事故进行预警。建设完善智慧安监管理平台,解决安全生产自动化预警的问题,由视频监控为主,转为基于多元化传感数据大数据分析,实现自动预警。解决安全生产传感器布设不足的问题,使生产安全监控全面化、标准化、规范化。借助大数据中心,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数据交换共享和资源共用。25.整合资源,推进“多规合一”建设。依托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服务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构建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

48、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解决各部门规划存在的矛盾,为发改、国土、建设、交通、水利、规划等部门审批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信息技术支撑。26.大力推进“平安X”建设。建设以技术视频监控、街面社区、巡防、情报信息预警、公共安全监管、网格社会管理“五张网”为重点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应急指挥中心。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基于“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实现从城区无死角覆盖到农村关键点位的普遍布局,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深度应用,构筑智慧化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指挥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市民安全提供坚实的

49、保障。全面推进综治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提升政法综治工作科学化和平安X建设现代化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依托全省政法综治信息网,完成市、区县、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和联网应用。建设纵横贯通的综治“大数据平台”,实现与上级综治信息化综合平台的无缝对接和与各有关综治部门业务数据的横向互通。建设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各有关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有效对接、联网共享。建设消防大数据及其应用,为社会消防安全和抢险救援提供信息支撑。建设消防业务协同系统平台,共建消防部队和其他相关单位业务信息于一体的消防防范应急体系。建设应用灭火救援辅助决策指挥系统,依托全市“一张图”基础数据,实现火灾及灾害事故处置的全过程介入支撑。建设消防管控系统,基于物联网,构建全市消防远程管控系统,及时发现消防防患和灾情。建设消防物联网,把消防重点类设备进行数字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