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697239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一2012-04-19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 规划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天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对我市20102030年城市发展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规划。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的系列报道,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我市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切,并期望广大读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共建我们美丽、和谐、幸福的家园。125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我们的城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的梦想: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

2、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美丽幸福之城 。 高端定位 打造区域发展之核 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结合我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现状和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以区域统筹和科学跨越为导向,以“三化协调、城乡统筹”为目标,全面协调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宜居宜业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 随着中

3、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 ,中原城市群已形成覆盖全省域的新格局,中原经济区东南部的黄淮四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四市普遍发展水平偏低,是中原经济区“三化”战略中重要的开发地区,该板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驻马店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处于“京广产业带”和“黄淮、京九产业轴”的战略连接点,肩负着发展多种战略产业的重任。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主导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 依托“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三化”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在多轮驱动的推动下,驻马店将成为

4、产业发达、城市服务职能完备的中心城市,辐射中原经济区南部经济洼地区域的核心。 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迅猛,城镇化也处于快速扩张期。抢抓机遇,率先推行改革、先行先试,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我市现有的城乡差距格局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尤为急迫和必要。通过发挥自然生态格局的优势资源,以统筹城乡公共设施、产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路径,构筑城乡一体化空间的基础和支撑体系,打造宜居城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驻马店将成为区域城乡统筹的实验区。 我市农业基础雄厚,基础性资源(土地、劳动力)的配置相对充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大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5、,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市必将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我市在城市增长力、经济实力及生活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综合竞争力较强。地理区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农村消费人口众多,在区域的腹地拓展潜力较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辐射带动豫东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媚”,我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山城湖田”的景观格局,景观体系的营造就成为塑造我市人居环境最好的切入点,也是形成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基础。 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建

6、设宜居城市的关键因素。我市拥有重阳文化之乡、梁祝之乡、嫘祖之乡、冶铁铸剑之乡、盘古之乡。天中多君子、多名士、多贤达。“天中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为城市奠定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质。 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营造低密度、基于绿色的舒适人居环境。我市地域辽阔,城市布局较为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拥有“一马平川”的大地景观,为建设宜居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格局 总之,我们具有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魅力宜居之城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式和战略选择,这就是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组团

7、发展 打造中心城市集群 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也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集中打造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构建跨越发展的核心平台。打破“均质化”发展的惯性,按照“有机集中”的思路,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吸引能力,增强城市中心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整合发展要素和优势资源,联合遂平、确山、汝南,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集群,使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互相依托、协同发展,实现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能级的全面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以全新的理念对未来

8、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作出了以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遂平组团、确山组团、汝南组团为支点的“一核三极”、“一环三带”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核三极”。 “一核”即中心城区。在现有老城区、行政新区的基础上,城市向北拓展,建设北部综合新区;依托集聚区建设,城市东拓打造产业新区。同时,依托西部的石武高铁驻马店站,建设站前新区。通过几大新区建设整合空间资源,强化区域中心服务职能,提高区域竞争力。其主导功能为公共服务与生产性服务、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高新技术等。 重点建设四大中心。 行政新区文化中心。以新区行政中心为核心,在107国道、开源大道结合穿城水系

9、布局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打造城市文化中心。 高铁商务服务中心。依托高铁驻马店站,沿开源大道、淮河大道布局商务办公、商贸、居住等功能,打造集对外交通、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城市西部区域中心。 老城商业服务中心。在老城区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对原有功能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土地,主要发展商业、休闲、生活服务等,建设老城综合服务中心。 产、学、研中心。依托驿城大道、创业大道,布局职业教育、科技研发园区,打造豫东南职业培训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撑。“三极”即遂平组团、确山组团和汝南组团。规划纲要对“三极”的开发建设也作出了具体规

10、划。 “一环三带”。 “一环”即都市旅游休闲环。通过对现有省道、县道改造升级,打造S220省道、S334省道、S219省道、希望大道与县道构成的旅游休闲环路,依次串联嵖岈山风景区、板桥水库、铜山风景区、薄山湖风景区、宿鸭湖、南海禅寺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一市三县相连接,拉近城市与旅游景区的时空距离,使市民亲近自然山水,并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短程休闲旅游产业,扩大城市知名度。 “三带”即城市空间发展带、产业聚集发展带、商务休闲发展带。 城市空间发展带。以107国道为主轴,结合铜山大道、乐山大道,北连遂平,南接确山。依托轴带发展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贸

11、、居住等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形成南北向城市空间发展带。 产业聚集发展带。在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之间依托驿城大道、前进大道布局食品、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煤化工、建材等产业园区,打造南北向的产业功能带。 商务休闲发展带。以开源大道为核心,西连高铁驻马店站,东经宿鸭湖旅游区至汝南,形成商业休闲轴。主要发展商务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都市农业观光、历史文化旅游等产业,构建辐射东西的商务休闲带。 拓展空间 实现区域和谐共生 规划纲要提出的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空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竞争力与组织力卓越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与高弹性兼备的组团城市。通过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乃

12、至更大空间范围内协调产业布局,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地和承载空间。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形成强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创造空间载体;通过快速交通网络沟通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的多个发展单元,加快区域内发展单元间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功能整体化和布局结构网络化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率运行、高应变功能的组团式空间结构,以紧凑开发的理念进行城市组团建设;通过足够的生态空间和绿色廊道构建大尺度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生态框架,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环境开发容量内,协调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规化纲要提出了多项战略措施。 集聚优势,强化

13、中心。目前,我市的城镇体系首位度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散,需要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强有力的发展极核,以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增强集聚效应和对周边城镇与地区辐射作用。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建设发展集合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发展要素和优势资源,中心城区组团结合复合型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提升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市域经济发展极核作用与对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按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原则,壮大遂平、妆南、确山城市组团的规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环湖发展,重构秩序。利用区域内的山体、水库、湿地、农田、林地

14、等自然生态资源,布局深入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内部的绿核、绿廊,打造生态廊道和城市风景道,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建立有机开敞的城市空间格局。积极有目标地进行生态绿化建设。在生态绿地内建设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生态作用明显的郊野绿地和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营造城市特色生态空间 轴带推进,对接联动。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空间主要集中于京港澳高速“黄金轴带”上。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将积极利用周边的自然空间要素,统筹城乡空间资源,加强宜居城乡建设,由西至东创造出“生态宜居带”,与南北向的城市、产业发展主轴形成对照。通过提供完善

15、的城市配套和舒适宜人的生活条件,吸引人口迅猛集聚,逐步壮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强调城乡居住空间的理想分布,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理想状态。 城市的未来不是梦,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一个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组团集群,正在悄然崛起于新时代的阳光之中。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二山水共融 生态宜居中心城山是屹立的精神,水是流动的灵魂。把城市融入山水之间,城市便有了山水的灵秀和生命的律动。在我市中心城区长远发展规划中,规划纲要依据我市中心城区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特点,以构筑山、城、湖、田交融共生的特色

16、空间格局,强化以天中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人文特色,塑造地域环境独特的中原地区都市风貌,展现驻马店跨越发展的活力、魅力都市形象为总体城市设计目标,拟定到2030年,中心城区将建成总人口 151万人左右,城市总规模165平方公里的平原上的山水生态宜居现代化都市。 “一主三副、一带双轴”的城市结构 规划纲要遵循生态化、整体化、延续性、以人为本等原则,以生态本底条件为基础,注重城市空间拓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塑造驻马店市现代城市整体形象为前提,充分考虑各组团空间、形象的多元化协调发展。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脉,珍惜驻马店市既有的丰富历史文化与民俗特色资源,突出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与历史脉络,注重历史文化在

17、新时代的展现。引入城市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人的实际体验和生活经验研究城市空间,以此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塑造可感受、可体验的历史人文空间。以河流、农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为生态本底,以城市干道为基本骨架,构筑“绿”、“水”、“城”相互渗透的生态城市框架,形成“一主三副、一带双轴”的城市结构。 一主:行政文化服务中心。 以行政中心为核心,依托良好的水体、绿地景观环境,主要发展行政办公、市级公共服务、教育培训、会展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职能,打造现代化的新城中心。通过完善的公共设施、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吸引城市功能和人口集聚,构筑“反磁力”极;进一步疏解老城,有效缓解老城区过多的职能负

18、担。同时,通过现代城市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高品质居住等城市功能的集聚,提升城市面向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乃至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副:传统商贸中心、商务办公中心、产学研中心。 传统商贸中心。在现有用地布局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延续老城肌理,完善公共设施,整合、理顺路网格局,结合城市旧工业、旧居住区更新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老城区地域空间品质与环境。以现有老城区解放大道东段、风光路、火车站商业区为核心,布置传统商贸、商业、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设施,打造老城商贸中心。 商务办公中心。以石武高铁驻马店站为依托,围绕站前广场,沿淮河大道、铜山大道、薄山大道布局现代商务、办公、商业

19、、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物流、交通枢纽等设施,打造城市面向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商务办公中心和城市形象门户。 产学研中心。在关王庙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依托驿城大道、创业大道,布局职业教育、科技研发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发挥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打造豫东南的新型职业培训中心。 一带:产业集聚发展带。 在现有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聚区规划,依托驿城大道、前进大道,自北向南主要发展生物科技、食品、高新技术、医药、装备制造、能源和煤化工、建材等产业,通过布局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南北向对接中心城市组团

20、式发展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带。 双轴:区域城镇拓展轴、城市功能拓展轴。 区域城镇拓展轴。主要由天中山大道、文明大道、乐山大道构成,串联老城中心、行政中心至产学研中心,引导城市轴线发展,北连遂平、南接确山,成为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城镇空间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城镇拓展轴既是城市空间拓展轴,又是城市历史人文轴。一方面,轴线通过联系老城与新城,聚集类型多元、结构开放的城市职能,并建立适应不同发展时序安排的空间体系,引领城市跳出现有框架向北拓展;另一方面,该轴串联驻马店历史上依托驿站发展的风光路、解放大道商业区,现在的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未来的现代化的北部产学研综合新区,理清了驻马店从历史至未来的时间

21、脉络,展示驻马店不同时期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形象。城市功能拓展轴。以开源大道为纽带,西连石武高铁驻马店站、中部经过行政文化中心,东部串联企业服务中心,最终向东西两翼延展,西至板桥水库风景区、竹沟旅游区,东至宿鸭湖旅游休闲区、天中山风景区,与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都市旅游休闲环有机结合,主要发展商务商业、信息咨询、企业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搭建辐射东西城市功能拓展轴。 功能各异的十大城市片区 在“一主三副、一带双轴”的城市结构基础上,规划围绕各功能中心,沿主要发展轴带布局中心片区、老城片区、高铁片区、城南片区、刘阁片区、关王庙片区、开源南片区、开源北片区、练江北片区、练江南片区等10个城市片区。各片

22、区分别承担相应的城市功能,并与城区外围生态农田、生产、防护绿地相连,形成有机、开敞的布局形态。 中心片区。是由淮河大道、靖宇路、纬五路、富强北路、十三香路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行政办公、文化展示、职业教育、市级公共服务、居住生活服务等。 老城片区。老城片区是由雪松大道、京广铁路、练江河、石武高铁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传统商贸、公共服务、居住生活服务等。 高铁片区。高铁片区是由雪松大道、洪河大道、盘古山路、规划安信快速通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现代商务、商业、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物流、交通枢纽等。 城南片区。 城南片区是由汝河大道、石武高铁、工业四路、天中山大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

23、能为居住、公共服务、生态休闲等。 刘阁片区。刘阁片区是由洪河大道、规划安信快速通道、雪松大道、石武高铁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居住、公共服务、商贸、高新技术产业等。 关王庙片区。关王庙片区是由纬五路、薄山路、纬十三路、富强北路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科技研发、新型职业教育、生物科技、商贸物流、公共服务、居住等。 开源北片区。开源北片区是由开源大道、京广铁路、纬十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企业服务、食品加工、物流等。 开源南片区。开源南片区是由开源大道、京广铁路、东开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建材(新材料)等。 练江北片区。练江北片区是由

24、练江河、京广铁路、东开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医药制造、煤化工、能源(煤电)等。 练江南片区。练江南片区是由练江河、天中山大道、工业四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钢铁、纺织、建材、原材料工业等。 均衡分布的居住空间体系 居住空间结构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居住用地结构着眼于全市的综合平衡,包括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人口疏散、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开发等,进行重新定位和相应的调整。 规划采取“疏解老城、充实新区”发展思路。“疏解老城”即疏解老城区人口,改善居住质量;“充实新区”即充实新区的居住开发和

25、设施配套,完善居住环境。通过加速新区的居住、公共服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高新区的吸引力,减轻老城区旧城改造和开发的压力。 规划通过协调交通与居住空间的组织结构,加强对交通轴沿线地区开发强度的控制,引导居住空间沿交通走廊外延,积极拓展城市居住空间范围,引导交通和居住空间互动作用的良性和有序发展,最终形成依托便捷综合交通体系整合而成的均衡分布、多核心结构的居住空间体系。结合河流、生态廊道等自然条件,规划形成10个居住片区,采取差异化的居住发展策略。 老城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874.77公顷,人口规模33万人,人口毛密度377人/公顷。结合其他居住组团的建设,适当降低居住开发密度,引导人口

26、有序疏解;改善居住环境,在尊重老城风貌格局和空间肌理的前提下对老城区实施改造修建。利用现有工业企业的搬迁,建设绿色开敞空间,提高老城区绿地系统的连通性,综合整治以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新城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859.57公顷,人口规模31万人,人口毛密度362人/公顷。本片区以行政中心及区域文化、职教中心的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市级、居住区级、社区级等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片区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中高档商品房,疏解老城区人口。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要注重保留老城特色空间要素,延续老城景观特色与城市肌理;另一方面,引导居住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混合布局,并结合体育公园、开源河、绿地系

27、统建设提高居住环境宜居性。 高铁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304.36公顷,人口规模12万人,人口毛密度379人/公顷。本片区处于老城与石武高铁驻马店站之间,宜加大住宅开发力度、提高地块容积率,疏解老城区人口。同时,结合站前商务、商业中心建设产生的巨大就业需求量,打造职住相对均衡的城区,引导居住与其他适宜功能用地的混合布局,优先发展商业居住。 高铁西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153.37公顷,人口规模6万人,人口毛密度376人/公顷。本片区与东侧的高铁居住片区整合发展,依托石武高铁驻马店站发展站前商务、商业中心,提高片区的就业吸纳能力,以职住平衡来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以建设商住混合的现代居住区为主,加大住宅

28、开发力度,提高空间环境品质。 城东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414.76公顷,人口规模14万人,人口毛密度334人/公顷。沿前进大道两侧,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优化提升现有居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以职住平衡为导向,为企业人群提供多元化居住产品,满足为产业配套和园区人口居住需求,完善居住小区、社区级配套设施服务水平。 城南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472.66公顷,人口规模14万人,人口毛密度293人/公顷。本片区横跨练江河,优质的自然生态景观为打造高品质、现代宜居城区创造了基本备件,宜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滨水居住区。在空间布局上,要特别注意绿化轴线与滨水景观的结合,形成富有表现力的纵向开发空间,建筑族群宜围绕绿化网

29、络和开放空间布局,创造富有变化的居住空间;在共享新老城区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滨水环境塑造品质空间。 城西居住片区。居住用地约286.12公顷,人口规模10万人,人口毛密度363人/公顷。适度提高铜山大道两侧居住开发密度,缓解老城区居住压力。完善居住小区、社区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服务水平;居住区建设重保留老城特色空间要素,延续老城景观特色与城市肌理。 开源居住片区。居住用地114.05公顷,人口规模2万人,人口毛密度202人/公顷。考虑到本片区是驻马店市重要的企业服务中心,应对产业配套和工业园区人口居住需求,周边不宜布局高密度的居住用地,应适当降低常住人

30、口规模,提供更多的配套宿舍和多元的居住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客观需求。空间布局上,沿洪河大道两侧,结合企业服务中心,布局居住用地,实现职住平衡。同时,沿洪河大道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住小区、社区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关王庙居住片区。居住用地654.42公顷,人口规模24万人,人口毛密度370人/公顷。沿天中山大道、铜山大道、文明大道两侧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并引导公共服务、居住混合布局,适度提高住宅开发强度,完善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优先发展中档和普通商品住宅;结合小清河河流绿化、带型公园、道路绿地设置,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建设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沿小清河两侧布局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

31、设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设施,提高滨水空间的活力。 练江南居住片区。居住用地123.12公顷,人口规模4万人,人口毛密度325人/公顷。本片区与城南片区具有相同的本底资源,宜依托练江河支流优质的自然生态景观,打造高品质、现代宜居城区,特别注重居住空间、公共服务中心,布局居住用地,实现职住平衡。同时,完善居住小区、社区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 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特色和魅力所在,也是决定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态和生活空间,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沟通农田、河流、城市的空间联系;控制城市建设区东、南部以农田、村庄为主的生态空间;构建城市与绿洲、河流、

32、农田、林网等自然要素相互渗透的开放空间体系,形成以水系+绿地+公共建筑整体的特色空间形态。围绕这一目标,要着力构建两个生态带和三个生态廊道。 北部生态缓冲带。位于驻马店市区北部与遂平县之间,在保留现状基本农田板块的基础上,对现状村庄进行合并整治,形成生态廊道,构筑区域生态本底,形成城市生长边界,有效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 南部滨水生态休闲带。位于城区南侧,在保留现状练江河及其支流水系、湿地、生态绿地的基础上,梳理现状河道,整治河道两岸景观,严格控制两侧城市用地建设,构筑城市南侧重要的生态屏障。 京广铁路生态廊道。在现状城市中的京广铁路两侧防护绿地的基础上,规划适当拓宽至500米至1000米的生态

33、廊道,沟通城市各水系廊道,构筑城市东西方向不同城市功能组团的生态防护廊道。 东部京港澳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在规划区东侧百汇路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预留200米至500米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向东拓展的生态边界。同时与城市东西向水系生态廊道连通,共同打造城市生态框架。 西部高铁生态廊道。位于驻马店市西侧,以高铁两侧防护绿地为基础,宽度控制在500米左右,成为城市向西拓展的边界,阻止现有城市的无序蔓延。 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结合小清河、骏马河、练江河等自然资源,结合生态绿地、山水绿廊和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蓝绿纽带”,构成城市的开放网络空间的主体框架。 在现有老城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规划结合城市

34、沿城市道路南北轴向拓展的特征,完善城市轴线的行政办公、商业文化设施、休闲设施等,将乐山大道、天中山大道两侧打造成驻马店市重要城市活力轴线。 依托开源大道的建设,从西向东以石武高铁驻马店站站前商业商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为节点,形成串珠结构形态,构建中心城区东西向的空间序列格局。 通过对城市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城市内绿地景观的梳理,与区域绿地及生态廊道形成完整的公共空间网络,增强城市活力。 老城区公共空间。以重阳文化公园、靖宇公园、驻西公园、帝豪公园、儿童公园为主要绿化节点,依托重要城市主次干道沿路两侧绿化,通过街头绿地建设以及城市广场、公共建筑的串联实现城区与练江河生态廊道

35、以及南北方向的城市生态廊道的无障碍绿地通廊,形成网络化、开放的公共空间系统。 新城区公共空间。北部城市新区建设应充分尊重现状小清河、水渠以及城市轴向发展的脉络基础,以既有生态本底为基础,营建城市带状公园与街头绿地,作为新区公共空间的重要载体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以体育公园、小清河公园、韩非公园、天中广场等为重要节点,形成纵横交错的开放空间网络。 工业区公共空间。规划结合城东生态公园,沿城市主干道、河流两侧沿线绿化为主,连通工业区内部与南部练江河滨水生态带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生态走廊。 与山水共融的城市是美丽的,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是幸福的。当我们的城市渐渐融入山水之中,翠生生的山林、清凌凌的河水、绿汪汪的

36、原野也将汩汩地流进我们的生活。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三园林绿化 万紫千红织锦绣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网络编辑:宋东风 发布时间:12年05月03日09:05:10 【放大 缩小 默认】园林绿化是城市活着的画, 无论走在城市的哪个地方,你总走在画里,那抹不开的浓浓绿色和淡淡的花香扑在你的脸上,挠得你心里痒痒的,把不住想笑、想唱。绿化是城市的画,也是我们心中的歌。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规划中,规划纲要遵循生态化、系统化、特色性、网络化等原则,坚持从生物多样性、系统性出发,建设和保护绿地生态群落,构建城市与自然融合协调的绿地网络。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科学、合理,绿地分布尽

37、可能均匀,让更多市民享受绿色;尊重天中地脉、史脉和人脉,营造具有个性和文化内涵的特色城市。在植物配置上强调乡土树种和市树、市花作用的同时,挖掘强化和塑造城市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提出了规划期内,城市绿地指标为人均绿地2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城市绿地率27.22%,力争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总目标。 中心城区绿地规划三大方略 因地制宜,以蓝色廊道和绿色廊道为主体构建适宜平原地区的绿地系统。通过对城市河流进行疏通治理,使以河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廊道流畅连续,在景观上形成以水系为主体的蓝色廊道网络,结合道路绿网形成蓝绿交相呼应的廊道网络。蓝色廊道。滨河绿

38、地以植物造景为主,扩大绿色活动空间,引进多种自然景观元素,丰富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促进物流、能流、物种流、住处流等的传递与交换,构成城市公园系统的脉络。把绿色引进城区,将景观连为一体,使街道集绿化、净化、彩化于一体,形式上追求新、特,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人为本”,形成具有交通生态、休闲、景观等综合效益的“绿色生态走廊”。结合城市主要干道、快速路网构建城市绿廊,在绿带与绿廊的规划过程中结合生态保护用地合理布局。划定中心城区绿地规划的管理单元,实行新城、老城差异绿地指引。根据结合现状空间和未来规划意象两个方面,划定中心城区绿地规划的管理单元,将其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工业区三种类型。根据各

39、类地区的公共绿地分布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各类地区的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街道级绿地和社区级绿地的最小规模和服务半径进行目标设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共绿地的规划布局,实现公园服务圈基本覆盖整个中心城区的目标。规划利用驻马店城郊水、田、林镶嵌的自然地理条件,以中心城区对外交通走廊、河道绿化为联系纽带,形成对城市的绿色包围和烘托,保持城市内外绿地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贯通。“一环、三横、四纵、多节点”的城市绿地布局 规划以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为目标,结合城市的水系,突出水、城、林交融一体的城市特色,形成点、线、面、环、楔等多种绿地形式的有机组合,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一环

40、、三横、四纵、多节点”的城市绿地布局。“一环”为沿城市外围环道形成的防护林带,主要起到分隔和保护作用。“三横”分别为练江河两侧生态绿化廊道、开源河两侧生态绿化廊道、北干渠两侧生态绿化廊道。“四纵”分别为石武高铁两侧绿化廊道、京广铁路两侧绿化廊道、107国道两侧绿化廊道、安信快速通道两侧绿化廊道。“多节点”为中心城区内部的各级城市公园,包括大型综合性公园、体育公园、滨水景观公园等。各级公园均衡布置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完善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三横三纵”生态廊道体系 构建中心城区的生态廊道体系,是城市绿地系统形成有效网络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驻马店的实际情况,其廊道体系主要由滨水绿廊和交通绿廊组

41、成,它是城市绿地中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绿地。廊道在生态系统中承担连接生态斑块、为生物迁徙提供通道的作用。因此,对廊道的控制着重考虑其承担生态功能的宽度要求。结合绿化建设目标及滨水廊道和交通廊道情况,规划在中心城区建立“三横三纵”的生态廊道系统,“三横”分别为练江河两侧生态绿化廊道、开源河两侧生态绿化廊道、北干渠两侧生态绿化廊道。“三纵”分别为石武高铁两侧绿化廊道、京广铁路两侧绿化廊道、107国道两侧绿化廊道。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性考虑,市区内的绿化廊道按照主导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差异分为两个层次。一级生态绿化廊道分布在不同功能区划之间,主要发挥生态隔离功能,其建设侧重于廊道宽度、长度等规模指标;二级

42、生态绿化廊道集中在相同或相似功能区划内部,主要发挥生态渗透功能,其建设侧重于植被形式、类型等景观指标。两个层次的绿化廊道互为支撑、互为呼应,共同构成中心城区的生态绿化主体框架。“三级公园”大型绿色斑块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绿地多以斑块形式分布,且大型绿色斑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小的绿色斑块可能作为物种迁移和再定居的“踏脚石”。上述生态廊道的构建主要承担生态维护的主体功能,而公园绿地建设侧重承担生态“踏脚石”和居民游憩功能。通过分散的绿地斑块可强化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和可达性,驻马店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市级公园绿地、区级公园绿地、居住区公园绿地三个级别,按照现状城市绿地、居住人口、组团

43、功能等相关依据在中心城区进行规划布局,发挥城市绿地系统核心节点功能。公园绿地应通过大幅增加公共绿地的建设投入实现城市宜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规划公共绿地1922.1公顷。市级公园。规划选择驻马店生态系统中绿廊的交会点作为市级公园的重点建设区域,形成“点线一体化”的绿化结构。综合考虑市级公园作为建成区中的生态斑块功能,规划以2公里作为生态斑块之间的合理距离,确定市级公园服务半径为2公里,规划设8处市级公园,其中现状保留2处,现有扩建1处,规划新建5处,每个市级公园面积在10公顷以上,服务半径为2公里至3公里。区级公园。区级公园为次级绿化节点,主要为中心城区各片区内居民提供服务。规划在各个城市片区内

44、部选择适当区域进行布局,同时通过增添体育、文化、休闲商业设施发挥生态绿化节点的混合功能,增强公园的可适用性。规划建设12个区级公园,其中现状保留1处,现状扩建3处,新建8处;每个区级公园规模为3公顷至10公顷,服务半径为1公里至2公里。社区级公园。社区级公园绿地是住宅区内的绿化节点,主要为特定的居住区居民日常生活休闲提供服务。规划按照老城区0.4公顷,新城区0.5公顷的最小规模进行配建,服务半径为500米至1000米,结合居住区建设进行配套。 “三大组团”绿化指引 老城组团绿化指引。对于寸土寸金的老城核心区,由于新增公共绿地的难度较大,主要采取增加局部地区的路网密度,减少断头路和丁字路的方法,

45、提高现有公共绿地的交通可达性,扩大公园的辐射范围,达到改善地区公共绿地服务水平的目的。对城市中心区,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选择合适的位置新建社区公园,另一方面拆除不必要的分隔围墙,改善地区的路网通达性,提高老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城市公园体系,面向城市居民提高开放性。新城组团绿化指引。以居住、商业为代表的生活功能和以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生产功能并重。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功能区,新城区在发展初期就应该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商业、居住区域注重城市公园、休闲景观广场建设;住宅区绿化全面执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工业园区以生态型园区为目标,加强绿化林带配套建设。道路绿化。道路沿线两侧各形成30

46、米宽的绿化带,城市主干道、旅游道路两侧各形成50米宽绿化带。道路绿化在强调防风固土、除尘降噪的环境功能之外,还应加强景观功能,乔、灌、花、草结合,形成复合型的绿化带,实现整体景观效果。河岸绿化。以保持水土、护岸护坡、涵养水源为主要功能,宽20米至50米的河流沿岸两侧各形成50米宽的绿化带;宽50米以上的河流沿岸两侧各形成100米宽的绿化带。在上述功能基础上,通过植被多样化、堤岸园林化、设施休闲化等措施增添沿河绿化带的景观功能和休闲功能。工业组团绿化指引。注重工业区绿化建设,选择对烟尘、污染有强抗性的树种,通过绿地配套优化工业生产环境,降低工业污染程度;加强园林绿化体系建设,提升住宅区内的公共绿

47、地建设规模与质量,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园林绿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化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功能。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园林绿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元素,择绿而居不只是一种时尚,更成为提升城市价值的砝码。许多城市“以绿引资、因绿兴市”,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引来投资者、旅游者,步入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市城市园林绿化也必将为城市化建设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四公共服务 快乐幸福千万家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网络编辑:宋东风 发布时间:12年05月10日09:05:43 【放大

48、 缩小 默认】 张士君 杨全国 苏 鑫城市是我们的家,它不仅让我们生活得富有,还要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和幸福。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城市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市已进入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人们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原有的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偏低的情况难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因此,规划纲要面向未来,着眼城市与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目标,按照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我市中心城区未来各类公共设施的建设作出了超前的规划。 确立公共设施发展三大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了20102030年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建设的三大目标:形成覆盖全市的公益性公共服务网络,构筑具有特色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