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雾失楼台)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莎行》(雾失楼台)最终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踏莎行 秦观【教学目标】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成了三绝碑。我们知道苏轼是文学界的泰斗,米芾是书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绝秦观的这首词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词坛的千古绝唱踏莎行。二、解题,正音。“莎”读su音,词牌名,它是指一种莎草,多年
2、生的草本植物,这个词牌的本意是指“在草地上游玩”。三、走近词作者。1、走近秦观。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i)。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浣溪沙等。名句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愁”(浣溪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2、才子的人生悲歌: (1)三试及第: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是如此,
3、希望藉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然而秦观的科举路途却是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秦观第一次参与科举应试,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的却是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掩观铭),可见此一失败,对他是一大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秦观再次应试科举,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神宗元丰八年(1084)参加第三次,并成功考取进士,步上其之途。 (2)政途不顺: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发展为
4、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3)以诗言志: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苦楚,千般哀怨,满怀惆怅、悲愤交加,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四、诵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指导:1、找出韵脚 2、注意重音 3、把握悲苦的感情。五、读懂这首词。1、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借助注释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讨论。如还有
5、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郴州旅舍)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2、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形容词。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3、 这首词的意象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要采用象征手法? 明确: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楼台:心中向往
6、的境界。津渡: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杜鹃:表示春暮;暗含归乡之意。斜阳:不止说一日之暮,还指春暮,尤其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原因:符合其贬谪之人的身份,收到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六、鉴赏这首词。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1)“雾”、“月” 是指什么?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2)“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使动用法,使失,使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3)“楼台”“津渡”喻指什么?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4)“桃源”指什么?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
7、情?“桃源”是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望断”表达了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5)此三句所营造的境界,所描绘的画面: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境界。(6)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的夕阳将暮。(1)一个“闭”字用得妙,它有怎样含义,请指出? 明确:a.包围 驿馆被春寒包围,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b.锁住 锁住了料峭春寒
8、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2)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 ,你是如何认为的? 夕阳在渐渐西沉 人生在慢慢耗费 理想在缓缓磨灭 痛苦在时时滋长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开始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其实正是这种重复,才强化了感情的浓度,也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渐次加深的黄昏阴影的心理感受。小结: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楼台、津渡、桃源为虚写,孤馆、斜阳
9、为实写,使用借景抒情和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1)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2)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
10、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3)“砌”字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恨谁?恨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含义。文中有两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这首词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说明。 a.“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b.“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
11、,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c.“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如柳永八声甘州“何事苦淹留”的发问)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
12、事业,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小结: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穿越“雾失”“月迷”七、教师小结: 踏莎行雾失楼台是秦观的代表作,据说苏轼特别喜欢词中的“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曾把它书写在随身携带的折扇上。当苏轼惊闻秦观逝世的噩耗,他失声痛哭,在折扇上挥笔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题跋。八、再次诵读这首词。九、作业:背诵并能够默写这首词。附:板书设计踏莎行 上阕:写景融情 寂寞清冷的环境。下阕:记叙注情 远谪的怨恨和思乡之情教学反思: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