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指引(共2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003332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指引(共2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指引(共2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指引(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指引(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指引 目 录一. 结构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经济、适用、美观及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应该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组合。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同时建筑设计也不能超出结构设计以及现代工艺的能力范围,结构设计决定了建筑设计能否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结构设计作为工程设计不可分割的一环,必然对工程设计的成败起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优化结构设计、发展先进设计理念、加快新型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经济是当务之急。作为项目业主

2、方,作为工程项目的推动者、管理者及执行者,在了解结构设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严格的设计管控工作,以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的要求,是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工程建设成本的角度,工程建设成本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项目施工这两个阶段。虽然工程建设成本的发生主要在工程施工阶段,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大小以及费用的发生是否合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的前提下,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对整个工程造价及后续施工都影响巨大。因此,作为项目业主方,进行严格设计管控,并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就积极的参与到建筑方案的设计及其结构方案的实现中去,并在设计过程中强化阶段设计成果

3、的管理,在施工阶段进行重点节点的控制,对项目工程设计及施工实行全过程动态管控,通过加强项目设计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实现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目标。二. 结构设计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与实现目标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方案设计阶段的首要任务,它不仅仅是整个后续施工图设计的基础,更对整个工程建设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筑方案的规划设计阶段,对建筑设计方案提出结构实现上的重要参考意见,使设计方案不但要满足功能、美观的要求,还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工程的目标。另外,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阶段化设计成果管理及限额设计等手段从源头上控制好设计质量及建设成本。由

4、于关注点的不同,设计单位往往对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开发单位,经常难以满足开发单位对于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这一阶段的设计要素控制应该由项目业主方牵头,由设计单位来实现。业主方在委托设计前,要组织力量对成本、技术等可控敏感的部分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考察相关项目、收集最新技术资料,组织专题专家会等方式,与设计单位共同完成设计关键要素的控制。在确定项目技术方案的同时,也同时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委托设计中,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在设计任务书中把包含成本控制内容的意图系统、明确地告知设计单位。图纸阶段性成果完成时,应及时组织图纸会审来控制设计质量和工程成本,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各专

5、业设计以及工程、销售等多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合理性分析,并应经常性召开各专业、各参与方联席会议,高效而清楚地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节点控制目标:(1)通过限额设计落实目标成本的要求:在满足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限制钢筋含量、砼含量、节点设计等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内容;在满足建筑效果的前提下,控制用料和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2)通过规范化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合同严格控制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在项目前期即尽可能确定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参数,防止因设计自身失误原因导致成本增加。(3)通过规范化的设计评审流程来评价各重要设计节点的设计成果质量。三. 结构设计管理流程1. 与设计院沟通,灌输成本意识,签

6、订限额设计合同;2. 要求设计院分阶段提供本项目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或结构设计技术条件;3. 项目公司初步审查并提交设计管理部审核,提供修改及补充意见;4. 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达成一致;5. 设计院进行桩基方案设计及上部结构方案布置,必要时要做多方案对比分析;6. 项目公司审查并提交设计管理部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7. 与设计院方沟通,达成一致;8. 设计院开始做样板单元的配筋设计,包括梁、板、柱、墙及基础;9. 项目公司审查并提交设计管理部审核并提供修改意见;10. 与设计院方沟通,达成一致;11. 设计院按照双方确认的样板配筋图开展全面的施工图设计,并完成内部校审及会签;12. 第三方审图公

7、司及项目公司、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并提供修改意见;13. 三方沟通,达成一致;14. 正式盖章出图;15. 召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进行施工前图纸会审。四. 结构阶段化设计管控的主要措施1. 设计管理实行过程管理(1)在每一阶段开始前,应向业主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入文件(包括计算模型文件),该阶段结束时,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出文件(包括计算模型文件)。文件交流应以书面材料(含传真、电邮、电子版模型)形式进行。(2)每一阶段结果须经甲方审核通过。(3)在阶段设计过程中,当出现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而导致诸如结构方案改变、成本上升等等时,应及时与甲方沟通,以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2. 阶段设计成

8、果应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 荷载取值,包括面层、墙体等恒活荷载。(3) 建筑方案确定时,结构构件的布置草图及预估尺寸。(4) 电算设计参数(Wmass.out文件前半部分)。 (5) 电算输入模板尺寸及荷载图形文件(面荷、线荷、点荷)。(6) 电算宏观指标结果文件:Wmass.out,Wzq.out,Wdisp.out,柱轴压比图形文件,柱底内力图形文件。(7) 天然地基承载力取值及单桩承载力取值。(8) 天然基础沉降计算。(9) 计算模型文件电子档(含上部结构、基础及特殊构件计算等)。3. 提交正式施工图前7天,必须提供全套白图(打印图纸)给业主方审核。4. 对以上

9、各阶段内容,设计单位应向业主方提供合理的进度计划,每一阶段内容完成时,应及时向业主方提供。五. 设计审查主要内容各阶段设计文件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设计条件要求;2. 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2008版)要求;3. 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是否能达到相应要求;4. 各阶段设计文件是否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2008版)相应要求;5. 各专业设计是否相互影响,是否存在错、漏、碰、缺,是否满足设计一致性要求; 6. 设计引用的规范、标准图集等是否为现行通用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要求;7. 设计引用的地质条件、基坑支护、抗浮水位等是否符合勘察设

10、计报告的内容要求。8. 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资质及其相关设计人员是否在施工图纸上加盖相应图章和签字(施工图文件)。六. 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控制要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及依据,该阶段是整个工程成本的主要控制部分。做好方案及初步阶段设计,可有效达成设计成本及质量管理目标,节约后续设计工期。完善周到的方案及初步设计,还可减少后续设计变更,达到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控制工期的管理目标。另外,因在建筑方案确定的前提下,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成为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结构专业在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的深入设计,也可有效保证同设计院的沟通协调,避免后续阶段发生较大的设计修改及设计

11、人员的抵触情绪。1. 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控制因素:(1) 地区条件:包括基本风压、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烈度、地方规范差异等。(2) 建筑类型:包括建筑体型(平面凹入及凸出比例、长宽比、高宽比等)、建筑高度、层数、层高、是否有拐角窗等。(3) 结构方案:包括结构竖向构件是否上下贯通布置,是否设置转换层,立面收缩或突出是否过大等。(4) 地下室设计。第一类影响因素是为地域差异的影响,于结构可调整压缩空间较小。在抗震设防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后,结构类型和房屋建筑的高度就成为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主要因素。第二类、第三类及第四类影响因素则有较大可调整空间。2. 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核要点:(1)

12、 对于建筑平面布置,宜保证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使结构抗侧力构件传力明确,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体型的规则性可有效保证结构成本的经济性。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形式。(2)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荷载明显加大,故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状。(3) 建筑高度是为影响结构地震作用效应、抗震等级、机电设备配置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造成本亦会相应增加,一般情况下,于建筑高度60米、80米为阶段性高度临界点。另外,为避免进行结构超限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建筑高度不宜超过抗震设计时高度超限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界限高度。(4)

13、建筑结构要求合适高宽比、长宽比限值,一般情况下,高宽比宜控制在6左右,并不宜大于7,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构刚度,节约建造成本。平面长宽比、凹凸不规则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避免平面不规则,避免结构超限审查,从而增加建造成本。(5) 平面布局中,应注意尽量避免楼板局部不连续或楼板开大洞,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室顶板及屋面层楼板刚度应加强,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

14、大洞口,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6) 注意建筑层数、层高的影响,一般高层住宅建筑中,层数宜设计成18层(60米)、25层(80米)、32层(100米)的临界值,层高宜控制在2.9米以内,避免设计成3米以上,造成结构成本增加。(7) 对于飘窗设计,尤其在高烈度地震区,应尽量避免设计成拐角窗,造成结构薄弱部位,增加建造成本。(8) 结构竖向构件应连续贯通布置,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除顶层外,上部楼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不宜大于相邻下一层25%,当上部结构

15、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水平外挑尺寸不宜大于该楼层水平尺寸的10%并不宜大于4m。(9) 当考虑建筑底部大空间的需要而设置转换层或局部转换层时,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增加。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10) 抗震设计时,高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11)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地下室设计应结合地区人防要求进行设计。考虑平、战结合,合理布置柱网,一般情况下,经济柱网宜按跨度8-8.5米控制。地下室层高应控制梁下高度2.8米(净高2.2米),一般非人防设计3.43.6米,人防设计层高3.63

16、.8米。另外,地下室顶板可采用平板式无梁楼盖结构,层高可控制为3.3米。(12) 地下室覆土一般按不超过1.2m考虑,确实需要种大树,可采用局部堆土方式。(13) 方案或初步设计时,景观设计应提出设计条件,并达到一定设计深度要求(如确定景观游泳池、假山、喷泉、建筑小品、大树的位置等),避免后续结构设计荷载不能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14) 基础选型与设计时,应结合周边环境、场地及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工期、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必要时应提供多方案比选。七. 施工图阶段设计审查要点编号项目审查内容1设计依据1.1工程建设标准使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名称及版本,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1.2抗震

17、设防分类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1.3抗震设计参数(1)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2)建筑抗震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l-2008附录A采用;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是否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采用:对于在规范上未明确的地区,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应由勘察单位依据GB50011-2008第1.0.4、1.0.

18、5条提供。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2)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计及计算所采用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水位。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第4113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提供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2结构计算书2.1设计软件适用性提供结构及构件设计所使用的软件的名称、版本号2.2结构计算书内容完整性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输人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

19、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等2.3荷载取值(1)楼层荷载应根据各部分空间实用功能按实际布置,认真区分恒、活荷载,活载应按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执行,楼层恒载应按实际荷载仔细计算,荷载布置严禁无计算或使用依据的随意放大。(2)地下室室外地面施工荷载按10KN/M2考虑,室内(住宅楼平面范围内)部分施工荷载按5KN/M2考虑,分项系数1.0,其与覆土、消防车荷载、人防荷载不同时考虑。(3)当地下室上部有覆土时,消防车荷载应考虑土层对荷载折减。无覆土时,应提供楼板冲切承载力计算,并应考虑动力系数。(4)

20、多层地下室时可考虑人防荷载折减。2.4计算分析(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2)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需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须满足规范相关要求。2.5计算参数(1)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取值,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60米)其基本风压可按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强度计算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位移计算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2)传给基础的荷载应考虑折减,主裙楼结构各部分折减系数应合理计算。(3)一般剪力墙结构墙体竖向

21、钢筋均按最小配筋率0.25%或0.2%(四级抗震)控制。(4)底层层高(考虑柱计算长度)是否符合工程实际,一般在高烈度地震区(7度以上)及高风压地区(0.5KN/M2以上)需考虑。(5)活荷载4.0KN/M2时,不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6)多层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3结构设计总说明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设计标高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做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代。审查内容一般包括:(1)建筑结构类型及概况,建筑结构安全等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22、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晶深度等描述是否正确,相应的处理措施是否落实。(3)设计荷载,包括人防荷载、施工荷载以及规范未做出具体规定的荷载均应注明使用荷载标准值。(4)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选用、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超强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5)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及标准

23、图集选用。(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钢结构放火、防腐蚀及施工安装要求等。(7)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冬期施工、如采用施工降水,施工降水的持续时间等。(8)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4地基和基础4.1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1)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2)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检测及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3)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检

24、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4)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 (5)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否符合GB500112008第4.4.5条的要求(6)防水砼结构的砼强度等级及厚度要求。4.2地基和基础设计(1)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地下室外墙迎水面保护层厚度30mm,宜采用小直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

25、00mm。(2)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3)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桩的选型与布置是否经济。(4)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GB500072002第84108413 ,板厚是否合理、经济。(5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 (6)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局部受压验算,见GB50072002第827条、8、31条、832 条、85158520条及84节等。 (7)人防地下室结构

26、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8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2条进行抗震验算。(9)地下室抗浮设计时,抗拔桩或抗拔锚杆、抗水板设计及验算是否满足要求(10)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隔墙是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5混凝土结构5.1结构布置(1)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主楼与裙房间不设缝时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并采取了有效措施。 (2)转换层结构选型是否合理,转换层结构上下层楼板及抗侧力构件是否按规范要

27、求进行了加强。 (3)建筑及设备专业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开角窗及设备在梁上开洞等,是否已采取可靠措施。 (4)房屋局部采用小型钢网架、钢桥架、钢雨蓬等钢结构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及施工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5)填充墙、女儿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是否安全可靠。 (6)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培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 (7)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

28、作,宜减小剪力墙的作用,并宜增加与剪力墙相连之柱子的配筋。其设计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JGJ32002第6.1.7条的要求。 (8)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应符合JGJ32002第712条的规定。(注:一般住宅设计中不建议采用)(9)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其适用范围、结构布置、抗震措施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章的有关规定。(10)结构变形缝设计间距及宽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缝宽应不小于70mm。(11)楼梯间结构布置,梯板厚度、楼梯梁、板配筋是否合理,当楼梯跨度较大时宜采用梁式楼梯。5.2配筋与构造(l)梁、板、柱和剪力墙的配筋应满足结构计算要求

29、(包括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箍筋加密等),当由承载力控制时,宜采用高强度钢筋。(2)剪力墙厚度及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确定应符合规范、规程的规定。(3)剪力墙开洞形成独立小墙肢(墙肢高厚比3)按柱配筋时,其箍筋配置除符合框架柱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剪力墙水平筋的配筋要求。(4)楼面梁支承在剪力墙上时,应按JGJ32002第717条的要求采取措施增强剪力墙出平面的抗弯能力:并应满足钢筋锚固要求,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5)剪力墙结构设角窗时,该处L形连梁应按双悬挑梁复核,该处墙体和楼板应专门进行加强。(6)受力预埋件的锚筋、预制构件和电梯机房等处的吊环,严禁使用冷加工钢

30、筋。(7)跨高比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8)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落地剪力墙间距、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干部间距,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2节的有关规定。 (9)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过规范规定时,是否采取了减少温度作用和混凝十收缩对结构影响的可靠措施。(10)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是不应超过2.5%,框架梁端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面积的比值是否满足GB50011-2001第6.3.3的要求。(11)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锚固、连接是否俩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其它有关规范、规程关于钢筋锚固、连接的规定。(12)框架梁、柱箍筋

31、加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梁腹板高度hw450,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设置是否满足要求。(13)悬臂梁有收头边梁、井格梁的梁交汇处应设附加横向钢筋。5.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1)现浇板、墙厚度取值是否合理,板配筋率是否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2)钢筋混凝土楼盖中,当梁、板跨度较大,或楼面梁高度较小(包括扁梁), 或悬臂构件悬臂长度较大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外,应验算其挠度和裂缝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3)高层建筑中,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

32、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4)高层建筑屋面板、及跨度、厚度较大楼层板,应考虑温度裂缝影响采取加强措施八. 施工现场工作要点1. 施工现场主要工作内容(1) 组织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2) 地基验槽;(3) 基础结构验收;(4) 主体结构及主要隐蔽工程验收;(5) 施工中工程变更审核;(6) 竣工验收;(7) 工程文件立卷及移交;(8) 参加必要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例会;(9) 施工质量事故上报及处理;

33、(10) 其他工程问题处理;2. 施工现场工作主要依据(1) 设计施工图;(2) 现行国家及地方设计规范;(3) 现行国家及地方施工验收规范;(4)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5) 工程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6) 工程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洽商函;(7) 工地会议纪要;(8) 工程施工质量技术资料;(9) 其他相关资料。3.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要点(1) 正式会审交底前,确保施工图纸提前发给各参与方(主要指施工、监理单位),确保给参加会审人员充足的阅图时间;(2) 阅图期间,参加会审的有关各方应认真阅图,收集阅图中发现的问题,随时与设计单位沟通,以便设计人员早做准备; (3) 审查施工图纸是否经过设

34、计单位各级人员签署,是否通过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意见是否已落实整改;(4) 审查设计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明确,坐标、标高、尺寸、管线、道路等交叉连接是否相符;图纸内容、表达深度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设计中所列各种标准图册的引用是否符合地方习惯及标准;(5) 施工图与设备、原材料或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主要材料来源是否有保证;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是否经过评审鉴定;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6) 土建结构布置与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与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场环境紧密结合,是否符合抗震设计要求;(7) 各专业之间、平立剖面之间、总图与分图之间有无错、漏、碰、

35、缺,总体尺寸与分体尺寸之间是否吻合;(8) 建筑图与结构图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表示方法是否清楚;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设置是否正确;钢筋明细表及钢筋构造图是否表示清楚;混凝土及钢构件节点图是否齐全、明确;(9) 设备布置及构建尺寸能否满足其运输及吊装要求;预制构件、设备组件及现场加工要求是否符合现场施工能力;(10) 设计是否满足建筑检修、维护的合理需要及安全、环境卫生的保证要求;(11) 建筑与结构是否存在不能施工或不便施工的技术问题,或可能导致质量、安全及工程费用增加等问题;图纸内容深度和范围能否满足施工需要;(12) 防火、消防设计是否满足有关规程要求。4. 现场图纸审查主要内容(1)

36、图纸目录。核对图纸目录及编号,核对所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核对图纸签名及盖章,施工图纸应具备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图章及设计院、主要设计人出图章。(2) 设计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分设计说明,多子项工程可编写统一的设计说明。应注意:1) 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及或设备标高是否统一;2) 图纸中标高的单位、尺寸的单位,并核对与建筑是否一致,各分项工程是否一致;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有关技术要求;4) 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强度等级、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构件的锚具种类、型

37、号、预留孔做法、施工制作要求、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提出特殊要求;5) 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说明抗渗等级,需作试漏的提出具体要求;6) 说明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说明检验的方法和要求;7) 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方法与时间,高楼与裙房施工先后顺序,各部位回填土质量要求,转换层、挑梁等构件的施工支撑要求,沉降观测要求等。(3) 基础平面图,应注意以下内容:1) 基础外轮廓线与基础梁的位置、尺寸、底标高与定位尺寸,基础与基础梁的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的放坡示意;2) 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

38、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等;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及要求;4) 对于桩基,应查看桩位平面位置及桩承台平面尺寸,桩的入土深度、沉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桩基检测要求,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5) 对于复合地基,应由有资质的地基基础公司按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应明确复合地基处理范围、深度,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参数和检测要求;6) 应明确基底或桩端进入的土层及深度,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4) 基础详图1) 刚性基础:应明确基础剖面、大放脚、基础圈梁、防潮层,基础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

39、等;2) 扩展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应绘出平、剖面及配筋,标注总、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基础垫层等;3) 桩基:应包含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剖面、配筋、标注总、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垫层,桩构造详图及桩与承台连接构造详图;4) 筏基、箱基:应标出承重墙、柱的位置,如有后浇带时应表示其平面位置及构造详图,钢筋混凝土墙的平、剖面及其配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布置等;5) 附注说明:基础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垫层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其它对施工方的要求等。(5) 结构平面图1) 定位轴线应与建筑图一致,轴线关系表示清楚,并核对及梁

40、、柱、墙、抗震构造柱等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层结构标高;2) 现浇板应注明板号、板厚、板面标高、配筋,标高或板厚变化处应绘局部剖面,有预留孔、埋件等应标示规格与位置及洞边加强措施;3) 有圈梁时应注明位置、编号、标高;有预制板应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预留洞大小及位置,预制梁、洞口过梁的位置、型号、梁底标高等;4) 电梯间应标示预留洞大小与位置、板面标高、及吊钩平面位置与详图;应核对设备尺寸及厂家二次设计与结构图是否一致;5) 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应与楼层平面图同,当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坡度、坡向、起终点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留洞或其它设施时,应注明其位置、尺寸及或详图

41、;抗震设防时应注明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6) 对于结构平面图中选用的标准图中的详图时,应注明详图索引号;7) 对于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还应补充构件详图,应明确:纵、横剖面,轴线关系、定位尺寸、标高及配筋情况,梁和板的支承情况,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尺寸等;(6) 其它图纸1) 楼梯图:应清楚表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整体剖面图,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梯梁、梯柱、梯板详图(可按列表法表示);2) 预埋件:应明确其平面、侧面位置,注明尺寸、钢材和锚固件的规格、型号、性能、焊接要求等,必要时应说明检验要求;3) 特种结构和构筑物:如水池、水箱、烟道、室外管架、挡土墙、有特殊

42、要求的设备基础等,均应绘制详图,应明确平面、特征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轴线关系、尺寸、标高、材料品种和规格、性能等;4) 建筑幕墙:一般由有资质的幕墙公司按建筑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应审查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核对幕墙构件平面布置图,图中标注墙面材料、竖向和水平龙骨(或钢索)材料的品种、材质、规格,核对墙材与龙骨、各向龙骨间的安装、连接构造详图,主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详图及连接件的品种、材质、规格等。(7) 钢结构:钢结构施工图一般分钢结构设计施工图和钢结构制作详图两类,钢结构设计施工图一般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编制钢结构制作详图设计的要求。

43、钢结构制作详图一般由具有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级别的加工制作单位完成,也可由具有该项设计资质级别的设计单位或其它单位来完成。1) 设计总说明:应着重明确钢结构结构类型,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及所对应的产品标准,焊接方法及材料,螺栓种类、性能等级及各类螺栓对应的产品标准,焊钉种类及对应的产品标准,焊缝质量等级及焊缝质量检查要求,钢结构的制作及安装要求,防火防锈的涂装要求以及对应的标准(包括各类构件所要求的耐火极限、防火涂料类型及产品要求、防腐年限、防腐底漆种类、漆膜最小厚度以及定期维护要求等),钢结构主体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要求等;2) 基础详图:应表达钢柱与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接构造详图;3) 结构构件平面(各楼层及屋面层)布置图:应注明轴线关系、标高、构件定位尺寸及编号、节点详图及索引号等;4) 构件详图:应注明构件尺寸、钢材型号、规格、加劲肋做法、焊条型号、焊接方法、焊缝长度和厚度,连接节点详图,施工安装要求等。1、尊老爱幼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让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健康、快乐!谢谢大家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