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45839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河南中医学院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 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研究生姓名: 赵戈蕾 导 师: 刘培民 教授 指导组成员: 马纯政 主任医师 韩佳瑞 副教授 孙宏新 主任医师 学科、专业: 中医内科学 所属院、系: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国郑州 年月 30 日 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 在 导师刘培民主任医师 的 指导下,独立进行 的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特别加以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2、结果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 (签名 ): 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已完全了解河南中医学院有关 保留、使用硕士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河南中医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论文 (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 (签名 ): 导师 (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目 录 摘 要 . 1 前 言 . 5 材料和方法 . 7 1 实验 材料 . 7 2 实验方法 . 8 3

3、 观测指标及统计方法 . 10 结 果 . 11 理论探讨 . 15 1 现代医学对胃 癌的认识 和治疗进展 . 15 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研究 . 17 3 现代研究 . 21 结 论 . 24 致 谢 . 25 参考文献 . 26 附图 . 28 文献综述 . 32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 研情况 . 40 摘要 1 摘 要 目的 : 通过清热养阴方稳定剂型作用于胃癌细胞,进行对胃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探寻该方药的作用机制,以期初步为清热滋阴法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方法 : 将基于清热滋阴理论组方的中药进行水提醇沉法工艺制备,制成稳定剂型;体外培养人

4、胃癌细胞株 SGC-7901、 MGC-803,通过 MTT比色法应用清热养阴方对胃癌细胞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根据 24h 预实验得出半数抑制浓度 确定中 药高、中、低剂量,将实验随机分为六组,即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顺铂组、对照组与空白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与细胞活性,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细胞吸光度 OD 值,得出细胞抑制率。 采用免疫组化 之链霉 素 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 nm23 和 bcl-2 在胃癌细胞各组的表达情况,计算细胞阳性表达例数。 结果 : MTT 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药对胃癌细胞株 SG

5、C-7901、 MGC-803 均有细胞毒作用;中药剂量高低与胃癌细胞细胞 凋亡正相关,与时间长短正相关,即中药高剂量组对胃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最强,中药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越强;中药中剂量组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药高剂量组与顺铂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免疫组化实验中, Nm23 对胃癌细胞 SGC-7901、MGC-803 在 清热养阴方 高、 中剂量 组 和顺铂 10ug/mL 组 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显著, P 0.05; 在 对照 组的表达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Bcl-2对胃癌细胞 SGC-7901、 MGC-803 在 对照组的表达与空白组

6、有差异 , P0.05。 其中 nm23 在 清热养阴方 的药物影响下 阳性 表达率较 高 , 均高 于 对照 组;而 bcl-2 在 清热养阴方药物 干预作用下 阳 性表达率较 低 ,且均 低于 对照 组。 结论 : 水提醇沉法工艺制备中药稳定剂型,清热养阴方中药与胃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中药对胃癌细胞 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 抑制作用与给药浓度成正比 。中药对来源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不同,抑癌作用与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活性正相关。 Bcl-2 和 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进展与转移密切相关,其中 bcl-2 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增殖正相关, nm23 与胃癌细胞的凋亡正相 关。

7、清热养阴方通过对胃癌细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2 胞株进行 MTT 比色法与免疫组化的实验研究,提示清热养阴方对胃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这为清热滋阴法治疗胃癌初步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 : 胃癌细胞;清热养阴; MTT; bcl-2; nm-23;免疫组化 摘要 3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heat-clearing and yin-nourishing therapy in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8、 Zhao gelei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ed by Liu peim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heat-clearing and yin-nourishing therapy by cell experiment,which was acted the steady type on gastric cancer cells. We expect to provide the preliminary

9、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We preparate one steady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by the theorety of heat-clearing and yin-nourishing using water extract-alcohol extraction method. Result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on the prepare experiment at 24h

10、that IC50 important.We culture SGC-7901 and MGC-803 in vitro to test drug susceptibility by MTT.Then drug dose was setted. The experiment is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at random.They are Chinese medicine high, medium and low dose group, cisplatin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group. We observated the

11、cell morphology and activity under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detected cells absorbance OD value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e, got cell inhibition rate.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IHC) method to detect nm23 and bcl-2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each group, cells were positive express

12、ion is calculated. Results: (1)MTT: 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MTT(P 0.05).(2)IHC: Nm23 on SGC - 7901 and MGC - 803 in the expressions of high,medium dose group, DDP10ug/mL group and blank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Bcl-2 on SGC

13、 - 7901 and MGC - 803 in the expressions of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50%。随机取 10 个高倍镜下视野,判断每个视野下细胞表达情况并 统计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的例数。 应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多样本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 sx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理论探讨 11 结 果 1 预实验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经过中药处理后,胃癌

14、细胞 SGC-7901、 MGC-803 生长速度减慢,生命活力下降,贴壁时间延长,细胞形态变小,视野变暗。中药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 MGC-803 均有细胞毒作用,中药浓度越高,细胞毒作用越大。随药物浓度递减,药物对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递减,细胞的增值抑制率递减。且该清热养阴方中药对这 2 种分化不同、来源不同的胃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稍有不同。如图 1、图 2 所示。 图 1 胃癌细胞 SGC-7901 中药抑制率 IC50 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12 图 2 胃癌细胞 MGC-803 中药抑制率 2 MTT 结果 胃癌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P 0.05;中药高、中、低剂量和顺铂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 MGC-803 均有细胞毒作用,排除干扰因素,中药剂量高低与胃癌细胞细胞凋亡正相关,与作用时间长短正相关,即中药剂量越高对胃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越强,药物作用时间越久,胃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越明显,细胞增值抑制率越高;中药中剂量组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05;中药高剂量组与顺铂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如表 1、表 2。 IC50 理论探讨 13 表 1 酶标仪检测得出 SGC-7901 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 ( sx ) SGC 组 别 例 数 抑制率 ( %) 24 小时 48 小时 顺铂组 8 75

16、.626 .45 96.871 .29 中高 组 8 71.75 5.04 95.171 .81 中中 组 8 53.294 .50 82.482 .35 中低 组 8 45.803 .25 69.58 3.42 注: 中 高组即 中药 高剂量组; 中中 组 中药中剂量组;中低组即中药 低剂量组。 与顺铂组相比: P0.05。(下同) 表 2 酶标仪检测得出 MGC-803 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 ( sx ) MGC 组 别 例 数 抑制率 ( %) 24 小时 48 小时 顺铂组 8 71.29 4.28 97.11 1.19 中高 组 8 65.90 7.93 94.78 1.83 中中 组

17、 8 48.31 4.14 56.07 2.39 中低 组 8 37.25 5.25 44.71 2.53 附: 抑制率 = (对照组 OD值实验组 OD值 ) (对照组 OD值空白组 OD值 ) 100% 。 3 IHC 结果 胃癌细胞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处理胃癌细胞株 SGC-7901、 MGC-803 分别进行 bcl-2、 nm23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反应; nm23 对胃癌细胞 SGC-7901、 MGC-803 在 清热养阴方 高、 中 剂量组 和顺铂 10 ug/mL 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显著, P 0.05;在 对照 组 的 表 达

18、 与 空 白 组 无 显 著 差 异 , P 0.05。 Bcl-2 对 胃 癌 细 胞SGC-7901、 MGC-803 在 对照组的表达与空白组有差异, P 0.05。 其中 nm23在 清热养阴方 的药物影响下 阳性 表达率较 高 , 均高 于 对照 组;而 bcl-2在 清热养阴方药物 干预作用下 阳 性表达率较 低 ,且均 低 于 对照 组。 见表 3、表 4。 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14 注: nm23 在 SGC-7901 中的表达,等级资料多样本比较经秩和检验,卡方( Chi-square) =80.316, P 0.05; bcl-2在 SGC-79

19、01中的表达,卡方( Chi-square)=62.295, P 0.05,认为实验组与空白组各组的表达不同或不全相同。 注: nm23在 MGC-803中的表达,等级资料多样本比较经秩和检验,卡方( Chi-square)=82.519, P 0.05; bcl-2在 MGC-803中的表达,卡方( Chi-square) =64.721, P 0.05,认为实验组与空白组各组的表达不同或不全相同。 注:与空白组相比: P0.05。(上同) 表 3 SGC-7901 nm23、 bcl-2 在各组表达的例数 组别 数目 nm23 bcl-2 阴性 弱阳性 阳性 阴性 弱阳性 阳性 高剂量组

20、15 0 1 14 12 3 0 中剂量组 15 1 4 10 10 5 0 低剂量组 15 7 7 1 5 6 4 DDP10ug/mL 15 0 0 15 9 6 0 DDP2ug/mL 15 10 4 1 2 5 8 空白组 15 15 0 0 15 0 0 对照组 15 13 2 0 0 1 14 表 4 MGC-803 nm23、 bcl-2 在各组表达的例数 组别 数目 nm23 bcl-2 阴性 弱阳性 阳性 阴性 弱阳性 阳性 高剂量组 15 0 2 13 10 4 1 中剂量组 15 0 3 12 3 8 4 低剂量组 15 5 10 0 0 7 8 DDP10ug/mL 1

21、5 0 6 9 10 5 0 DDP2ug/mL 15 12 3 0 0 7 8 空白组 15 15 0 0 15 0 0 对照组 15 12 3 0 1 1 13 理论探讨 15 理论探讨 1 现代医学对胃 癌的认识 和治疗进展 1.1 流行病学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 层 或粘膜下层 ,不论病变表面浸润范围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均 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

22、慢性胃溃疡癌变)。 其主要组织分型有 腺癌(约占 90%,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 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类癌。 胃癌是全世界第二大恶性肿瘤,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和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全 世界 每年新发胃癌 100 余万,中国占 42%,死亡约 80 万,中国占 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资料显示 1 : 2007 年,在我国前 10 位癌症中,( 1)胃癌发病率为第二位,死亡率为第三位;( 2)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男女之比均为 2 比 1;( 3)农村的发病率是城市的 1.6 倍、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 1.

23、9 倍;( 4)死亡 /发病比率(相当于患病后的病死 风险)为第八位。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 50岁80 岁,但已逐年呈现年轻化趋势,胃癌中 19 35 岁患者的比例 40 年来已从 1.7%升至当前的 3.3%。 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被称为防治胃癌“三早”方针,也是治愈病人的关键。然而我国综合医院门诊检出的胃癌病例 90%以上都是胃癌中晚期患者。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国人防癌意识不强,出现症状不愿接受特殊检查,胃镜人群普查难以普及;二、早期胃癌初起可无消化道症状或较轻微,检查项目不全,常被误诊,不易与胃炎、胃溃疡及其他疾病相鉴别; 三、临床医师过

24、分相信 X线、胃镜等检查结果,当检查未发现胃癌时就按良性病变进行处理,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2 发病机理 早期胃癌多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基础上发生, 癌变过程很漫长,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 胃癌这样一个缓慢过程 ,病史 可达数十年 2 。 一旦癌细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16 胞形成且能对抗机体免疫监测后则会爆发性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胃癌病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及生长代谢速度, 癌变 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 早期胃癌 27% 64%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当胃癌发展 至进展期则病情发展迅速, 2 3 个月即可出现

25、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上腹胀痛、食欲减退、消瘦、呕血、便血、贫血等症状。上述症状常易被误诊为胃炎或其它胃良性疾患。而 对胃癌高危人群定期 行 胃镜等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所谓 胃癌 高危人群,是指 罹患 胃癌 的可能 性较 大, 胃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几倍,甚至近 10 倍 的人群 。 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一遗传因素:有 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 , 原癌基因可能更容易表达出来 , 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 2 3 倍 ;二饮食因素: 不规律饮食、少食新鲜蔬 果,常食 发霉、油炸、熏制食品、腌菜和咸鱼肉(亚硝酸盐)、腐烂及高盐食品

26、 等 可直接诱发或长期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促癌物质更易诱发干细胞癌基因表达或基因突变而 形成 致癌物,使新生不成熟的原始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而是变成各种分化程度不良且生长失控的非正常细胞 ;三癌前病变: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腺瘤型;残胃炎;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少数胃溃疡患者 等 。 此外胃癌的发生还与 长期酗酒 、 吸烟 , 长期心理状态不佳 ,免疫力低下有关,也 有研究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 ( HP) 感染有关 。 1.3 治疗手段 早、中期 胃癌 以外科手术为主 ,主要包括胃部癌灶的切除、及尽可能清扫干净胃癌最可能转移到的淋巴结。 局部晚

27、期胃癌可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再行术后辅助化疗,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胃癌以化疗为主。 胃癌至今 尚 无 标 准 一 线 化 疗 方 案 , 常 用 方 案 包 括 ECF 及其衍生方案ECX/EOF/EOX,氟尿嘧啶类药物 (包括卡培他滨 )联合紫杉烷类 顺铂、或联合奥沙利铂 、 或联合顺铂。在联合化疗方案中, ECF、 DCF 是 NCCN 推荐的 一类方案。顺铂、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证据也比较充分,且在我国临床 应用已久 , FP 方案在亚 洲地区被广泛使用 。有研究显示 3 , FP 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为 43%,日本一项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FP 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 5-F

28、u 单药和 UFT+MMC 方案,化疗毒副作用能耐受。目前临床含顺铂的治疗方案被推荐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方式。化疗药顺铂是临床上首选的经典抗癌药物之一,作为胃肠道肿瘤基础化疗药物,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其抗肿瘤的毒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理论探讨 17 了国际上的肯定 4 ,研究表明,顺铂对肿瘤的杀伤机制是通过阻滞 G2 期细胞周期,与 DNA 分子形成链内或链间交叉连接或阻止 RNA 分子的复制、影响肿瘤 细胞胞内蛋白质的翻译等各种形式来发挥治疗作用 5 。张玲利等 6 在研究经顺铂处理的人胃癌 BGC-823 细胞中,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出发,发现顺铂是通过增强 Bax 基因的表达,下调 bcl-

29、2 基因,来激活细胞凋亡基本通路中的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最终使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目前在临床使用及临床研究中化疗新药物的不断出现,给胃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胃癌患者就诊时能做根治性切除的只有 50%60%,而分期较晚的患者术后复发危险性很高,因此术前、术后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对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 有 研究表明:各种 化疗方案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5 个月左右、总生存期 10 个月左右,疗效无明显突破。 且胃癌是一种对放射线较为抗拒的腺癌,胃的相邻脏器和组织,如肾脏、胰腺、大小肠和脊髓,对放射线耐受性低,因此放射治疗只能作为胃癌治疗中的辅助手段。近年来靶向治疗应用于多系统肿瘤,

30、胃癌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使 患者 5 年生存率提高 5 10%,但是胃癌靶向治疗药物 种类及作用有限 ,仅 20 30%患者 具有这些药物作用靶点 。由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 晚期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肿瘤患者,配合化、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虽然外科手术术式在不断完善,新药化疗方案也层出不穷,但术后及放化疗后机体损伤较大,直接或间接导致完全缓解率不高、生存期延长不显著、胃肠道反应重、骨髓抑制较普遍、易出现耐药性,同时使患者体质下降,对化疗的耐受性

31、较差,无法令人满意。探索更高效、低毒的化疗个体化方案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7 。同时中医中药的发展对于胃癌治疗不容忽视,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癌前病变、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止癌症的转移和复发等方面 已经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的抗癌药物不断涌现,治疗策略不断更新,胃癌的综合治疗将呈祥出欣欣向荣之局面,给更多的胃癌患者带来生存利益。 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研究 2.1 整体认识 在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里,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我国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病名,到宋代东轩居士著卫济宝书中第一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18 次使用了“癌”的病名。黄帝内经详细地描述了肿

32、瘤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胃癌属中医“反胃、噎嗝、胃脘痛、 瘢瘕、积聚”等范畴,古以“ 胃脘痛”、“伏梁”、“反胃”、“心积”等名代表之。中医最早关于胃癌的描述见于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把类似胃癌的中医病名称做“反胃”,言“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医宗金鉴有:“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腑热结不散,灼烁津液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后代医家多从之以“反胃”、“翻胃”论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中国医药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肿瘤治疗上反映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 它把人

33、体看做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是每个不同机体病症在其局部的反应。 2.2 病因病机 古往今来,中医各家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元代朱丹溪认为 :“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明代张介宾强调反胃系“酷饮无度,伤于酒食,或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清代吴皖将“反胃”病因归纳为 :“血液衰耗, 胃脘干槁 。”殷东风 8 教授根据内经气机升降理论认为胃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阻碍气机,导致脾胃虚弱及脾胃升降失职。郭仁清 9 认为痰、毒、瘀是胃癌的致 病因素,疾病发生以癌毒的滋生与留着为先。癌毒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失于正常输布则结为痰,血液失于正常

34、运行则留为热、毒、痰、瘀搏结致肿块发生。浙江吴良村 1 0 教授认为正虚邪积为胃癌的根本病机,并将胃癌分为脾胃气虚、胃热瘀毒、气阴两虚三型。魏品康等 11 提出胃癌从痰辨治,并指出其在实践和基础研究抗转移方面均有理想疗效。潘明继 1 2 认为本病关键是脾胃失调,瘀毒内阻,邪热伤阴,脾胃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复因久受毒侵,内外合邪,终至气滞血瘀毒聚而成积块。在胃癌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本,是疾病发生的根本条件 ,气滞血瘀,热毒是标,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疾病的发展。 周维顺 1 3 认为胃癌发病机理主要因忧思恼怒日久,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凝阻滞

35、,热毒血瘀,交结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而其中“火”与“热”又是十分关键的病因病机。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醇酒 炙煿 ,内生湿热;胃络损伤,血瘀化热;久病耗液,阴虚生热。故认为在胃癌发生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产生“火”与“热”的病理变化,并要注意“热”理论探讨 19 之虚实,即分清是实热还是虚热。指出实热当用清热解毒之法,虚热当用滋阴清热之法。 2.3 辨证论治 大多数学者认为,胃癌是涉及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虚实夹杂的疾病。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及感受外来毒邪,引起脏腑经络失调,出现食积、气滞、血瘀、痰结、邪毒內壅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积聚成块形成癌肿而发病。胃癌辨证分型

36、百家争鸣,其治则亦是各抒己见。朱丹溪主张健脾化痰,温中益气;江西名医危亦林提出“女补气血,男温命门”;明代赵献可认为反胃系“命门火衰,釜底无薪”,主张“益火之源,同时温中散寒”;张介宾强调“扶正气,健脾胃”;清代陈士铎主张“治反胃者,但 当治肾”;周仲瑛 1 4 教授认为临床治疗肿瘤,解毒须贯彻整个治疗过程,同时指出采用复合多种治法的大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胃阴学说,叶氏认为,脾与胃虽同属中土,但其功能有别,喜恶不同,故提出 “胃喜润恶燥”的观点,同时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37、也。”叶氏在临床中发现口干口苦、纳运不良、津枯肠燥、大便干结,尤其是饥不纳食、胃中灼热、时有烧灼感、干呕呃逆、渴欲饮冷及形体消瘦等症状实为胃阴损伤所致。 因胃阴受伤,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口苦,津液不能下行则大便干结;胃阴不足,功能失常,则不饥或饥不欲食;胃气上逆则干呕呃逆。素问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 ” 胃阴不足,必致五脏六腑之阴失养,甚至引起整体之阴精不足。此外,胃阴虚则内火生,这与周维顺教授认为“火”与“热”贯穿胃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观点不谋而合。纵观胃癌整个病程,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上腹部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中

38、期上腹部胀闷不舒,疼痛并逐渐加剧,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形体 消瘦,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呕血便血,舌质多青紫或红绛,可见龟裂舌,苔多腻而小滑;晚期上腹部触及肿块,恶病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低热,腹水,下肢浮肿,舌质青紫,瘀点、瘀斑更加明显。由此可见,清热滋阴治疗“反胃”、“翻胃”,有据可循。 2.4 方药分析 清热养阴法治疗胃癌源于叶天士创立的胃阴理论,叶氏提出的“胃清热养阴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20 为阳土,宜凉宜润”、“阳明阳土,得阴则安”等著名的学术观点在中医药治疗胃癌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往今来,滋养胃阴在脾胃病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毒热伤阴则与胃癌发病关

39、系密切。 基于清热滋阴理论,并结合科室多年临床治疗胃癌经验组方,创立清热养阴方。该方药成分包括蚤休、生地、黄连、升麻。君药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臣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之子,而与胃相表里;升麻升阳明之清阳,清升热降,则肿消而痛止,黄连、升麻共为佐使。四药配伍,共奏清热养阴之用。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出自本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别名: 七叶一枝花 , 重楼 ,草河车,重台草 等。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本草汇言:“ 蚤休 , 凉血去风,解痈毒之 药也 。”药理研究发现蚤休 含蚤休苷、薯蓣皂苷 等, 有广谱抗菌作用

40、 ,有镇静、镇痛、 镇咳平喘 、止血及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证明,重楼等清热解毒除湿药对 Hp 有很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可促进炎症的消除。从上世纪 6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学者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近几年来临床上常用蚤休复方治疗各种癌症的研究也日益丰富。研究表明 1 5 ,重楼醇提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刘永萍 1 6 等研究发现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同时使用对胃癌细胞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 这可能与二者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重楼抗瘤方可显著下调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药性赋:“味甘、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

41、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现代药理对生地的研究颇多,生地具有强心、降血压血糖、止血、抗炎、抗过敏,及镇静、抗肿瘤等作用。一般认为,地黄的 抗肿瘤作用与增加免疫功能有关 , 地黄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 T 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特别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加明显。 黄连: 清热 燥湿 ,泻火解毒。 本草新编:“ 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 ” 药类法象: “ 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 ”

42、伤寒论 : “ 伤寒胸中有热 ,胃中有邪气 ,腹中痛 ,欲呕吐者 ,黄连汤主之 。 ” 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指出 :“此足阳明药也。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 。 黄连为心胃之剂,治心 下 痞满必用 , 仲景治九理论探讨 21 种 心下痞, 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后世治呕用黄连,其效最捷,盖上升皆火之变见,人身之火,惟欲其降,升则为病,即所谓诸呕吐酸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者也 。 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 且调胃厚肠治疗泻痢 ,泻痢虽属脾经,正由火不能生土,况心与 小肠 相为表里,心火泻则小便亦利,而肠胃自厚矣。 现代研究表明黄连 含多种生物碱 , 主要是小檗碱, 又称黄连素( Berberine) , 具有抗菌、降血糖、抗肿瘤、保护胃黏膜和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 吴敏 1 7 等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 (黄连素 )能够诱导胃癌及癌前病 变细胞凋亡。而且这种作用是通过上调抑癌的野生型 P53基因,下调促癌的突变型 P53 基因和 bcl-2 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升麻:引经清热,升举阳气。味辛,甘,性微寒,体轻升浮。本草汇言:“升解之药,凡风可散,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医学启源:“升麻,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引用“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医学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