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物理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汽车转弯和过山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而引出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必修一学习过的各种运动,对比图片中展示的汽车转弯和过山车的运动,提问:这两种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区别?归纳并总结出曲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选择哪些图片中物体所做的运动是曲线运动。2.探究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教师展示砂轮切割钢材时火花四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砂轮在做曲线运
2、动的时候,如何确定砂轮上某一点在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可以在某一瞬间撤去物体所受的外力,让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向就是曲线运动的方向。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提示实验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1)物体做曲线运动,并在某一点撤去外力;(2)物体的运动轨迹要是可见的;(3)多次进行实验,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教师提问并归纳总结出一个可行性最好的实验:在水平板上铺一张白纸,纸和平板上刻有一道弧形窄缝,缝上嵌着一条透明胶片做的弧形护栏。让一个表面沾有红色印泥的铁球从斜槽的顶端滚下,拉动透明胶片,改变弧形护栏的
3、末端在窄缝的位置,重复几次实验。提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1)轨迹曲线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2)根据每一次轨迹,说出小球运动,离开护栏时的速度方向。学生回答:轨迹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是相切的关系;小球运动离开护栏时速度方向是沿着原来运动的切线方向的。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曲线运动过程中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环节三:巩固提高如图所示曲线是铅球抛出后运动到B的一段轨迹,其中箭头沿竖直方向,箭头沿过P点的切线,铅球经过P点时速度的方向应是( )。A.箭头所示方向B.箭头所示方向C.箭头所示方向D.箭头所示方向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
4、的内容,学生说出曲线运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作业:找出生活中的曲线运动并寻找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说出下雨天转伞时雨滴会沿那个方向飞出,为什么?【参考答案】在转伞的时候,伞和伞上的雨滴一起在做圆周运动,当转伞速度大到雨滴和伞面之间的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雨滴的向心力时,雨滴会沿伞面的切线方向飞出。2.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突出重点的?【参考答案】本节课的重点是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我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进行突出。在设计实验探究时,我让学生进行参与设计,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本次实验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
5、方法来将这个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找到曲线运动速度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课堂氛围。高中物理线速度一、考题回顾【答辩题目解析】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参考答案】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结合学习过的速度的概念来建立圆周运动线速度的概念,并且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物理建立概念的方法以及极限思维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建立学好的信心。从整体上说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圆周运动的速度,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利用其中的联系引出
6、新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到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线速度的概念。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分析,从而区分开“匀速率”和“匀速” 的概念。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学环节设置的比较简单,巩固提高部分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果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设置更多的深化理解环节,比如让学生利用白纸自己动手制作圆周运动的模型,并在其上选取距离圆心不同的点,观察并分析其线速度的关系。2.你认为线速度在物理运动学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参考答案】本节线速度是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线速度作为第一个引出的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与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周期作为
7、描述物体曲线运动的物理量起着基础的作用,另外就是线速度是从直线运动的速度引出的,有利于学生对于曲线运动的理解。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重要公式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写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导入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让一片羽毛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那这个观点
8、到底正确与否呢?我们下来继续来看这样一个实验:演示实验:用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1)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学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2)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先让学生用抽气机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现象如何?学生:下落的快慢接近相同。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出: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根据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师生总结:物体只有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
9、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引导学生从上面的实验现象和定义分析得: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教师用问题进行引导:自由落体运动得加速度是怎样的呢?(学生分组实验:重物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打一纸带。)教师提问,通过分析纸带能否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学生回答,能够根据来算出加速度,比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否一致,从而得出物体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论,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且在同一地点
10、,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这个实验便于操作,却很粗糙,人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实验手段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较先进的方法频闪照相法。(看多媒体投影: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类似纸带的分析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求出小球的加速度。)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作业: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参考答案】自由落体是指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叫
11、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第二批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考题回顾【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判断电路中相当于电源部分导体正负极。【参考答案】回答这个
12、题目首先要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相当于感应电源。比如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模型中,导体棒就是等效电源,在磁铁-螺线管模型中,磁通量变化的螺线管就是等效电源。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后,再利用楞次定律或者右手定则判断出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根据电路知识我们知道,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而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在电源内部,电流流向哪一极,哪一极就是正极,相反的就是负极。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课堂结构。【参考答案】本节是规律课,课堂结构包括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外拓展等环节。在导入环节,采用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
13、习的热情和课堂的积极性。新课讲授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建立规律、深化规律、巩固提高几个步骤。建立规律率主要是通过猜想和验证相结合,给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具体内容和公式,启发诱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深化规律环节主要介绍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的情况,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同时也是考试的常见形式;巩固提高重在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有效性。课外拓展部分,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先在课上播放一些合力和分力分别作用物体,而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物体的运
14、动的视频,让学生整体有歌感知,其次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力的合成的内容,以及利用橡皮筋探究的实验过程,思考问题: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一个弹簧的拉力,即将两个力进行合成,得到合力,那么反过来,如果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的方向,那么,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力的分解。环节二:新课探究1.利用多媒体展示:拖拉机拉耙沿水平方向前进让学生思考耙受力情况是如何的,可知耙除了受重力和阻力之外,还受到绳子的拉力,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可知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大小就等于绳子的拉力,这是用力的合成的思想,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想要将重力看成是分
15、别抵消重力和阻力方向,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思考,按照作用效果,找到绳子的拉力的两个分力,并且方向分别再水平和竖直方向。2.引导学生:在找到合力的两个分力的过程,即为力的分解,而等效的两个力即为合力的分力。明确了力的分解的概念之后,再学生根据概念将耙所受的绳的拉力进行力的分解,并引导学生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法则进行分解,加深其理解。3.让学生总结一下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教师进行适时地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并强调:力的分解是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环节三:巩固练习1.设置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如给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大小,能否确定另一个力呢?如果给出的是两个分力的方向呢?
16、让学生深刻感受合力和分力的关系。2.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并尝试用力的分解的知识进行说明。环节四:小结作业老师进行总结,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并说明其遵循的规则都是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下课让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力的合成或者力的分解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其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合成或者是分解的原则是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对力进行分解或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
17、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三角形法则:将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定则。2.说说物理课程中的课型分类?【参考答案】根据新课程标准,物理课程可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概念课是指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性的内容,概念的学习受到学生前物理概念的影响,有些正迁移影响,有些是负迁移影响;规律课通常是指利用实验,或者是利用已知知识理论推导最后得出的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最后得出结论;实验课是高中很重要的一种课型,现在的很多实验课都属于探究式实验,即让学生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直观真切的感受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第三批高中物理弹力的三种形式一、考题
18、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有没有同学可以帮老师来回忆一下?学生回答: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于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也知道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书本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本有支持力。那么压力和支持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会不会也象弹簧一样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学生可能猜想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
19、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渗透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进行演示实验。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接着用力压桌面,让学生观察墙上光点的位置变化。学生观察到墙上的光点移动了很大的距离。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按压桌面的时候,桌面发生了形变。结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如果说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桌面发生的形变是向下的,为了恢复原状,它就要恢复原状,这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书本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而书本被挤压得产生了向上的形变,
20、为了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桌面产生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所以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接着教师拿出另外一个模型:绳子下面吊着一个匀质铁球,请学生分析其中的弹力,并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总结绳的弹力方向。将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五分钟,并在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到:绳子与铁球的接触处都发生了形变,绳子被拉长,发生向下的形变,铁球同样被拉长,发生向上的形变。所以,绳子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铁球有一个向上的弹力。铁球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绳子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绳的弹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环节三:巩固提高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闹钟
21、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电子钟不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B.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解析:闹钟跟电子钟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闹钟是利用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起动的,而电子钟则是一种机械运动,跟闹钟不一样。而产生弹力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绳子上拉力的方向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选项是A、C。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三种弹力的产生及方向。作业:预习后面胡克定律的相关内容。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判
22、断面与面、点与面、点与点三种接触方式下的弹力方向?【参考答案】面与面: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过点垂直于接触面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点: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2.什么是微小放大法?本节课你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微小放大法的?【参考答案】物理中微量放大法是把不易观察的微小量转换成其他量加以放大,便于观察。本节课探究弹力中的微小形变过程中,为了学生观察到微小的桌面形变。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微小放大法的神奇之处。高中物理匀强电场一、考题回
23、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带领学生回忆学习的有关电场和电场线的相关知识,如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切线表示方向等相关知识。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很特殊的电场,引出本节课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匀强电场的定义带领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知道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而电场强度为矢量,领过提示让学生大胆猜想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由教师规范得出匀强电场的定义。2.绘制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根据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特点,带领学生根据前面复习的相关知识尝试回答电场线的特点,学生能够回答出疏密相同,方向相同。再根据学生回答的结论老师总结强调出匀强电场的电场
24、线特点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线。根据总结出的匀强电场的特点老师带领学生在PPT上绘制电场线。3.什么情况下的电场为匀强电场根据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猜想怎样的情况是匀强电场,学生根据之前的知识可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进一步引导:电荷的周围会存在电场,所以某种特殊排列的电荷的周围会形成匀强电场。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得出如果一对相对金属板存在异种电荷,则电场可能为匀强电场。老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引导,得出:带有等量异号的金属板,它们想接近,中间就会形成匀强电场,并在黑板上绘制出图像。接下来根据图像进行分析,由于异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两板的外侧区域几乎没有电场。环节三
25、:巩固提高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尝试绘制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环节四:小结作业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知识。课后查阅资料还有哪些情况下的电场可能为匀强电场并完成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说一下电场这一部分你了解的物理量有哪些?【参考答案】我主要在这一部分了解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相关知识。其中电场强度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电势、电势能和电势差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你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互动,你觉得在高中课堂上适用吗?【参考答案】我觉得在课堂上去使用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是适用。首先,现在我们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26、。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因为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去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最后,我觉得因为我自身在教学这一方面经验还不是很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去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够更好的去胜任好教师这一角色。高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疑问,作用力与反作用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作用点老师利用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实验1:手指压手掌,手掌对手指的力的作用在手指上,手指对手掌呢?实验2
27、:空气对螺旋桨的推力作用在?螺旋桨对空气的推力呢?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就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方向老师继续利用之前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1)如何准确描述手掌和手指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2)空气对螺旋桨,螺旋桨对空气的力的方向一上一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方向关系是?(3)如果作用力的方向改变了,反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如何变化?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关系总是相反,其中的一个力方向改变,另一个力同时也跟着变。3.大小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1)猜想:两个力的大小相等。(2)实验方案方案一:两个弹簧
28、测力计,沿着同一条直线沿相反方向拉动。方案二: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方固定,让后拉动另一方。(3)实验原理老师提出疑问:A、B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谁的示数上?A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自身的示数上,同时B受到的力反映在B的示数上。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示数越大。(4)实验结果:大小相同。(二)牛顿第三定律由学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思考总结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教师对“-”进行强调,其表示方向相反。1.对比之前所学的平衡力、作用力
29、与反作用力的异同点。相同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反。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同性质的力,平衡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2.老师提出疑问,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1:什么情况下,平衡力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学生举例:铁块受到拉力和重力,这两种力不是同一种类的力。问题2: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能不能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当一个物体受到拉力和重力,当拉力消失的时候,重力仍然存在。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思考:细绳将铁块静止的掉在空中,铁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图,并分别指出这些力的反作用力。【答
30、辩题目解析】1.牛顿第三定律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2.高中物理课程联系生活实际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进一步深化与活化物理知识。知识只有与实践、思
31、考结合方能成为力量,运用知识是一种知识以外的智能,使通过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将物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如果问题是他们熟悉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学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有助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将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现代科技联系起来反应了物理学习的时代特征,使学生会用现代观念看待物理知识,使他们意识到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乃至将来科技发展中所起的或将会起到的作用,那么,他们必然会认识到今天学习物理学的意义所在,从而达到兴趣升华,发展学习动机的目的,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第四批高中物理单摆一、考题回顾
32、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讲述18岁时伽利略在教堂观察吊灯振动,发现吊灯振动周期相同,惠更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出第一个摆钟的历史故事进行导入。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单摆的认识教师在铁架台上利用细线悬挂一小铁球,摆动小铁球,学生结合教材明确什么是单摆。单摆: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如果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求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可以忽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这样的装置叫单摆。根据单摆的定义,让学生区别单摆与实际摆间的区别,讲解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介绍理想化模型能够简化所物理问题的研究。教师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单摆模型。通过此活动,学生
33、更加理解单摆这一理想模型的构成条件。(二)单摆的运动教师提问:单摆小角度摆动时摆球在做振动,但它是不是在做简谐振动呢?教师通过视频演示实验:细线下悬挂一除去了柱塞的注射器,注射器向下喷出一细束墨水。沿着与摆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匀速托动一张白纸,白纸上的墨迹便会画出单摆的振动图像。利用得到的振动图像,先分析这一实验中为什么要匀速拉动白纸,引导学生知道匀速拉动白纸能使可以保证得到的单摆图像的时间轴的间隔均匀分布。明确这一点之后,学生分析振动图象,先粗略地感知单摆振动时简谐运动。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通过理论分析单摆振动是否是简谐运动?根据这一问题,引出单摆回复力的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简谐运动的
34、回复力,明确只要满足回复力就可以把振动看做简谐运动。教师出示单摆的受力分析图:环节三:巩固提高习题:求解单摆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一个周期的过程中摆球的位移、速度、回复力、加速度的变化?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思考单摆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就实验进行探究?板书设计2.在本节课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需要给学生强调一些什么?【参考答案】对于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需要给学生强调的点有以下几个:(1)在实验时摆动的幅度不宜过大。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摆角小于5,但是实验时5内的变化很难观察到摆动的细节,所以实验时摆角可以在15内变化,因为当摆角为15时
35、,周期误差是0.5%,这在中学物理中是允许的。(2)摆线和摆球的选择。摆线应该尽量长一些,摆球尽量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做成的小球。(3)细线的悬挂方式。细线在悬挂时不能通过缠绕的形式,这一会使摆点不确定,应该用铁夹夹住细线。(4)摆长的测量。摆长的实际长度是细线的长度加小球半径。(5)周期的测量。如果只测量一个周期,这样测出的误差是比较大的,所以可以用秒表测出2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即可。高中物理元电荷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电荷守恒定律的知识: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
36、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叫做电荷守恒定律。提问:电荷量有大有小,最小的电荷量是多少?引入本节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电荷量教师根据学生初中知识提问:什么是电荷量?单位是多少?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能够得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教师播放密立根油滴实验视频,同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最小的电荷量是什么?(2)最小的电荷量具体数值是多少?根据实验视频,学生能够得到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e=1.6021773310-19C,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1.60
37、10-19C。教师提问: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元电荷,也知道了它的具体数值,那么之前我们学过的哪些粒子的电荷量是元电荷?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知识能够得到:质子,正电子带有的电荷量为元电荷,且为正值,电子所带电荷量也为元电荷,且为负值。教师根据实验视频补充,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资料,展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在密立根实验之后,人们又做了许多测量。3.比荷教师介绍比荷定义: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q与其质量m之比,例如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
38、叫做电子的比荷。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计算电子比荷大小:电子的质量me=0.9110-30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教师强调计算比荷时,带入q的为电荷量,电荷量是所带电荷的多少,所以仅代入数值即可。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作业:预习下节课知识。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一谈你对于电荷的了解?【参考答案】电荷是物质的属性之一,物质所带的电叫电荷。(1)物质带电的多少叫电荷量。(2)元电荷是电荷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3)电子和质子具有电荷;由于电子和质子的电荷相反,将电子规定为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为带正电荷的粒子。(4)同种电荷将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可以利用库仑定律来进行计算。2.请问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你的导入?【参考答案】这节课整体来说理论性比较强,所以我也运用了复习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电荷守恒定律,引出电荷从而引出元电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元电荷的理解,有利于接下来对于电荷量和比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