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全书总习题(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全书总习题(共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心理学复习思考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世界上第一本工程心理学的书就以应用实验心理学命名。( )2、心理学实验要求额外变量保持恒定,而仅仅操纵因变量去影响自变量。( )心理学实验要求额外变量保持恒定,而仅仅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 )3、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4、当被试的行为受以前加在被试身上的实验条件的影响时,实验者效应就产生了。( )当被试的行为受以前加在被试身上的实验条件的影响时,顺序效应就产生了。( )5、变动变量项目或受试的顺序就可以控制顺序效应。( )6、解决顺序效应效应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双盲程序”,即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
2、的自变量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解决实验者效应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双盲程序”,即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自变量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7、霍桑效应与实验者效应相比,导致自变量转移的原因有些不同,后者是一种气氛效应。( )霍桑效应与实验者效应相比,导致自变量转移的原因有些不同,前者是一种气氛效应。( )8、控制霍桑效应,除了可以套用“双盲程序”外,还须强调限定自变量的项目及数量,采取更严密的实验设计。( )9、“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提出来的。( )10、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进程的计划,其中包括实验对象的选
3、择,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实验程序的编排等。( )11、“追求规定反应(或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实验是函数型心理实验;“求出各种条件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的实验是因素型心理实验。( )“追求规定反应(或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实验是因素型心理实验;“求出各种条件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的实验是函数型心理实验。( )12、在实验中,由于一些难于控制的偶然因素,常使反应变量上下波动,这样造成的误差称系统误差。( )在实验中,由于一些难于控制的偶然因素,常使反应变量上下波动,这样造成的误差称随机误差。( )13、被试者如果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则是被试间设计。( )被试者如果在自变
4、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则是被试者内设计。( )14、被试如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自变量的不同情况,该设计就是被试内设计。( )被试如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自变量的不同情况,该设计就是被试间设计。( )15、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是被试内的,有些自变量是被试间的。该设计就是混合设计。( )16、在心理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条件称做水平,几种状态称做因子。( )在心理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条件称做因子,几种状态称做水平。( )17、多水平实验设计,就是把被试随机地安排在几个水平上接受试验,以便考察实验因子的各个水平效应是否存在着差异。( )18、
5、到底选什么样的被试,这是由实验结果的结论直接用于什么总体来决定。( )19、全体所必要的样本数与实验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成正比,与信度成反比,与分散程度成正比。( )20、心理物理学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21、费希纳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专门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心理物理法。( )22、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研究称为近代心理物理学,以斯蒂文斯为代表的研究称为传统心理物理学。( )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研究称为古典心理物理法,或称为传统心理物理学;以斯蒂文斯为代表的研究称为近代心理物理学,或称新心理物理学。( )23、对数定律表明当物
6、理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以算术级数增加。( )24、由期望和习惯所引起的误差是调整法所特有的误差。( )由期望和习惯所引起的误差是最小变化法所特有的误差。( )25、恒定刺激法能避免期望和习惯误差。( )26、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用三类判断常把这种差别阈限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用二类判断常把这种差别阈限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 )27、用调整法测定的阈限可以直接与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用调整法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28、传统心理物理法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好
7、区分开。( )29、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时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 )30、幂定律认为物理量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只依算术级数增加。( )对数定律认为物理量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只依算术级数增加。( )31、对数定律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都是按几何级数增加。( )幂定律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都是按几何级数增加。( )32、一般情况下测定感受性,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是可用的,而信号检测论更宜用于人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实验条件中。( )33、一般用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来制作比例量表。( )一般用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来制作等距量表。( )34、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是荷兰生理
8、学家Donders。( )35、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短。(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长。( )36、反应时间实验中当一个人很快去完成某件事时,他会比慢慢地做犯更多的错误;如果某人很正确地做某件事时,又会产生速度上的差距。( )37、经验法着重于理论性的理解和模型的建构,分析法通过对某一事件发生的伴随事件进行仔细的观察来获得对它的预测能力。( )分析法着重于理论性的理解和模型的建构,经验法通过对某一事件发生的伴随事件进行仔细的观察来获得对它的预测能力。( )38、奥地利生理学家埃克斯纳首先起用“反应时间”这个名词。( )39、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都包括三个部分
9、,刺激呈现装置、记时装置和反应装置。( )40、贝塞尔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了不同观察者的相对比较的差异,即“人差方程式”。( )41、许多研究说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最有利的预备时间大约是2秒。( )许多研究说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最有利的预备时间大约是1.5秒。( )42、明适应有两套机制,即视锥细胞的明适应和视杆细胞的明适应。( )暗适应有两套机制,即视锥细胞的暗适应和视杆细胞的暗适应。( )43、间视是介于暗视和明视之间的一个视觉阶段,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相互作用的阶段,但决不是两种细胞简单混合的结果。( )44、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闪烁光产生融合感觉的频率,通常用频率的临界值来表
10、达,所以又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简称为CFF。( )45、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空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物理刺激与生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 )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物理刺激与生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 )46、佩珀定律最适于说明中央凹受刺激时的情况,而里科定律则最适合于说明网膜外围受刺激时的情况。( )里科定律最适于说明中央凹受刺激时的情况,而佩珀定律则最适合于说明网膜外围受刺激时的情况。( )47、颜色混合涉及两大法则,一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减色法,二是符合颜料混合的加色
11、法。( )颜色混合涉及两大法则,一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加色法,二是符合颜料混合的减色法。( )48、与波长、纯度、振幅相对应的心理量依次为明度、饱和度和色调。( )与波长、纯度、振幅相对应的心理量依次为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49、照度第一定律:照度是同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同被照射面到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0、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Hz。( )51、声音频率是一种物理量,而人对他的感知则是音高。( )52、与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心理量是响度。( )53、音高的知觉主要是由声音的强度决定的,它也决定于声音的频率。( )音高的知觉主要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它也决定于
12、声音的强度。( )54、如果一个被测音同时有另外一个音相伴随,或是有另一个音紧跟其后,则后面的那个音就会对前面的音产生掩蔽。前面的音叫掩蔽音,后面的音叫被掩蔽音。( )如果一个被测音同时有另外一个音相伴随,或是有另一个音紧跟其后,则后面的那个音就会对前面的音产生掩蔽。后面的音叫掩蔽音,前面的音叫被掩蔽音。( )55、所谓关键带是指有效地掩蔽特殊测试音调的掩蔽音最小频带宽度。( )56、与频率、振幅和波形相对应的心理量是音高、响度和音色。( )57、在用触觉计进行阈限测量前,应注意将测定部位的皮肤毛发剃去,以避免皮肤毛发的杠杆作用影响测量结果。( )58、生理零度是一种使人既不产生温觉也不产生冷
13、觉的温度,即温度感觉上的中性温度。( )59、在生理零度的两侧存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这个范围以内的皮肤温度变化不引起温度感觉,这个相应区域就是中性区。( )60、痛觉也有专一的适宜刺激。( )痛觉没有专一的适宜刺激。( )61、味觉感受器是味蕾。( )62、匹配法不能研究触觉适应。( )触觉适应(特别是不完全适应)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匹配法。( )63、舌头对苦最敏感,其次顺序为酸、甜、咸。( )64、对一种味刺激物质适应后降低了味觉感受器对其他有味物质的感受性,这是味觉的交叉适应现象。( )65、月亮在正顶上时,比月亮到水平线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这是月亮错觉。( )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
14、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这是月亮错觉。( )66、对一个刺激注视一段时间以后,会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对第二个刺激的知觉,这就是图形后效。通常把前一个刺激叫做测验图形,后一个叫做观察图形。图形后效最早由维奥夫发现,吉布生对它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对一个刺激注视一段时间以后,会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对第二个刺激的知觉,这就是图形后效。通常把前一个刺激叫做观察图形,后一个叫做测验图形。图形后效最早由维奥夫发现,吉布生对它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67、马赫带是由于不同明度刺激相邻之处的感觉彼此相互影响的结果。( )68、由于临近视觉单元发生的相互抑制性影响的现象,称为侧抑制。( )69、能够辨别两个处于不同
15、距离上的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叫做深度视锐。( )70、深度视锐是双眼视差对距离或深度的最小辨别阈限。对深度视锐测定一般用霍瓦多尔曼仪或称深度知觉仪。( )71、在大小、形状知觉恒常性中常用邵勒斯比率,在亮度知觉恒常性中更常用布伦斯维克比率。( )在大小、形状知觉恒常性中常用布伦斯维克比率,在亮度知觉恒常性中更常用邵勒斯比率。( )72、最早对似动现象进行系统和细致研究的是韦特墨。( )73、双眼深度视锐是非常精确的,它用象差角表示,一般人的最低限度约在1020秒。( )双眼深度视锐是非常精确的,它用象差角表示,一般人的最低限度约在510秒。( )74、人类分辨最准确的时间间隔,大体上是在0
16、.22秒之间。( )75、对时间的估计有一个从高估到低估的转折点,既不被高估也不被低估,称之为无差别点,这个无差别点大致在1秒处处。( )对时间的估计有一个从高估到低估的转折点,既不被高估也不被低估,称之为无差别点,这个无差别点大致在0.7秒处处。( )76、刺激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人感知时间的效应,称之为Tav效应;相对呈现时差对距离知觉的影响,称为Kappa效应。( )刺激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人感知时间的效应,称之为Kappa效应;相对呈现时差对距离知觉的影响,称为Tav效应。( )77、情绪自我报告量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情绪状态量表,一类是情绪素质量表。( )78、运用无意义音节的目的是
17、在记忆实验中提供大量难度相等的材料,控制刺激项目可能引起的联想。( )79、认为长时记忆信息储存具有语意特征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误认实验”。( )80、“误认实验”假设,如果长时记忆的信息以语意形式储存,“误认”的可能应当超出机会的发生率。( )“误认实验”假设,如果长时记忆的信息以语意形式储存,“误认”的可能不应当超出机会的发生率。( )81、传统心理学用以研究情绪的基本方法有印象法和表现法。( )82、情绪研究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两者并用,既用印象法取得对情绪的客观记录,又用表现法记录被试的主观体验。( )情绪研究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两者并用,既用表现法取得对情绪的客观记录,又用印象法记录被试的主
18、观体验。( )83、情境变量指一种外部的、非物理和生理性的情绪刺激,它通常由一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环境所构成。( )84、在大多数实验中,情境变量不与其它因素共同构成自变量。( )在大多数实验中,情境变量与其它因素共同构成一个自变量。( )85、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它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可以单独一种自变量。根据特定实验的需要,这种认知解释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86、早期的自我报告更多的是以情绪量表或问卷的形式出现,近来的研究一般是由受试报告其情绪体验。( )早期的自我报告一般是由受试报告其情绪体验,近来的研究虽然仍然保留了这一方法,但更多的是以情绪量表或问卷的形式出现。( )二
19、、选择题1、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提出了主试能用自己的冲动和情感“投射”影响被试,这在实验心理学上属于(A )A实验者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顺序效应 D霍桑效应2、被试者如果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这种实验设计属于(A )A 被试者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独立组实验设计3、在一个团体或一个集合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被试,对被试给予一定的实验处理,求取一定的观测值,从中了解被试在某种实验条件下所出现的心理效应。并且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整个团体。这种实验设计属于(D )A匹配组实验设计 B完全随机化设计 C多因素实验设计 D独立组实验设计4、按某种心理特点大致相同,或
20、者按照学习成绩平均相等来挑选和分配被试,这种实验设计属于(A )A匹配组实验设计 B完全随机析因设计 C多水平实验设计 D多因素实验设计5、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这种实验设计属于(B )A匹配组实验设计 B完全随机化设计 C多水平实验设计 D多因素实验设计6、下列不是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感觉阈限的特征(D )A测定的次数多 B反应较简单 C刺激系列大于反应系列 D不受被试态度的影响7、下列是关于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各次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们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这个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D )
21、B不肯定间距的中点,亦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就是主观相等点C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是常误D用多层次的ABBA法无法控制其误差8、用平均差误法测定阈限时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其中不正确的是:(A )A习惯误差 B动作误差 C时间误差 D练习误差9、下列是关于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方法的特点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C )A极限法和常定法是阈限的直接测量,而调整法是阈限的间接测量。B在测定重量的阈限时,多用常定法。C常定法在用两种判断测定差别阈限时,不肯定间距大小常随受试的态度而变化D极限法渐减序列不宜用于味觉和嗅觉阈限的测定。10、下列情况容易保守的是:(B )A有信号多,标准过低 B击中奖小,错
22、误惩罚大C击中奖大,错误惩罚小 D多获得正确判断,标准过低11、下列是关于心理量表的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C )A心理量表大多属于等距量表 B分段法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C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D等距量表能广泛地应用统计方法。12、下列关于反应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反应时间是指反应的延续时间 B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C反应时间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D反应时间包括外界刺激作用于分析器所需的时间,大脑消耗的时间、神经传导的时间以及肌肉反应的时间。13、根据长短不一的两个铜摆摆
23、动的时间差的原理设计的反应时间测量方法是(C )A电子计时器 B 时间描记器 C微差计时器 D邓拉普计时器 14、开窗实验的范例是(B )A斯顿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B 哈密尔顿和霍克利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和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D波斯纳等人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实验15、光的强度(I)和时间(T)的乘积决定它的效果。记作;IXTC。这是(A )A本生一罗斯科定律 B里科定律 C佩珀定律 D费瑞帕特定律16、在颜色视觉现象中,最重要的特性是(D )A纯度 B饱和度 C 明度 D色调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声音频率是一种物理量,而人对他的感知则是响度B与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
24、心理量是音高响度。C掩蔽的刺激与测试的音调频率必须大体接近,才会产生掩蔽作用D音高的知觉主要是由声音的强度决定的,它也决定于声音的频率。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加。B 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C 高频对低频的掩蔽效果大于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D 在无线电通讯中,应当着重考虑排除低频音的干扰作用。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生理零度表现为一个狭窄的范围 B痛觉没有专一的适宜刺激。C热刺激引起的冷觉称为诡冷觉 D基本的味觉只有:酸、甜、苦、辣四种。20、如果物体的投影既不完全落在相应点上,又不超出潘弄范围时,则产生(A )A立体知觉 B平面知觉
25、 C双象 D不能肯定21、注视在1米远处的灰色背景上的一个1010平方厘米的白色纸块,然后把所产生的黑色后象投射到距离为5米的白色背景上,根据恩墨特定律后象的大小为(B )A 1010平方厘米 B 5050平方厘米 C 500平方厘米 D20平方厘米22、要揭示首位效应和新近效应最好采用(C )A重构法 B对偶回忆法 C自由回忆法 D系列回忆法23、下列关于思维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不准确的是(D )A冯特认为思维不能在实验室里研究B行为主义者把思维看成“无声的语言”C格式塔学派把思维作为过程来研究D丘尔佩把思维称为“有意象思维”24、解决密码问题的方法较多,下列方法中属于强方法的是(A )A选
26、择性搜索法 B爬山法 C 假设检验法 D尝试错误法 25、下列关于技能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A多数练习曲线常常表现为负加速曲线的趋势,正加速的曲线比较少见B高原现象是练习曲线必有的特点C实验结果证明高原现象可能在简单的技能中出现,而不易在复杂的技能中发生D奥斯孤德的假设模型认为,刺激相同而反应相反,则有最大的正迁移。26、研究者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取样,考察某一个性特征在不同年龄组的数值,从而了解这一个性特征的发展规律。这种方法称为(B )A经验法和 B横断法 C纵向法 D分析法三、分析题1、实验让学生用老鼠做“跑迷津实验。做实验的老鼠放在笼子里,笼子上贴有“跑迷津伶俐”和“跑迷津
27、呆笨”的标签。实际上这些老鼠都是从本地种群中取来,随意分配到笼子里的,不存在伶俐和呆笨的差异,但实验结果却反映出它们的行为与它们的标签具有一致性。标记为伶俐的老鼠都比那些标记为呆笨的学习得快。答:这是实验者效应在起作用。2、某药厂生产了一种治疗“感冒”的新药,告诉感冒患者这种药有奇特的疗效,并让他们服用,患者服用后报告说:“觉得好一些。”于是厂家就大肆宣传该药的质量是多么的好。你相信厂家的宣传吗?请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答:这是“自变量不经常是实验者所认为的那个自变量”的一种效应,即安慰剂效应。我们有理由问:患者病情的好转,是药物的性能作用的结果呢,还是因为患者以为药物确有作用的心理帮助
28、了他呢? 控制安慰剂效应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建立一个安慰剂控制组,特别是在不能防止被试者了解他们将接受何种实验操纵措施的实验中,更应当做到这一点,因为尽管受试可以不清楚实验真实的性质,但被试都会试图在已往的经验上加入某种意义来理解所接受的处理。3、在一个实验设计中,被试的任务是对某特定的阿拉伯数字作简单的按键反应,这个特定数字出现的概率是可变的(有0.2、0.5、0.8三种概率)。结果之一是错误率降低,反应时间就延长。指出实验中的各种变量。答:自变量:特定数字出现的概率,共有3个水平因变量:错误率、反应时间无关变量:其余影响被试错误率和反应时间的因素4、有人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对词和图形的再认能力,
29、指出实验中的各种变量。答:自变量:不同年龄儿童、词和图形因变量:再认能力无关变量:其余影响被试再认能力的因素5、一位理疗师想要改善病人对他的印象,每次病人对他说了好话他就回报以点头、微笑等。分析各种变量。答:这不是实验6、一个研究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大小知觉的实验设计中,在距被试1米处逐个呈现6种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几何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在给定的10个同种几何图形(面积在150平方厘米至50平方厘米之间)中选择个与呈现图形大小一样的。指出实验中的各种变量。答:自变量:被试的年龄,共有4个水平(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不同的几何图形,共有6个水平。因变量:大小知觉的数值,即所挑
30、选的同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大小无关变量:其余影响被试大小知觉的因素7、某人想比较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的识记效果,用记忆仪将有意义材料(10个项目)和无意义材料(10个项目)共20个项目依随机顺序写在同一个纸盘上,以每秒一个项目的速度呈现,呈现3遍后令被试自由回忆,分别将两种材料的正确回忆项目数作为识记效果。你认为这样设想是否合适?为什么?答:不合适。(1)被试对10个有意义材料和10个无意义材料的熟悉程度没有交代清楚;(2)由于项目数较少,虽然采取了随机的方法排序,但不能消除顺序效应;(3)自由回忆不能把被试的识记效果全部检测出来(4)呈现3遍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材料太简单,3遍就多了;如果材料
31、很难,3遍就少了。(5)自由回忆的方法说得不够清楚,是让被试写出来,还是说出来。8、某人设计了一个药物对记忆的影响实验。计划将被试分为两组,进行两种实验处理。一组注射药物,间隔一固定时间进行学习及检查保持,此为实验组;另一组什么也不注射,进行同样的学习和检查,此为控制组。有人认为这个计划可能产生自变量的混淆,被试应分为三组,进行三种实验处理。你认为第三种实验处理应是怎样的?为什么?答:第三种实验处理应该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间隔同样时间进行学习及检查保持。因为只设上述两个组,即使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不能下结论。因为注射的作用和药物的作用产生了混淆。再设一个第3组,就可以排除是
32、否是注射的作用。四、简答题1、心理实验方法的特点: 答:(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他至少知道他将要观察行为的哪些方面,什么时候去观察它们。也就是说,实验者规定了他将要研究的事物。 (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这样,通过控制某事件的发生,他就可以使它重复产生,以便确信某种现象是不是前后一致。 (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做独立的检验。 (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2、举例说明什么是因变量答:因变量即被试的反
33、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在记忆实验中,被试学习完毕即进行再现和再认测验,能够再现和再认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反应变量。3、常见的因变量有那些? 答:(1)反应的正确性 (2)反应的速度 (3)反应的难度 (4)反应的次数(5)反应的强度4、因变量的质量指标有那些答:(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3)因变量的敏感性5、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的混淆答: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例如,在对声音的反应时
34、实验中,如果没有控制好预备时间,预备时间有时较长(如4s),使被试的准备松弛了;有时较短(如0.5s),又使被试来不及准备,这都会对反应时产生不利的影响。结果测出来的反应时的长短就不仅是由声音决定的,同时也是由预备时间决定的。6、举例说明什么是实验者效应答:实验者效应是指有机体之间相互交流引起的干扰效应。例如:有一个故事说,德国有位数学教师训练了一匹会做算术的马。在本世纪初,人们还在广为宣传这匹马的“聪明”;而现在已认识到这匹马并不象它的主人所宣称的那样真的能作算术运算,而是主人与马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交流。但在当时,许多人都没有验证出这个结果,就连那位教师本人也不了解自己脸部表情对马产生的调制
35、作用。7、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有那些?答:(1)在实验组之外,并列安排一个控制组,目的是暴露某些潜在的干扰因素;(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技巧,克服由于个体差别造成的累积偏差;(3)建立可行的实验结果检验步骤;(4)选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技术;(5)审慎地下结论。8、为什么采用保持恒定法能控制无关变量?答:被试的年龄,身长、体重,遗传、动机、情绪等有机体变量和形状、大小、呈现时间等刺激变量无法消除。我们可以采用保持恒定的方法,使其保持恒定不变,使其效果固定而控制它的效果。另外,实验最好在同一时间,同一房间里进行;实验仪器装置应在同一条件下使用;主试的态度要保持一定,室温和湿度等也保持恒定。这样就能使实
36、验状态保持恒定。 为了控制练习,疲劳等效果,往往把明显表现这些效果的最初几次尝试除外,在练习曲线、疲劳曲线变得平坦时再进行正式实验。这样就能将练习、疲劳等效果保持恒定,而控制它们的效果。9、实验的优点有那些?答:(1)可以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使现象发生,并在事前为进行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 (2)可以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进行观察,验证观察的结果。同时可把条件叙述出来,使别人能照样重复,核对结果。因此实验具有可核对性或可验证性。(3)可以对各种条件进行精密的控制,比较容易摆脱偶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把复杂的条件分析成若干单独的方面,加以简化。10、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来源有
37、那些?答:第一是来自实际的需要。 其次,理论也是实验问题的来源之一。 问题的第三个来源是个人的经验。 问题的第四个来源是过去的研究与文献。11、如何操作控制自变量?答:自变量也称实验变量。刺激的强度,刺激的空间位置,刺激的呈现时间和呈现次数都可作为自变量。对于自变量的操作、控制。首先必须注意操作的严密性。其次,要在充分预试中或在以前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要求准确预定自变量在什么样的水平,在什么样的等级,在什么样的阶段上发生变化。12、如何控制无关变量?答:在实验中,除有意改变的自变量外,其它一切条件都可称无关变量。控制方法主要有:(1)无关变量的消除控制无关变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消除无关变量。心理
38、学实验之所以大多在暗室、隔音室内进行,也就是为了消除作为无关变量的视觉和听觉刺激。(2)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被试的年龄,身长、体重,遗传、动机、情绪等有机体变量和形状、大小、呈现时间等刺激变量无法消除。我们可以采用保持恒定的方法,使其保持恒定不变,使其效果固定而控制它的效果。 (3)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在无关变量的消除或使其保持恒定有困难时,往往使用无关变量的效果平衡来控制它们。 (4)无关变量的抵消在实验中,由实验顺序所造成的练习、适应、疲劳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用的办法是无关变量的抵消,这种方法也称循环法。13、给被试的指示语时应该注意什么?答:主试为交待任务向被试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称为“指
39、示语”,也称“指导语”。给指示语时应注意下列各点:(1)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示语。(2)在指示中要把被试应该知道的事交待完全。(3)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指示语。(4)指示语要标准化。14、举例说明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的优点答: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在完全随机析因设计中,研究者可以考察各个自变量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交互住用);并同时考察各自变量对同一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主效应);以及考察一个因素的各个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
40、的效应(简单效应)。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15、韦伯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答:第一,他最早系统地用实验证明了阈限的概念。第二,也是他最大的贡献,即提出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法则韦伯律。即:KI/I 式中:K常数(单位:韦伯比例或韦伯), 强度刺激增加量 I强度, I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16、简述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答:对数定律:S=KlgR。其中S代表感觉量, R代表刺激量,K为常数。对数定律表明,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对数的函数,即当物理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以算术级数增加。在普通坐标系上它是一条对数曲线,而在单对数坐标上,它是一条直线。17、简要评价费希纳
41、的心理物理学答:(1)创建了对数定律 (2)创建了心理物理学方法 (3)局限性形而上学气氛甚浓18、举例说明什么是操作定义答:“操作定义”是由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N.Bridgman)于1927年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例如,阈限的定义。19、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的自变量答: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自变量是刺激系列。刺激系列要按渐增和渐减系列交替方式呈现。渐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渐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一般应选1520个检查点,为了使测定的阈限准确,并使每一刺激
42、系列的阈限能相对稳定,一般渐增和渐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50次左右(共100次左右),刺激应由实验者操纵和变化。20、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答: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当刺激呈现之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有”,当被试没感觉到刺激,就报告“无”,其依据是被试的内省,而不是依刺激是否呈现。21、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的特点答:平均差误法的最典型的形式是让被试去调整一个比较刺激,直到他感到与所给的标准刺激相等,如此反复试验。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要求被试判断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直接给出主观相等点。22、反应时间研究中的各种变量答:(1
43、)自变量反应时间的研究常常同注意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在研究注意及反应时的实验中,所运用的各种自变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受试作各种不同反应难度的要求,影响受试作决策的速度。另种方法是增加任务的复杂性来增加受试的注意力。控制注意力变化的关键步骤是:逐渐加大任务要求的难度,直至受试难以达到某一要求,即处于“超负荷”状态。(2)因变量在反应时间实验中,对因变量变化的控制要比对自变量的控制要求更高。概括地说,反应时间实验中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类:反应时间的长短。反应的正确率。派生的统计值。(3)控制变量刺激的强度及刺激持续的时间等等。23、人差方程式答:1923年柏塞尔与阿革兰特(Angelander)共同观
44、察七颗星,二人观察的差别如下:BA1223(秒)(B是柏塞尔,A是阿革兰特)。 这就是“人差方程式”,这个等式反映着两个观察者之间的差异。24、减法法则答:减法法则乃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得斯提出来的,故又称做唐得斯减数法。唐得斯把反应时实验的反应分为三类:一类为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它又是更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一类为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以及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也就是说,每一个刺激都有与它相应的反应。这样的反应不仅要区分信号,而且还要选择反应,包括了两个心理操作,即刺激
45、的辨认和反应的选择;再一类为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这种反应和B反应有相同点: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和B反应的区别是:这种反应中只有一个刺激是要求反应的,耳其余刺激是不要求作出反应的。即B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又有反应的选择,而C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没有反应的选择。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对A,B,C三种反应进行时间上的排队:B反应时间最长,C反应次之,A最短。和减数法原理相同,唐得斯明确提出了反应时间的成分说,即反应时间包括三个成分: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25、对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评价答:减法法则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也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也就是说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之差来判定该加工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用这种实验来研究各种具体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在复杂的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依照不同课题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这正是认知心理学的特征。也是有效地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重要保证。同时,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利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客观数据,来分析和推断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揭露内部世界的心理活动的。26、反应时加法法则答:加法法则又称附加因素法或加法反应时,这